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中曹雪芹采用在人物身上多设信息点的方法,充分利用某些信息点的能量、动量,使它们在不同的场合不断传递这一信息点产生的新信息。北静王赠给宝玉的鶺鴒香念珠和赠给蒋玉函的茜香罗汗巾,就是两个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在北静王这个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良苦用心的信息点。
关键词:鶺鴒香念珠;茜香罗汗巾;北静王;信息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93-1
为了能在有限的篇幅里使人物具有尽可能多的人性、人际和社会信息,曹雪芹采用在人物身上多设信息点方法,充分利用某些信息点的能量、动量,使它们在不同的场合不断传递这一信息点产生的新信息。《红楼梦》中,人物的取名、诗词歌曲、对联、物品等等都被曹雪芹当作传达任务信息的信息点。北静王身上就有这样两个信息点,即他赠给宝玉的鶺鴒香念珠和赠给蒋玉函的茜香罗汗巾。通过对这两个信息点的探究,我们会发现曹雪芹在北静王这个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良苦用心。
一、“鶺鴒香念珠”的名字根由
对于“鶺鴒香念珠”,正如曹雪芹所说:“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红楼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道:“‘鶺鴒’也作‘脊令’,典出《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是用一种鸣禽来比喻兄弟和睦互助的意思。但‘鶺鴒香’无从查考。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计诵经次数的串珠,又称佛珠或数珠。《红楼梦》编造这个‘鶺鴒香念珠’的名称,似有讽喻兄弟不能在急难中救助之意,故脂批曰:‘盖作者实因鶺鴒之悲、棠棣之威(疑为‘戚’字之误——引者),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对于“香”的解释有人从《棠棣》这首诗是敦睦劝和的诗推测,“香”表示兄弟关系处得和美。但是同一《棠棣》篇,同在脊令间,也有兄弟间凶险关系,如“死丧之威(畏)”(被杀的灾祸),“原 矣”(积裒聚于原野),“兄弟阋于墙”(兄弟在“萧墙之内”互相格斗厮杀)等。过去曾说“此诗盖周公既诛管蔡而作。故此章以下,专以死丧、急难、斗阋之事为言。”“脊令”二字虽是微言,但里面确实包含着大义。
二、“鶺鴒香念珠”的微言大义
在书的第十五回,北静王又将此珠转赠宝玉,后宝玉又欲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掷而不取。有许多人认为是作者借黛玉之口嘲骂包括皇帝在内的最高统治集团。因为在当时文网严密的政治形势下,作者既不能在书中大发议论“讥谤君相”,也不能塑造一个鲜明的不敬皇帝的典型人物,但他有要表达对皇帝的不敬,只有用巧妙地“借端托寓法”或“借宾定主法”,黛玉不知他人知,作者知,作者蓄意用史笔微妙地口诛了圣上及其兄弟是臭男人,尤其他们的关系很臭,表现了他对皇帝的不敬。也有人进一步认为此处乃暗示了《红楼梦》有贬斥雍正残酷迫害屠戮兄弟之语。但是也有人从现存庚辰本和甲戌本的批语中来推断曹雪芹创作此书的动机,认为并不是纯粹如此,而是反映了曹氏家族内部兄弟的矛盾纠纷。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前的总批中有一句诗“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分明画出一幅宗法家庭内部乌眼鸡们自杀自灭,“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亲骨肉们,手执戈矛自相残杀,偷张罗网陷人于罪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而这就是脂砚斋所认为的曹雪芹之“拟书底里”!我们既承认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素材来源于他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曹氏家庭内部矛盾的尖锐复杂又既经证实,则此诗所写骨肉相残的悲惨场面就极有可能是曹氏家族解体前夕发生过的。那么曹氏家族解体就并非是雍正一手造成,则“鶺鴒之悲、棠棣之威”与其说是讥讽雍正帝屠戮兄弟,不如说是揭露曹氏家族内部骨肉兄弟自相残杀的事实,至少是一击两鸣,一手两牍,一声两歌!
