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方式的差异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byc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都是以自然景观为表现对象,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文化根基,美学理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本论文通过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比较研究,在历史起源,文化根基,创作理念,表现方式来对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比较
  1历史起源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晋,这在历史文献资料中不乏记载。在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中开宗明义:“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文章最后云:“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虽然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只是作者构思的山水画文字稿,但是它涉及了山水画构思和设色等内容。算是作为山水画萌芽时期最早文献来看待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领先了近千年。中国山水画形成了完备的表现技法和系统理论。
  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一样,早期的西方风景画是以人物作为背景的,到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绘画样式。西方风景画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这时期的教堂壁画作品中出现了以风景作为背景的作品。
  2文化根基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儒家与道家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美学影响最大,儒家与道家所体现的共同的自然观是一致的。它们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从伦理角度来解读自然观的。在儒家思想观念中,自然山水是体现人格本身的而不是凌驾于人的异己力量。孔子提出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山水仁智说。从孟子的“尽心知天”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再到魏晋玄学“天道自然”,都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反映,是儒家自然观的反映。在道家思想观念中更是人与自然不能分离。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道家的自然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体现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
  西方风景画受西方古典哲学与传统美学的影响,西方古典哲学探究的是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并对物质本原给出合理解释与理解。强调主宰自然,贴近现实。这些哲学美学思想对西方艺术影响很大。
  3创作理念
  中国山水画家对大自然山水的描绘实质上是对自身人格的赞美,人们对山水画的审美需求有两点,一个是本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二是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中感受到精神寄托。中国山水画家把自己视为自然山水中的一部分与自然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物我两忘的情景是中国山水画家一贯追求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主体的生命趣味融入到山水之间。好的山水画不是通过对物象的描摹,也不是以再现自然为标准而是把握自然景观,赋予自然原本的精神。中国山水画创作通过对山川的观察,体悟,加工展现其内在的精神神韵来表达作者品德人格寄托感情。
  西方风景画将美术与科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具体应用在艺术创作中。西方风景画以客观物象作为参照依据,按照透视学营造出客观真实的色彩与造型的画面。西方风景画更加注重外在形态的物理表现。
  4表现方式的异同
  中西方畫家都是面临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把握与表现。中国山水画家是通过客观物象托物言志。画家用皴、擦、点、染来描绘出各种自然形态。中国山水画尽管没有把客观的物象表现的逼真,但是它带来的画面是有气息和生命力的。尽管没有按照西方严格的透视规律,但是在画家的经营位置下,使画面空间位置变的合情合理。中国画虽然没有像西画那样有绚丽的色彩,但是素雅的色彩格调的画面传达出了天润润的色彩感。中国画营造的是人文气息和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西方风景画追求客观,色彩丰富,按照自然科学规律展现合理协调的空间,努力营造一个逼真的现实空间以上是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表现的异同。
  5构图与经营位置
  山水画和风景画在面对客观景物时都面临着取景构图的问题,构图是艺术作品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和手段,构图也是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说:“所谓构图就是把画家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因素,以富有装饰意义的手法加以安排。”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道:“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说明构图的重要性。
  在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空间表现比较中,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空间表现中最为明显的不同是透视方式的不同。西方构图运用的是焦点透视的原则,而中国画则运用的是散点透视的原则,摆脱了时间与空间对构图的限制。这两种透视方式的不同是由于观察习惯的不同造成的。以五代著名中国画家荆浩的《匡庐图》为例,这幅作品的构图是全景式的,这幅画运用散点透视将崇山峻岭,飞泉瀑布,屋宇庭院,以及行人小桥等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整幅作品尽管表现内容很多,但是杂而不乱,井井有序。中国山水画将不同时间地点的事物组织在一张画面中,如同将一组运动的镜头剪切组织在同一副画面中,中国画的这种表现方式来源于对美学追求和高度概括的表现方法。构图的灵活性对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实现“以大现小”,也可以实现“以小现大”,用最精炼的笔墨描绘出最丰富的事物与内容。
  西方风景画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组织素材,在构图中强调视觉中心,突出想要表现的对象。在对待空间问题的处理上,西方风景画追求焦点透视,焦点透视追求在特定的时间、视点、空间中的光感、色彩感的真实性。对绘画对象既追求整体又强调细节,特别注重具体时空的把握和表现。
  尽管在不同的文化氛围背景下产生了山水画和风景画,这两者在空间表现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也会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表现在都是现实空间的反映,现实空间的逻辑和真实必然会反映在绘画空间中,构成了绘画空间的表现基础,也是绘画规律的表现。
