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荷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几只秋鸭摆着笨笨的身子,伸着长长的脖颈在浅浅的泥水中寻找着什么,间或叼起一枚白亮亮的小鱼来,得意地“嘎嘎”直叫,惊得停在残荷上的翠鸟扑扇着翅膀不情愿地飞开去。
  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微微的怨来。
  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那一脸稚气、才十四五岁的通信员小叮当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秋荷是连长的女人,自然战士们都和秋荷熟稔,有好些个战士就要秋荷唱山歌听。秋荷声音清清脆脆,唱起歌来悠扬动听。经不住战士们的怂恿,秋荷站在庙门口的老樟树下清了清喉咙就唱了起来:“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佑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听得战士们愣了神,听得头上树叶哗哗响,好像千百双手在鼓掌。唱完,秋荷就匆匆回了家,她脸皮薄,怕战士们会笑话她想男人。说不想,那是假的,但秋荷却不能表露。
  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可不是,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还有画着青天白日旗的飞机时不时贴着后龙山飞来,低得好像用竹竿都捅得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数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秋荷听男人说,这些都是从江西方向撤过来的部队,那边的仗打得很辛苦。男人原来是乡苏维埃的赤卫队长,响应“猛烈扩大红军”的号召,带领全体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秋荷和男人刚成亲不久,恨不得把白天都当成黑夜过,可部队上有纪律,男人不能想回就回的。男人不在的夜晚,辗转反侧的秋荷总能听到有“嘚嘚”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溜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
  莲藕肥得像小儿粉嫩的手臂,握在手里,煞是可爱。秋荷就走了神,该给男人怀个崽了呢。一想到这,秋荷双颊便飞起两抹红霞。
  秋荷,秋荷。熟悉的脚步声在荷塘边停了下来,秋荷听到男人急急的叫声。
  秋荷低着头,将两手伸进泥里,捞着藕,装作没听到,心里却兀自笑开了花。
  男人摘了军帽,脱去上衣和鞋,解了绑腿,“扑哧”就跳进荷塘,哗啦哗啦朝秋荷这边走过来。黑油油的塘泥在男人的脚下向两边湮开去,男人的脚板像犁又像船。男人走近秋荷,无话,从秋荷手中接下荷锄,一下一下挖起藕来。很快,汗水就从男人坚实的脊梁上一道一道往下淌,小河流水似的。秋荷看着男人满身的腱子肉疙疙瘩瘩的,小老鼠般乱窜,心里就有只小鼓似的“扑通扑通”敲个不停。
  秋荷。男人停下锄,唤了句。
  秋荷回过神,见男人怔怔地看她,欲言又止。秋荷看着男人,一脸娇羞地等着男人再说出什么。
  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
  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手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
  秋荷低了眼,问,去哪?
  男人的眼光越过高高低低的荷塘,望向村后起伏的山脊,后龙山顶一轮夕阳正缓缓而落,溅起漫天红霞。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和秋荷一道用筐装了藕,“嘿”的一声,藕担就上了肩。男人迈开大步在前里走着,藕担在宽阔的肩上“吱吱呀呀”地叫着。
  回到家,夜幕就合起来了。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飘飘拂拂的,像女人长长的头发。秋荷给男人端来水,轻声问,今晚,不走了?
  男人擦了汗笑笑,直勾勾地看着秋荷说,不走了。
  秋荷就听到自己心口“砰砰”急跳的声音,她升起火,和了面,有些手忙脚乱地给男人贴藕饼。村里的旧俗,有男人出远门,家里人都要给他贴藕饼,据说荷花仙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男人静静地坐在樵栏上往灶膛里添柴,柴火毕毕剥剥烧得很旺,将男人的脸膛映得通红,男人的一双眼睛就亮亮地盯着秋荷看。不一会儿,屋里飘荡起藕饼浓浓的香味。秋荷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慌慌的。以往男人也常离家,秋荷从没这样慌过。秋荷有了预感,男人这回一走,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了。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
  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冒起一股股细小的烟雾来。男人的心抖了一下,站起,从后面紧紧抱住了秋荷。
  起风了,屋外的枫树上传来宿鸟“归儿归儿”的啼叫。秋荷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
  今晚,村里不知有多少人家也在贴藕饼呢。
  在浸淫着浓浓藕香的夜晚,秋荷靠着男人宽广的胸膛美美地做了个梦,她梦见男人全身浸染在混沌的夕阳余晖里,划着小船在离自己不远的荷塘中愈行愈远,总让秋荷追不上。秋荷急了,在高过头顶的田田荷叶中,蹚着齐腰深的水,大声喊着男人的名字拼命追,终于追上了,只见男人笑哈哈地抱出一个面若荷花的粉嘟嘟的小胖娃儿来。
  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
  天上阴沉沉的,下着细密雨丝,凉风习习。整个村子人喊马嘶,军号一声比一声紧,一声比一声急,吹得人心里凉飕飕的,直打战儿。老街口架起门板,布鞋和军衣堆得像小山一样,走过的红军战士每人都从摊子上拿一双鞋和一套衣服。村里的乡亲提着篮子依依不舍把炒黄豆、地瓜干和红辣椒往战士们口袋里塞,黄豆、地瓜可以充饥,辣椒可以驱寒。红军把什么家当都带上了,许多箱子都绑在了马匹和骡子背上。他们戴着竹笠,穿着蓑衣,个个打着背包,枪啊、炮啊背的背、抬的抬,就连水壶、竹筒罐子那些喝水吃饭的家什都绑在腰上,一跑起来“哐哐当当”直响。红军在晒场上、田塅里、山坡下整好队后,就一队队开出隘口走了。那时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啊,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还会再回来啊。
