让学生“体验”数学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p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1.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2.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创设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教师要有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广博深厚的文学素养、细致充分的课前预设、灵活巧妙的教学机智、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语文课才能上出语文味。本文结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的教学对此进行了粗浅的反思。  【关键词】诗意,预设,反思  “这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语中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我的注
期刊
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那么,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法:一、理解、关心学生;二、让学生参与教学;三、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五、给予恰当的表扬评价。结论: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数学兴趣,参与教学,学生生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兴趣才能即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法学生的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它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出发,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体服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令人担忧。本文对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
期刊
【摘要】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能力,听课效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严济慈说过:“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首先就要提高听课的效率。”  然而,面对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年龄特征,面对一个班级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挖掘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得到延续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积极性,调动,再创造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
期刊
【摘要】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关于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迅速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心理健康,探索方法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校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
期刊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1 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