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环节却在“反复修改处”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我试教了《爱如茉莉》这一课。首先是解读文本。它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用质朴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其中作者着力描写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美好;挚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的心灵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文章事小而情深,感人至深。
  其次是确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本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除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外,重点就是品味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无奇的亲情。教学难点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抓住细节,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实际学情是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付出的爱少,索取的爱多,在他们的眼里很少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细节——爸爸对妈妈、妈妈对爸爸、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
  第一次尝试:遍插茱萸少“一人”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和学情,第一次教学这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上课伊始,从朗读重点词“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开始。
  师:这三个词都是描写茉
  莉花的,茉莉没有玫瑰那样娇艳,没有牡丹那样华丽,它是那样的平淡无奇。可是妈妈却认为爱如茉莉,当映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
  生:这也叫爱。
  师:如果给这句话加个标
  点应该加什么?
  生:问号。
  师:意思是说——
  生:这不叫爱。
  师: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映儿却说“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是什么让映儿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此刻相信每一个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我的预案是:《爱如茉莉》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了爱的本真:平平淡淡才是真。轰轰烈烈的爱是美的,但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爱,如果你用心感受爱,也懂得付出爱,那么你的人生常伴温馨。也正基于此,才有了映儿的从“这也是爱”到“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精神成长。
  这时,我抓住时机出示了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
  是什么让映儿的认识有如此大的变化?真爱和茉莉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同学们用心品读课文的第6~16自然段,画出让自己感动的细节,并在画出的句子旁边写出感悟。
  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我的追求是“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后小组汇报,全班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并没有抓住文中的细节。例如课文的第7自然段,一生说:“从这段文字我读出了妈妈对爸爸的爱,我抓住了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是不行了。”当学生说出这样的感受时我有些惊讶了,类似这种回答还有许多,都需要教师一次次追问。这样,课堂问题多而碎,学生理解肤浅,教师苦不堪言,当时我也不知接下来应该怎样处理。抓住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父母与映儿之间平淡无奇却深厚的亲情是本课的重点。通过第一次的教学,我意识到学生对于感受亲情大体只能理解到“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课后便开始思索,为什么学生的感受只停留在这些大而化之的语言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感受不到更读不出更深刻的东西呢?左思右想之后,答案终于出来了——学生没有抓住让自己感动的细节。
  第二次尝试:小荷才露尖尖角
  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这次教学设计做了以下调整:切入不变,学生集体交流自己找到的第一处细节——课文的第7自然段。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是不行了。你呆会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的。”
  师:同学们找到没?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师:在妈妈心里,生病和吃饺子哪个更重要?妈妈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强调的是哪些词语?
  生:“记住”“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他会吃不下的”这几处。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什么?妈妈对爸爸怎么样?
  生:我读出了妈妈很关心
  爸爸。住院了也不让爸爸知道,想等爸爸吃完饺子再告诉他。
  生:我还读出了妈妈对爸
  爸的体贴。妈妈怕爸爸知道了吃不下饭。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到位。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绘声绘色地读)
  师:此刻你们抓住了文章
  的细节。
  (师出示关于“细节”的介绍:细节,就是细小的情节或环节。可以是一段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会意的眼神……)
  这样做不单是给细节的一个简单的定义,还有对文章中細节的暗示,也可以说在这埋下了一个品读课文的伏笔。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想先给学生一个拐杖,先扶着他们走一段,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这一过程由扶到放,虽然学生接下来找细节找得很准,读得也很到位,结果下课铃打响了,课还没上完。课后笔者又在思索: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课会上不完?深入思考之后,笔者有了答案:教学第一处找细节部分,学生还是和第一次一样,回答得没有逻辑性,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三次尝试:千凿万锤出深山
  上课伊始,在默写重点字词“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后,我这样过渡:
  师:谁能带着感情读一读
  这三个词语?
  (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后,师及时表扬总结。)
  师:读得真好。这位同学读出了词语饱含的感情,突出了细节。读词语我们要关注细节,读文章也一样。什么是细节呢?
  此时便把细节的介绍出示给学生,在研读课文内容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有利于学生找到细节。这样学生心里更敞亮,目的更明确。再加上我之前提出的统领课文的大问题“是什么让映儿的认识有如此大的变化……感悟”后,在小组交流时,为了学生表达更有序,更加节省时间,我增加了这样一个环节:
  我会说:我发现了文章的细节是第______自然段,读出来这段,它是________(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给了学生这个框架之后,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了,发言更准确,说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例如一位学生找到第9自然段时是这样说的:
  我发现了文章的细节是第9自然段,(学生抑扬顿挫地读出环境描写部分)它是环境描写,从中我感悟到父母之间那种静谧美好的画面,就连初升的阳光也不忍心打扰他们。我还从“悄悄”“探”两个词中读出此处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阳光的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想进又怕打扰的那种矛盾的情景。
  学生此言一出,师生为之惊叹,备课时我也没有想到如此深刻的一层。框架给予了学生清晰的思路,给予了学生灵感,给予了学生如此深刻的体会……这样设计,省下了时间,表达也更加清楚了。整节课也清爽了许多。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学生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不仅很容易抓住细节,而且体会到了什么是真爱。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一环节却在“反复修改处”。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海湾战争中,美国和盟国部队把他们的生命押在光子学上。用于这场战争的大多数先进武器都依仗激光、红外和图象处理器件。从卫星侦察到装备夜视仪的部队样样都依靠光子学。依
长春德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是长春市委、市政府于2015年7月启动的文化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在长春朝阳公园的基础上改建提升而成,融合了传统道德元素与古典园林艺术。
2011年版《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直以来,语文课堂大多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照本宣科地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偏离了教学轨道,这导致了教学越来越枯燥,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打造出具有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势在必行。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开放的课堂应具有“平等化”“舞台化”“探究化”“生活化”等特点。下面笔者主要就这几个方面
根据1991年的电子设备研究开发计划,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选定日本电气公司为试制非冷却式红外传感器的负责厂家,合同金额为2.8亿日元。计划目的是获得探测近距离目标的超小型
中国网民规模这几年呈现持续高速成长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5亿,互联网已经成为传媒领域中影响最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相应的,政府网站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哲学经典名著《科学革命的范式》一书中指出:历次科学革命就是“范式”的转变,每次重大科学革命都使得社会经济由一个新范式取代原来的范式
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真可谓语重心长、情真意切。  理想信念是立身处世之本。人生在世,“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有道是,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
红外焦平面阵(FPA)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它将在下一代导弹的发射后不管传感器和侦察、瞄准系统的被动成像传感器上使用。目前的问题是价格太昂贵,如果要使采用焦平面阵的导弹
近几年,随着小语界同仁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深刻而又广泛的变化。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不少教学流于形式,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没有实效。透过课堂审视本质,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并思考。  一、没有实效的导入  纵观大量一线课堂,很多导入都耗费了教师大量精力,但没有在短时间内形成“我要学”的心理趋势,反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曾看到一个案例,一位教师教学《“精彩极了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HLA-Ⅱ)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肝脾型日本血吸虫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对武汉市蔡甸45例晚期肝脾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实验组)和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