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诗歌考查内容预测例说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近几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尤其是2002年以来,诗歌题由一卷的客观题提升为二卷的主观题,虽然赋分不变,但难度大大增加。2005年16套高考试卷中诗歌题选材广泛,唐诗10首、宋诗8首,宋词1首,元曲1首。诗中七绝15首,七律3首。部分省市考查分值超过6分,其中北京卷7分,三份全国卷、江苏卷、辽宁卷、安徽卷、上海卷等诗歌项分值为8分。题量也由传统的两问增加到上海卷、江苏卷、广东卷的3问。问题类型以简答题为主,填空和选择题为辅。考察内容大到主旨、意象、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小到炼字、炼词、炼句、修辞乃至文学常识,无一不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2005年全国以及各省市诗歌考查呈百花齐放的局面,相信2006年这一特点会继续保持,且难度会有所增加。在此,我们不妨做一下预测。
  【预测内容一】紧抓形象,关注物象
  【预测原理】2005年《考纲》要求学生能鉴赏形象。所谓形象,指的是诗歌所描绘的、融合着诗人情感的人、景、物,也包括诗歌抒情主人公自身,此外还应指诗歌所借助的特定意象。
  2002年全国卷和2004年全国卷(内蒙古、海南等)分别考查了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理解和表达。试题要求考生理解杨柳、杜鹃、红豆、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含义,并能在鉴赏时融会贯通。2005年,全国三套试卷又考察到了形象这一年年必考内容。但是其中两套重点考察景物形象,另一套考察人物形象,对有特定含义的事物形象没有涉及。其他省市题目考得也比较少。基于前两个偶数年物象的含义大行其道的特点,考生应对托物言志类型的诗歌引起重视,及时积累物象的特定含义,比如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还可指边人的悲愁、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等;梅兰竹菊松象征品行的高尚和纯洁等。
  【预测题目】
  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后面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梅
  ·陈亮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1)诗家认为《卜算子·咏梅》虽言咏梅,实为咏怀之作。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简析两首咏物作品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九《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预测内容二】品味音韵,鉴赏字句
  【预测原理】2005年有7道题考查品位语言。一是理解词语在诗歌中的意义,如北京卷第一小题“漏声断”一句中对“断”字意思的理解;二是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如天津卷、湖南卷、江苏卷要求简析“望”、“微风”在诗中的作用;三是辨别用词的妙处,如辽宁卷要求比较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
  古代诗歌是用文言文写的,语言的凝练程度比较高。古人进行诗歌创作讲究炼字,贾岛有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甚至他和韩愈还留下了一段“推敲”的佳话。除了炼字炼句以外,音韵也是诗人们匠心独运之处,特别是叠词的使用,增加了诗句的节奏美,如果列入考点,当然不足为奇了。
  【预测题目】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踏莎行
  ·张孝祥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岐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注】1165年,张孝祥被贬至广西桂林,次年遭贬落职而放归。他北归之后,其友刘子思被贬。
  (1)词的上片使用了叠字“漠漠”与“萧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2)张孝祥的这首送别词感情深沉丰富,请分析这首词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一种熏香。
  (1)李清照的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从内容上推断,这首词应是她__________的作品。从表达的感情来看,此词上片写_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__,构成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把主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2)前人评价李清照的词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请结合前人的这一评价,对词中“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一句进行赏析。
  【预测内容三】比较阅读,提升难度
  【预测原理】2005年16套语文试卷中,有8套命制了不同形式的比较阅读题。两诗的比较是2005年诗歌考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有同一诗歌不同用语的比较,如辽宁卷;有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两诗的比较阅读,如浙江卷;有同一时代不同诗人写相同题材的诗句的比较,如上海卷;还有同一时代同遭贬谪不同处境心境的诗歌的比较,如湖南卷。有的求同,有的求异。诗歌比较鉴赏的引入,提升了题目的难度,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诗歌考查的一个大飞跃。2006年各省高考试题如果以全国卷为高考指挥棒,提升分数,加大难度的话,此种类型的题目必将成为保留“曲目”。
  【预测题目】
