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品提升新闻传播力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有硬度的新闻》《在为时代抒写中不辱使命》《在奔跑中调整呼吸》《传递思想的声音》《重构现代政治话语体系》……
  在新闻最高荣誉的殿堂上,聆听获奖者的生动讲述,与他们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他们一道品味写作的艰辛,从中汲取丰富的新闻经验,更好地把握新闻规律,无疑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认真审视自我,用心打造新闻精品,更有效地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
  2012年12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类媒体的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和中国新闻奖代表齐聚一堂,畅言获奖体会和心得。与会人员对新媒体环境下怎样打造新闻精品,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会上会下,“走转改”“策划”“讲故事”“转变创新”成为本次会议的热点词汇。
  通过这次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从获奖者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创作新闻精品,既是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不断提升新闻传播力的要求,更是我们每一个新闻从业者亘古不变的追求。
  众所周知,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萎缩”。面对这种状况,传统媒体要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严重挑战,更要深度挖掘自己的看家本领,这就是新闻界常说的一句话——“内容为王,赢者通吃”。传播形式可能在新闻的时效性上大大提升,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方式蜂拥而至时,什么才是读者最愿意看的?碎片化的、没有内容的信息恐怕都是垃圾,最终都逃脱不了被“删除”的命运。而只有那些新闻中饱含内容的精品才能留住读者,这是一个不变的铁律。
  好的作品源自对新闻价值的精准判断
  什么是新闻精品?毫无疑问,中国新闻奖就是一个标杆,就是一面旗帜。它代表了新闻工作者的最高目标和追求,在它的引领之下,新闻工作有了有效的载体和抓手,也成为推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开、公正和透明度越来越高,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没有过人之处,太难了。参与评奖的一位专家讲起评奖过程,感慨万分:“每篇入围的作品参评的时候都是提心吊胆,生怕因为一个小的瑕疵,哪怕是一个错别字被筛选下来,提到自己作品的名字,会场里顿时鸦雀无声,那场景经历一次终生难忘。”通过这次高端研讨会,在获奖者的感言里,大部分人发出不易和艰辛的感叹。既然评奖的现实如此残酷,好的新闻作品又如何才能从成千上万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呢?首先就在于新闻价值的判断。
  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在闭幕大会上问大家:“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提出‘要改进新闻报道,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如何判定新闻价值呢?”他的这个问题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新闻奖评选的评选标准问题。
  第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吉林日报社社长邴正认为,地方媒体要想出有影响的新闻作品,就要把握好“上天入地”。“上天”,就是准确把握中央和上级领导部门的精神。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河南日报的“何平九论”。“入地”,是指把握群众民生。这方面《南方日报》做得比较好,《从生活一线探经济热点难点》,聚焦物价、物流、招工、房价和信贷等社会热点焦点,先利用新媒体征集议题,然后深入采访,真实展现经济生活中的场景,非常微观,既反映了实际,又深入浅出,与民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总结时认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题重大、立意深远,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是这些优秀作品的共同特点。”基于此,不难看出,中国新闻奖对新闻价值的评判有非常客观的标准和独到的见解。新闻价值的判断主要在于能否准确站位国家发展大局,能否与时代同呼吸,能否与人民共命运。
  高度决定影响力,深度决定传播力。好的新闻作品并不是因为一些传统媒体的地位,恰恰是因为这些媒体能够准确把握新闻价值,能够不断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像《人民日报》的获奖评论作品之一《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也是一篇上佳之作。它就是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社会生活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和发展改革的难点,融入一篇文章,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也深深地打动了很多读者。因此,精品不在于媒体地位的高低,只在于文章质量的好坏,只要是能打动读者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一篇新闻作品能不能成为精品,关键是看它有没有准确判断新闻价值,有没有思考深刻的内容,这是精品产生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好的作品迸发于锐意进取转变创新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很多优秀的新闻人为此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从这个角度说,新闻精品是新闻人用心、细心、专心的“心爱之物”,是辛勤汗水和执着追求的结晶。只要一心扑在新闻战线上,专注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就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这次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用他们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新闻战线对新闻规律的探索,诠释出新闻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坚韧品格、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挑战性激发锐意进取的意志。“你幸福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一直播放的对群众的这个提问,似乎不被观众所认可。对此,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在谈到这个被观众戏谑为“脑残”的策划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胆怯和后悔。