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年多前,我从辖属林业部的西北林学院毕业,分配到南阳地区林技站工作。当时社会上还不重视生态建设,林业的地位不高,是比较边缘化的单位。有句顺口溜很形象地描绘出林业人的尴尬地位,“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看是林业站的”。
地区林技站位于市区文化路南头,不太宽阔的大门旁,挂着一块白漆黑字的木板,竖立写着:“南阳地区林业技术指导站”。我在西北林学院上学时,学的是经济林专业,单位领导让我师从工程师辛廷柱,学习林果种植和修剪技术,这样,辛廷柱就成了我工作后的第一位師父。当时,市里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不多,师父有真才实学,长期在一线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名气较大,可称专家。师父那时刚五十岁,性格沉稳内向,话不多,中等身板,偏瘦,头发花白,浓眉,瘦国字形脸,脸上皱纹纵横,一笑沟壑更深。60年代,师父从河南农大毕业后,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去了新疆工作。在边疆干了二十多年,年届五十从瓜果之乡新疆调回南阳。在西北广袤干旱严寒地带生活的人,为抵御严寒,常有饮酒的习惯。长期艰苦孤寂的野外生活,师父养成了喝酒和抽烟的习惯,但酒不多喝,从不大醉,烟常吸,也不是不离手。在讲课或修剪果树的时候,烟头向地上一摁熄灭,再麻利地向耳朵上一夹,就开始干活儿。
我跟随师父一起,在河南西南部大有可为的农村广阔天地里,奔波游走,讲解传授林果知识,为农村经济发展出力流汗。师父名气大,技术好,经他指导修剪的果树,树势旺,产量高,病虫害好防控,深受果农欢迎。我们每次到乡政府,林果村的村干部都会争先恐后地来邀请我们去讲课。于是,两辆自行车载着一老一少,穿梭在乡村土路上。春天,春暖花开,春风骀荡,像驾着小船在绿色大海上航行,心情舒畅;夏天,则是太阳毒辣,汗流浃背,苦不堪言,尤其是乡村条件落后,蚊蝇乱飞,让人身体难受,心里难忍;冬天,又是天寒地冻,北风凛冽,脸上手上被风吹得裂口子,这种生活十分磨人。
骑车在乡间小路上穿行,老远就看见田地边等候的老乡们。骑到地头,乡亲们迎上来打招呼。师父把车子在路边一立,手捋下衣襟,抹一把脸,大步流星走过去。随便选择一棵果树,就开始现场讲解,讲完之后示范。我拎着师父的工具包,包里装着修枝剪、手锯或者环割刀、环削刀,在他需要的时候及时递上。他接过工具,在杂乱不成形的果树上开展手术,该短截的枝条剪刀一挥,“咔嚓”一声断裂开来,该抹芽的抹芽,甚至不惜用手锯对粗大的主干手术,手腕粗的主干在手锯和修枝剪双重作用下,轰然断裂,围观的老乡们吃惊地瞪大眼睛。师父说:“别心疼,这是徒长枝,不剪光吸收养分,影响别的枝条结不了果。”有时身体一纵,如猴子一般敏捷地爬到大树上,汗水从脸上滴下来。讲解示范修剪一棵树,一般要一两个小时。这家讲完去那家,边讲边示范,经他修剪的果树来年产量大增。就是这样,在一刀一剪的忙碌里,树立起专家的知识权威,成就了传奇。
中午,老乡们争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农家再穷,至少也有四个菜,两荤两素是简单的了。大部分时候都会备壶酒,朴实的男主人陪着师父喝几杯。浊酒下肚,师父黝黑的脸庞热血流淌,变成酱紫色,话也多了起来。酒足饭饱,躺在靠椅上,点上一支烟小憩,一双眼睛眯成线,这也许是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之后,拎起工具包,我们又走向田间果树林里。师父厚道实在,不端架子,对老乡们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谁家没有身份就看不起人家,不认真传授技术,或者胡乱应付。相反,对于缺乏管理的人家,还下劲儿特别大,正因如此,老乡们才更加尊敬他。老乡们盼着我们来,又不想让我们走,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待在乡下。
