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SX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课不同于普通的音乐课,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是关键,如何让音乐欣赏课不至于陷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如何让枯燥乏味的理论课活跃起来?本文的作者从挑选音乐作品、整合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调动艺术通感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非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课堂气氛;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21-2
  音乐欣赏课不同于普通的音乐课,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在音乐欣赏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增强教学的效果。而传统教学仅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当中,使学生逐渐失去想象中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启迪和感情的抒发。加之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在课堂上要么冷眼旁观,要么思绪游离,整个课堂变成一潭死水。原本轻松活跃的音乐欣赏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理论课,那么如何让音乐欣赏课 “活”起来呢?
  1 挑选适合学生年龄的音乐作品
  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不同于中學或中专,笔者是在一所非艺术类高等职业学校当音乐老师,授课对象是18-19岁的高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在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热诚活泼、富有生气,情绪昂然,加之在如今信息日新月异的世界里,这群90后每天都在接触新新事物,脑子里总是有些奇特新颖的想法。因此笔者在选择音乐作品的时候大胆舍弃了教材中许多过于陈旧的作品,补充了一些当代的甚至是流行的音乐作品,比如,在上《民族器乐曲》的赏析时,我没有给学生听课本上的《江河水》而是从网上下载了二胡、大提琴和乐队合奏的周杰伦的作品《菊花台》的视频,同学们听的很认真,有的还跟着轻轻哼唱起来,听完后我问大家有什么感觉?有的说二胡婉转的音色把这首作品演奏得非常凄美动人,还有的说用二胡演奏的《菊花台》让人有想哭的冲动。看见同学们已经对音乐作品和乐器音色有所感悟了,我就总结道:“《菊花台》这首作品运用了中国的民族调式,颇具民族特色,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作品。正如有的同学说的民族乐器二胡音色婉转柔美、西洋乐器大提琴的音色浑厚深情,两种乐器一高一低、一唱一和,各具特色又相互配合,把原本就很凄婉的旋律演绎的更加动人,甚至让我们有了想哭得冲动,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2 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删减
  我校所用的教材主要以列举谱例为主,配有少许的介绍和赏析,作品与作品之间缺少联系,同学们学起来总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抓不着要领。因此,笔者整合了一些内容,每一个章节都以一条主线贯穿,比如,《中国民歌》这一章,笔者以民歌的定义、特征、类别为线索,向同学们介绍民歌、聆听民歌;《管弦乐曲》这一章,笔者将教材上的谱例重新进行了分类,按音乐史发展的顺序每一个时期为同学们挑选一首代表作。笔者认为每一首作品都象一颗美丽的珍珠,这些散落的珍珠需要有一条绳串联起来才能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知识才能被同学们接受和吸收。
  3 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多媒体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了教学中。所谓多媒体,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那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只有文字乐谱没有声音图像的缺陷,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在备课时笔者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从网上下载了《艺术人生——化蝶20年》的视频片段作为本次课的引入部分;在幻灯片中用表格的形式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协奏曲的曲式以及《梁祝》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利用音乐编辑软件将“爱情主题”“三载同窗”“抗婚”“楼台会”等有乐句剪辑出来;利用影像编辑软件从著名舞蹈家黄豆豆表演的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剪辑出“嬉戏共读”的场景;从徐克导演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剪辑出“哭灵投坟”的片段,所有的音乐影像素材全部以超链接的方式编入幻灯片。课堂讲授时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每一个小标题串联,逐一展开影音片段,内容丰富却不显得凌乱,充分调动同学们的视觉、听觉和想象。从《艺术人生》的视频中同学们了解到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从音乐片段“爱情主题”中同学们不仅记住了旋律更明白了这段在整个协奏曲中的重要地位;从音乐片段“抗婚”中同学们分辨出了低沉的铜管和哀婉的小提琴的音色,并明白了这两种乐器分别的指代……整整一堂课同学们的思绪随着梁祝的故事或紧张或激动或喜悦或悲伤,丝丝入扣的音乐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将他们带领到了想象的天堂。本堂课也产生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4 调动艺术通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展开音乐联想
  通感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间的相互感通。在“艺术通感”中,最活跃的是视觉和听觉,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视听通感”,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感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通互补,音乐欣赏完全可以通过艺术的“通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准确的调动通感,我们需要提前给学生们进行较详细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多听几遍音乐作品。
  比如赏析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笔者先给同学们播放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简介,然后提了三个问题:(1)在乐曲的开头用什么乐器模仿了钟声?(2)请说说听完后你的感受。(3)如果用颜色去形容这段旋律,你认为是什么颜色?” 让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首次听这首作品。听完后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学生1:“乐曲的开头用钢琴模仿了钟声”学生2:“这首曲子一开始很忧郁,后来又有点激昂。”学生3:“我觉得我会用灰色去形容这首作品。”这些是同学们对《第二钢琴协奏曲》最初的感受,接着,笔者介绍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它的曲式结构、音乐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评价。然后笔者给学生们第二次播放了《第二钢琴协奏曲》,不同的是,这次播放的是视频。第三遍听音乐前笔者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请大家把这首作品给你带来的感受或者在这首作品让你产生的联想用图形或颜色表现出来。在《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大家认真地听着、感受着,然后纷纷开始作画,学生1画了几个手拿机枪的士兵和许多插着十字架的坟墓,他的解释是:“这首作品让他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学生2画了一片深蓝色的海和灰色的天空,海天之间还有一轮若隐若现的红日,他的解释是:“这首作品的整个基调是忧伤的,但一些轻快的旋律仿佛是忧伤中的一丝喜悦和希望,就像这轮红日一样。”由此可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反复聆听、教师的启发引导、艺术通感的积极调动,同学们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感知越发的明确和深刻。
