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功的教育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和谐社会对于和谐定义的表象和内涵都有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种核心思想的引领下,每一个领域都应该认真核对自己与和谐社会的链接口。成功的教育,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过程成功,二是结果成功,而两者皆与和谐教育密不可分。
  关键词:成功的教育;和谐教育
  
  一、总纲
  
  在进入一个以竞争为个体主要相互作用的时代以后,所有的行动都被数值化,或被称为量化,比如你今天的工作量多大,完成的任务份额多高,工钱几何等等,这导致一个成熟的数据库被建立起来,作为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在这样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下,经验以及技巧慢慢超越本能和反应力,成为每一个从业的社会人士所必需的谋生之道。而取得经验和技巧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已经被掌握的知识或技巧传授给需要的人,其本身就是一个熵值逐渐减小的过程。换句话说,人类必须用相对较少的时间把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教育吸收到自身内部。否则就会落后。根据以上的逻辑,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效率是最重要的。而影响效率的最大因素。我总结其为和谐。
  和谐关系是什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就师生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当然,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真爱就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负责。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
  在标题中提到的成功的教育,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过程成功,二是结果成功,而二者皆与和谐教育密不可分。通过这一特征,才能体现出一个综合的成功表象。这也就是和谐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二、成功的教育过程与和谐教育
  
  教育的和谐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得很明显,假如教师以一种正确有效的讲课方式教导学生,后者就会在前者提供的节奏中渐行渐进,关于此命题,有很多佐证。下面这个例子有助于帮我们理解更多的教育过程的形式。同时也扩展了我们对于和谐教育的外延的理解。
  日本著名文艺作品《麻辣老师GTO》当中,校长为了治理让全校教师头疼的2年4班,剑走偏锋地聘请了暴走族(日本的不良青年团体)的鬼冢英吉为其班主任,在鬼冢史无前例的颠覆式教学手法下,4班的众多不良学生纷纷“从良”,走上了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金光大道,反而让那些抱残守缺的学究们敢怒不敢言,这其间的夸张手法暂且放下不提,作品描述的种种情景,已经可以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了。但是我们得到的重要信息却不是那些被文艺虚化了的课堂,真正重要的,是学生在看这部作品时的心理感受。在一次统计中,超过83%的学生明确表示喜爱并且希望鬼冢真实地存在于他们的周围,另外还有7%的参与者表示谨慎的缄默,理由是对教师并不抱有过高的期待。综合起来,超过90%的学生对于此类的新形态教学法抱有信心和期望,比例之高,足以令任何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沉思。
  孙云晓在《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一书中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多次强调玩是孩子的权利,应予以保留,在这一点上,多少与当今的教育理念相左。玩就是玩,再对其进行粉饰,也改变不了它的本质。即便认为它是一种权利。也同样难以把它和教育等等字眼挂钩。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段文摘: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的道德体系建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呈现诸多不和谐的现实状况。分析产生种种不和谐的成因,借鉴中外“和谐”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从而在“和谐”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青年道德构建是完全必要的。从宏观层面营造和谐的道德构建环境。包括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谐的构建内容、和谐的构建方法、和谐的评价体系:从微观层面完善青年和谐的道德心理结构。包括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和谐的道德实践能力、和谐的道德人格养成。(《教育探索》2006年01期刘佳)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不和谐的教育过程会带来如何的结果呢?比较明显的例子是关于童年恐慌的。童年恐慌,是儿童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的一种比较持久而强烈的焦虑心态,这是很可怕的。北京的小学生,要上重点中学,有些重点中学光交钱不行,还要公共外语的考试成绩:一级85分以上才够资格考这个学校,有的甚至是二级。什么概念?公共外语考试一级是初中毕业的外语水平,二级是高中毕业的水平。一个小学毕业生要具有这样的水平才能进入重点,而且只是条件之一,你说这个不是摧残儿童、制造童年恐慌吗?童年不仅仅是为了长成一个大人。童年也有独立的价值,因此儿童有玩的权利和休闲的权利。
  通过以上的论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主流思潮仍然是一种纯粹的划分定义的方法,即,主流的道德体系与主流的教育体系应当挂钩,而非主流的领域,绝对不该有任何的重合,哪怕那属于一种文学上的加工。方法论不应该凌驾于实践之上,只要是和谐的教育,我们就应该应时应景地加以应用!
  显然,学生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标准的。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学生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所谓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嘲笑、侮辱学生,使之受到伤害,既然是有形的,自然也就可“捕捉”。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其主要形式有:1 支配。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随意支配、吆喝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甚至生理发育也会受到阻碍。2 冷漠。教师对学生缺乏热情,不为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而高兴,也不为学生的失败而难过。学生感到与教师形同路人,这种陌生感大大减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乐趣。3 贬低。这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心灵施暴,它大大地抹煞了学生的存在价值。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这是尤其残酷的打击。
  此时我们先不着急得出结论,先来看一个美国教改的案例。美国经过200余年历史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飞跃和军事强大与重视教育改革是分不开的。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政府及其教育界深受强烈的冲击,在赶超苏联的口号下,于1958年颁布了著称于世的《国防教育法》,目的使教育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适应国防竞争的需要。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越战失败的影响,全美掀起以争取黑人各种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包括代表妇女、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等利益,于1975年颁发了《残疾儿童教育法》、《补偿教育方案》、《学校混合条例》,采纳了提高人性为目标的教育方针。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和西欧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崛起,尤其是日本电子工业发展的逼人之势,使美国产生了深重的危机感,也使原先引以为骄傲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动摇。美国高质量委员会于1983年提交了《国家在危 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反响。其主要的教育思想是:“开展高质量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即“争取高质量,以夺回或巩固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扩大教育机会,以实现人人平等;为彻底实现前两者,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创造一个学习化社会。”
  我们习惯于坐享其成,从古至今皆如此。已经通过试验确认的教学方法一经传递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年轻人的理念是每隔四年就是一代人,倘若用几代人的隔阂去进行教与学,低效率是可以预料的。请注意这里的措辞,在教育中,几乎没有错与对的明确界限能够清楚体现的,只有效率这一项。恰似老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教育也慢慢衍生出一种心态,即,不管什么样的老师,只要能让学生安安稳稳地坐在课堂内学习,他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这样的观点中,教育的主体由原来的教师,慢慢过渡为学生,那是因为原来的教育任务慢慢转化为学习任务,相同的一份工作,如果能令学生自主地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解决问题,即可保留更多的精力去照顾更多的学生,效率之高,一目了然。
  在了解了成功的教育过程的面貌后,我们可以发现这的确属于博弈论的范畴。我们在不确定学生的身份和背景下,是不能确定哪一种教育方式为成功的,这一点很重要。倘若把鬼冢老师拿到一个背负一个学校升学大任的实验班中去,其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而把一位经验老到解题简练的学究式老师放到任何一个放牛班,他都注定将会被埋没。可见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和谐地进行教力配置是第一位的,其效果将直接作用于最后的成果。
  