在《八家评批红楼梦》中,涂瀛在“北静王论赞”中说:“北静王表表高标,有天际真人之概,嫦娥思嫁之矣,何论乎谈文章说经济者也,而林黛玉直以臭男人蓄之。嗟乎,王也而乃臭乎哉!是天下更无不臭者也,舍宝玉其谁哉?死矣。”而清姚燮在第十六回评道:“此心为情种而死。不肯一念通灵,反复叮咛无益也。一‘转送’,一‘不取’,铸下铁案。”一个连视男人为浊物的贾宝玉都景仰不已的男子——北静王居然也被黛玉骂作“臭男人”,这一方面体现了黛玉清高又带有乖僻的特点,也体现了黛玉心中只有宝玉。
三、“茜香罗汗巾”中见人事
关于茜香罗汗巾,还可以看出北静王性情中的另一面,汗巾在《红楼梦大辞典》里解释为:一种系腰的长巾,类似于手帕,可用来抹拭,也可以用作礼品赠送亲爱的人。可见汗巾并非寻常的赠品,它的赠送范围局限于亲近之人。而蒋玉函是一名优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红楼梦》中,王夫人斥责她家的小演员是“狐狸精”,庶出的探春藐视她家的演员是“玩意儿”,“如同猫儿狗儿”,根本不当人看待,黛玉把别人将她比作戏子看作莫大的羞辱。很显然,在官僚地主家庭的贾府里上上下下大都对戏子极为歧视,除宝玉等少数人外。那么堂堂一个王爷,北静王竟能如此厚待一个优伶,以汗巾相赠,其性情可见一斑。后宝玉与蒋玉函互赠汗巾,洪秋藩评:“赠物以系袴香罗带,不必云云而已知其云云矣。”实际上是说二人关系微妙,暗含调侃之意。此评语对北静王同样适用。
此汗巾还是贾府遭祸的一个隐患。与贾府素无接触的忠顺王府来寻被宝玉私藏的蒋玉函,气势咄咄逼人,贾府惊呼“祸及于我”,其实乃一大伏笔。第三十三回中,宝玉对前来索要琪官的忠顺王府长府官百般抵赖,说不知“琪官之事”,“只见那长府官冷笑两声道:‘现有证据,必定当着老大人的面说出来,公子岂不吃了亏?既说不知,此人那红汗巾怎到了公子腰里?’”可见忠顺王府对那汗巾的来历转赠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那一定对汗巾的主人北静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当时政治势力斗争十分激烈,忠顺王府此举真正的针对对象其实是北静王,这是他们争斗的一个侧面反映。贾政一定对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十分了解,所以才对被卷入此场政治斗争而惴惴不安,这才是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后来贾府遭难,其中的上层发难者可能就是这个忠顺亲王。
关键词:鶺鴒香念珠;茜香罗汗巾;北静王;信息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93-1
为了能在有限的篇幅里使人物具有尽可能多的人性、人际和社会信息,曹雪芹采用在人物身上多设信息点方法,充分利用某些信息点的能量、动量,使它们在不同的场合不断传递这一信息点产生的新信息。《红楼梦》中,人物的取名、诗词歌曲、对联、物品等等都被曹雪芹当作传达任务信息的信息点。北静王身上就有这样两个信息点,即他赠给宝玉的鶺鴒香念珠和赠给蒋玉函的茜香罗汗巾。通过对这两个信息点的探究,我们会发现曹雪芹在北静王这个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良苦用心。
一、“鶺鴒香念珠”的名字根由
对于“鶺鴒香念珠”,正如曹雪芹所说:“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红楼梦大辞典》中这样解释道:“‘鶺鴒’也作‘脊令’,典出《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是用一种鸣禽来比喻兄弟和睦互助的意思。但‘鶺鴒香’无从查考。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计诵经次数的串珠,又称佛珠或数珠。《红楼梦》编造这个‘鶺鴒香念珠’的名称,似有讽喻兄弟不能在急难中救助之意,故脂批曰:‘盖作者实因鶺鴒之悲、棠棣之威(疑为‘戚’字之误——引者),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对于“香”的解释有人从《棠棣》这首诗是敦睦劝和的诗推测,“香”表示兄弟关系处得和美。但是同一《棠棣》篇,同在脊令间,也有兄弟间凶险关系,如“死丧之威(畏)”(被杀的灾祸),“原 矣”(积裒聚于原野),“兄弟阋于墙”(兄弟在“萧墙之内”互相格斗厮杀)等。过去曾说“此诗盖周公既诛管蔡而作。故此章以下,专以死丧、急难、斗阋之事为言。”“脊令”二字虽是微言,但里面确实包含着大义。
