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表皮设计与建筑材料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建筑表皮发展的认识和建筑表皮设计材料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表皮设计与建筑材料语言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表皮;材料语言
建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艺术表达形式,建筑表皮不仅为室内空间提供必要的保护和私密性,而且在审美和文化方面构成一个城市的视觉印象,故比较引人注目的建筑表皮会在瞬间传递出关于建筑的第一信息,因不同的建筑表皮材料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建筑表皮设计与建筑材料语言之间的关系。
1 对建筑表皮发展的认识
建筑表皮在广义上讲是指建筑的外观,在构成建筑的诸多要素中,建筑表皮给人的印象最为直接和深刻。建筑表皮的具体做法和最终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的建筑水平和审美倾向。基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发展,建筑表皮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建筑设计要素,表皮成为一个连贯的覆盖整个建筑的抽象元素,在强调独立个性的当今社会,明确又强烈地表达着建筑师的观点。美国建筑师亚历山大最著名的《建筑模式语言:城镇、建筑、构造》一书中写到:“当然,你无论选择何种饰面材料,都应该使外墙表面能吸引你去抚摸它和依傍它。”【1】建筑表皮的各种形式、内容经由视觉转化成信息,就成为我们所认知的“建筑形式”,建筑形式经过有目的的设计将转化成建筑的意义。拿最近的世博会来举例,英国馆是风中的“蒲公英”,日本馆是会呼吸的蚕宝宝,马德里馆是能调节冷暖的“竹屋”……一位建筑师这样评价世博会的建筑表皮:它可识别材料的质感,可识别技术的创新,可识别理念的逻辑,可识别发展的方向,可识别建筑师的性格,可识别一个国家的态度。这些建筑表皮赋予建筑生命和灵魂,也是当今社会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特征要求的体现,设计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注重建筑表皮的材料以及构建的艺术表现是其一,反映信息时代特征的媒体化建筑表皮是其二,其三是探索积极调节而不是被动保护的建筑表皮【2】。可见,未来建筑表皮发展的趋势是可持续、环保、节能以及与功能和文化及艺术的表达相关联的表皮,这些都促使建筑表皮的设计者将日益变化的功能需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深入研究和思考。
2 对建筑表皮材料的掌握
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的不断发展,建筑表皮和建筑形象也显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景象。各种各样的材料让我们眼花缭乱,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那么如何确定建筑表皮的材料表达建筑的功能和宣泄建筑设计者的情感就是直接面对的问题。
2.1 掌握建筑表皮材料语言的必要性
对于建筑表皮而言,材料是不可或缺的漂亮时装。当材料特色在一种非常规的条件下得以表现或者材料通过一种难以预见的新方式使用时,建筑就会出现崭新的形象,使人耳目一新,故建筑表皮设计中要充分挖掘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赖特指出,“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故事”,“对于创造性的艺术家来说,每一种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丹尼尔·李布斯金则说,“每一种材料自有其语言和诗意……建筑师能用它们达到更高的目标,表达想法与情感、诉说故事、描绘历史”。可见,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独特的设计语汇,建筑表皮设计中,材料的变革与发展将会引起建筑形式的变革,一件优秀的建筑表皮作品与建筑材料的选择一定是息息相关的,建筑材料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材料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名称作为标志的,故每个建筑师都应该把握好材料语言。
