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等待之中的生命荒诞意识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afanwo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作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一部充满荒诞意识的剧作,简单枯燥的反戏剧情节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内涵,在形象与抽象的和解断章中展示了人类生存境况的图景。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名为《存在与时间》,阐释存在与时间二者的相关命题,受其启发,围绕“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来解读《等待戈多》中关照人类生存和体现于时间叙述之中的生命荒诞意识。
  关键词:《等待戈多》;存在;时间;等待;生命荒诞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5-0142-02
  
  一、“等待”中时间的无意义循环与生存的荒诞
  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通过对剧中人物所感受的时间、历史和两个流浪汉所代表的人类作为等待主体的存在关系的叙述,通过叙述时间的无意义循环,消磨剧中人物的“等待”,渲染了人类生存处于荒诞状态的效果。
  生活在贝克特笔下那个荒凉而又凄惨的世界上,作为人类象征的两个流浪汉——弗拉吉米尔和艾斯特拉贡(狄狄和戈戈),生活在荒诞、痛苦、非理性的世界中,他们对一切茫然无知,只是一味地等待戈多,在流浪的路上循环于痛苦无望、无始无终的等待之中——等待着始终未露面的戈多。他们等待着戈多,却不知道戈多是谁,戈多一次次让他们失望,但他们还是得等待下去——就像西西弗斯的命运一样,明知石头会滚下山去,还得日复一日重复着推石上山的生活——明知戈多不会来,他们可以选择的只有继续等待。正如艾斯林所认为的,剧中的“等待”就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的等待”;而这种“存在”也正如萨特所说的“是荒诞的,无法辩解的”[1]336。
  《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对话重复,仿佛患上失忆症,对自我的存在、他人、历史和环境的存在产生遗忘,形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的间离效果,尤其是对“昨天”和“过去”的遗忘最为突出,历史对他们而言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剧中时间是周而复始的,仿佛象征着两个流浪汉存在于无始无终的循环等待之中,没有尽头。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时间,好像在一起已经等待了五十年,但是当往事被埋葬之后,他们所面对的还只是徒劳的等待,等待着永恒的“明天”——戈多到来的时间。
  人的“存在”需要不断延续生命的“时间”,而无尽的“等待”却要不断地消磨掉生命的时间。而且在焦虑、绝望与无聊之中消磨时间还会变得很困难,在这样循环的生命无意义存在、时间无意义消磨的悖论中,贝克特把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的尴尬处境描绘得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二、“等待”中时间的停滞与生存的荒诞
  除了通过叙述时间的无意义循环消磨等待来表现人生的荒诞之外,贝克特还将“时间”从“等待”中疏离出来,消解时间意识,通过叙述表现时间的停滞,来凸显剧中人物生存的荒诞。
  时间对于剧中人物来说停滞了,那么与时间同步存在的生命就显得充满了荒诞色彩。如,剧中第一幕:当波卓看完表说要走时,弗拉吉米尔说道:“时间已经停止了”[1]367;看表的动作说明此时的波卓还有时间意识,然而后来波卓的这只有着第二根秒针的扪表却丢失了。剧中第二幕:第二天,波卓眼睛莫名的瞎了,当被问及是什么时间瞎了时,波卓说:“别问我,瞎子没有时间概念。属于时间的东西,他们也看不见”[1]418。笔者认为,剧中这两个例子有着深刻的寓意,波卓丢失扪表和失明象征着时间的停滞与消亡,从而让这个有着生命意识和时间意识的人的存在也没有了意义。波卓的扪表有第二根秒针,这个夸张的细节寓意着他的时间意识很精确,生命意识很强烈,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丢失了标志时间的手表,并且失明了,“瞎子没有时间概念。属于时间的东西,他们也看不见。”属于时间的东西,是生命,他没有了时间概念,也看不见生命的意义何在,存在对于他而言是一种荒诞与悲哀。
  又如,剧中第一幕,幸运儿遵命开始思索时单调地念对白——那长达数千字的一堆乱码,开头有一段文字如下:
  “……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私人上帝……那些不知为什么存在的人一起忍受痛苦但是人们在痛苦中在烈火中拥有时间只要这持续一点时间能对此怀疑烈火和火焰就将结束……未完成的!……”[1]373-375
