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国作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一部充满荒诞意识的剧作,简单枯燥的反戏剧情节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内涵,在形象与抽象的和解断章中展示了人类生存境况的图景。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名为《存在与时间》,阐释存在与时间二者的相关命题,受其启发,围绕“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来解读《等待戈多》中关照人类生存和体现于时间叙述之中的生命荒诞意识。
关键词:《等待戈多》;存在;时间;等待;生命荒诞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5-0142-02
一、“等待”中时间的无意义循环与生存的荒诞
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通过对剧中人物所感受的时间、历史和两个流浪汉所代表的人类作为等待主体的存在关系的叙述,通过叙述时间的无意义循环,消磨剧中人物的“等待”,渲染了人类生存处于荒诞状态的效果。
生活在贝克特笔下那个荒凉而又凄惨的世界上,作为人类象征的两个流浪汉——弗拉吉米尔和艾斯特拉贡(狄狄和戈戈),生活在荒诞、痛苦、非理性的世界中,他们对一切茫然无知,只是一味地等待戈多,在流浪的路上循环于痛苦无望、无始无终的等待之中——等待着始终未露面的戈多。他们等待着戈多,却不知道戈多是谁,戈多一次次让他们失望,但他们还是得等待下去——就像西西弗斯的命运一样,明知石头会滚下山去,还得日复一日重复着推石上山的生活——明知戈多不会来,他们可以选择的只有继续等待。正如艾斯林所认为的,剧中的“等待”就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的等待”;而这种“存在”也正如萨特所说的“是荒诞的,无法辩解的”[1]336。
《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对话重复,仿佛患上失忆症,对自我的存在、他人、历史和环境的存在产生遗忘,形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的间离效果,尤其是对“昨天”和“过去”的遗忘最为突出,历史对他们而言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剧中时间是周而复始的,仿佛象征着两个流浪汉存在于无始无终的循环等待之中,没有尽头。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时间,好像在一起已经等待了五十年,但是当往事被埋葬之后,他们所面对的还只是徒劳的等待,等待着永恒的“明天”——戈多到来的时间。
人的“存在”需要不断延续生命的“时间”,而无尽的“等待”却要不断地消磨掉生命的时间。而且在焦虑、绝望与无聊之中消磨时间还会变得很困难,在这样循环的生命无意义存在、时间无意义消磨的悖论中,贝克特把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的尴尬处境描绘得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二、“等待”中时间的停滞与生存的荒诞
除了通过叙述时间的无意义循环消磨等待来表现人生的荒诞之外,贝克特还将“时间”从“等待”中疏离出来,消解时间意识,通过叙述表现时间的停滞,来凸显剧中人物生存的荒诞。
时间对于剧中人物来说停滞了,那么与时间同步存在的生命就显得充满了荒诞色彩。如,剧中第一幕:当波卓看完表说要走时,弗拉吉米尔说道:“时间已经停止了”[1]367;看表的动作说明此时的波卓还有时间意识,然而后来波卓的这只有着第二根秒针的扪表却丢失了。剧中第二幕:第二天,波卓眼睛莫名的瞎了,当被问及是什么时间瞎了时,波卓说:“别问我,瞎子没有时间概念。属于时间的东西,他们也看不见”[1]418。笔者认为,剧中这两个例子有着深刻的寓意,波卓丢失扪表和失明象征着时间的停滞与消亡,从而让这个有着生命意识和时间意识的人的存在也没有了意义。波卓的扪表有第二根秒针,这个夸张的细节寓意着他的时间意识很精确,生命意识很强烈,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丢失了标志时间的手表,并且失明了,“瞎子没有时间概念。属于时间的东西,他们也看不见。”属于时间的东西,是生命,他没有了时间概念,也看不见生命的意义何在,存在对于他而言是一种荒诞与悲哀。
又如,剧中第一幕,幸运儿遵命开始思索时单调地念对白——那长达数千字的一堆乱码,开头有一段文字如下:
“……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私人上帝……那些不知为什么存在的人一起忍受痛苦但是人们在痛苦中在烈火中拥有时间只要这持续一点时间能对此怀疑烈火和火焰就将结束……未完成的!……”[1]373-375
