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71942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父子子》这篇现实题材的小说重点讲述了老伴突然去世后,周老师一边独自舔舐受伤的心灵,一边尽心孝顺瘫痪老爹的故事,中间不断追叙陈阿姨过去无微不至照顾与陪伴老爹的情景。小说写父子情,准确地说是三代人三种不同的行孝方式:身心的呵护;物质的满足;作秀式的孝顺。论孝顺,大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势。小说一方面通过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塑造一个承载传统孝道观念的孝子形象;另一方面,不赞同仅止于物质供养的尽孝方式,对利益驱使下的作秀式孝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批判。一褒一贬、一破一立间,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这篇小说主旨鲜明,语言质朴,人物形象刻画细腻,但由于叙述的不可信以及文本内部意蕴不足,读来会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感。
  文本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却不去解决,设置了谜面却不揭示谜底。“虽说老爹实实在在地迈进了他精心编织的谎言,可他担心保不齐哪天就会露出马脚、泄露了天机。那还不直接要了老爹的老命!”这里其实埋了一个伏笔,将读者置于悬念中,让读者多了一份阅读期待,不由自主地思考情节的发展。当谎言被戳破,得知闺女去世真相的老爹能挺得住吗?脑充血会复发吗?周老师将会是何种反应?自责不已、悔恨交加?周老师的儿子又会如何?按照这样的叙述逻辑,接下来文本的叙述重点就是回答以上问题。然而,遗憾的是,故事的走向并没有回应读者期待,没有任何情节的转折,也没有欧·亨利式的结尾,故事戛然而止了,这不符合逻辑的叙述值得商榷。
  小说还有一个关键细节的叙述不合情理。主人公编了一个经不起推敲却始终未被识破的谎言。在医院醒来的老爹寻找已然去世的闺女,周老师怕病中的老爹伤心过度,就精心编织了一个谎言,“骗”老爹说闺女去美国带重孙了,春节才回来。这个善意的谎言符合情理吗?陈阿姨平时特别孝顺,在照顾老爹上,比周老师这个亲儿子还要细心、贴心,在哄、劝、逗老爹方面,也更有经验。以这样深厚的感情基础,闺女根本不可能在他住院昏迷期间就去美国的,重孙也不是刚出生,以前不去带,非得在这个最不合适的节点去?这个谎言实在经不起推敲。问题的关键在于,虽然周老师“努力伪饰着老伴依然健在的情境和气息”,老爹真的不能识破这个不合情理的谎言?按照前面的叙述,出院后的老爹“口不能言、足不能行,头脑却还不糊涂”,看到痒痒挠就想起闺女,“在胖子的煽动下微微点头”,能听到周老师都没听见的手机铃声,还能“美美地听戏”,以老爹对闺女的在乎程度来看,通电话时的老爹怎么会“啥也没听见”?意识清醒的老爹完全具备发现识破这拙劣谎言的能力。可以看出,为了完成先行预设的故事走向,作者不顾人物自身发展的逻辑,强行让老爹继续活在谎言中。不得不说,这自相矛盾的叙述注定难以令人信服。
  在主旨思想的表达上,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小说超过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描写“两个小老人领着一个老老人玩”的三口之家。一个“玩”字就点明了周老师、陈阿姨不仅在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上尽心竭力,更注重情感沟通和精神慰藉。他们奉行“善事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传统孝道,在敬亲、奉养、侍疾等方面无可挑剔,从编食谱、挠痒痒、编织善意的谎言、推轮椅遛弯儿、逛广场看戏、听收音机、买菜、喂食汤包,哄、劝、逗老爹等点滴琐事都可以看出来。中间插叙了儿子想接周老师和老爹去美国,因为“各方面条件都好一些”,这也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认识误区,比起物质上的满足,孤独无处排解的老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儿子的行孝观念付诸行动,这也反映了随着时空距离的加大,传统的尽孝观念和行孝模式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小说继而又集中描写了在商家的主导和煽动下,乳臭未干的孩子们为父母洗脚时“哭得汹涌”“吼得煽情”的“感人”场面。