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视角下的人物活动的意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强调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课文本身所包含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能力。本文以《孔乙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关键句入手,通过“以点带面”的阅读方法,探究社会关系视角下人物活动的意旨。
  【关键词】关键句;教学;孔乙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这篇小说篇幅精炼而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点比较多,所以选取教学重点很有必要。鲁迅小说教学重点不在情节,在细节、在关系,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关键句以勾联起有关内容。
  1.教材编写特点和编写意图。
  《孔乙己》选自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册,它所在的第二单元小说单元,该单元以体悟所折射的社会生活为主题,通过小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映,使读者对讽刺的人、事进行反思,“小”人物、“小”事件是该单元文选特征。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反映,这篇文章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求,学习小说解读方法。
  2.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说教学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培养阅读小说作品的兴趣;二是提高小说学习的文学素养;三是培养体悟作品内涵的能力;四是对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认知能力:能读懂文章大意,但缺乏解析深度。
  知识水平:对鲁迅比较熟悉,接触过《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鲁迅小说,对鲁迅的写作风格有一定了解,但知识建构不完整。
  二、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砚、羼、蘸、舀、打折了、不屑置辩、绽出、颓唐”;
  2.学习“抓关键句,以点带面”的品读方法;
  3.进行情节欣赏,通过理解孔乙己这个苦人形象,对作品辛辣的讽刺之下表达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的主题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
  1.情节欣赏、语言品味;
  2.主题意蕴的探究;
  3.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对小说主题意蕴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
  教法:提问点拨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点拨—矫正”法、朗读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从酒店环境看人物间消费关系
  1.出示对联,设疑激趣(导入略)
  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设计意图:以对联的形式提出问题,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动课堂。同时,对联中对落第书生的生活描述,使学生对孔乙己的悲凉遭遇有情感伏笔,提出探究孔乙己生存状况的要求,使学生较易站在孔乙己的角度进入课文,更能理解孔乙己这个苦人形象。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环境切入,构思画图。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通过课文提示,画出咸亨酒店简略图。
  师:同学们根据课文提示,在咸亨酒店标注上顾客的位置。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咸亨酒店布局图,再请另两名学生标注出咸亨酒店顾客的位置,如有不同处,学生互评并找出文中依据。得出结论后,老师简略板书于黑板,如下:)
  板书:
  柜台 隔壁
  ‖ ‖
  掌柜 短衣帮 孔乙己 穿长衫
  设计意图:鲁迅小说不在情节,在细节,在关系。由小说环境切入展开全文,通过画图的形式,使学生关注小说环境细节的描写。接着让出场的人物一一对应到酒店的位置,很容易发现孔乙己身份的尴尬,对下一个环节的文本细读埋下伏笔。
  (2)人物出场,暗示命运。
  师:从图画上看,孔乙己的身份很尴尬,那么请同学们找找看,孔乙己出场是什么形象?一起完成资料卡,包括以下几项:姓名、身材、面貌、年龄、衣着、语言、学历、工作履历、工作现状、家庭成员。
  (出示PPT,学生聚点再读课文,分小组讨论,选一位小组代表填写,其他小组学生讨论,找依据补充)
  设计意图:人物的出场往往是解读小说的关键,暗示着人物的命运,通过表格的方式完成对孔乙己出场形象进行罗列,有利于学生快速抓住文中相关信息,同时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第二部分:从消费关系看“长衫”的文化寓意
  1.细读课文,深入挖掘。
  (1)鲁镇酒店格局(学生自由阅读,抓关键句,体会其中意味)
  师:再次回到咸亨酒店,大家先自由阅读几分钟,然后我们一起找一找这段环境描写的关键句是哪些?
  师:接下来从关键句入手,来看看鲁迅这样设置酒店布置的用意。
  (老师边结合学生画的简略图边进行引导:“大柜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隔壁屋子”,“踱进去是怎样的姿态”,学生回答、讨论、得出结论:)
  “当街一个曲尺形大柜台”→商人与客人分界明显
  “隔壁的屋子”→人分成了三六九等,短衣帮,长衫,消费钱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对待
  “踱进”→显摆
  板书:(略)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和填表,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过检查自己的图画是否与课文相符而再读课文,一方面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去读,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关键句入手解读课文,学习“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2)人们眼中孔乙己的“可笑”。
  师:孔乙己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尴尬身份让他成为整个咸亨酒店的多余人,但每次他出现的时候,“总能给人带来欢笑”。文中描写了人们有几次欢快的笑?哪几次?