2.2 掌握建筑表皮材料的表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如木、石、砖、钢、玻璃、混凝土、树脂覆层、新型耐久涂料、纸、薄膜、软合金等。其中包括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运用和不断产生的新型材料,这些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创新空间,使得建筑表皮具有潜在的表现力。如上海世博会中英国馆用的“亚克力”,显示发光效果的LED点被分散在亚克力条内,通过电脑控制实现了建筑表皮无限变幻的可能;西班牙馆的藤板、马德里的竹质、万科馆的麦秸秆、波兰馆的木质等给建筑表皮注入了浪漫和自然的气息;卢森堡馆用的耐候钢等每一种材料都释放着属于自己的语言,每种材料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这种语言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故有人说,材料是历史的、现实的、表现的,同时也是象征的。我认为没有某一种材料是更现代的,没有一种材料是更传统的,关键是要看如何使用它,对建筑来说,不同的建筑应该有不同的材料表达,不同的材料应该反应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
2.2.1 砖
砖,古老而传奇。传统的砖是泥土在高温之下烧结而成的建筑材料,是自然而永恒的。中国古代的建筑体系里,木是作为结构支撑体系的,砖和瓦是作为围护体系的,砖围绕在我们周围,瓦在我们的头顶。阿尔瓦·阿尔托说“砖随时间的推移会沉淀出美感,人们可以读出它的年龄就象认识树木一样。”因此,砖是传统建筑表皮肌理的主要构成材料,如乌拉圭一个教堂的砖墙,时间与光线都给我们留下永久的回忆。另外,砖小巧、轻盈的体形,排列起来独具逻辑性,甚至连最简单的墙壁也能因他的排列使得韵律变得丰富多彩,常采用的方式有缝隙交错中的十字缝、五出五进等,看面排列中的三顺一丁、两顺一丁、五顺一丁、一顺一丁等排列方式,还有马莲对、担子勾、狗子咬、三破中、小联山、大联山等;复杂多变的图案构成方式有倾斜旋转中的人字纹、柳叶人字纹,单元重复图案的如万字锦、双笔管做法、褥子面、套方、步步锦等。今天的建筑表皮设计中常用的外贴面砖、外挂仿石装饰板等做法可谓异曲同工。借鉴、学习和运用传统建筑砖装饰的肌理构成手法,能使建筑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立面形式,增进建筑表皮设计的传统文化内涵【3】。
2.2.2 木材
木材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较早的建筑材料之一。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美观、加工性好等特点,但是作为建筑表皮设计材料,木材颜色给人以温暖感;木材的高明度给人以明快、华丽、整洁和高雅的感觉,明度低的则给人深沉、厚重、沉静、素雅、豪华的感觉;纯度高的木材有华丽、刺激、豪华的感觉,反之则有素雅、厚重、沉静的感觉。木材表面的纤维切断后表现出的无数个细胞凹槽,反射的光泽有着丝绸表面的视觉效果;纹理和节子是天然形成的图案,能够让人们产生一种亲切感。木纹是由大体平行但又互不交叉的图案构成的,能够让人产生流畅、井然、轻松、自如的感觉【4】。另外,其触觉特性远比金属、玻璃、混凝土和石膏为好,且木材环保性强,可持续性强,节能保温,且容易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融入到自然的形象中,这样木头的建筑跟树林,色彩和质感能够达到一个非常自然的表情,故木材将是未来建筑表皮设计的一种重要材料。
2.2.3 混凝土
在我们的印象里混凝土是粗糙的、灰色的,但在把混凝土和其他的材料以合理的比例混合使用时,清洁的混凝土表面与同样精心制造的木材或金属结合在一起,或是对混凝土进行光和影的巧妙处理,这样就能看到混凝土细腻和柔软的一面,使得他作为建筑表皮设计材料呈现出的“素”和“静”更加自然。
2.2.4 玻璃
玻璃不仅具有澄净、透明的特点,而且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玻璃出现了微晶玻璃、抛光嵌丝玻璃、槽型玻璃、玻璃砖等不同种类;玻璃外观上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的表面處理有上釉、酸刻、喷砂、丝印等方式,这些新技术以及玻璃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荷载潜力使得玻璃既可以柔弱,也可以坚强,给了我们无限的选择,建筑表皮的表情因带有网格或其他图案,传达出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含义;建筑表皮的肌理也因透明程度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5】。
2.2.5 金属
金属能够被弯曲、扭转、以及变形,却不影响本身的性能,并易于加工,正因为金属的这种延展性与柔韧性而被建筑师作为建筑表皮设计所利用,如铝合金、钛锌合金、铜等金属材料的合金幕墙或屋面板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典型的建筑表皮有:在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中,金属冲孔板作为建筑表皮,带来了可供想象的奇幻空间【6】 ;瑞士巴塞尔火车站附近的沃尔夫信号塔,六层高的混凝土外被20厘米宽的铜片包裹着,铜片的光亮感与周围铁路的锈迹斑驳的环境形成对比,在窗户的位置翻起的铜片,使光线和景观进入到塔里,夜晚,从窗户翻起的铜片中透出的灯光,又透露出建筑的尺度。
2.2.6 其他
除以上材料外,建筑师在建筑表皮设计中常常使用的材料还有以下几种:①竹类,此类植物生长快,可再生能力强,生产周期短,纹理通直、色泽淡雅、材质坚韧、资源丰富,且是一种可持续性材料资源,很多建筑师尝试引入竹子作为单体建筑的皮肤。②玄武岩,作为表皮材料,白天阻隔、吸收太阳热量,晚上将其释放出来,可平衡昼夜温差。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道密纽斯酒厂设计就是把附近可采集到的天然石块,装入金属丝编织的“笼子”中,形成尺寸较大的、形状规则的“砌块”,形成建筑表皮,这种有绿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玄武岩墙,与周边景致优美地融为一体【7】。③高分子膜等。
