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留白审美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白’的艺术形式是广泛存在于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的。它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魅力,这类古诗词常常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留白的审美体验,学生既可以领略我国古代诗词的特殊美质,也可以提高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修养。这就是留白的审美意义所在。古诗词里的留白大致有两种:即意象留白和结构留白,中学生只有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领悟留白艺术的真谛。
  关键词:古诗词 留白 意象 结构 审美意义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
  留白在艺术创作中应用很广,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与留白艺术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能够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与西洋绘画中最大的不同的是,中国画不会画满,而在尺幅上留下大量的空白,让人留下想像的空间。诗歌和其他文学式样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空白’的艺术创造,这和书画创作极其相似。在我国传统艺术中,诗和画总是作为姊妹艺术如影相随的,诗情与画意就像同枚硬币的两个面,绘画与诗词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很多诗词歌赋都借鉴了绘画的许多的留白手法,取得了有效的审美效果。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把意境美、音韵美以及哲理美融合为一体,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效果,学生可以从这种艺术中受到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艺术中非常讲究‘留白’,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韵外之志’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空灵、激荡的艺术境界。这是对诗歌留白理论最为精辟的论述,他强调了诗的语言必须特别精警、含蓄,力求少写甚至不写,让人在艺术空白中作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即作者通过‘不着一字’的特殊艺术手段,给读者留下可以浮想联翩的‘留白’,把创作与欣赏,读者与作者联结起来,共同创造了‘尽得风流’的诗歌特殊形象——那种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的留白特征
  (一)意象留白
  留白艺术与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密切相关。从口耳相传的民歌开始,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所写之景物,就是客观的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意。在意象的空白中,读者要借助联想、想象把握诗歌意象,就领悟诗歌的主旨,进入了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谓意象的结构,就是指一首诗中的许多意象,或因为类似而相属、或因为相反而对照,或因为联想而相应,此呼彼答、有机发展,成为一系统。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是最讲究意象之美的,意象的创造最需要诗人丰富的想象。如何利用诗的意象空白,来激发学生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再创造是最好的留白手法。诗歌意象通常是为诗歌的意境服务的。《离骚》作为我国浪漫主义的创始之作,正是与求女这一部分的写作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楚国那一带地势潮湿,人们相信鬼神,诗人在离骚之中大胆的使用神话和传说为作品增加了浪漫诡谲的神秘色彩。所以,作者正是利用了意象的巧妙安排,营造出诗歌朴朔迷离的美妙的意境。这个看似无意的安排实则是诗人的独具匠心之处。有了求王与求女的形象,对于我们来理解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的理想以及他的理想破灭后的痛苦是大有裨益的。而我们在对求女意象的挖掘在却得益于刘先生的文章。而刘先生的结论又来自与他对商代社会婚姻特殊功用的考察,因而为我们很好的解读离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道德理论支撑,令人信服。可见,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挖掘诗的意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它是建立在我们对历史真实考察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只有这样去做,意象挖掘才会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
  (二)结构上的留白
  诗词在视觉上的‘留白’就如同在电影中的‘空镜头’,例如汉乐府<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就完全避开了‘柳眉杏眼’‘樱桃小口’之类的正面的描写,而作出巧妙的布‘白’。秦罗敷的身材面貌究竟是怎样的呢?是胖,还是瘦的?是娇小,还是修长呢?是柳叶眉,或长的丹凤眼?是瓜子脸,还是桃花面呢?作者一句也没有写。可这里的妙就妙在作者的不写不说,让人尽情地去领略那‘不著一字’的特殊风味。
  三、中学生留白审美实践的意义
  (一)领略我国古代诗词的审美特征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其含蓄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式,和谐的韵律和深沉炽热的感情,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而留白可调动欣赏者经验和感受、知识和体验,乃至整个心灵投入,窥斑知豹,叶落知秋;留白处给人丰富联想,让人“无”中生“有”,“虚”处见“实”,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使诗词更显空灵,因此使学生审美意识也得到很好发挥和满足,为审美思维提供了空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我国古代诗词的审美特征。
  (二)提高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修养
  古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它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中国古诗歌几乎都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都不会很多,蕴含的意象往往却非常丰富。同样一首诗词,带给读者的审美愉悦也是不同层次的,简单的、表面化的解读往往苍白了诗词的艺术魅力,凝滞了学生的审美想象,削弱了学生对璀璨的古典诗词的独钟之情。尤其是古诗词中的留白,更以其含蓄和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人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索。当然,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留白”是一门艺术。它绝不仅仅是教师备课盲区的补充,也不应该成为孤立的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也不是突兀于课堂整体内容之外的附庸,更不应该是教师打发课堂多余时间的工具。留白艺术的展开,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氛围作铺垫,只有有了浓郁的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诗作中,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索热望和乐学情绪。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从中国画传统观念的几对矛盾中体悟到中国画学习中的“加法”与“减法”,并从积累的兴趣与时机、积累的方法、思想认识上的“减法、作品创作中的“减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浅析。  关键词:加法 减法 中国画    一、中国画中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中国画传统观念中有虚与实、开与合、疏与密、浓与淡、黑与白等几对矛盾,由此让我想到了中国画学习中的一对矛盾:“加法”与“减法”,怎样认识与把握这对矛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而作为一位真正的灵魂工程师,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声音,做学生的知己,这是爱的呼唤,也是责任的承载。作为一名
期刊
摘 要:神鬼文化是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就东西方神鬼文化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神鬼文化 鬼节 吸血鬼    一.简介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鬼这种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幻体又确实存在于一些人的无知的头脑之中。同时,这些与鬼相关的文化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宗教信仰和意识以及风俗习惯等却大量地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由于文化的不同,所以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I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PI3K/AKT/mTOR的活化状态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从信号传导调控的角度阐述DLBCL的发病机理,以期为DLBCL
2010年8月5日,智利发生特大矿难,33名工人受困于地下约700米深处。10月14日,被困69天的矿工终于得救。智利矿难的成功救援堪称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 On August 5
背景和目的:脓毒症是感染因素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是临床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最近美国和欧洲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脓毒症的发病率约为住院病人的2%~11%,其中重症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题材,在全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蒲松龄在其中大胆描写了青年男女自由结合以及他们心心相印的精神之恋从而体现出他进步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的产生与当
从今年开始,重庆日报每年拨出20万元作为开展新闻研究的科研课题基金,鼓励和扶持职工积极探索搞好党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良好的业务研讨氛围。 该报制定了科研课题
摘 要: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
在邯邢地区铁矿石开采过程中,由于其特有的接触交待型成矿机理,在灰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风化变质带上形成软岩,在回采过程中,软岩回采巷道必然会受到采动影响。本文从软岩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