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路径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新农科”建设提上日程。“新农科”是个比较概念,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农科是通过新的资源配置形式,开展农业高等教育新范式,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实现农业4.0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新农科为地方高等农业教育带来的挑战,从明确办学定位、面向产业调整学科战略、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实施农科教深度融合战略、重构课程体系等五个维度探讨地方农业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新农科”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新农科;挑战;高等农业教育;新路径
  [基金项目]2017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IT创新人才的产学研用协同培养研究”(KA1905708)
  [作者简介]胡燕红(1983—),女,湖南人,硕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科长,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石玉强(1965—),男,河南人,博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5-0-03 [收稿日期] 2020-04-18
  一、“新农科”内涵初探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入,“新农科”建设提上日程。“新农科”是相对传统农科而言的比较概念,是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我国农科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新农科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是通过新的资源配置形式实现农业4.0的农业高等教育新范式。它是各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依靠前沿思维来布局新农科人才培养全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多元的、个性化、高水平人才。
  二、新农科为地方高等农业教育带来的挑战
  新农科为地方高等农业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解决阻碍新农科建设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才能推进新农科建设。
  (一)专业学科壁垒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
  新农科要求打破现存的学科边界,破除专业壁垒,推进农工、农理、农医、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创建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旋转门”,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人才。纵观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其二级学院(系)的设置普遍以单一或个别学科为基础,因“学术堡垒”“同行相轻”“门户相见”等观念问题,各院系以学科、专业、系为单位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彼此界限分明,资源共享和合作面临较多现实困难。教学管理部门在下拨建设经费时通常以学科、专业及课程为单位,使得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较难实现,信息孤岛与资源浪费的同时出现,资源未能得到最大化利用。专业学科壁垒成为新农科建设的阻力之一。
  (二)资源优化整合承受改革的复杂性带来的阻力
  “北京指南”指出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的课题包括了新农科建设发展理念研究与实践、专业优化改革攻坚实践、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质量文化建设综合改革实践、改革与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的29个项目,涵盖了理念与实践、模式与机制、文化与创新、专业与课程等办学的各个方面,为传统高等农业教育转型提供了全面的系统性的指导。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是新农科建设的子课题,他们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共同推进新农科建设。只有从上至下进行理念性的变革,对办学模式与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对全校办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并在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和各环节中践行,才能深入开展新农科建设。资源优化分配必然打破既定利益者的利益关系,这需解决盘根错杂的利益纠葛。面对改革和利益的复杂性,学校通过优化现有学科专业,布局新的学科专业时往往面临着阻力,最终只能通过开设新的课程、研究新的课题来解决局部问题,难以打破既定的关系格局,系统性地对新农科建设进行全面设计。
  (三)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与新农科的重要使命不匹配
  吴岩司长在安吉会议上强调新农科建设要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创多元发展之路,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以需求的多元化推进发展的差异化特色化,构建灵活的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从同构化向多样化转变,实现多类型多层次发展。办学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存在单一性现象。农业院校与理工院校、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设置缺乏区分度。农业院校盲目向综合性高校靠拢,农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同,这背离了农业高等教育的办学初衷,偏离了农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与服务面向,也与新农科承担的重要使命不相匹配。
  (四)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与新的农业形态要求存在着差距
  以人工智能、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及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形态。[1]农业形态的改变对农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注重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有学者研究认为可从互联网 现代农业新技术、互联网 现代农业新业态、植物分子設计与品种创制、农业生物制剂创制、农业生态环境过程及修复、食品制造与安全等领域对传统农科进行改造升级。[2]这些领域无不要求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注入农科教育中,形成更加前沿的理论与科学技术,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突出的现实问题及对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问题。作为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农学具有周期性和传统教学惯性的特点,强调应用性与技术性。地方高等农业教育内容陈旧、重复,与社会脱节,跟不上社会行业经济的发展要求。课程体系设置滞后,注重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传授,忽略学生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往往因所学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要求,岗位适应期增长,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在岗培训。
  三、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建设新农科的路径探索   新农科建设是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转型发展的契机。作为广东省属农业院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科特色鲜明,具有良好的農科办学传统。近年来,紧密围绕广东省经济发展趋势与要求,大胆开展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新农科建设基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源于仲恺农学院,于1927年招生,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2008年3月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办学初期,学校设农艺、蚕桑、蚕丝、果树、观赏园艺等专业。经过九十余年,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5个,涉农本科专业16个,占比29%。涉农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创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为华南地区培养了大量农科人才。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2013年成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园林2014年立项为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植物保护和农林经济管理先后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依托这些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学校逐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逐渐形成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地方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路径分析