综上所述,木材给人温暖,钢材与玻璃有现代感,马赛克很艺术,耐候钢的复古……不同的材料显示着它们不同的性格与情感,也向我们展示建筑的不同特征与功能。对于建筑师来说,材料是他们手中的利剑;对于材料来说,建筑师是它们心中的灵魂;究竟是灵魂找到了利剑;还是利剑成就了灵魂?实际上在这个重要的环节当中,用建筑材料构造很重要,一是材料再造;二是建筑设计中的材料策略;三是建构与材料;四是绿色建筑与绿色材料;五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建筑。故我认为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有几个重要方向:一是易于回收,二是提升他的物质性质,三是原材料来源广泛,四是生产过程更加环保。
2.3 建筑表皮的设计与材料语言的探讨
通过材料的运用,建筑表皮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些表现形态通过视觉转化后的形态作用于人的心理。从远古时代朴素和本真的建筑表皮,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性建筑表皮,工业化时裸露、单调乏味的建筑表皮,到如今多元文化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使得建筑表皮呈现出多元化,可以看出建筑表皮的发展受到意识形态和技术的影响。结合当前时代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建筑表皮的材料语言创作表现出自由化倾向,这个倾向也在一些重要标志性建筑中表现出来,如国家大剧院的“水泡”,国家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等这些崭新的建筑立面形象,无明确几何界限的建筑造型,体现了不同于传统墙面的自由化视觉特征。这些依赖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建筑表皮与社会文化也息息相关,因此表现出建筑表皮材料语言创作的第二个倾向:文化情感倾向,即这些建筑表皮的“表情”不仅消除了视觉上的枯燥,还关照了人的情感和心理,设计了一种建筑隐喻,宣泄我们的感情,表达我们的思想,从而使得建筑表皮具有了生命力。如广州歌剧院的外部形态犹如在平缓的山丘上放置的大小不同的两块“砾石”,立意来自于传说中屹立于珠江中的海珠石——广州的镇城之石,故称“圆润双砾”。第三个倾向为生态化倾向。即建筑表皮和材料的表现都力求“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应用地方材料,合理利用地方环境。如伍崇在设计悉尼歌剧院时从环境出发考虑建筑造型,断面上一连串的圆柱体显示“系出同门”的感觉,他称之为自然中的激浪拍岸。建筑师在表皮设计中要实现这三个材料语言创作特征,与材料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态属性和视觉属性密切相关。建筑师往往是在把握和了解材料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基础上,赋予材料以理念,展现材料的审美价值,促进整体视觉形象的表达,实现材料与人的良好沟通。建筑材料的視觉特征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形状(包括在形状上的独立与分离,或扭曲或增减或旋转的变化以及断裂的形式)、色彩(包括运用材料固有色、环境色、设计色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色彩的方式)和质感(或匀感、或混杂、或透明和对表皮进行软化等)三方面,他们直接赋予建筑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视觉效果【8】。这些都使得建筑创作变得更加自信,表意更加丰富和深刻。
建筑的表皮设计离不开建筑材料的支撑,建筑材料也在制约和限制着建筑师表皮设计的工作,建筑材料的发展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前景,建筑师对建筑材料的惰性认识又阻碍了创作的提高。故对建筑材料的认识不能够只停留在静态的水平上,应不断追随建筑材料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对材料的认知,有时甚至是彻底颠覆自己的材料观念。唯有如此,创作才会永无休止;惟有如此,创作才能与时俱进, 开放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孙超法,当代建筑表皮设计的三个趋势,建筑创作,2007.1
[3]郭敏帆,传统建筑砖装饰的肌理构成手法,低温建筑技术,2009.7
[4]刘雁,张建新,周宝国,环志中;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初探;江苏建筑;2005.3
[5]石媛媛,当代建筑表皮的多样性,山西建筑,2010.01
[6]何可明,金属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及其反思,建筑与文化,2010.3