  在以上这堆看似无法解读的乱码中,隐约透露着幸运儿这个苦难的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感慨。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饱受折磨和苦难的幸运儿还有着生命意识,他还能感受到生命的痛苦——就像在烈火中煎熬一样,他希望能够超越时间,超越那些有着痛苦记忆的时间,并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持续时间中结束痛苦。这看似错乱的语言是幸运儿生命的见证,他还能感受到时间与自我的存在,却不知道人存在的意义;这没有停顿,急速错乱的乱码,给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感觉,他仿佛在时间的流逝中诉说着无尽的痛苦和荒诞的人生存在。然而,和主人命运相同的是,在第二幕中,幸运儿也莫名的成为了连呻吟都不会的哑巴,连这种本来就无法与别人沟通的、自我的倾诉方式都没有了。幸运儿彻底陷入了失语的孤独、绝望和痛苦人生当中,时间和生命意识的存在又再次戛然而止。更具反讽的意味的是,这么痛苦不幸的奴仆却叫做“幸运儿”,这就更加重了他生存的悲剧性和荒诞感。
  当弗拉吉米尔问及幸运儿何时成为哑巴时,他的主人波卓愤怒地说:
  “您用这些时间的麻烦事来折磨我,有完没完?真是荒唐!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这还不够,同其他日子一样的一天,他变成哑巴,有一天我变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变成了聋子,有一天我们出生了,有一天我们死了,同一天,同一时间,这对您还不够?他们骑在坟墓上分娩,白天闪耀了一下,随后又是黑夜”[1]421-422。
  波卓这段愤怒而违反逻辑的话语道出了贝克特对时间与生命关系的认识,这也是《等待戈多》一剧用时间叙述的荒诞来表现人生荒诞的最好注脚。这段话可以折射出剧中人物共同的人生思想意识,他们从意识中已经抽去了对外部世界的确定,拒绝对自身的确定,任何事情都是可有可无,可此可彼的;时间凝固,历史与现在没有区别,存在已经毫无意义,一切都无须辨明和记忆;生与死同样没有区别,“骑在坟墓上分娩,白天闪耀了一下,随后又是黑夜”,生命的诞生与死亡相连,死亡是生命时间的终止,却也是生命意识、生命存在的彰显,如海德格尔所言“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意识到了死亡”,生命存在于白天与黑夜的循环往复之中。透过波卓这荒诞至极的语言,贝克特将人类生命的轮回、生存的痛苦与荒诞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等待”中的“明天”与生存的荒诞
  在贝克特的笔下,《等待戈多》里有一个“等待”中的时间概念不是无意义的,那就是——“明天”。笔者认为,“明天”这个时间词包含着丰富的寓意,蕴涵着《等待戈多》的双重思想内涵:首先,它是男孩口中的“戈多明天一准来”的“明天”,这个“明天”是永恒的,不是指具体的时间,它代表了一种绝对性与无限性;同时,孩子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男孩捎信说戈多明天到来,这也强调了戈多是人类的希望这一层内涵;第二,它还是弗拉吉米尔误认为“波卓”是“戈多”时,误认为等到了“戈多”时所说的“咱们已经有了明天”的“明天”。这个“明天”就是他们在迷失中苦苦守望的——“戈多”,是弗拉吉米尔口中“咱们就得救了”的、可以实现人类救赎的,可以达到的——“希望”。
  “明天”象征着一种绝对希望,一种无限性的精神期盼。剧中,两个流浪汉也正是在寻找一个精神期盼的落脚点。而这种绝对希望是一种永恒的希望,但他们的等待行为却是人类时间长河中的瞬间,所以在等待的相对性、有限性与这种希望的绝对性、永恒性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悖论:一方面“明天”的希望是永远存在的;而另一方面完全实现这种希望又是不可能的。“明天”无法企及,所以最终只能是一个无限期的绝望。舞台上的枯树与黄昏的背景,正衬托了两个流浪汉对于希望“明天”的等待过程是充满绝望的,那么他们执著于“等待”的人生存在终归于荒诞。
  在《等待戈多》剧中人物茫然与困惑的“等待”之中,贝克特试图唤起人类更深入的自我思考与探寻。“荒诞”是描述二战之后、存在主义影响下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最适当的词语之一[2],《等待戈多》就是一部反映人类荒诞存在的杰出剧作,而这也恰恰体现于作品中对于“时间”概念的叙述上。人的存在表现于生命,而人的生命正是由时间所构成的。贝克特凭借巧妙的笔触,通过描述剧中四个人物对存在世界里“时间”概念的异同感受,表现并烘托出了人类生存的荒诞感。然而,在迷失的守望中,《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对于“希望”的等待却是依旧,真正凸显了人类生命的张力。
  
  参考文献:
  [1]郑克鲁,董衡巽.新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2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楼成宏.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简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121.