二、“鶺鴒香念珠”的微言大义
在书的第十五回,北静王又将此珠转赠宝玉,后宝玉又欲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掷而不取。有许多人认为是作者借黛玉之口嘲骂包括皇帝在内的最高统治集团。因为在当时文网严密的政治形势下,作者既不能在书中大发议论“讥谤君相”,也不能塑造一个鲜明的不敬皇帝的典型人物,但他有要表达对皇帝的不敬,只有用巧妙地“借端托寓法”或“借宾定主法”,黛玉不知他人知,作者知,作者蓄意用史笔微妙地口诛了圣上及其兄弟是臭男人,尤其他们的关系很臭,表现了他对皇帝的不敬。也有人进一步认为此处乃暗示了《红楼梦》有贬斥雍正残酷迫害屠戮兄弟之语。但是也有人从现存庚辰本和甲戌本的批语中来推断曹雪芹创作此书的动机,认为并不是纯粹如此,而是反映了曹氏家族内部兄弟的矛盾纠纷。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前的总批中有一句诗“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分明画出一幅宗法家庭内部乌眼鸡们自杀自灭,“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亲骨肉们,手执戈矛自相残杀,偷张罗网陷人于罪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而这就是脂砚斋所认为的曹雪芹之“拟书底里”!我们既承认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素材来源于他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曹氏家庭内部矛盾的尖锐复杂又既经证实,则此诗所写骨肉相残的悲惨场面就极有可能是曹氏家族解体前夕发生过的。那么曹氏家族解体就并非是雍正一手造成,则“鶺鴒之悲、棠棣之威”与其说是讥讽雍正帝屠戮兄弟,不如说是揭露曹氏家族内部骨肉兄弟自相残杀的事实,至少是一击两鸣,一手两牍,一声两歌!
在《八家评批红楼梦》中,涂瀛在“北静王论赞”中说:“北静王表表高标,有天际真人之概,嫦娥思嫁之矣,何论乎谈文章说经济者也,而林黛玉直以臭男人蓄之。嗟乎,王也而乃臭乎哉!是天下更无不臭者也,舍宝玉其谁哉?死矣。”而清姚燮在第十六回评道:“此心为情种而死。不肯一念通灵,反复叮咛无益也。一‘转送’,一‘不取’,铸下铁案。”一个连视男人为浊物的贾宝玉都景仰不已的男子——北静王居然也被黛玉骂作“臭男人”,这一方面体现了黛玉清高又带有乖僻的特点,也体现了黛玉心中只有宝玉。
三、“茜香罗汗巾”中见人事
关于茜香罗汗巾,还可以看出北静王性情中的另一面,汗巾在《红楼梦大辞典》里解释为:一种系腰的长巾,类似于手帕,可用来抹拭,也可以用作礼品赠送亲爱的人。可见汗巾并非寻常的赠品,它的赠送范围局限于亲近之人。而蒋玉函是一名优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红楼梦》中,王夫人斥责她家的小演员是“狐狸精”,庶出的探春藐视她家的演员是“玩意儿”,“如同猫儿狗儿”,根本不当人看待,黛玉把别人将她比作戏子看作莫大的羞辱。很显然,在官僚地主家庭的贾府里上上下下大都对戏子极为歧视,除宝玉等少数人外。那么堂堂一个王爷,北静王竟能如此厚待一个优伶,以汗巾相赠,其性情可见一斑。后宝玉与蒋玉函互赠汗巾,洪秋藩评:“赠物以系袴香罗带,不必云云而已知其云云矣。”实际上是说二人关系微妙,暗含调侃之意。此评语对北静王同样适用。
此汗巾还是贾府遭祸的一个隐患。与贾府素无接触的忠顺王府来寻被宝玉私藏的蒋玉函,气势咄咄逼人,贾府惊呼“祸及于我”,其实乃一大伏笔。第三十三回中,宝玉对前来索要琪官的忠顺王府长府官百般抵赖,说不知“琪官之事”,“只见那长府官冷笑两声道:‘现有证据,必定当着老大人的面说出来,公子岂不吃了亏?既说不知,此人那红汗巾怎到了公子腰里?’”可见忠顺王府对那汗巾的来历转赠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那一定对汗巾的主人北静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当时政治势力斗争十分激烈,忠顺王府此举真正的针对对象其实是北静王,这是他们争斗的一个侧面反映。贾政一定对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十分了解,所以才对被卷入此场政治斗争而惴惴不安,这才是宝玉挨打的真正原因。后来贾府遭难,其中的上层发难者可能就是这个忠顺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