[7]孙凤明,武国平,王晓健。当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探索,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011/14529.htm,2010.10.27
[8]张金歌,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语言表达,中外建筑, 2009,7
【关键词】建筑表皮;材料语言
建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艺术表达形式,建筑表皮不仅为室内空间提供必要的保护和私密性,而且在审美和文化方面构成一个城市的视觉印象,故比较引人注目的建筑表皮会在瞬间传递出关于建筑的第一信息,因不同的建筑表皮材料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建筑表皮设计与建筑材料语言之间的关系。
1 对建筑表皮发展的认识
建筑表皮在广义上讲是指建筑的外观,在构成建筑的诸多要素中,建筑表皮给人的印象最为直接和深刻。建筑表皮的具体做法和最终形式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的建筑水平和审美倾向。基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发展,建筑表皮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建筑设计要素,表皮成为一个连贯的覆盖整个建筑的抽象元素,在强调独立个性的当今社会,明确又强烈地表达着建筑师的观点。美国建筑师亚历山大最著名的《建筑模式语言:城镇、建筑、构造》一书中写到:“当然,你无论选择何种饰面材料,都应该使外墙表面能吸引你去抚摸它和依傍它。”【1】建筑表皮的各种形式、内容经由视觉转化成信息,就成为我们所认知的“建筑形式”,建筑形式经过有目的的设计将转化成建筑的意义。拿最近的世博会来举例,英国馆是风中的“蒲公英”,日本馆是会呼吸的蚕宝宝,马德里馆是能调节冷暖的“竹屋”……一位建筑师这样评价世博会的建筑表皮:它可识别材料的质感,可识别技术的创新,可识别理念的逻辑,可识别发展的方向,可识别建筑师的性格,可识别一个国家的态度。这些建筑表皮赋予建筑生命和灵魂,也是当今社会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特征要求的体现,设计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注重建筑表皮的材料以及构建的艺术表现是其一,反映信息时代特征的媒体化建筑表皮是其二,其三是探索积极调节而不是被动保护的建筑表皮【2】。可见,未来建筑表皮发展的趋势是可持续、环保、节能以及与功能和文化及艺术的表达相关联的表皮,这些都促使建筑表皮的设计者将日益变化的功能需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深入研究和思考。
2 对建筑表皮材料的掌握
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的不断发展,建筑表皮和建筑形象也显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景象。各种各样的材料让我们眼花缭乱,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那么如何确定建筑表皮的材料表达建筑的功能和宣泄建筑设计者的情感就是直接面对的问题。
2.1 掌握建筑表皮材料语言的必要性
对于建筑表皮而言,材料是不可或缺的漂亮时装。当材料特色在一种非常规的条件下得以表现或者材料通过一种难以预见的新方式使用时,建筑就会出现崭新的形象,使人耳目一新,故建筑表皮设计中要充分挖掘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赖特指出,“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故事”,“对于创造性的艺术家来说,每一种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丹尼尔·李布斯金则说,“每一种材料自有其语言和诗意……建筑师能用它们达到更高的目标,表达想法与情感、诉说故事、描绘历史”。可见,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独特的设计语汇,建筑表皮设计中,材料的变革与发展将会引起建筑形式的变革,一件优秀的建筑表皮作品与建筑材料的选择一定是息息相关的,建筑材料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材料历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名称作为标志的,故每个建筑师都应该把握好材料语言。
2.2 掌握建筑表皮材料的表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如木、石、砖、钢、玻璃、混凝土、树脂覆层、新型耐久涂料、纸、薄膜、软合金等。其中包括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运用和不断产生的新型材料,这些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创新空间,使得建筑表皮具有潜在的表现力。如上海世博会中英国馆用的“亚克力”,显示发光效果的LED点被分散在亚克力条内,通过电脑控制实现了建筑表皮无限变幻的可能;西班牙馆的藤板、马德里的竹质、万科馆的麦秸秆、波兰馆的木质等给建筑表皮注入了浪漫和自然的气息;卢森堡馆用的耐候钢等每一种材料都释放着属于自己的语言,每种材料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这种语言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故有人说,材料是历史的、现实的、表现的,同时也是象征的。我认为没有某一种材料是更现代的,没有一种材料是更传统的,关键是要看如何使用它,对建筑来说,不同的建筑应该有不同的材料表达,不同的材料应该反应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
