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民办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应紧随时代发展的特色,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校内外实训环节的操作,注重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和锻炼,最终使学生毕业后成为能够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合格员工,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服务地域经济发展。因此,研究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模式;教学理念;创新实践
  我国的民办高校虽然被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迅速,不少民办高校走出了独具特色的道路,国家对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越来越重视。尤其是近段时间,不少高校获批成为应用技术型学校,办学定位更为准确,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明确的方向,但是在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模式方面,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特征是应该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又具备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有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而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又具有其专业的特殊性,针对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步,但是,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课程方面还是无法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民办高校在实践课程方面也处于落后状态,学生设计制作的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使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设计流程,无法真实地了解目前的市场需求。目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设置有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虽然每个课程之间都有衔接,但是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课程之间的分割。学生很难将他们所学的知识整体地融入贯穿到艺术设计的系统性思考能力上。例如网页设计课程,很多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教学上没有结合自己专业优势,以及未来学生就业需求特点,往往采取和计算机专业一样的网页设计课程模式,而忽略了网页建设中艺术设计的重要性。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认为,可以从该门课程中学习到网页设计的所有知识,在教学结果上认为,学习了该门课程后自己就能够独立完成网络、网站、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全部内容。但实际教学中没有结合具体实践项目,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用于解决实际项目的技术,形成了学生学而不会用的局面。尤其是忽略了其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导致学生个性化网页设计能力较差。从智联网电子商务类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网站越来越重视艺术设计这方面的影响,网站美术视觉效果布局设计能够使网站的技术和艺术相结合,旨在让自己的网站更具个性化,并能吸引更多的新客人来访,同时可以让人在艺术化的网页环境下心情变得愉快,网站美术视觉效果布局设计让网站规划得更完善,这是一种时代的需要,也是网站本身的需要,让网站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凸显出自己的风格和优势。
  二、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要适应学校定位和特色
  一个完整的新教学模式,总是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说,教学模式的差别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别。这种差别又可以从认识论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来考查。通过回顾和研究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史我们知道,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号称有百年的历史,而从狭义的真正与西方设计教育内容相接轨的角度看,至今不过30年时间。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名正式确定,自此“艺术设计”这一术语才得以广泛运用并为学术界所认可。因此,就其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而言,还尚显稚嫩。更因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受到精英型教育模式的左右和影响,在其人才培养模式上因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承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从而忽视了对人才走向社会后所需要的社会实践能力、工作应用技术能力和包括创新精神在内的专业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以至于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多年不做调整,课程设置不增不减,一成不变地沿袭旧制不做更新,在具体课程门类上理论部分所占比例过高,而少得可怜的实践部分,又以“虚拟幻境”般的作业形式,取代本应进入到设计行业一线来进行的实习实践。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设计行业的今天,却在课程设置上只开设一两门软件课程,致使很多正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不如一些电脑设计学校培训出来的、没有一点美术基础的“野马型设计师”受欢迎。究其原因,就是正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有美术功底和理论水平,但对电脑设计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实在一般。所有这些状况,都会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障碍。大凡在设计行业工作过的知识工作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这个行业每当有企业、公司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求职者经常要被问到的是“你有工作经验吗,多长时间,一年还是两年?”从应聘者的回答和结果来看,当然是有经验、时间长的被录用的几率更高。这一现象至少说明了用人单位对设计类人才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用人单位喜欢“成熟选手”,不愿对人才进行二次培养,这样会耗时耗资增加投入;二是艺术设计专业刚毕业没工作经验的学生不太好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我们的设计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如果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再沿袭过去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那么在客观上就难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这样势必与当前就业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产生严重脱节。因此,要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就必须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其实,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多的时候是从传承中来,从对过往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来,从对已有基础的改进和演绎中来,从对不同时期的成功模式进行解析研究和借鉴中来。一言以蔽之,从教育科学中来。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增加实践项目教学的训练
  普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施教途径已不能完全满足民办高校设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理论教学直观,技能培养模拟”为课堂教学模式,这对教学场所及附属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强化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实验室,多种校办公司及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开设学生课内实践项目教学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项目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占很大的比例:比如平面广告方向包装设计实训、企业形象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等专业课程,都可以根据一些校内外的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比如学校每个招生部门会做很多设计,如招生手册、新生录取通知书、招生海报等,这些都可以放在艺术设计的课堂作为课题训练,学校不用到外面找广告公司设计,节约成本的同时又加强的的学生实践项目的训练。环艺艺术设计方向里面的一些课程也可以进行实地项目训练,比如施工工艺等课程都可以领学生到实地施工现场进行实践授课。同时校办公司、教学基地作用于实践实习,实验室辅助于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这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坚持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及专业技能培养的模拟性,最大化地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际的距离。这也是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条出路。
  (三)加强校外课堂的实践训练
  实践被称作设计教育的灵魂。任何好的创意或想法都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在团体合作中去了解并体验基本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了社会的需要,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很多有新意、有使用价值的设计得以实施。实践能力主要来自于设计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实践使学生逐渐进入设计师的角色。学生终究要走出校门跨入社会,社会是检验他们掌握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最好平台。在西方艺术院校中,职业角色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一直伴随到毕业。很多知名的院校,大量的教学课程就是与大公司合作的实际项目,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从而很快进入职业轨道。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从校内教学与实践机制的改革完善和院校与企业及市场合作平台搭建两方面着手。“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市场及设计单位等部门实际能力的锻炼,掌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设计程序、设计与制作。现在部分院校还和企业联合进行了“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教学,四年的教学,前三年是在学校学习理论及部分基础训练,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作为校外课堂进行实践的课程训练。这样“订单式”的校内外分别授课的方式,既解决了学习上开展课外课堂的要求,又给企业解决了用工人员的问题,如果实习的学生表现好能力强,企业可以选择留下优秀学员。
  新时代民办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应紧随时代发展的特色,参考公办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最后还应该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多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目标上突出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以形成行之有效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使之毕业后成为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合格员工,这是当代民办高校的重要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中国设计教育批判.http://hi.baidu.com/art-seu/blog/item/712ae6f804a8640bd8f9fd33.html.2007
  [2]黄海宏.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资讯,2009,(13).