在以上这堆看似无法解读的乱码中,隐约透露着幸运儿这个苦难的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感慨。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饱受折磨和苦难的幸运儿还有着生命意识,他还能感受到生命的痛苦——就像在烈火中煎熬一样,他希望能够超越时间,超越那些有着痛苦记忆的时间,并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持续时间中结束痛苦。这看似错乱的语言是幸运儿生命的见证,他还能感受到时间与自我的存在,却不知道人存在的意义;这没有停顿,急速错乱的乱码,给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感觉,他仿佛在时间的流逝中诉说着无尽的痛苦和荒诞的人生存在。然而,和主人命运相同的是,在第二幕中,幸运儿也莫名的成为了连呻吟都不会的哑巴,连这种本来就无法与别人沟通的、自我的倾诉方式都没有了。幸运儿彻底陷入了失语的孤独、绝望和痛苦人生当中,时间和生命意识的存在又再次戛然而止。更具反讽的意味的是,这么痛苦不幸的奴仆却叫做“幸运儿”,这就更加重了他生存的悲剧性和荒诞感。
当弗拉吉米尔问及幸运儿何时成为哑巴时,他的主人波卓愤怒地说:
“您用这些时间的麻烦事来折磨我,有完没完?真是荒唐!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这还不够,同其他日子一样的一天,他变成哑巴,有一天我变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变成了聋子,有一天我们出生了,有一天我们死了,同一天,同一时间,这对您还不够?他们骑在坟墓上分娩,白天闪耀了一下,随后又是黑夜”[1]421-422。
波卓这段愤怒而违反逻辑的话语道出了贝克特对时间与生命关系的认识,这也是《等待戈多》一剧用时间叙述的荒诞来表现人生荒诞的最好注脚。这段话可以折射出剧中人物共同的人生思想意识,他们从意识中已经抽去了对外部世界的确定,拒绝对自身的确定,任何事情都是可有可无,可此可彼的;时间凝固,历史与现在没有区别,存在已经毫无意义,一切都无须辨明和记忆;生与死同样没有区别,“骑在坟墓上分娩,白天闪耀了一下,随后又是黑夜”,生命的诞生与死亡相连,死亡是生命时间的终止,却也是生命意识、生命存在的彰显,如海德格尔所言“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意识到了死亡”,生命存在于白天与黑夜的循环往复之中。透过波卓这荒诞至极的语言,贝克特将人类生命的轮回、生存的痛苦与荒诞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等待”中的“明天”与生存的荒诞
在贝克特的笔下,《等待戈多》里有一个“等待”中的时间概念不是无意义的,那就是——“明天”。笔者认为,“明天”这个时间词包含着丰富的寓意,蕴涵着《等待戈多》的双重思想内涵:首先,它是男孩口中的“戈多明天一准来”的“明天”,这个“明天”是永恒的,不是指具体的时间,它代表了一种绝对性与无限性;同时,孩子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男孩捎信说戈多明天到来,这也强调了戈多是人类的希望这一层内涵;第二,它还是弗拉吉米尔误认为“波卓”是“戈多”时,误认为等到了“戈多”时所说的“咱们已经有了明天”的“明天”。这个“明天”就是他们在迷失中苦苦守望的——“戈多”,是弗拉吉米尔口中“咱们就得救了”的、可以实现人类救赎的,可以达到的——“希望”。
“明天”象征着一种绝对希望,一种无限性的精神期盼。剧中,两个流浪汉也正是在寻找一个精神期盼的落脚点。而这种绝对希望是一种永恒的希望,但他们的等待行为却是人类时间长河中的瞬间,所以在等待的相对性、有限性与这种希望的绝对性、永恒性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悖论:一方面“明天”的希望是永远存在的;而另一方面完全实现这种希望又是不可能的。“明天”无法企及,所以最终只能是一个无限期的绝望。舞台上的枯树与黄昏的背景,正衬托了两个流浪汉对于希望“明天”的等待过程是充满绝望的,那么他们执著于“等待”的人生存在终归于荒诞。
在《等待戈多》剧中人物茫然与困惑的“等待”之中,贝克特试图唤起人类更深入的自我思考与探寻。“荒诞”是描述二战之后、存在主义影响下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最适当的词语之一[2],《等待戈多》就是一部反映人类荒诞存在的杰出剧作,而这也恰恰体现于作品中对于“时间”概念的叙述上。人的存在表现于生命,而人的生命正是由时间所构成的。贝克特凭借巧妙的笔触,通过描述剧中四个人物对存在世界里“时间”概念的异同感受,表现并烘托出了人类生存的荒诞感。然而,在迷失的守望中,《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对于“希望”的等待却是依旧,真正凸显了人类生命的张力。
参考文献:
[1]郑克鲁,董衡巽.新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2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楼成宏.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简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121.