  三、成功的教育结果与和谐教育
  
  有些朋友会认为有了成功的教育过程就必然会得到成功的教育结果,这种想法注定流于片面。完成一件复杂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调配和调度,作为百年大计,教育更是如此。良好的过程未必带来满意的结果,但是满意的结果必须有良好的过程。在理念上,它应该尽量从简,而在细节上,细致并不代表繁复。过程的成功固然重要,可那仅仅是一个侧面,成功的教育全看细节。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课下的讨论,学生最有可能碰到的难点,考试内容与知识外延的比例,以及学生的成功与失败心理学,这种种可能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影响最后成绩的核心内容。我们常说,一堂的精彩,不如一学期的稳定,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个时刻有必要讨论一下怎样才算是成功的教育结果。鉴于之前所说的效率当先论,最成功的教育应为效率最高的,量化出来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让受教育者得到最多的知识。学习者这一角色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存在误解,他们往往被忽视作为自然人的内涵,比如疲劳度,记忆力曲线,以及惰性对于学习的影响。学习者不是机器,不可能时刻保持全速运转,也不可能做到万人一同,而这也就是教育多样性的体现所在。
  在数学上,有一个较为复杂的命题尚等待被解决,那就是罗素提出的湍流效应,这个问题也被爱因斯坦称为将被带去询问上帝的两个问题之一(另一个是统一场论)。湍流效应解决的是从整体的随机中得到稳定数据的方法。放在教育领域中讨论,就是去研究影响教育结果的因素。已知有那么多的因素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心理学、家庭、饮食、教育资源配备,甚至天气和习惯都在此之内。在这所有的要素当中,究竟哪些是主导的,哪些又可以轻松处理,就是一个湍流模型,用数学方法解决,是很好的一种思路。
  世间万物都可适用于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投入型活动,教育的产出也可以应用这一公式。任何一名学生,都可能被很多很多外界因素影响到其成绩,这其中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可以避免的以及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这些不利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却又很少有学生完全被击溃,可见期间教育的包容性之强,我们应用湍流效应的定律可以看出,需将教育资源按学生最需要的比例分配,才能得到和谐的教育结果。仍然通过文艺作品,那些感人的教师形象,没有一个是死站在台上讲课的,他们出现在学生的家中,打架的窄巷里,孤独的身影旁,和那些其乐融融的温暖氛围下。可见教育结果与教师的和谐手腕相辅相成。
  还是一个美国的例子。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改革方案,以立法形式成立已经5年了。在今年1月份的国情咨询报告中布什除了伊拉克战争,国内事务提到的除了节能、医疗保险就是教育了,提出继续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教育改革又有新的补充增加。联邦政府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上投资很多,布什在2007年的教育预算中还将此项目经费提高到了244亿美元,比2001年起始时提高了40%。事实上,教育占美国政府投资的比率逐年加大,近10年来一直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近8%,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屈指可数。但在如此多的投入下,美国公立学校总体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数理科目,不仅未有提高,还有逐年下滑的趋势。休斯敦学区是得州数得着的大学区,学生人数超过20万。休斯敦学区除了有名的Bellair高中以外(该校全国排名总在前100名左右,亚裔差不多有40%),其他大部分学校都很烂,不少学校处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令规定的整改状态。前一阵该学区委员会通过方案,决定拿出1400万美元奖励所教学生在州统考中成绩出色的老师们,以提高大家教学的积极性。全学区有7400位老师获得了从100美元~7000美元不等的奖励。休斯敦的报纸同时公布了获奖老师的名单和所获奖金数目。单纯来看,这是一个极佳的反面教材,单纯的思考手段和过程,而忽略的结果的可能性。进而由结果的不和谐,反过来导致了过程的不再和谐。可见和谐一词本身,就充满了禅机。
  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可是,当人类送别20世纪的时候,却遗憾地发现,这个神圣的使命只能由21世纪的人来完成了。那么,怎样解放儿童呢?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其间的核心思想,在于解放二字,不仅仅是结果重要,看清枷锁由何处套上,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四、结论
  
