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746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统计、假设、可逆、极限、对应、归纳、符号化、数学建模、假设、比较等内容。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为日常生活提供较多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课堂 渗透 应用 建议
  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数形结合、分类、化归、统计、假设、可逆、极限、对应、归纳、符号化、数学建模、假设、比较等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发展与应用过程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可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要避免简单直接的说明数学思想方法,避免生搬硬套,让学生更加坚实的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教学改革的新视角。本文就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进行论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备课与研读课本,不仅要明确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熟读课本,研究课本内容,充分使用教材,不僅是掌握表面内容,更需要掌握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充分了解以后,教师要将数学思想方法合理的融入到数学知识中,在课堂中要将所有知识通过明暗两条线进行延展讲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准备,充分理解课本内容,将所有知识内化吸收,确保在课堂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二、课中渗透数学思想
  1.在探索的过程中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在获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教师要加强对这一过程的重视,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要在观察、试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中去体会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扎实的掌握知识,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2.课堂中充分应用解题促进知识内化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去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帮助学生发现、解决、掌握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是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一,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亲身参与实践并运用的过程,还可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其理解和消化。
  3.回顾、总结和归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教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小结,用以揭露知识间的联系,进而总结、归纳、精炼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能够在温习原有新学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新知识来源,明确新知识的产生、展开和实质,学习如何应用与实践等。小结能够深化知识、精炼和概括知识,能够很好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课后复习与巩固
  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最有效途径是在课堂中的学习与渗透,但是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来源是课后的复习、巩固和反思,通过自我领悟来内化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觉地进行反思和领悟,对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总结,明确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方法,明确都使用了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和技巧,还可以自我设计一些蕴含数学思想的题目进行课后联系,不仅可以加强记忆还可以更好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要及时恰当的进行点评和鼓励,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方向让学生明确要及时领悟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对于课后留下的作业,教师要进行点评,不仅要评价答案的正确性,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怎样算的?怎样思考的?使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例如通过引导使学生概括出使用到了类比思想和数形结合等思想。
  四、讨论
  1895年斯宾塞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就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之后他便使用演绎法解析了5个领域的问题。观看历史长河,斯宾塞提出的问题有效地推动力数学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导航灯和助推器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现如今数学不断向前发展,拥有学科门类13个,一级学科100个,二级学科400多个。现如今,人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更快更好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成为了重要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历来学者们都非常重视,李大潜院士曾指出:“数学的思想学的核心价值不是定理和公式,而是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公式演绎处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由此可知,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刘云章教授也曾说过:“不讲数学思想方法的课不是好课”。小学生是我国的新一代接班人,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根据新的课改,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需要加强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小学数学中包含较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有数学模型思维、数学化归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函数思维、分类思维、极限思维、集合思维、统计思维等。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需要牢牢抓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明确教学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数学思想较为深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精炼、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正确解读和把握数学思想,为学生进行最为详细的讲解,还需要应用有效率、有趣味的讲授方法,将课堂学习变为有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国琴.对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14(8):64-64,65.
  [2]解燕子.见“机”行事投“机”取巧--浅谈小学课堂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时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9(17):152-152,153.
  [3]陈中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23(7):25-25.
  [4]张月娇.在“操作、体验、思辨”中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26(2):102-104.
  [5]高池强.浅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金色年华(下),2015,15(1):113-11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情境教学法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就提出具体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传统的小学教学质量已经不仅仅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成为了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而对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解题能力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更表明了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高低,需要我们的重点关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高 解题能力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期刊
【摘 要】德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习惯和一生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阶段农村地区初中的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农村地区 初中教师 养成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的实施,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硬件投入的加大,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农村学生的思想,特别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尽管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仔细剖析实际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内容选择无从下手、活动组织力不从心、教学重心有失偏颇等,加上主观上将其简单等同于“综合练习”或者轻易看成“兴趣活动”,导致了教学方向的偏离,降低了活动的效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
期刊
【摘 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多联系,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思想变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轉变老师观念,提高自身素素养,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受到教育,做到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学生 老师 喜欢 教学效果  有人说:教学效果与师生关系的亲密度成正比。这句话,笔者深信不疑。试问,一位在学生中有威望,备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期刊
【摘 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能把许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内容,以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传承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是发展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传承文明的必然环节。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如何亲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课程建设 小学语文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根基需要该民族结合实际情况的继承和发展。一个民族想要不断地发展进步一方面要继承传统
期刊
彭加勒曾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认为这样做有用处。他之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得到乐趣,而他之所以得到乐趣,是因为它美。”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枯燥乏味的环境、机械重复的过程,符号化、单一的内容,那怎能谈得上有何创新呢?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让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应用。”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备课中将数学中的美挖掘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
期刊
【摘 要】“自疑自探”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学习,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又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质疑、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以上的这些文字无非是为了说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针对《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指导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  一、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