  师:孔乙己成为“看客”的笑柄,找找看他“可笑”在哪里?
  生:长衫;之乎者也半懂不懂的话;辩解;绰号;教我写茴香豆的茴字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找到关键句,层层深入,强化“从关键句入手、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3)追根求源,深入思考(孔乙己真的“可笑”吗?)
  师: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真的“可笑”吗?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请两三位学生谈自己的观点,互评、讨论,老师适当点拨但先不给出答案,让学生再进入文本,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问、挖掘,对学生找到的答案产生质疑、推翻,树立学生探究文字表面深藏涵义的阅读意识,另一方面对学生“以点带面”的解读方法做引导和培养,做到再强化。
  第三部分:从人物之间的较量看孔乙己的“可笑”
  1.情节品读,“笑”的较量(分角色表演性朗读)。
  (1)孔乙己与短衣帮“笑”的较量:
  师:为了回答刚刚的问题,同学们再读课文,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还原当时的情景,看看孔乙己与短衣帮“笑”的较量。
  (学生推荐充当“孔乙己”、三名“短衣帮”的角色,朗读之前老师指出两者的情绪点进行适当指导)
  师:朗读完了课文,同学们分析出对阵双方势力、意图和方式。
  (出示PPT,学生通过刚刚同学的表演性朗读,发言、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分有感情角色朗读,有利于学生对情节更贴切的理解,同时在朗读之前老师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之前有情感的伏笔。在朗读之后,画出对阵双方势力图,有利于还原场景,学生更容易体会孔乙己的心理活动,便于后面关键词句品读部分的展开。
  (2)关键词句品读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两”“茴香豆”,表明与短衣帮不同,气短衣帮,是孔乙己与短衣帮的心里较量,心里得意,但已经尽力而为了。
  ·“窃书不是偷书”,孔乙己这种行为是“偷”还是“窃”?
  “窃”与“偷”的区别,从《说文解字》看,“偷”是拿别人的东西,“窃”是没经过所有人允许拿自己家的东西。
  ·“吊着打”的含义:
  丁举人这类人群对年老的弱势群体的态度,不人性。
  ·“你怎么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呢?”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面对此奚落,孔乙己心理防线崩溃。才“半个秀才”看知识分子的穷途末路,行年七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还未熟,不愧书生。“半个秀才”背景知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达不确定,没有确切得到孔乙己死的消息,“的确”表达确定,没有得到死的消息也可以断定,孔乙己在这个社会难以生活。
  设计意图:老师找出关键句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分组呈现出答案,老师点评,一方面对“抓关键句,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反馈,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孔乙己这个苦人的形象。
  (3)短衣帮与孔乙己对阵三个回合,学生填写对阵势力、意图、方式
  第四部分:从文本关键句看《孔乙己》的文化意义
  1.追问反思,文本对话。(孔乙己真的“可笑”吗?)
  师:“长衫”可笑吗?
  (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长衫是文化人象征,孔乙己看重,别人不看重,越看重越惨烈,没有经济地位就没有社会地位。)
  师:孔乙己的长衫与长衫主顾有何不同?为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
  (穿的长衫不同:长衫主顾“干净”而孔乙己“破”;长衫是文化的标志、凭证质地不同象征地位不同。)
  师:“之乎者也”可笑吗?
  (对看客们针锋相对的讽刺,出于自尊予以回应,又不想继续同他们纠缠下去,只有用这种方式掩饰尴尬。)
  师:“偷书”可笑吗?
  (偷是获取平时无法获得又需要的东西,孔乙己不是为偷而偷,而是表达对丁举人和赵老爷的不满,不放在眼里。)
  师:为何不偷短衣帮、掌柜的?却偏偏要偷何大人、丁举人的?
  (他不与商人为伍,对掌柜“从不赊账”,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
  师:“茴香豆的茴字”可笑吗?
