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数学必做客观题【7】

来源 :数学金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xok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做1 (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则该几何体的面中有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则该几何体的面中有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图1
  图2
  极速突击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7所示),各棱长为a,一个考生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知识点:
  (1)正方体中有两个重要关系的截面,如截面A1C1B与截面AD1C,两个都是正三角形,且相互平行,都垂直于体对角线B1D,并且三等分B1D.
  (2)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相等且交于一点,互相平分,交点为O,它到正方体八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过正方体的八个顶点的球)的球心就是O,直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长.
  (3)正方体中如A1,C1,B,D四点构成一个正四面体,因此任何一个确定的正方体对应于一种大小确定的正四面体;反过来,任何一个正四面体,只能扩张为一个确定的正方体. 从而在解决正四面体的许多数量关系时可以考虑外延到正方体中进行思考(这种方法容易记忆),如正四面体的高就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的,正四面体相对棱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方体的棱长,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就是正方体的外接球等.
  (4)正方体可以分解为所需要的若干几何体,反过来,许多几何体也可以扩展回归到正方体中进行考虑(包括正方体的棱长、对角线以及各种截面等问题).
  以上知识绝大多数都可以推广到长方体中去.
其他文献
[摘 要] 图形旋转是三大几何变换之一,图形旋转的过程中蕴含着众多的数学规律,以图形旋转为依托构建的解题方法是数学几何重要的方法之一,文章将以一道典型问题为例,提炼旋转模型,探究旋转法的解题应用,提出相应的教学思考,与读者探讨.  [关键词] 几何;图形旋转;旋转法;线段长;模型  典型问题的解答  题目 图1所示的四边形ABCD中,AE⊥BC,∠BAE=∠ADC,BE=CE=2,CD=5,AD=
虽然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没有专门介绍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但由于二次函数涉及的问题“博大精深”,尤其二次函数的性质、最值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问题,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恒成立问题一直都是考试的热点问题;由于三次函数的导函数是二次函数,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其导函数(二次函数)来研究三次函数的性质,各地的高考试题中三次函数问题经常在压轴题中出现.  对于二次函数,其重点和难点是:①二次函数在规定区间上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其实很多问题,只要我们抓住图形的几何特征,探索图形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挖掘问题内涵本质,提炼其解题规律及思想方法,就可以将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 线段;最值问题;应用  笔者对《宁波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利用“圆外一点到圆上点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模型求线段最值问题的应用进行了初浅分析和研究,这类问题起点高,将多个几何图形
[摘 要] 本文遵循“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动态调整、优化评价”的原则,力求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利用作业,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增强作业的内容适切性,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师为学生号脉把关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的助推器.  [关键词] 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更是知识和技能的深化与发展. 但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不少弊端,如作
圆除了与直线、圆结合外,还有与椭圆、线性规划、向量等知识结合,能够解决综合问题.  圆与椭圆结合通常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圆的方程、椭圆方程及其离心率等;圆与线性规划等结合求直线斜率的范围或最值问题,通过图形对直线进行旋转来观察变化情况;圆、直线、向量的结合通常涉及的是向量的数量积,多数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转化,运用坐标运算来求数量积.
嘟嘟:  你好!最近,我看了几部恐怖电影。看时没觉得怎样,可是一看完,尤其是到了晚上,我就觉得特别害怕,还经常做噩梦。好可怕呀!我该怎么办呢?  玉林 欣欣  欣欣:  你好!其实不仅是你,就连嘟嘟,还有很多大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看了恐怖片后,那些恐怖镜头会在脑海中盘旋很长一段时间。你知道吗,恐怖片看多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跟你讲一个小案例吧。有个11岁的男孩叫小凡,他本来胆子
[摘 要] 数学史展现了数学知识漫长的研究过程,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所体现出的进取意志、缜密推理和完美追求,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在孜孜求解中的坚韧和痴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机地进行数学史的渗透,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持久热爱,引发他们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入思考. 让学生在历史的天空下,获得对于数学学习更多的启迪、牵引和鼓舞!  [关键词] 数学史;初中数学;
[摘 要] 章建跃博士在报告中强调:在教学中,应充分做好“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理解技术” 等工作,其中“理解技术”指的是课堂教学应该与信息技术整合. 本文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一课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尝试,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呈现教学实录,敬请同仁们指正.  [关键词]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几何画板;微课  教学内容说明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義务教育教科书·
[摘 要] 当前新定义考题风行各地,如何开展新定义考题教学,以免出现“一带而过”的低效教学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新定义考题的本质或结构特征,然后预设出一些铺垫式问题,带领和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路,让学生既学会解题,又发展学生的解题自信.  [关键词] 新定义考题;深刻理解;铺垫式问题  新定义考题是近年来风行各地的一种热点题型,由于有一定的阅读量且需要深入理解,思考定义的本
[摘 要] 概念教学不可一蹴而就,应在深度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多维表征,接触概念的内涵、外延,在体验探究概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關键词]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核心素养;思想方法  概念是初中数学知识大厦中最为主要的构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初中老师概念教学的进程非常短,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简单、粗暴,直接抛出概念,然后就快速地进入概念的应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