几种行孝方式的对比意味明显,小说表达的思想一目了然。但因为事件仅仅作为作者表达观念的道具而存在,未能有机融合,文本特别像是把一个感人的孝子故事与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简单拼接起来的,由于拼接过于粗糙和赤裸裸了,给人一种硬碰硬的感觉,二者没有产生爆炸式的化学反应。
  小说直指当下孝亲敬老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孝道在于日常生活的照顾和精神的陪伴。这观点固然没错,可是,是与非、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审判有任何文学价值吗?作家不是理论家,更不是道德家,必须要有个人独立的判断。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发现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其精神内核是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复杂性和可能性的探寻。《父父子子》热衷于描摹大众化的经验和对生活的复述,却不探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对心灵探索的力度较为薄弱。
  众所周知,好的小说让人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父父子子》的故事比较简单,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因为情感细腻真实,我们还是跟着故事的推进慢慢走向一个略显急躁和突兀的结尾。更可怕的是,故事结束的时候,小说也跟着死亡了。作者用了太多的笔墨去讲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却忽视了小说更为根本的艺术属性,没有在故事里注入更多的审美性。从小说写作的技术范畴来看,就是没有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以实写实,对现实题材的处理不够艺术化,文本内部空间意蕴不足,可阐释空间有限,读者无法从中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社会热点都能在小说中找到回应。如何使现实艺术化,如何选择更有意味的形式,使小说获得更多的阐释空间,这是对作家才情和技术的双重考验。
  好的作品既要下接地气,又要上接天气。这标准放在短篇小说上,同样适用。毫不客气地说,在当下数量庞大的短篇小说中,这篇接地气却缺乏更多阐释空间的小说恐怕只能“仿佛水消失在水中”。袁毅是我省青年作家,在其公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中,质量較高的当属《弹弓》《瞎叔的戏台》《那就算了吧》。期待他日臻成熟的创作。
  责任编辑 张 琳
其他文献
中国现当代小说,似乎都是写实派的,从五四时期到1980年代的当代文学,大部分都是描摹现实社会,表现冷暖人生。突然一下,从卡夫卡、乔伊斯等人的作品,到后来影响甚大的《百年孤独》等等作品,仿佛是振聋发聩一般,许多人大力感叹并为许多文艺青年奉为拥趸:“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说的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或者说是卡夫卡的《变形记》等等!其实,这样的小说论调,那是忘了中国小说的传统,中国小说从古至今,那
期刊
从家里出来,我站在楼下仰望了一下天空。恰在这时候,牛安梅从身边经过,问我治疗颈椎病呢?我朝她微笑了一下。她说你们当秘书的总是低着头做文章,颈椎大都不好,是应该每天多做这样的动作。我猜她应该是知道我此时要下楼,要去做什么,她是故意赶在这个时间和我擦肩而过的。我就又朝她微笑了一下。我只能微笑,不然还能做什么呢?  走出家门时,媳妇问我老何参加不参加?  我说嗯。心里却说怎么会让老何参加呢?  她说见了
期刊