  [3]王毅.国际化广告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地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以被访谈者记忆的物质载体陈设为讨论对象,对陈设品的混搭现状进行研究,讨论了陈设品背后的信息即主人身份建构信息和背后的文化现象。最后,通过对“新疆人”身份的后现代混杂性特点的呈现,唤醒大家对新疆这片热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陈设;身份建构;混搭  天山北坡公众家庭的审美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在没有设计师介入的状况下,普通公众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诉求与建构。通过对2
期刊
摘 要:纪录片《归途列车》真实地纪录了一个农民工家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生活境况。《归途列车》以其客观性真实再现了农民工、留守儿童以及春运问题,因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引发人们对当下农民工家庭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归途列车》;人文关怀;农民工;留守儿童;春运  近年来,底层叙事成为文坛上的主题,文学视线下移,底层小说日渐多了起来。然而,“以语言作为媒介的底层文学创作和批评,自身存在一个悖论:即底层是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一种以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作为独立学院的三本教育始终处于本科的末端、高职的前端,探索和创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一干两翼;培养模式;平台  “一干两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象地将人才培养模式比作一架在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即以崇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经济的不段发展,人们对于住宅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今住宅区景观中的水景设计已成为人们在选择住宅小区时的关键部分。水景设计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景观设计变化等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以明确的方向感。以福州枫丹白鹭为例结合水景设计、水景管理,来浅谈景观水景和水景管理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水景设计;依水景观;水景管理  一、水景设计  (一)福州枫丹
期刊
摘 要:在多元文化和媒介环境变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通过探讨合理利用视觉语言和视觉传播方式,以及高校校园文化视觉传播方式的构建发展现状,逐步完善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视觉传播上,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具体的案例,介绍推行过程中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科学地规划好校园传播方式。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四川文理学院  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体
期刊
摘 要:基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乡土村落景观保护是亟需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典型的村落大国,村落景观离不开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与我们的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然而,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人遗忘了村落生活的场所空间才是最宜人的环境。城镇大面积的扩建不断侵占乡村土地,破坏村落景观的形态,损伤乡土景观文化的根基。通过前述对乡土景观大范畴的调查和分析,本次选取吉林省典型的村
期刊
摘 要:在如今这个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时代,电视机构成快感的生产主体,互文、开放、多义的生产式文本是意义和快感的潜在体。那么,女性受众如何从与电视剧文本的互动中获得快感值得一提。电视剧重视角色的构建,因为人物是文本的手段,是意识形态的体现,受众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快感的产生就是在对人物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中实现的。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人物不能被看成自然的独立存在,而只能看作是文本关系的系列,在这些关系中,最
期刊
摘 要:博物馆能够提供高品质的特色旅游资源,博物馆旅游景点的建设现今越来越受到重视。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例,探讨博物馆旅游景点建设的分析方向及其发展策略,以期对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博物馆旅游景点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景点;建设;黄埔军校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博物馆的定义上,博物馆是指“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征集、保
期刊
摘 要:传统村落是很典型的持续类景观,它是非常有价值的景观。每个传统村落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中国农业文明智慧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特殊的文化和特殊的生活方式。在城镇化、工业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很多具有浓厚地方性特色的传统村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有些村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实在让人遗憾。以吉林省锦江木屋村为例,重点探讨了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景观。  关键词:景观设计;传统村落保护;场所精神;
期刊
摘 要: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城市文化是城市进行差异化城市品牌定位的根基,城市文化对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具有强大的带动和凝聚作用,城市文化有助于传播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价值  现代城市已进入了品牌发展的时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逐渐从经济建设转移到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品牌建设上来。城市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城市品牌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