  (孔乙己通过这种方式希望与儿童“我”交流,“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凡是在现实社会得不到理解与同情的人必然寄望于未来,凡是自感与社会无能为力的人必然希望为未来服务,儿童体现未来。)
  师:“我”是什么反应?为何“我”反感?
  (“我”不理会。“茴”字的四种写法代表文化符号,而这种文化对“我”成功成才毫无帮助,文化不能经世致用,一个时代经济与文化脱节,也是文化的悲哀)
  师:在成人世界得不到尊重的人,会得到儿童的尊重吗?
  (在成人世界得不到尊重的人,也不会得到儿童的尊重,他们需要的是美好的前途,不可能愿意成为跟他一样的人。)
  师:因此,他必死无疑,“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不只是针对时代,而是针对整个人类关系。文化、权利、金钱,文化与两者不联系起来,就只是一个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情节还原、人物心理活动探寻,学生推断出了孔乙己是“可笑”的结论,再次反问“孔乙己真的‘可笑’吗?”打破学生从文字表面得到答案的思考方式,对已形成的思考氛围进一步追问,让学生再读课文,在学生思考内容上教师适当引导、总结,培养学生挖掘鲁迅小说内蕴的思考方式和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2.课后思考。
  社会是什么样子?
  孔乙己是个怎样的人?
  孔乙己在社会上能生存吗?
  写一篇作文“孔乙己,我想对你说”,字数不限,文体不限,说明观点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上对情节还原、心理探求、文本挖掘、追问反思,让学生将学习后的所得所思写成文字,不用固定的文体和固定的写作方法禁锢学生写作,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对文章主题理解、思考的程度进行有效反馈。
  3.板书设计。
  柜台 隔壁
  ‖ ‖
  掌柜 短衣帮 孔乙己 穿长衫
  (金钱的世界)(劳动的世界) (权利的世界)
  商人 劳工 落第读书人 权势
  ‖ ‖
  对阵双方势力 强势进攻 弱势防御
  对阵意图 揭短与取笑 护短与自尊
  对阵方式 直截了当,步步逼近 左藏右躲,迂回躲避
  作者简介:钟林娟,1990年生,重庆云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编辑:董 娇)
其他文献
【摘要】贯彻“学讲”理念,首先要组织学生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并在空白处写下富有个性的感悟、心得,将思维成果文字化,为下一步研讨、交流做好准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交流;讲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发展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重任。教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努力
【摘要】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试验和调整,摸索出两个在完成读懂文意、领悟哲理两大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师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教难学的一本教材。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
【摘要】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课文教学的目标定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取向。本文对《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策略;《鞋匠的儿子》;对比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前面几篇课文介绍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三位人物,展现了名人风采——心系家乡,心系儿童,心系祖国。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
【摘要】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站在高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一定思维深度、系列化的问题,辅以适时点拨,以激活思维,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有所发现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即: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掌握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查、问、写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句看似平常的导语作用却不容小觑。导语运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就会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更是擅长运用导语,先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学习的氛围,再循循善诱,成功的课堂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能否很好地掌握导语的运用是区别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分水岭。  【关键词】语文课堂;助燃剂;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一堂语文课上,要想立即吸引住学生的眼
【摘要】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激情导课、自主学习、联想想象、联系实际等步骤来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有效性;游子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对丰富学生的
【摘要】本文从高段作文习作的真实案例入手,针对高段学生面对写作时的畏难心理,对症下药,分别介绍了两大“锦囊”。用“锦囊一”——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和“锦囊二”——重视情感体悟,所见所感结合,呈现了两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习作指导方法。希望笔者的浅显之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现实题材;高段写作;真实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
【摘要】陶渊明提出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思想被后人广为接纳,不仅广泛应用于人们实际生活与读书学习中,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还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它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内涵的深刻解读,对它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与应用做出了详细说明, 指导着教师与学生新概念阅读观的形成。  【关键词】不求甚解;解读;教学理念;新概念;阅读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随文练笔”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教材特点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特点,采取合适的方式,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找准合适的点,组织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对阅读教学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和锦上添花之效。那“随文练笔”应该怎样来设计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随文练笔”这一块园地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果实呢?下面就怎样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