2.2.1 砖
砖,古老而传奇。传统的砖是泥土在高温之下烧结而成的建筑材料,是自然而永恒的。中国古代的建筑体系里,木是作为结构支撑体系的,砖和瓦是作为围护体系的,砖围绕在我们周围,瓦在我们的头顶。阿尔瓦·阿尔托说“砖随时间的推移会沉淀出美感,人们可以读出它的年龄就象认识树木一样。”因此,砖是传统建筑表皮肌理的主要构成材料,如乌拉圭一个教堂的砖墙,时间与光线都给我们留下永久的回忆。另外,砖小巧、轻盈的体形,排列起来独具逻辑性,甚至连最简单的墙壁也能因他的排列使得韵律变得丰富多彩,常采用的方式有缝隙交错中的十字缝、五出五进等,看面排列中的三顺一丁、两顺一丁、五顺一丁、一顺一丁等排列方式,还有马莲对、担子勾、狗子咬、三破中、小联山、大联山等;复杂多变的图案构成方式有倾斜旋转中的人字纹、柳叶人字纹,单元重复图案的如万字锦、双笔管做法、褥子面、套方、步步锦等。今天的建筑表皮设计中常用的外贴面砖、外挂仿石装饰板等做法可谓异曲同工。借鉴、学习和运用传统建筑砖装饰的肌理构成手法,能使建筑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立面形式,增进建筑表皮设计的传统文化内涵【3】。
2.2.2 木材
木材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较早的建筑材料之一。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美观、加工性好等特点,但是作为建筑表皮设计材料,木材颜色给人以温暖感;木材的高明度给人以明快、华丽、整洁和高雅的感觉,明度低的则给人深沉、厚重、沉静、素雅、豪华的感觉;纯度高的木材有华丽、刺激、豪华的感觉,反之则有素雅、厚重、沉静的感觉。木材表面的纤维切断后表现出的无数个细胞凹槽,反射的光泽有着丝绸表面的视觉效果;纹理和节子是天然形成的图案,能够让人们产生一种亲切感。木纹是由大体平行但又互不交叉的图案构成的,能够让人产生流畅、井然、轻松、自如的感觉【4】。另外,其触觉特性远比金属、玻璃、混凝土和石膏为好,且木材环保性强,可持续性强,节能保温,且容易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融入到自然的形象中,这样木头的建筑跟树林,色彩和质感能够达到一个非常自然的表情,故木材将是未来建筑表皮设计的一种重要材料。
2.2.3 混凝土
在我们的印象里混凝土是粗糙的、灰色的,但在把混凝土和其他的材料以合理的比例混合使用时,清洁的混凝土表面与同样精心制造的木材或金属结合在一起,或是对混凝土进行光和影的巧妙处理,这样就能看到混凝土细腻和柔软的一面,使得他作为建筑表皮设计材料呈现出的“素”和“静”更加自然。
2.2.4 玻璃
玻璃不仅具有澄净、透明的特点,而且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玻璃出现了微晶玻璃、抛光嵌丝玻璃、槽型玻璃、玻璃砖等不同种类;玻璃外观上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的表面處理有上釉、酸刻、喷砂、丝印等方式,这些新技术以及玻璃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荷载潜力使得玻璃既可以柔弱,也可以坚强,给了我们无限的选择,建筑表皮的表情因带有网格或其他图案,传达出更加丰富的信息和含义;建筑表皮的肌理也因透明程度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5】。
2.2.5 金属
金属能够被弯曲、扭转、以及变形,却不影响本身的性能,并易于加工,正因为金属的这种延展性与柔韧性而被建筑师作为建筑表皮设计所利用,如铝合金、钛锌合金、铜等金属材料的合金幕墙或屋面板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典型的建筑表皮有:在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中,金属冲孔板作为建筑表皮,带来了可供想象的奇幻空间【6】 ;瑞士巴塞尔火车站附近的沃尔夫信号塔,六层高的混凝土外被20厘米宽的铜片包裹着,铜片的光亮感与周围铁路的锈迹斑驳的环境形成对比,在窗户的位置翻起的铜片,使光线和景观进入到塔里,夜晚,从窗户翻起的铜片中透出的灯光,又透露出建筑的尺度。
2.2.6 其他
除以上材料外,建筑师在建筑表皮设计中常常使用的材料还有以下几种:①竹类,此类植物生长快,可再生能力强,生产周期短,纹理通直、色泽淡雅、材质坚韧、资源丰富,且是一种可持续性材料资源,很多建筑师尝试引入竹子作为单体建筑的皮肤。②玄武岩,作为表皮材料,白天阻隔、吸收太阳热量,晚上将其释放出来,可平衡昼夜温差。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道密纽斯酒厂设计就是把附近可采集到的天然石块,装入金属丝编织的“笼子”中,形成尺寸较大的、形状规则的“砌块”,形成建筑表皮,这种有绿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玄武岩墙,与周边景致优美地融为一体【7】。③高分子膜等。