  1.充分认识新农科赋予高等农业教育使命,明确办学定位。新时代对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高等农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高等农业教育必须主动变革,顺势而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巨大的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作为省属的高等农业院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要立足本土,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避免走千校一面的趋同化的发展道路。随着广东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现代农业的新业态也开始显现,从分子育种到智慧农业,从植物生产工厂到农用无人机产业。学校定位为面向广东的区域特色与新兴农业发展趋势,依托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农科、农林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涉农专业,为南粤大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农、爱农、为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同学科的不同专业在学校办学定位的基础上,还要找准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特色,细化培养要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2.面向产业调整学科战略,拓展学科新领域。传统农科存在社会认可度低、就业对口率低、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要建设新农科,需扩大农业科学的范畴和内涵,拓展农业科学的发展领域,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让传统农科插上智慧的翅膀。面向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实现学生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学习。目前学校已经设立现代种业、农业绿色发展、智慧农业、城乡融合发展等四个专业集群。可进一步尝试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城乡规划等现代科学技术融入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布局新型涉农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标准,规划未来培养趋势,如将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与农学、植物保护等专业形成智慧农业专业集群;将农学、城乡规划、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艺术设计等专业形成休闲农业专业集群,将农学、外语、工商管理等专业形成出口农业专业集群,将农学、生物科学、食品安全与质量、包装工程等专业形成农业食品安全专业集群等,将农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形成农商专业集群等,培养既懂得农学基础知识,又具有信息化素养、经济管理、食品安全等多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从事智能农业的农学毕业生不懂信息化,从事农业产品出口行业的外语毕业生不懂农学,从事农业产品管理的农学毕业生不懂管理等问题。
  3.发挥区域优势,搭建协同育人平台。2019年广州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简称“科创中心”),倡议建立由广东省内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大型农业企业等组成的高等农业教育联盟,作为科创中心的务实延伸,推动农林高校建设和高等农业教育、农林科技人才的培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区位与科技优势,主动融入“科创中心”的建设,在现代化种业、节水农业、绿色增产、食品安全等领域整合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并将现代新兴农业技术引进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前沿性与应用性。同时会同粤港澳大湾区涉农高校搭建“校内外、业内外”协同育人大平台,打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共建湾区内外实习基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教育资源区块链。学校现已和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开展合作,未来将继续加强与香港、澳门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推进合作,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送高质量新型农科人才、转化高水平技术成果。
  4.实施农科教深度融合战略,强化实践育人。地方高等农业教育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主动对接农业创新发展需求,建立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主导,以政府农技推广网络为主体,以涉农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为主要对象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协同科研院所服务广东省农业产业的新路径,[3]形成“校政企社”协同育人模式。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将研究院建成学校新农科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学科生长平台和科研创新与推广平台。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服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设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必修课程,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建设实践基地,搭建新农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让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下田间,走进工厂,将论文写进广袤大地。加强与农科研院所合作育人,让学生早进实验室,参与新型农业课题,了解农业科学研究前沿,加强农学生的专业志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的农科人才,需构建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在注重專业教育的基础上强化通识教育,实施通专融合。学校扩展通识选修课体系,将通识选修课分为文史经典与文化传统、当代文化与世界视野、科技文化与科学精神、生态保护与生命关怀、艺术审美体验、社会认知与公民精神等六大板块,同时加大选修课比例,培养更多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的人才。其次深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是支撑专业发展的内涵主题,是传输技术知识理论、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教育载体。专业课程要摆脱陈旧滞后的知识体系,淘汰与区域产业、职业岗位的要求不适应、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动向的课程。学校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各专业邀请企业参与核心能力课程的开发,引入企业职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保障课程资源得到最大化程度的整合优化,以适应一线岗位要求,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及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高水平人才。再次增设创新创业导论通识必修课程,鼓励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元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把第二课堂整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大课堂的共享和转化机制,实现两大课堂互动互融,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亚华,臧良震,苏毅清.2035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展望[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1):16-23.