  如今和谐社会对于和谐定义的表象和内涵都有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种核心思想的引领下,每一个领域都应该认真核对自己与和谐社会的链接口。我国的教育体系形成已久,虽有微瑕,仍为白璧,停顿后的反思与坚强自信后的进取当是正道。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提高教育效率为己任,发挥出和谐的更深内涵和更广外延,让中华教育之光永放光华!
其他文献
中职学生因为在学习经验、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学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班级管理工作琐碎庞杂,面对这样的客观事实,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做法。有的班主任很认真,恨不得一天24小时盯着学生,即便这样,还不一定得到学生的理解;也有的班主任“遥控”班级运行,照样井井有条。班主任应怎样从那么多的琐碎的小事情中解脱出来,又能使班级在各方面健康发展呢?    案例一    笔者班林某同学成绩优异,同学关系好,在班委改选中被推选为生活委员,管理“财政”。但是该同学有傲气,平时对自己的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而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德育思想家之一,他的德育思想对后代的影响意义深远,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通过对孔子德育思想的浅析,并结合我国当前德育的状况,得出了孔子德育思想对当前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启示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世界历史上不寻常的年代,西方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期间,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了
期刊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就像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川流不息,形成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古传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就是唐诗的最好写照,而笔者更喜欢边塞诗一唐代诗歌中的这朵奇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期刊
随着非公企业的迅猛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当前加快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继承和发扬我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依然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克敌制胜的“法宝”,但决不能死搬硬套,必须注入新的内涵。笔者个人理解: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企业蓬勃发展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介入,党政领导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人们对于惩罚理解的误区和一项实证研究所反映的问题出发,论述了把握惩罚内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探讨了有效惩罚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惩罚;惩罚原则;惩罚策略;契约    德育研究领域中,德育方法的探究占有重要地位。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惩罚便是一种常见的道德教育方法。在现实教育中,惩罚的含义未能
期刊
摘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都是教育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对传统的“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思想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读这一思想,更能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育即生活    一、教育与生活    1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开篇第一章就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期刊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属于宏观或中观层面的教育战略问题。细细想来,这是一种教育错觉。应该说,学校才是真正体现并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阵地,而教育均衡发展又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校长能够而且必须有所作为。依笔者之见,校长必须端正以下“五观”:  差异开发观。可以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差异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校际之间,学校教育诸要素之间,特别是学生个体之间,不但存
期刊
摘要:文章从感受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给我们的贡献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本土文化传统、秩序观念、行为规则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契合问题;分析了经济利益在人们法律行为选择中的作用;并比较研究了制度进化和建构制度的问题;还尝试性地谈了多学科背景对法律学习和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法治;本土资源;制度    “也许,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作出我们的贡献”。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给了我们四大贡献。一是提出
期刊
摘要:为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交流需要,英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简约化趋势,正经历着由构词的简化到语法以及应用格式等全面的简约化变革。  关键词:英语;简约化;词汇    近年来,英语简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表现为词汇拼写的简化和用词的通俗化,而且也表现为书面语言的口语化、语法规则的简单化和语言格式的灵活化,可以说,现代英语正经历着全面的简约化变革。    一、词汇的简化    现代英语词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