(责任编辑/石银)
关键词:《等待戈多》;存在;时间;等待;生命荒诞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5-0142-02
一、“等待”中时间的无意义循环与生存的荒诞
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通过对剧中人物所感受的时间、历史和两个流浪汉所代表的人类作为等待主体的存在关系的叙述,通过叙述时间的无意义循环,消磨剧中人物的“等待”,渲染了人类生存处于荒诞状态的效果。
生活在贝克特笔下那个荒凉而又凄惨的世界上,作为人类象征的两个流浪汉——弗拉吉米尔和艾斯特拉贡(狄狄和戈戈),生活在荒诞、痛苦、非理性的世界中,他们对一切茫然无知,只是一味地等待戈多,在流浪的路上循环于痛苦无望、无始无终的等待之中——等待着始终未露面的戈多。他们等待着戈多,却不知道戈多是谁,戈多一次次让他们失望,但他们还是得等待下去——就像西西弗斯的命运一样,明知石头会滚下山去,还得日复一日重复着推石上山的生活——明知戈多不会来,他们可以选择的只有继续等待。正如艾斯林所认为的,剧中的“等待”就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的等待”;而这种“存在”也正如萨特所说的“是荒诞的,无法辩解的”[1]336。
《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对话重复,仿佛患上失忆症,对自我的存在、他人、历史和环境的存在产生遗忘,形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的间离效果,尤其是对“昨天”和“过去”的遗忘最为突出,历史对他们而言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剧中时间是周而复始的,仿佛象征着两个流浪汉存在于无始无终的循环等待之中,没有尽头。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时间,好像在一起已经等待了五十年,但是当往事被埋葬之后,他们所面对的还只是徒劳的等待,等待着永恒的“明天”——戈多到来的时间。
人的“存在”需要不断延续生命的“时间”,而无尽的“等待”却要不断地消磨掉生命的时间。而且在焦虑、绝望与无聊之中消磨时间还会变得很困难,在这样循环的生命无意义存在、时间无意义消磨的悖论中,贝克特把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的尴尬处境描绘得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二、“等待”中时间的停滞与生存的荒诞
除了通过叙述时间的无意义循环消磨等待来表现人生的荒诞之外,贝克特还将“时间”从“等待”中疏离出来,消解时间意识,通过叙述表现时间的停滞,来凸显剧中人物生存的荒诞。
时间对于剧中人物来说停滞了,那么与时间同步存在的生命就显得充满了荒诞色彩。如,剧中第一幕:当波卓看完表说要走时,弗拉吉米尔说道:“时间已经停止了”[1]367;看表的动作说明此时的波卓还有时间意识,然而后来波卓的这只有着第二根秒针的扪表却丢失了。剧中第二幕:第二天,波卓眼睛莫名的瞎了,当被问及是什么时间瞎了时,波卓说:“别问我,瞎子没有时间概念。属于时间的东西,他们也看不见”[1]418。笔者认为,剧中这两个例子有着深刻的寓意,波卓丢失扪表和失明象征着时间的停滞与消亡,从而让这个有着生命意识和时间意识的人的存在也没有了意义。波卓的扪表有第二根秒针,这个夸张的细节寓意着他的时间意识很精确,生命意识很强烈,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丢失了标志时间的手表,并且失明了,“瞎子没有时间概念。属于时间的东西,他们也看不见。”属于时间的东西,是生命,他没有了时间概念,也看不见生命的意义何在,存在对于他而言是一种荒诞与悲哀。
又如,剧中第一幕,幸运儿遵命开始思索时单调地念对白——那长达数千字的一堆乱码,开头有一段文字如下:
“……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私人上帝……那些不知为什么存在的人一起忍受痛苦但是人们在痛苦中在烈火中拥有时间只要这持续一点时间能对此怀疑烈火和火焰就将结束……未完成的!……”[1]373-375
在以上这堆看似无法解读的乱码中,隐约透露着幸运儿这个苦难的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感慨。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饱受折磨和苦难的幸运儿还有着生命意识,他还能感受到生命的痛苦——就像在烈火中煎熬一样,他希望能够超越时间,超越那些有着痛苦记忆的时间,并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持续时间中结束痛苦。这看似错乱的语言是幸运儿生命的见证,他还能感受到时间与自我的存在,却不知道人存在的意义;这没有停顿,急速错乱的乱码,给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感觉,他仿佛在时间的流逝中诉说着无尽的痛苦和荒诞的人生存在。然而,和主人命运相同的是,在第二幕中,幸运儿也莫名的成为了连呻吟都不会的哑巴,连这种本来就无法与别人沟通的、自我的倾诉方式都没有了。幸运儿彻底陷入了失语的孤独、绝望和痛苦人生当中,时间和生命意识的存在又再次戛然而止。更具反讽的意味的是,这么痛苦不幸的奴仆却叫做“幸运儿”,这就更加重了他生存的悲剧性和荒诞感。