作为中央电视台“走转改”活动的策划者,她抱着“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新闻人的真情实感是让报道触动人心的基础”这些理念,让央视的“走转改”活动充满了鲜活的内容,让读者能天天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尽管节目有瑕疵之处,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锐意进取的品质着实让人感佩。她以《在奔跑中调整呼吸》为主题的发言,描述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那种状态,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赏,这也折射出我们新闻人那种在紧张奔波中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意志和品质。   同质化倒逼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闻作品,很多题材是同质的,在许多好的题材面前,不同的媒体会用不同的手法来表达。当“同题作文”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要做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效果,就需要不断开拓进取,或用鲜活的手法,或用深邃的思想,创新表达方式,提升传播效果。近两年,严禁酒驾是一个在全社会引发热议的话题,如何把它做得更加有价值、更加深入人心呢?上海广播电台的获奖作品《严禁酒驾带给社会的启示》从“普遍共性”的现象着手,通过采访执法者、专家、学者、地方官员等,揭示了问题的现实性,同时将欣喜、忧虑和现状呈献给听众,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思路和观点。这是源于生活、源于思考的一篇优秀作品,更加凸显出新闻的思想性,反映出记者的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考力。假如说没有记者长期的细心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她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议题设置,当然也很难撰写出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所以说,新闻精品一定是创新的结果,但创新的根本在于用心。
  多元性要求诚恳转变的态度。时代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的富足,也带来了思想的解放。特别是在一个新媒体发达的环境,时代所显示出的包容性,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由表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认为,主流媒体要完成引导任务,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是要正视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好的新闻作品不在于漂亮的文字,也不是鲜活的表达,最重要的是诚恳的态度。这其实是表明,作为新闻人,你要知晓当下的社会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你该怎样用自己的笔端去满足社会的多元要求。这其实也反映出,好的新闻作品一定是“站在时代的潮头”研判社会发展的结果,而“身在当下”是新闻人必须要与读者拉近距离的基本要素。
  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无论是“讲故事”还是设置议题、主动策划,好的新闻作品都离不开新闻人的专心致志、辛勤耕耘、开拓创新。
  好的作品蕴含于视野开阔的知识积累
  在我们这个时代,新闻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地表述“客观事实”,或者说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因为公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作为一种“公共知识”,新闻应该更多地倾向于成为一种文化,满足于受众更高的要求。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好的题材、好的时机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新闻工作者知识的积累。讲故事、重细节、求策划,这些操作方式上的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它从根本上反映出记者是否具备了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何平九论”为例,九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不仅要写出4000字的文章,还要观点不重复,而且要追求“哲学思考、激情投入、文学表达”,要精到、精当、精彩,要出新意,要有高度、有内涵、有历史纵深感和理论思辨,更关键的是篇篇都要紧扣领导方式转变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来谈,这些要求时时刻刻都考验着每一位写作者的知识储备。可以说,写作“何平九论”的过程,就是学习提升的过程,就是参与人员从头到尾全方位补课的过程。例如学习《毛泽东选集》《务实求理》,中央历届全会精神及省委最新文件,经济学权威刊物,等等。另外,召开座谈会,深入采访搜集素材,都成为汲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是本届中国新闻奖特等奖,有读者评价“大笔写信仰,巨椽颂成就;毫端常含感情,纸上留存思索”。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谈到这篇作品时,感慨很深。她认为,重大的政论文章只有充分运用各种知识才能避免疾风暴雨式的说教和不容置辩的高调论述,才会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必须面向读者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才能更有效地说服读者。
  当然,知识的积累并不全是来自书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记者,深入各行各业进行深入采访也是知识积累的一种方式。范长江曾说过:“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这次研讨会上,大部分获奖作品都是“走转改”的结果,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深入采访对一名记者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作品追求中安放生命”。从众多新闻同行的精品佳作里,每位获奖者的话语中,无时无处不渗透着深厚的知识积淀,我们敬仰他们站在领奖台上的荣光,更敬佩他们厚积薄发的作品。