  音乐课堂应该是充满欢乐的,只有在活跃的气氛中音乐的育人作用才能更充分的发挥作用,学生们的心田才能更好的受到高雅艺术的滋养。在愈发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不能局限于照本宣科,音乐欣赏课上的“活”,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不违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大胆选择、整合音乐作品,除此之外,音乐教师们还应该多多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创新和突破,努力使音乐欣赏的课堂有“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让学生们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中收获知识、获得快乐。
其他文献
关键词:帮助;大学新生;新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4-007-2  案例一:杨 XX 女 江西人 2009级学生 独生女  该生于2009年9月由父母陪同报到入学,因身体原因请假回家,一周后返校进入本班军训连队。由于晚到一周,很难融入到本寝室同学中去,该生性格内向,比较排外。在寝室慢慢形成三比一的趋势,导致与同学不和。对室友抵触情绪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文化科目,思想品德教育明显处于被忽视状态。从当今中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诸如早恋、冷漠、自私等一系列问题上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亟待加强。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现状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49-03  1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堪忧 
期刊
摘 要: 当今大学生,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人际交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和报复等交际心理障碍,怎么样才能消除这方面的障碍,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的认可,成为大学生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益性;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5-051-03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窗口和精神文明前沿阵地,也是一种教育化的和报道信息的组织,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其社会功能在于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传递社会文化、培养社会角度等,图书馆的公益性以及它的社会性,决定了图书馆将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知识的传播和运用中
期刊
摘 要:在高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够大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着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面临着一些艰巨的挑战,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发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群力群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扎实有效的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热情,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为培养德才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很多服务性行业使用的各种管理软件中,需要用户输入日期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如出生年月、工作时间等)。大部分的软件在输入日期的地方还是要操作员逐个地把日期输入,其中少不了“年月日”几个汉字。这显然给工作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在一个工作流程上有多个地方需要输入日期,这种不便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是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在VB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中英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具有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使得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策略、方法和内涵,是一项长期任务。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高职办学理念所构建的模块化新课程体系,能较好地弥补传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高职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高职院校近些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也开始给予正确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开始向高职生靠近。所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使高职学生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高职教育获得发展,进一步为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认知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认知偏差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87 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一、大二与大三学生在“外在控制”、“信任缺乏”和量表总分上差异极其显著,在“消极自我”因素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外在控制和信任缺乏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平均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外在控制”、“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和建设大局,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等院校构建院系立体学生就业体系主要是以开展“11511就业工程”,即一个体系,一个特色,五个前移和十一项措施为基础。本文在研究高校院系学生就业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从立体就业工程的构成和保障立体就业工程有效运行的措施方面进行了研究,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检验,立体就业工程是高等院校院系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较高的参照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