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立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1年,他被派到苏联学习,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救国时报》主编。其间,他结识了苏联姑娘李莎,两人结为夫妇。
1945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有位身体瘦弱、面色枯黄的年轻男子来到《救国时报》编辑部找到李立三,自我介绍道:“我叫冼星海,现在生活遇到了一些麻烦,想请您帮忙。”他刚说完,李立三就立即想到了《黄河大合唱》,一把握住他的手说:“有什么困难慢慢讲,我一定尽力帮您解决。”
原来,在1940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为激励人民英勇抗战,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拍摄了一部《延安与八路军》的纪实影片,导演特别点名要冼星海为该片配制音乐。鉴于当时苏联的设备先进,冼星海于1940年5月被秘密派往苏联。到苏联不久,苏德战争爆发,不懂俄文的冼星海便打算回国。由于新疆军阀盛世才设置重重关卡,冼星海无法通过新疆返回延安。无奈,他只好取道外蒙古回国,又由于在国境线受到阻碍,仍然没法回去,只得流浪在乌兰巴托,后又辗转到了阿拉木图,化名“黄训”才得以取得“政治居留权”。之后,他去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库斯坦奈州,此时,他已患了重病。在硬撑了几年后,他拖着羸弱不堪的病体重新回到莫斯科,原计划找到共产国际组织,但他不知道,共产国际组织已经在1943年解散,中共也没有正式代表团常驻莫斯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只好去找李立三寻求帮助。听完冼里海的漂泊经历后,李立三二话没说,就带他回到自己的家,对妻子李莎介绍说:“这是来自中国的同志冼星海,现在没有地方住,我决定让他住在咱们家,你看行吗?”
李莎毫不犹豫地答应道:“那有什么不行的,欢迎还来不及呢。”便礼貌地和冼星海握了手,然后微笑着问他:“我刚才和您握手时,发现您的手指纤细修长,如果我没猜错,您一定是搞音乐的吧?”冼星海楞了一下,随即也微笑道:“您猜得确实没错,我就是搞音乐的。”
当时,李立三的处境也很困难,在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中,他被当作政治犯关进了监狱,虽然后来查明他是无辜的,但释放后,生活却极度艰难,几乎家徒四壁,家里也仅有一张床,冼星海这一来,连睡觉也成了问题。李立三对妻子说:“这有什么难的,让星海睡床上,我们和孩子睡地板不就结了。”
冼星海就在李市三家里安顿下来,晚上休息时,他睡床上,李立三一家就在地上铺张薄薄的褥子,将就着休息。
尽管生活困难,冼星海却得到了李立三夫妇无微不至的照顾,李莎也总想方设法变换饭菜花样,为冼星海调理身体。由于他们夫妇收入不高,还要抚养孩子,家里经常入不敷出,即便如此,他们就是举债,也要买营养品为冼星海滋补身体。这让冼星海非常感动,多次感慨道:“他乡遇知己,患难见真情啊!”
冼星海在李立三家住了两个多月后,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苏方的关照,在名叫“留克斯”的招待所为他分了一间房子。然而,住进去不久便大病发作,经诊断,他已忠上了白血病,之后被转到莫斯利郊外一个疗养院。李立三夫妇得知后,立即赶去探望。当见到冼星海形同槁木的身体,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冼星海却异常平静地劝他们:“不要难过,这点病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医疗条件这么好,肯定能治好。”
夫妇俩强忍悲痛,安慰和鼓励他,一定要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
然而,冼星海的病情已近晚期,医生虽经竭尽全力挽救,但他还是在1945年9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噩耗传来,李立三夫妇悲痛万分,也只能强压心里,又张罗料理冼星海的后事。出殡那天,天空阴沉灰暗,飘着绵绵细雨。夫妇俩冒雨站在疗养院内,注视着担架上冼星海的遗体,任泪水伴着雨水在脸颊恣意流淌。夫妇俩和几个苏联朋友将遗体送到莫斯科的顿河修道院,在那里举行了告别仪式,随后火化。在小提琴揪心的哀乐声中,墓口的平台白动打开,灵柩缓缓下降,在夫妇俩的视线中慢慢消失,留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哀思……