  秋荷追出了村口,只见当头一杆红旗被山风扯得呼啦啦地响,山路上的红军密密麻麻的,蚂蚁搬家一般正朝北开去。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戰士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
  秋荷无力地靠在枫树上,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秋雨打在秋荷的脸上,冰凉,秋荷已分不清是雨还是自己的泪。那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红军队伍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愈行愈远,愈行愈远。藕饼从秋荷无力的手中撒落了一地,香气弥漫了秋荷一身。
  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
  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
  责任编辑 林东涵
其他文献
“我那在供销社卖猪肉的小姨。”  每当车经过邻村南赛,我回头看到坐在摊头的小姨,总会指给我的朋友看。  通常他们会很惊讶:“女屠夫吗?”  是的,我的亲小姨是个女屠夫,镇上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屠夫,她们从少女时代便集中在南赛村的供销社,卖着各种品类的猪产品。  惠安女一直以来都干着男人的活,即便如今男人都在家,她们也还是不改这个习惯。  早先,镇上的男人要下海,不然便是外出谋生,留在家乡的女人不选择一
就历时性脉络看,李师江一直有突破已有创作风格的尝试和意图,这可能是每一个风格成熟的作家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转型,在每一个作家那里,自然也有成功失败的分别,李师江似乎也不例外。但从其长篇小说《神妈》(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和中篇小说集《六个凶手》(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来看,李师江的突围有突破瓶颈的征兆,预示着李师江未来无限可期的前景。  一、《神妈》的情感结构与虚实关系  讨论《神妈》
1  已过午夜十二点。阿威骑了二十多分钟的电动车,送完最后一单外卖。他将电动车停在民建街前的公交站,疲倦地靠在广告牌上。按照惯例,他打算抽上一口烟,享受片刻的轻松之后回家。烟刚点上,他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信息。顾客给了他一个差评,投诉说包装袋里没有一次性筷子。打包是餐馆的事,他只是负责将食物送上门。顾客不管这个,见了他的面,就认准了他。一个差评相当于晚上几个小时都是白跑的。搁在以往,他会打电话跟顾客耐
柳玉坠  东洲村里有个麻脸老婆子,身高不到一米四,村民都叫她矮坠儿。  据说矮坠儿的丈夫早年是个水手,闽南人叫“走船的”。有句老话:“行船走马三分命”,矮坠儿的丈夫在她年轻的时候遇上翻船,葬身大海,连个尸首都没见着,她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后来,她花了一大笔钱到外地买了个小男孩续香火,取名叫“咸价”,自此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拮据。咸价长大后,没钱娶老婆,就到邻村当了倒插门女婿,很少回家看养母矮坠
相认  初次见到婴儿床头卡  这个名字  是在三年前的某一天  一颗流星位移到杨桥路,姐姐的履历  也就在那一年  翻了新篇;而我如今,穿过一月  最后一夜低垂的祈祷声  同样被它微創  被动谱写着身份的变迁。向晚时刻  病房成为自身的阴影  我陪护在妻子身边  局促而努力地照顾着关于她的一切  一旁,落日半抱霓虹灯牌  书写一部爱情小说  暮光站在湖对岸,布置寂静,多么好  多么好的  橘红呀。
文学批评三种模式的张力  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文学批评具有什么意义?这是人们至今还常常要讨论乃至争论的问题。托尔斯泰曾经认为,成功的文学作品已经是一种完美的传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需要文学批评说三道四?这时的文学批评如同多余的蛇足。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可以有多种的思考模式。我在多篇文章里面说过,文学批评是一种意义再生产。我可以简单地报告一下我的思考路径。我们通常将建筑、
黄灿然,男,1963年生于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1988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现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著有诗集《十年诗选》、《世界的隐喻》;评论集《必要的角度》;译文集《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萨尔曼·拉什迪长篇小说《羞耻》、约瑟夫·布罗茨基散文集《小于一》等。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裔美籍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一个犹太家庭。1
一  南方的天气常常上演过山车,眼见阴冷潮湿,隔几日却云开雾散艳阳高照。  在这走走停停的季节中,古田的油菜花也浓烈地绽放开来。天地间黄绿相间,颜色浓艳,色块分明,是西洋的油画,却用了中国画的写意。  今年古田的油菜花种植面积扩大了十几倍,一批又一批游客纷至沓来,整个小镇也欢腾起来。  “战地黄花分外香”,在刚刚开发的五龙村欢乐谷油菜花田里,这句诗词高高挂起。  好的诗词自有它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毛
近年来,以社会中下层群体为表现对象、聚焦边缘性/特殊化经验情感的文艺作品,似乎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成熟且精致的主流现代都市经验书写,这类作品往往显得更加生猛、独特,既凸显出鲜明的“辨识度”,也收获了出挑的“受众缘”。就文学而言,从早先的“打工诗歌”到近来形成现象的东北厂区书写、社区老人书写、小镇青年书写,皆可在此话题谱系中展开阐释。而跨出文学边界,从《野狼disco》的走红全网并获得严肃的
父亲老了。  前几日,他说,抱一床棉被到阳台去晒都感到吃力。不知道从何时起,他背驼下来,走路步子小了。  能不老吗?今年春节一过,1933年出生的父亲,按老家的算法,已经89岁。  说起父亲的“老”, 我儿时就有所闻。  20世纪70年代初,他在公社当办公室主任,有一天我到公社,看他在办公室上下地跑,忙得很。这边正在布置会场,那边就有人“老蔡,老蔡”地喊他盖章,也急得很。其实,那时父亲才三十七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