综上所述,木材给人温暖,钢材与玻璃有现代感,马赛克很艺术,耐候钢的复古……不同的材料显示着它们不同的性格与情感,也向我们展示建筑的不同特征与功能。对于建筑师来说,材料是他们手中的利剑;对于材料来说,建筑师是它们心中的灵魂;究竟是灵魂找到了利剑;还是利剑成就了灵魂?实际上在这个重要的环节当中,用建筑材料构造很重要,一是材料再造;二是建筑设计中的材料策略;三是建构与材料;四是绿色建筑与绿色材料;五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建筑。故我认为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有几个重要方向:一是易于回收,二是提升他的物质性质,三是原材料来源广泛,四是生产过程更加环保。
2.3 建筑表皮的设计与材料语言的探讨
通过材料的运用,建筑表皮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些表现形态通过视觉转化后的形态作用于人的心理。从远古时代朴素和本真的建筑表皮,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性建筑表皮,工业化时裸露、单调乏味的建筑表皮,到如今多元文化时代,数字信息技术使得建筑表皮呈现出多元化,可以看出建筑表皮的发展受到意识形态和技术的影响。结合当前时代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建筑表皮的材料语言创作表现出自由化倾向,这个倾向也在一些重要标志性建筑中表现出来,如国家大剧院的“水泡”,国家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等这些崭新的建筑立面形象,无明确几何界限的建筑造型,体现了不同于传统墙面的自由化视觉特征。这些依赖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建筑表皮与社会文化也息息相关,因此表现出建筑表皮材料语言创作的第二个倾向:文化情感倾向,即这些建筑表皮的“表情”不仅消除了视觉上的枯燥,还关照了人的情感和心理,设计了一种建筑隐喻,宣泄我们的感情,表达我们的思想,从而使得建筑表皮具有了生命力。如广州歌剧院的外部形态犹如在平缓的山丘上放置的大小不同的两块“砾石”,立意来自于传说中屹立于珠江中的海珠石——广州的镇城之石,故称“圆润双砾”。第三个倾向为生态化倾向。即建筑表皮和材料的表现都力求“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应用地方材料,合理利用地方环境。如伍崇在设计悉尼歌剧院时从环境出发考虑建筑造型,断面上一连串的圆柱体显示“系出同门”的感觉,他称之为自然中的激浪拍岸。建筑师在表皮设计中要实现这三个材料语言创作特征,与材料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态属性和视觉属性密切相关。建筑师往往是在把握和了解材料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基础上,赋予材料以理念,展现材料的审美价值,促进整体视觉形象的表达,实现材料与人的良好沟通。建筑材料的視觉特征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形状(包括在形状上的独立与分离,或扭曲或增减或旋转的变化以及断裂的形式)、色彩(包括运用材料固有色、环境色、设计色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变色彩的方式)和质感(或匀感、或混杂、或透明和对表皮进行软化等)三方面,他们直接赋予建筑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视觉效果【8】。这些都使得建筑创作变得更加自信,表意更加丰富和深刻。
建筑的表皮设计离不开建筑材料的支撑,建筑材料也在制约和限制着建筑师表皮设计的工作,建筑材料的发展为建筑师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前景,建筑师对建筑材料的惰性认识又阻碍了创作的提高。故对建筑材料的认识不能够只停留在静态的水平上,应不断追随建筑材料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对材料的认知,有时甚至是彻底颠覆自己的材料观念。唯有如此,创作才会永无休止;惟有如此,创作才能与时俱进, 开放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孙超法,当代建筑表皮设计的三个趋势,建筑创作,2007.1
[3]郭敏帆,传统建筑砖装饰的肌理构成手法,低温建筑技术,2009.7
[4]刘雁,张建新,周宝国,环志中;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初探;江苏建筑;2005.3
[5]石媛媛,当代建筑表皮的多样性,山西建筑,2010.01
[6]何可明,金属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及其反思,建筑与文化,2010.3
[7]孙凤明,武国平,王晓健。当代建筑师对建筑表皮原生性材料的探索,http://www.pipcn.com/research/201011/14529.htm,2010.10.27
[8]张金歌,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语言表达,中外建筑,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