当弗拉吉米尔问及幸运儿何时成为哑巴时,他的主人波卓愤怒地说:
“您用这些时间的麻烦事来折磨我,有完没完?真是荒唐!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这还不够,同其他日子一样的一天,他变成哑巴,有一天我变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变成了聋子,有一天我们出生了,有一天我们死了,同一天,同一时间,这对您还不够?他们骑在坟墓上分娩,白天闪耀了一下,随后又是黑夜”[1]421-422。
波卓这段愤怒而违反逻辑的话语道出了贝克特对时间与生命关系的认识,这也是《等待戈多》一剧用时间叙述的荒诞来表现人生荒诞的最好注脚。这段话可以折射出剧中人物共同的人生思想意识,他们从意识中已经抽去了对外部世界的确定,拒绝对自身的确定,任何事情都是可有可无,可此可彼的;时间凝固,历史与现在没有区别,存在已经毫无意义,一切都无须辨明和记忆;生与死同样没有区别,“骑在坟墓上分娩,白天闪耀了一下,随后又是黑夜”,生命的诞生与死亡相连,死亡是生命时间的终止,却也是生命意识、生命存在的彰显,如海德格尔所言“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意识到了死亡”,生命存在于白天与黑夜的循环往复之中。透过波卓这荒诞至极的语言,贝克特将人类生命的轮回、生存的痛苦与荒诞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等待”中的“明天”与生存的荒诞
在贝克特的笔下,《等待戈多》里有一个“等待”中的时间概念不是无意义的,那就是——“明天”。笔者认为,“明天”这个时间词包含着丰富的寓意,蕴涵着《等待戈多》的双重思想内涵:首先,它是男孩口中的“戈多明天一准来”的“明天”,这个“明天”是永恒的,不是指具体的时间,它代表了一种绝对性与无限性;同时,孩子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男孩捎信说戈多明天到来,这也强调了戈多是人类的希望这一层内涵;第二,它还是弗拉吉米尔误认为“波卓”是“戈多”时,误认为等到了“戈多”时所说的“咱们已经有了明天”的“明天”。这个“明天”就是他们在迷失中苦苦守望的——“戈多”,是弗拉吉米尔口中“咱们就得救了”的、可以实现人类救赎的,可以达到的——“希望”。
“明天”象征着一种绝对希望,一种无限性的精神期盼。剧中,两个流浪汉也正是在寻找一个精神期盼的落脚点。而这种绝对希望是一种永恒的希望,但他们的等待行为却是人类时间长河中的瞬间,所以在等待的相对性、有限性与这种希望的绝对性、永恒性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悖论:一方面“明天”的希望是永远存在的;而另一方面完全实现这种希望又是不可能的。“明天”无法企及,所以最终只能是一个无限期的绝望。舞台上的枯树与黄昏的背景,正衬托了两个流浪汉对于希望“明天”的等待过程是充满绝望的,那么他们执著于“等待”的人生存在终归于荒诞。
在《等待戈多》剧中人物茫然与困惑的“等待”之中,贝克特试图唤起人类更深入的自我思考与探寻。“荒诞”是描述二战之后、存在主义影响下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最适当的词语之一[2],《等待戈多》就是一部反映人类荒诞存在的杰出剧作,而这也恰恰体现于作品中对于“时间”概念的叙述上。人的存在表现于生命,而人的生命正是由时间所构成的。贝克特凭借巧妙的笔触,通过描述剧中四个人物对存在世界里“时间”概念的异同感受,表现并烘托出了人类生存的荒诞感。然而,在迷失的守望中,《等待戈多》剧中人物对于“希望”的等待却是依旧,真正凸显了人类生命的张力。
参考文献:
[1]郑克鲁,董衡巽.新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2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楼成宏.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简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121.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