  以上通过几个方面的论述分析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审美特点和表现方式的异同,两种艺术形式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方向不同,东西方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艺术家才能激发出新的艺术灵感,才可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马钰(1991.10—),男,汉族,籍贯山东,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6级中国画专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专业。
  谢雨轩(1990.10—),女,汉族,籍贯山东,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5级中国画专业,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王昭(925年——975年)是高丽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其在位期间,中原地区周围有众多的少數民族政权,因此中国同高丽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高丽建国之初,政权松散,地方豪强势力林立,严重威胁到皇室统治,光宗王昭即位后力图改变这一局面,希望通过借助当时中国较为发达的政治体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加强自身王权,而中国也通过与其和平交往,稳定周边局势,提升自身地位,完善自身文化。  关键词:高丽王朝;光
期刊
摘 要:动态图形设计在信息传播中是非常有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以特有的方式对各种复杂的信息进行视觉化的传播,新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宣传广告形式需要有不一样的特色来吸引更多人们的注意,如何利用动态图形设计进行企业宣传是本文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动态图形设计;企业宣传广告  一、动态图形设计的特点  随着信息数字化资讯网络化飞速发展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的途径越来越多,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静态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加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随着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增加,特定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俗和交往方式等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与文化适应(Cultural Adaptation)作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开始为人们所熟悉。本文试结
期刊
摘 要:《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意蕴。它不仅具有悲剧美,还具有伦理教化的作用。该作品通过毁灭善的美好的事物,达到振聋发聩的悲剧效果,具有很强的道德考量和审美价值。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出发,结合当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社会背景,探究考狄利娅之死折射出来的伊丽莎白时期资本主义私欲的膨胀所导致的伦理道德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从伦理角度解析该人物设定对人们提供道德警示,进行伦理教化的
期刊
摘 要:道家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哲学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无为思想是道家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境界,道家的无为思想不仅对于青少年修身养性、锻炼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经广而泛之的影响到了我们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本篇文章讲道家
期刊
摘 要: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是“荷兰小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伦勃朗、哈尔斯并称荷兰“黄金时代”的三杰画家。其作品多是静谧、优雅的日常生活小景。本文通过对维米尔个人历程以及艺术作品的解读,力图呈现充满生活之美的维米尔。  关键词:维米尔;光线;色彩  一、个人历程  维米尔是一位优秀的风俗画家,又常常被看作“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纵观他的作品,
期刊
摘 要:残疾人集邮活动是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集邮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特殊群体,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具体体现。重视和支持残疾人集邮,提高残疾人集邮服务的质量和集邮组织数量,是满足残疾人集邮需求的一个重要基础。加强对残疾人精神娱乐文化生活的重视,培养残疾人集邮服务人才,残疾人集邮服务人才也是残疾人集邮发展的基础所在。发挥残疾人集邮典型作用,与新闻媒体宣传推介,扩大残疾人集邮
期刊
摘 要:学术创新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都是抓住某一文学现象、文学作品及作家,在一定的领域内反复谈论。而学术创新在突破本领域的狭窄范围后也出现了跨媒介研究等。  关键词:学术创新;文学现象;跨媒介研究  所谓学术创新就是指提出与以往不同或者以往没有的观点或见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学术创新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诸如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点、争论点、偏误点还有空白点等。假借“存在就是合理”
期刊
摘 要:葫芦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从远古走来,不但和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也由此从自然瓜果演变成为人文瓜果,先民们对于葫芦的崇拜使得葫芦成了是迄今所知的中华民族最早的氏族图腾。葫芦图腾为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可以与龙凤文化媲美的葫芦文化,葫芦也将带给我们一个独特的产业。本文举例说明了东昌葫芦,东昌葫芦雕刻的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葫芦本身具有吉祥的寓意,而且艺人们在葫芦上雕刻的纹样同样揭示了人们祈福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获得众多奖项,并在文学领域掀起了名为“芭娜娜热”的浪潮。本稿将以吉本芭娜娜的两篇短篇小说《新婚者》和《螺旋》为中心,浅谈其中对“梦”的理解,并阐述自己对于研读吉本芭娜娜的感想。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梦;《新婚者》;《螺旋》  《新婚者》的大致内容如下。这篇短篇小说讲了一个主人公的“我”在电车上遇到了一位十分了不得的人物的事情。主人公在乘坐电车时错过了应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