  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秋山
  ·杨万里
  
  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1)杨诗从__________角度写秋山之树;范诗从__________角度写春山之花。
  (2)两首诗中的“掩”和“熏满”历来为人称道,选择一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拒绝元朝应召。
  (1)谢诗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起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桃花的作用。
  (3)谢诗中的“怕”和白诗中的“恨”,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测内容四】开放作答,言须成理
  【预测原理】自2002年古诗鉴赏题改为主观题以来,各省市命题一直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2005年“最可取的出新是那些为考生顺利作答搭建平台的出题方式,如上海卷、辽宁卷、福建卷、广东卷的‘答案不唯一’”(《中国考试》2005年11期)。
  其实早在2002年《春夜洛城闻笛》的第二问就很具有开放性。题目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虽然大部分考生同意“关键”之说,但是也有少部分不同意的考生因为言之有理而得分。
  2004年湖北卷诗歌题中有一问: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2004年辽宁卷:“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这几个题目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考生把任意一个版本的美妙之处解释正确都可以得分。这种出题方式一方面符合新课改精神,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比较符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鉴赏规律。因此预测2006年一般会被保留。
  【预测题目】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貂锦:汉代御林军穿锦衣貂裘,此借指精锐部队。
  (1)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中。简析“可怜”、“犹是”在句中的作用。
  (2)明代文学评论家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两句“筋骨毕露”,后两句为其所累。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8.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后面问题。
  
  【仙吕】后庭花
  
  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1)曲子诗中有画,全幅造境,以水为主。前四句以__________手法,通过淡笔描绘了水乡景色,勾勒出一幅清秀的__________图,情韵悠然。
  (2)这支小令纯然写景,不着情语,别具神韵,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该作品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予以简要分析。
  【附】预测题参考答案
  1.(1)同意。作者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根植于荒凉的驿外断桥边,盛开也无人观赏。加上黄昏时的风风雨雨,处境冷落凄凉,恰似作者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其争春斗艳。即使零落成泥成尘,也清香依旧,这正是作者高洁品格的写照。(2)前者感情基调深沉,抒写梅的高洁,但失意、无奈。后者基调高亢,不仅抒写了梅的高洁,还写出了梅花的顽强和不怕打击。
  2.(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者:“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3.(1)使用叠词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音韵感:“漠漠”意为广漠而沉寂,写出了山岭上空乌云的广袤和惨淡。“萧萧”是风吹树叶之声,以此来表现浓厚的离情别绪。“漠漠”与“萧萧”营造了离别时萧条冷落的氛围,表现了离别的悲愁。(2)此词表达了词人对远去的友人的眷恋之情,也有对挚友被贬谪的同情和关怀,及盼望友人早日北归的愿望;词人自己历尽艰辛之后的沧桑与感慨。
  4.(1)后期、喜、悲、对比(2)“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渺远难归,而且还含有“望乡”的动作。“忘了除非醉”说明只有在沉醉中才能把故乡忘掉,可见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而且,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这一句没有直接说思乡之情的强烈,但通过浅俗之语,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极为深沉含蓄。
  5.(1)视觉或色彩嗅觉或花香(2)“掩”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熏满”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花香之浓,传播之远”必答)