  
  (责任编辑/石银)
其他文献
摘要:法定与裁量曾经在历史上的自由证明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二者在当下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下却呈现出了更为复杂的关系。而且纵观各国的证据制度,法定与裁量呈现出相结合的趋势。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证据制度为基础,分析了不同证据制度之下的法定与裁量此起彼伏的演变历程以及在民事证据制度中的结合趋势。  关键词:法定;裁量;自由证明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  中
期刊
摘要:韩国爱情片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在于其本土化的成功,其东方特色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思想和情感方面,贯穿着东方式的文化精神和情感表达方式;在叙事和影音方面,呈现出“状态化叙事”和唯美影音的东方审美倾向;在角色和明星方面,塑造了具有东方传统美德的类型角色和具有东方特色的类型明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影视;爱情片;东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
期刊
摘要:流行腐朽政治文化已成为社会一大顽疾,腐蚀人们的心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然而,流行腐朽政治文化的社会顽疾却令反腐倡廉工作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分析了流行腐朽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后,提出了消除流行腐朽政治文化影响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流行腐朽;潜规则;价值目标;主流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63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
期刊
摘要: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是学习的关键。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内在特质必然决定诗歌意义的多重性。早在北宋,苏轼就明确提出“深观其意”的诗歌阐释方式;南宋朱熹则进一步提出了“涵泳”的诗歌解读方法。这不仅对后代的诗歌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指给了我们一种正确的诗歌解读方法,对于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本科教学;深观其意;诗歌多重意义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政治干部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政治工作法规制度落实的质量和效果,要切实形成党委依法决策、领导依法办事、机关依法指导、基层依法建设的良好局面,为提高各级政治干部依法指导和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创造融合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政治干部;政治工作;环境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5-0041-01    全面提高政治干部依
期刊
摘要:在终身德育视野中,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充满无限生机。本文对源于终身教育的终身德育和终身德育体系进行了解读。以此为视角,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深入论证了高校关工委的性质、任务、工作方针、工作路径和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终身德育;高校;关工委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6—0140—04    一、对终身德育和终身德育体系
期刊
摘要: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中学生初学写作少不了模仿,模仿是达到创新的必经阶段,由模仿到创新,是人类认知的规律、人类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但在实践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重创新轻模仿,甚至是跳过模仿而直接要求创新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着重论述了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必然性和重视模仿的重要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模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企业离退休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引导离退休人员的发展方向,使其合理运用离退休后的剩余寿命,继续为企业、社区和当地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老年人;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4(2010)09-0045-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力资源急剧扩张,不管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这一仍具潜力的社
期刊
摘要:金融海啸对中国电子产业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电子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以江门某电池企业为例,分析金融海啸下高校在电子产业振兴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金融海啸;高校;产业振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5-0072-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这次金融海啸带来的冲击,在这样的客观
期刊
摘要:“限塑令”是国家针对超薄塑料袋的环境污染现象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政策,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限塑令”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各类零售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执行缺陷,消费者的反响也有所不同。结合公共政策方面的理论,我们得出了影响“限塑令”执行的诸多因素,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问题及政策以外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政策本身、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限塑令”有效执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