虽然,他们之间从认识到冼星海去世,只有很短的时间,但患难之中的无私真情,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时至今日,这段佳话仍被人们赞颂。
索洁据《通辽日报》张达明/文整理
1945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有位身体瘦弱、面色枯黄的年轻男子来到《救国时报》编辑部找到李立三,自我介绍道:“我叫冼星海,现在生活遇到了一些麻烦,想请您帮忙。”他刚说完,李立三就立即想到了《黄河大合唱》,一把握住他的手说:“有什么困难慢慢讲,我一定尽力帮您解决。”
原来,在1940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为激励人民英勇抗战,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拍摄了一部《延安与八路军》的纪实影片,导演特别点名要冼星海为该片配制音乐。鉴于当时苏联的设备先进,冼星海于1940年5月被秘密派往苏联。到苏联不久,苏德战争爆发,不懂俄文的冼星海便打算回国。由于新疆军阀盛世才设置重重关卡,冼星海无法通过新疆返回延安。无奈,他只好取道外蒙古回国,又由于在国境线受到阻碍,仍然没法回去,只得流浪在乌兰巴托,后又辗转到了阿拉木图,化名“黄训”才得以取得“政治居留权”。之后,他去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库斯坦奈州,此时,他已患了重病。在硬撑了几年后,他拖着羸弱不堪的病体重新回到莫斯科,原计划找到共产国际组织,但他不知道,共产国际组织已经在1943年解散,中共也没有正式代表团常驻莫斯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只好去找李立三寻求帮助。听完冼里海的漂泊经历后,李立三二话没说,就带他回到自己的家,对妻子李莎介绍说:“这是来自中国的同志冼星海,现在没有地方住,我决定让他住在咱们家,你看行吗?”
李莎毫不犹豫地答应道:“那有什么不行的,欢迎还来不及呢。”便礼貌地和冼星海握了手,然后微笑着问他:“我刚才和您握手时,发现您的手指纤细修长,如果我没猜错,您一定是搞音乐的吧?”冼星海楞了一下,随即也微笑道:“您猜得确实没错,我就是搞音乐的。”
当时,李立三的处境也很困难,在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中,他被当作政治犯关进了监狱,虽然后来查明他是无辜的,但释放后,生活却极度艰难,几乎家徒四壁,家里也仅有一张床,冼星海这一来,连睡觉也成了问题。李立三对妻子说:“这有什么难的,让星海睡床上,我们和孩子睡地板不就结了。”
冼星海就在李市三家里安顿下来,晚上休息时,他睡床上,李立三一家就在地上铺张薄薄的褥子,将就着休息。
尽管生活困难,冼星海却得到了李立三夫妇无微不至的照顾,李莎也总想方设法变换饭菜花样,为冼星海调理身体。由于他们夫妇收入不高,还要抚养孩子,家里经常入不敷出,即便如此,他们就是举债,也要买营养品为冼星海滋补身体。这让冼星海非常感动,多次感慨道:“他乡遇知己,患难见真情啊!”
冼星海在李立三家住了两个多月后,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苏方的关照,在名叫“留克斯”的招待所为他分了一间房子。然而,住进去不久便大病发作,经诊断,他已忠上了白血病,之后被转到莫斯利郊外一个疗养院。李立三夫妇得知后,立即赶去探望。当见到冼星海形同槁木的身体,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冼星海却异常平静地劝他们:“不要难过,这点病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医疗条件这么好,肯定能治好。”
夫妇俩强忍悲痛,安慰和鼓励他,一定要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
然而,冼星海的病情已近晚期,医生虽经竭尽全力挽救,但他还是在1945年9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噩耗传来,李立三夫妇悲痛万分,也只能强压心里,又张罗料理冼星海的后事。出殡那天,天空阴沉灰暗,飘着绵绵细雨。夫妇俩冒雨站在疗养院内,注视着担架上冼星海的遗体,任泪水伴着雨水在脸颊恣意流淌。夫妇俩和几个苏联朋友将遗体送到莫斯科的顿河修道院,在那里举行了告别仪式,随后火化。在小提琴揪心的哀乐声中,墓口的平台白动打开,灵柩缓缓下降,在夫妇俩的视线中慢慢消失,留给他们的,只有无尽的哀思……
虽然,他们之间从认识到冼星海去世,只有很短的时间,但患难之中的无私真情,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时至今日,这段佳话仍被人们赞颂。
索洁据《通辽日报》张达明/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