  同为新闻人,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获得长江韬奋奖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的梦想。但是,这种荣耀并非每个新闻人都能获得。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南方日报编委段功伟这样形容:“获奖好比踢球,破门的那一刻最激动人心,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进球,更不可能每分钟都进球。踢球的常态,是不停地奔跑,甚至是无效的奔跑。跑,不一定能破门;但不跑,肯定进不了球。于是,奔跑成为踢球的宿命。记者的宿命,也大抵如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在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新闻实践中,也许没有那么多荣誉和荣耀,但是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跟人民需要,不断创新突破,用精品来讴歌我们的时代,也是我们神圣的使命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新闻评论部)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闻采写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常挂在记者(通讯员)嘴边的词,许多同志从走上新闻工作之路的第一天起,就在为践行这些词而努力,然而干了几年、几十年后,还在念叨这几个词。这几个词为什么如此重要?怎样践行好这几个词而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来呢?第2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013年1月4日,在全
期刊
【摘要】近年来,企业试水微博营销的捷报频传,企业对微博营销日渐青睐,微博营销已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新利器。但企业微博营销中存在定位模糊、粉丝圈庞杂、营销收益不稳定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魅力传播企业微博营销个案的分析,找出其优势和弊端所在,针对企业微博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策略,并对其值得借鉴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和分享。  【关键词】魅力传播;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案例  据中国互联网络
期刊
【摘要】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采访者往往会遇到一些不配合或不够配合的受访者,他们的心理预设障碍为采访的进行树立起一道道屏障,从而使采访目的难以达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为例,针对受访者带有障碍性的心理预设,解读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如何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优化采访效果,突破层层障碍,有效调控受访者的心理预设,从而取得最佳访问效果,使新闻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新闻采访;心理预设;《看见》;突
期刊
【摘要】本文以饮食文化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在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讨内容,对其叙事特征进行了归结。  【关键词】饮食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制作,在央视一套《魅力中国》栏目首播的一部大型饮食文化类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的播出,在国内观众中引发了收视热潮,同时也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设置了公众议题,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  
期刊
【摘要】针对典型人物报道如何呈现、引导价值观,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典型报道的价值导向功能等问题,本研究对《人民日报》“身边的感动”专栏典型人物报道开栏以来两年间的报道进行了批评性的话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典型人物报道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利他主义价值观,其价值导向功能的实现有赖于报道语境配置、体裁结构和词汇语法三个层面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价值导向;批评话语分析  我国典型报道
期刊
“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质。同样,每个新闻事件也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独特个性,如果我们在采访中注意捕捉新闻事件的突出特点,就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新闻。”[1]除了善于“捕捉”外,还要深入“探究”。广播长消息《大型农机具无处存放令人堪忧》获2011年度河南省新闻奖(广播类)一等奖。要说该作品能获此大奖对作者来说,“捕捉”这个信息是一个机遇,在抓住这个机遇的同时,作者还把握住了另一个关键环
期刊
【摘要】不同视角关注不同问题,只有天下视角才可能虑及世界性问题并理解和关注全人类的福祉。天下意识不仅寄寓着古典理想,而且也关乎每个人的身家性命。对天下政治而言,最重要也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天下兴亡,落实在现实之中就是“治乱”二字,落实在传播及其理论上就是从理解转向接受,从发言转向倾听,从主体转向他者,以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关键词】天下;世界观;传播观;对话;理解;接受  1
期刊
置身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和固有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依靠全媒体的整合优势,打破困局,实现突围,成为全国广播业界、学界共同关心和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2012年元旦,河南电台信息广播全面改版、重新定位,从一个综合频率开始向以民生为核心的专业化广播频率转型。“民生零距离,健康新生活”,信息广播在省电台各频率中率先旗帜鲜明地提出民生的口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迫切需要各种文化交流的载体。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资)即是其中的一种。截至2011年4月,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共有内资362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在编辑出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办刊宗旨和定位,提高办刊质量,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关键词】内资;办刊质量;刊物定位;日常管理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以下简称内资),是指机
期刊
2012年12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作为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单位,河南日报受到大会的邀请,我有幸代表“何平九论”创作团队参加了研讨会,在聆听多位获奖代表发言的同时,也作了主题发言。与会期间,许多专家、学者对“何平九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些富有新意的点评使我很受启发。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党报新闻评论工作,我有了一些新感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