1  手机是在看了视频后没电的。尽管李梅云反复叮嘱自己别忘“身手钥钱”,还是漏了充电器。自从有了微信,电池管不到大半天就报警,然后苟延残喘,罢工。  拨打前台电话,服务员声音又轻又细,不急不躁:对不起,充电器全借走了。  看来忘带充电器的不止她一个。李梅云感到后背升起一股热气,直往后脑勺上蹿,心头火苗腾腾的怎么也压不住,嘴里抖狠:你们怎么不多备些,还五星,名不符实吧!  服务员平心静气:要不等会儿
期刊
奔跑者不止要拥有良好的弹跳能力,还得深谙手臂摇摆法及双腿交换的频率和节奏,最重要的是,他在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得设立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专业术语中的终点。但我不确定自己要撞到的终点线是在100米处,200米处还是500米处,它是虚无的,空洞的,遥远而不可企及的。所以当老师在我们面前大肆描绘夺得名次并领到奖杯这样虚幻的场景时,我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心里却想着其他事情。学校,已成为一个禁
期刊
一  正午时分,天色阴沉,风雨欲来。  房间里闷得让人呼吸困难,杨冬藏坐在书房的窗前抽烟,眼神聚焦在对面楼一户人家晒着的格子被单上。被单在风中摇曳,沿着晒衣杆缠绕纠结,发出他听不见的嘶喊声,像是在给他表演一场哑剧。  妻子冯君的唠叨声势不可挡地穿门而入,但好在他的耳朵还有另一扇门,将其隔绝在外。  他拿出钥匙打开抽屉,拿出一个长方形木盒,木盒里黄色软布包裹着一枚褐绿色的铜镜。铜镜背面沿着镜边一周是
期刊
1978年  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魏校长下令走读的两个毕业班统统住校:“高考就是打仗,再剃光头,我就得找绳子上吊!”赵槐树对魏校长是否上吊丝毫没有上心,他上心的是八毛钱住宿费、四毛钱电费到哪儿弄去。  父亲的膝盖在春天来临的季节溃烂,没钱抓药,哑巴母亲挖来的草药,让父亲的两条腿提前报废。他对上学路上邂逅的李槐花说不想读了,李槐花说可以借五毛钱给他,六毛也行,后来魏校长对他说:“尖刀突击队队员,全免
期刊
之一 静夜  我们坐在堂屋里聊天时,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为了拒绝蚊子的侵扰,我们早早地关了门。这时,三只燕子在房内盘旋,还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它们低飞时,那剪刀似的尾巴掠过我的头顶,立即便有一小股风吹拂我的面颊。  妈妈说,咦,小燕子会飞了?我当时还没在意。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说,小燕子真的会飞了。这时,三只燕子齐齐地落在堂屋的座钟上。一只稍小,另外两只在用嘴帮它整理刚飞乱的羽毛。我瞧着不由呆了——
期刊
有生之年  继续做一枚生活的棋子,举棋不定。  一只手在索取,一只手在放弃。  依然饥饿,咽下今朝明朝,  咽下点灯的时刻,咽下世间的空洞,  更加乏味更加危险的相知与相弃。  依然清醒,拨弄着那一点心头好,  念着你,你,还有你,  不断地撒盐,念着永不愈合的伤口。  依然下落不明,像一条害怕的绳索,  悬在善恶之间,摇摆不定。  初 秋  那些谷穗站得太久了,  都将过去了,弯腰的女人和  留
期刊
眼看丈夫亓捷马上就四十出去了,还只是个副教授,妻子晏桦奚落他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你瞪大眼看看,你们学校四十岁以上的人,谁不是教授?!就你天天装清高,自诩比别人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可是,一到发工资你的是最少,一有出国考察等等好事从来就没有你的份儿!”  亓捷一听妻子唠叨,就感到很无奈,因为妻子说的确是事实呀!可是,他不服气,说:“那些人凭什么当上教授、博士生导师?靠的是学术造假!你去看看他们
期刊
编前 云端看箭  最后一击穿墙而过。远方呼啸而来。力量在弧线的一端发光,它不熄灭,那尖锐的铜就永动。飞越大海时引起喧哗。一层层巨大的蓝先是默默地涌动,然后突然直立,再无限向上,颜色就此疯狂。岁末融入灰烬,他们的柴还在添加,火焰的情势被诗的高潮部牢牢把握,最里层尤其炽热和殷切,是商也是积,无穷大。热量里有一阵阵的铿锵,锤击声在你我的跃动后骤然沉淀,归成锰和钢。12期好大,这港口一直有人出发,繁华。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