晚上,师徒二人回到乡政府招待所。工作一天了,尽管很累,但师父还是会取出老花眼镜,打开行李箱里装的果树书籍看一会儿。我掏出笔记本,写下一天的工作感悟,还有不时跳到心头的小情诗。有时候高兴了,还念一段自己写的小稿,让师父听听,他总是哈哈一笑,也不评点。师父也许会觉得我不务正业,不讲实际,但他从不阻止我,这让我的文字爱好有机会在乡村大地上沾点儿地气。
我跟随师父在乡间奔走,在田间地头劳作,学到了许多林果实用技术和经验,可以指导有果树的老乡的种植技术,保证丰产。偶尔师父有事情,我还大着胆子去给乡亲们讲课示范修剪,得到认可。90年代中期,我已经可以独自承担工作了,单位派我到方城县,与大寺林场合作,在望花亭水湖边建立200多亩苹果园,还与方城县大寺林场合作培育苗木。在那东部群山绵延、丘陵起伏,西部湖水动荡、烟波浩渺的二郎庙乡,我冒着冬日刺骨的寒风,顶着夏日毒辣辣的太阳,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在那艰苦的环境里生活了两年,也与大家结下了深厚友情。那土坯屋里,老鼠成群,晚上在梁上打架,吱吱乱叫。地上木棍架起的床上,粗布棉被油腻腻的,发出呛人的臭味,揭开铺被来,还有跳蚤、臭虫爬动。时间一久,我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后来工作调整,我离开林技站到其他单位工作,相继从事过新闻报道、材料写作、组织人员管理等。在不同的地方和岗位,我都坚守着师父的做法,少说多做,踏实工作,从不懈怠。
又十多年后,师父退休了。他毅然处理掉自己在城区闹市的房屋,在远离城市十多公里外的郊区租了一亩多地,种植月季和花木,保持着职业习惯和爱好。那块地里,种植着苹果、银杏、红枫、月季等五六种林木,他矍铄健壮的身影在树林里穿行,忙得不亦乐乎。2019年春天,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南阳召开。其间,师父培养的一株花瓶形藤本月季参加花卉展评,因构思巧妙、做工精美、形神俱佳斩获金奖。站在领奖台上,八十岁的老人从颁奖领导手里接过奖杯,高高举起,兴奋得像个孩子。
责任编辑:青芒果
地区林技站位于市区文化路南头,不太宽阔的大门旁,挂着一块白漆黑字的木板,竖立写着:“南阳地区林业技术指导站”。我在西北林学院上学时,学的是经济林专业,单位领导让我师从工程师辛廷柱,学习林果种植和修剪技术,这样,辛廷柱就成了我工作后的第一位師父。当时,市里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不多,师父有真才实学,长期在一线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名气较大,可称专家。师父那时刚五十岁,性格沉稳内向,话不多,中等身板,偏瘦,头发花白,浓眉,瘦国字形脸,脸上皱纹纵横,一笑沟壑更深。60年代,师父从河南农大毕业后,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去了新疆工作。在边疆干了二十多年,年届五十从瓜果之乡新疆调回南阳。在西北广袤干旱严寒地带生活的人,为抵御严寒,常有饮酒的习惯。长期艰苦孤寂的野外生活,师父养成了喝酒和抽烟的习惯,但酒不多喝,从不大醉,烟常吸,也不是不离手。在讲课或修剪果树的时候,烟头向地上一摁熄灭,再麻利地向耳朵上一夹,就开始干活儿。
我跟随师父一起,在河南西南部大有可为的农村广阔天地里,奔波游走,讲解传授林果知识,为农村经济发展出力流汗。师父名气大,技术好,经他指导修剪的果树,树势旺,产量高,病虫害好防控,深受果农欢迎。我们每次到乡政府,林果村的村干部都会争先恐后地来邀请我们去讲课。于是,两辆自行车载着一老一少,穿梭在乡村土路上。春天,春暖花开,春风骀荡,像驾着小船在绿色大海上航行,心情舒畅;夏天,则是太阳毒辣,汗流浃背,苦不堪言,尤其是乡村条件落后,蚊蝇乱飞,让人身体难受,心里难忍;冬天,又是天寒地冻,北风凛冽,脸上手上被风吹得裂口子,这种生活十分磨人。