  [2]张炜,新农科建设中一流人才培养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1-3.
  [3]陈焕春,陈新忠.新常态下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取向[J].高等农业教育,2018(1):3-5.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Local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aking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HU Yan-hong, SHI Yu-qiang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s a comparative concept, and a new direction of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the new paradigm of agricultural higher education,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realize agriculture 4.0 through the new form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o the local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the new situation from five dimensions: defining the orient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facing the industrial adjustment discipline strategy, setting up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platform, implemen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re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hallenges;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new path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基于C的单片机系统应用》课程为例,提出了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课程所承载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和对应的具体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具体举措。实践表明,该考核方案明显提高了课程考核的有效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程考核;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类课程;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 要]微格教学实训室是师范院校进行模拟教学训练的重要场所,对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微格教学实训室的开放使用管理并未引起重视,面对日益增多的教学使用需求,诸多不足逐渐凸显。诸如管理制度粗放、管理手段陈旧、管理人员紧缺、安全意识薄弱、教学资源不足等,由此深入分析了微格教学实训室开放使用面临的问题,并从强化硬件支撑、软件支撑、制度支撑和人才支撑等方面,对微格教学实训室
摘要:在山区特殊环境中,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四个方面的原因,使学困生普遍存在。对学困生实行转化,必须要采取“克服偏见、施之以爱,关心学生、做有心人,将心比心、讲究宽容,用心发现、抓闪光点,用心感动、持之以恒”的教育转化工作措施。  关键词:学困生;拨动;心弦    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人认为转化学困生应该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学困生
摘要:起步型大学生创业项目是指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创业企业的发展,也会成为创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隐患。由于创业者的能力有限,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帮扶和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以顺利地度过起步阶段。  关键词:起步型;大学生创业;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现行新课标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教材中有大量的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插图。这些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但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颇为丰富的感性资料。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想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深刻理解插图之内涵,并对这些插图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整合,使之更有效地适应和辅助具体的课堂教学,最终形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自主学习理念的普及,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室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辅助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外语自主学习室连通校园网,并安装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英语两套自主学习平台。然而,在自主学习室的建设和管理当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室的功能与作用,并以宿迁学院为例,剖析了自主学习室管理中存在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环,它让教师自信地站在讲台前授课,也让学生有目的地认真听课,让课堂教学有目的、有序的进行。  关键词:课前准备;备课;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02-02  有效,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而当今教育提倡的就是“有效教学”,指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
摘要:在全国掀起BIM技术应用的大潮下,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如何培养出顺应行业需求的BIM技术应用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为例,阐述了以设计竞赛为载体,将BIM技术融入专业课程改革,并对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设计竞赛;BIM;土木工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089-0
摘要:教育要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要人而异,教师在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目标及认知规律,要从大学生的学情出发注重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的運用,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教”与“学”的转换,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本文以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本科生学情调查为出发点,以访谈的形式对本科学生在学习信念、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学校适应、学习收获方面的表现进行调查,提出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许多高校加快了文科实验室开放的脚步。本文以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秘书实训实验室为例,就实训实验室开放管理、开放内容和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有益探索,旨在充分发挥实训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校;实训实验室;开放;素质教育;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