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的助燃剂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一句看似平常的导语作用却不容小觑。导语运用的是否恰当,直接就会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更是擅长运用导语,先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学习的氛围,再循循善诱,成功的课堂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能否很好地掌握导语的运用是区别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分水岭。
  【关键词】语文课堂;助燃剂;导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一堂语文课上,要想立即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新颖别致的导语必然不可或缺。例如,在指导同学们如何去写“印在心里的那些人和事”时,我就是这样引入话题的:“时光好似一条河流般飞逝,哪怕它冲淡了我们的些许记忆,但却总有那么一些人或者事被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心头,它们时不时浮出脑海,在我们平静的心灵之湖上激起阵阵涟漪。那么,在你的心灵深处,是否也有这样的人或事扣动着你的心弦呢?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如此贴近生活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情景。导语并不像数学那样有公式可循,然而却有着同样的共性——更好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来设计导语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开门见山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老师们在正式上课前都是直奔主题,并不会说太多的题外话。如《列夫·托尔斯泰》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书是人类挖不尽的宝藏,而书的作者就好比是那位神秘的藏宝之人。在19世纪,俄国有位最伟大的“藏宝人”,名叫托尔斯泰,你们听说过吗?他曾为我们带来过三件不朽之宝——《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你们是否去挖掘过呢?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来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一起去看看他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并由此探寻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此普遍的导语,并无法保证能够吸引到百分之百的学生,然而却也不失为一种导语的表现形式。
  二、温故知新法
  我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就曾这样运用过温故知新式的导语:同学们,关于描写冬天的文章我们曾经也接触过不少,例如毛泽东笔下的《沁园春·雪》中写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就形象地把北国风光的壮美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再如唐朝柳宗元在《江雪》中就曾这样描绘过严酷、荒寒的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除了领略过冬天这样的风采外,你们是否还想知道在老舍眼中的冬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接下来请翻开我们的书,去看一看《济南的冬天》又有何不同。这样温故,不仅加深了对旧知识的印象,还让同学们更期待知新。
  三、故事导入法
  我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导语则是这样子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名人小时候的趣味小故事。早在以前,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小时候在私塾学校念书的时候很是调皮,有一次他和同学一道逃出去偷摘桃子吃,最后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于是就罚他们对对联,要是谁能对不出下联就得挨板子。老师的上联为:“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的同学听了毫无思绪,正抓耳挠腮时,郭沫若灵机一动,巧妙地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如此妙对,老师微笑点头示意通过,此事便也就不了了之。如此趣味故事也发生在弃医从文的鲁迅小时候,大家是否也想了解一下鲁迅小时候又是如何调皮呢?鲁迅的回忆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就记录了他小时候点滴回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去了解他的童年趣事吧。像这样故事性的导语也是饶有趣味,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也是轻而易举的。
  四、谜语导入法
  在教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时,我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运用导语。讲课伊始,我就把我的谜面说了出来:“绿袍元帅青头将,封王赐爵不关饷。相逢总爱比高低,武功不如嗓门亮。”学生们的积极性瞬间就被我调动起来了,整个课堂特别活跃,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觉得是蟋蟀,有的却坚持认为是蝈蝈……各种各样的答案应有尽有,正当他们讨论到高潮之时,我挥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没错,答案就是我们熟悉的蝈蝈。”
  五、悬念导入法
  悬念的制造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听课人的好奇心,进一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讲解《藤野先生》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诊所,一位苍老的医生正在翻阅书籍,突然看到今天早上助理放在桌子上的报纸,老人两眼直直地盯着报纸上刊登的头版头条,上面硕大的字诉说着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他往后倒退了几步,紧闭双眼,拼命摇头,“不……不……不,这绝对不会是真的。”而后潸然泪下。讲到这里,我突然戛然而止,看到同学们好奇的双眼齐刷刷看向我的时候,我微微一笑,说:“既然你们那么想要知道那位老先生,那就请跟我一起去《藤野先生》找找看咯!”于是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而我的目的也就此达到。
  六、情境渲染法
  文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有时候就需要借助图片、音乐来渲染一下情境。在教学《春》时,我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有关春天的图片,然后又和学生一起唱《春天在哪里》。最后说:“同学们,大自然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春有百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天还有白皑皑的雪,如此多彩的景观,大家可曾一一体会?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春天在他的眼里又是怎样的?”
  七、结语
  当然,课堂导入法不胜枚举,除了以上所举,还有破题诠释法、比较异同法、要点归纳法等等各式各样的方法,教学情景、教学内容以及老师习惯的不同,导入语自然不可以同一而语。总而言之,恰当的导语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妙,点燃同学们文学与情感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庄乐君.先声夺人 激发兴趣——中学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0(13).
  [2]梁文茂.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主问题提纲挈领:主问题让课堂重点明确突出;让课堂板块清晰明了;让课堂教学紧凑高效。问题链推进思维:问题链扩大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角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关键词】主问题;问题链;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经典大气的课有三个标准:情节不多、环节不细、问题不碎的话,那么陈老师执教的《老王》就很好地诠释了经典大气。笔者认为这得益于陈老师的主问题教学和问题链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布局调整的调研,分析了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舟曲县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办学分散的问题,学校结构布局极不合理。为了更深入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在实施
【摘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作者对极富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细微举止、景物片断等进行细腻的描写。熟练灵活地运用细节描写技巧,既能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又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细节;技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环节和情节
【摘要】《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画面极具想象力,不见青蛙,却闻蛙声,用几只畅游的蝌蚪表现蛙声,其特殊的联想手法,表现的恰到好处,动静结合,实乃绝妙的构思。而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蛙声十里出山泉》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蛙声十里出山泉》;高中;美术教
【摘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文体知识。文章从整合充实内容、看教材的变革、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写作训练四个方面阐述,旨在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教材;整合;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只是学习的跳板,在老师看来也就是实施教学的起点。如果教学仅仅是对具
【摘要】贯彻“学讲”理念,首先要组织学生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并在空白处写下富有个性的感悟、心得,将思维成果文字化,为下一步研讨、交流做好准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交流;讲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发展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重任。教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努力
【摘要】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试验和调整,摸索出两个在完成读懂文意、领悟哲理两大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师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教难学的一本教材。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
【摘要】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课文教学的目标定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取向。本文对《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策略;《鞋匠的儿子》;对比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前面几篇课文介绍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三位人物,展现了名人风采——心系家乡,心系儿童,心系祖国。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
【摘要】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站在高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一定思维深度、系列化的问题,辅以适时点拨,以激活思维,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有所发现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即: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掌握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查、问、写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