  6.(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年复一年的时间,说明隐居时间之长。(2)谢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借桃花开放的景色点明自己孤寂的处境和心情;借桃花表明自己隐居的愿望和决心。白诗:桃花是作者理想的寄托。(3)“怕”字意在表达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恨”:遗憾,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1)“可怜”紧承前句,实写战士已经化作悲哀凄凉的枯骨;“犹是”荡开一笔,想像战士的妻子依然满怀热切美好的希望,盼望丈夫早日回家。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想,虚实相对,荣枯迥异,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不同意。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人同情。所以前两句诗中的描写是为后两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作铺垫。若无,则难见后两句“用意”之“工妙”。(如若同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得分。)
  8.(1)白描菱舟唱晚(或工描风雨戴荷归舟)(2)诗人通过描绘优美如画的自然,赞美了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爱慕之情,隐含了诗人希冀归隐的生活。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十七中]
其他文献
风中的记忆  高二(1)班 颜际新    又来到山的顶峰,站在那萧萧的风中,感受着风的温柔、体贴。一抹清新的记忆油然而起,在风中慢慢散开、散开……  曾经,这里是你我嬉戏的天堂,地上的石子似乎都被我们抚摸过,每一颗小草都接受过我们轻撒的露珠,还有,那高高的天,似乎被我们的欢笑所感动,显得更加蔚蓝。  曾记得,你喜欢沐浴在清风中,接受它的洗礼。曾记得,你喜欢在金色阳光照耀的柔软的沙滩上漫步。那时,我
期刊
距离  高三(1)班 李元梅    即使地球和月亮  有着一个不可测量的距离  而地球可以目睹月亮的光辉  他们有无数定期的约会    两岸的山峰  终日凝视  曾对长河叹息  而有时也会在空际会心地微笑  他们似乎满足于永恒的遥遥相对    我的梦想最绮丽  而我的现实最寂寞  是你  把他割开一个距离  失却了永恒的联系    假如我是一朵七色花  我将把地球变成地球仪  我寻你  如寻巴黎和
期刊
这里着重写了一个年轻罪犯临刑前的痛苦心历和一位警察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作为死刑犯,他太年轻了,刚满20岁……    这是一篇自然朴实却感人至深的小小说,是一篇看似无技巧实则巧极妙极的小小说。  这里着重写了一个年轻罪犯临刑前的痛苦心历和一位警察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作为死刑犯,他太年轻了,刚满20岁,就走上了不归路。他很想此时过一个生日,这个愿望最终由我们的警察给实现了。读罢,让人联想很多:在全党和
期刊
自从话题作文占据高考作文的主阵地以来,虽然文体要求基本是“自选”,但多数考生还是喜欢选择议论文,因为议论文观点明确,材料丰富,言之有物,贴近现实,不易跑题,容易控制字数,便于阅卷老师把握。同时,写议论文能得保险分,得分一般在40~50之间。  尽管得分差距不大,但40分的作文和50分的作文给人的却是很不一样的感觉,从长期批阅作文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主要是选材和用材的差别。中学生写议论文,多以例证为主
期刊
1.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兴盛衰败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到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先秦时期实行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权位的制度,即世官制。察举制是指由官吏察访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高官向朝廷举荐人才
期刊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亲爱的,来跳个舞,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追逐你一生,爱恋我千回,不辜负我的柔情你的美;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这红尘永相随,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能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  庞龙的《两只蝴蝶》广为传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歌词立
期刊
怎一个“乐”字了得  ■ 高三(1)班陈林     读书似品茗,古朴幽香,飘绕心头;读书如饮酒,陈年佳酿,激荡胸怀;读书若弹琴,悦耳音符,感动心灵;读书像下棋,金戈铁马,响彻耳际。  读书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快感。戚继光有句名言:“养心莫若穷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情趣只有沉浸其间,方可体味其乐。  我喜欢夜深人静时,点一支蜡烛,在那无边的书山中,去做徒步的旅行者,与志同道合者齐聚巅
期刊
殇  杨 欢    叶落花零,流水倏逝  大雁失语,长风坠落  谁撒下希望  谁踩灭明火  谁在斜风细雨中等待  谁在花蕊流金时隐没    我用眼睛照亮你的归途  我用长发盘起你的温柔  我听海啸而过,听花开的歌  林鸟展翼,长河抖落  清冷的月光,如伞如波    希望就如一条无人横渡的河  等待就如一只寂寞搁浅的舟  一个回眸,一生萌动  舟与河,烟与波  谁在无助的背影里  闪闪躲躲  [湖南
期刊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静静地等待,是否能有人采摘……”  这是歌手田震的《野花》。低沉又略略带着些沙哑的
期刊
文言文翻译是整张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考生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笔者以为,考生只要科学复习,在平常训练中培养抓得分点的敏锐意识,就能突破这一瓶颈。    [命题预测]    1.分值:2006年2套全国卷、安徽卷、湖北卷、四川卷为10分,其他省市卷6分、8分、9分不等,预计2007年各省市都会向全国卷看齐,稳定在9分到10分之间:全国卷再加大分值也不太可能,毕竟还有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