骑车在乡间小路上穿行,老远就看见田地边等候的老乡们。骑到地头,乡亲们迎上来打招呼。师父把车子在路边一立,手捋下衣襟,抹一把脸,大步流星走过去。随便选择一棵果树,就开始现场讲解,讲完之后示范。我拎着师父的工具包,包里装着修枝剪、手锯或者环割刀、环削刀,在他需要的时候及时递上。他接过工具,在杂乱不成形的果树上开展手术,该短截的枝条剪刀一挥,“咔嚓”一声断裂开来,该抹芽的抹芽,甚至不惜用手锯对粗大的主干手术,手腕粗的主干在手锯和修枝剪双重作用下,轰然断裂,围观的老乡们吃惊地瞪大眼睛。师父说:“别心疼,这是徒长枝,不剪光吸收养分,影响别的枝条结不了果。”有时身体一纵,如猴子一般敏捷地爬到大树上,汗水从脸上滴下来。讲解示范修剪一棵树,一般要一两个小时。这家讲完去那家,边讲边示范,经他修剪的果树来年产量大增。就是这样,在一刀一剪的忙碌里,树立起专家的知识权威,成就了传奇。
中午,老乡们争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农家再穷,至少也有四个菜,两荤两素是简单的了。大部分时候都会备壶酒,朴实的男主人陪着师父喝几杯。浊酒下肚,师父黝黑的脸庞热血流淌,变成酱紫色,话也多了起来。酒足饭饱,躺在靠椅上,点上一支烟小憩,一双眼睛眯成线,这也许是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之后,拎起工具包,我们又走向田间果树林里。师父厚道实在,不端架子,对老乡们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谁家没有身份就看不起人家,不认真传授技术,或者胡乱应付。相反,对于缺乏管理的人家,还下劲儿特别大,正因如此,老乡们才更加尊敬他。老乡们盼着我们来,又不想让我们走,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待在乡下。
晚上,师徒二人回到乡政府招待所。工作一天了,尽管很累,但师父还是会取出老花眼镜,打开行李箱里装的果树书籍看一会儿。我掏出笔记本,写下一天的工作感悟,还有不时跳到心头的小情诗。有时候高兴了,还念一段自己写的小稿,让师父听听,他总是哈哈一笑,也不评点。师父也许会觉得我不务正业,不讲实际,但他从不阻止我,这让我的文字爱好有机会在乡村大地上沾点儿地气。
我跟随师父在乡间奔走,在田间地头劳作,学到了许多林果实用技术和经验,可以指导有果树的老乡的种植技术,保证丰产。偶尔师父有事情,我还大着胆子去给乡亲们讲课示范修剪,得到认可。90年代中期,我已经可以独自承担工作了,单位派我到方城县,与大寺林场合作,在望花亭水湖边建立200多亩苹果园,还与方城县大寺林场合作培育苗木。在那东部群山绵延、丘陵起伏,西部湖水动荡、烟波浩渺的二郎庙乡,我冒着冬日刺骨的寒风,顶着夏日毒辣辣的太阳,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在那艰苦的环境里生活了两年,也与大家结下了深厚友情。那土坯屋里,老鼠成群,晚上在梁上打架,吱吱乱叫。地上木棍架起的床上,粗布棉被油腻腻的,发出呛人的臭味,揭开铺被来,还有跳蚤、臭虫爬动。时间一久,我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后来工作调整,我离开林技站到其他单位工作,相继从事过新闻报道、材料写作、组织人员管理等。在不同的地方和岗位,我都坚守着师父的做法,少说多做,踏实工作,从不懈怠。
又十多年后,师父退休了。他毅然处理掉自己在城区闹市的房屋,在远离城市十多公里外的郊区租了一亩多地,种植月季和花木,保持着职业习惯和爱好。那块地里,种植着苹果、银杏、红枫、月季等五六种林木,他矍铄健壮的身影在树林里穿行,忙得不亦乐乎。2019年春天,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南阳召开。其间,师父培养的一株花瓶形藤本月季参加花卉展评,因构思巧妙、做工精美、形神俱佳斩获金奖。站在领奖台上,八十岁的老人从颁奖领导手里接过奖杯,高高举起,兴奋得像个孩子。
责任编辑: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