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学习物理总是觉得非常困难,原因是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生一下子上不去,这就要求高一教师从教学上想办法降低台阶高度。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让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高中知识学习中。教学上加强直观性物理实验教学,让抽象的模型变得更形象。同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最终使学生轻松学好高一物理。
  关键词: 台阶 同化 顺应 直观性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高度;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把高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研究复杂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设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学习,顺利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学习台阶高度,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初高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探索性实验是近几年来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一种新型实验方式,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项新型教学实验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探索性实验 设计理论  物理探索性实验,在物理教学领域虽然是一项新型实验方式,但是它对于培
摘 要: 学生学习物理时常常表现出不得法,实际上是学生不会应用物理思维方式思考物理问题。本文从课堂实验环节、课堂提问及将“生活化”带入课堂三方面入手,浅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方式。  关键词: 物理思维方式 课堂实验 问题意识 生活化  学习物理的宗旨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学习物理的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思维逻辑,从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摘 要: 随着生本教育改革的推进,建设生本课堂,必须改革历史教学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本文对历史生本课堂过程性学习评价的构成、维度、原则作了粗浅的探索,以期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生本课堂 过程性学习评价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约因素很多,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在注重传统内容的同时,实现形式上的创新。做好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评价,在评价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评价多元化。结合历史课堂的实际,阐述分析“死去活来
摘 要: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三大定律之一,也叫作惯性定律,确立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奠基石,为后面学习共点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牛顿定律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关键词: 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 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放在运动学和力学内容之后,教材安排合理,知识点紧凑,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这节内容时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起源讲解得比较少,因
摘 要: 高中教学中,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作为对学生科学素质进行培养的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行之有效的发现教学方法辅助,保证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高中物理教学品质最大限度发挥,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能力。文中具体对发现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为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发现法 高中 物理教学 应用  发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问则疑,疑则思”,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学生的响应,这种回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笔者以两节初中地理常规课堂的提问作为观察对象,对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分析。  一、课堂提问的主体  当教育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后,“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鲜见,作为这些先进教育理念的载体——课堂提问能否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推广,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如何创设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综合素质,已成为初中物理老师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以生为本 教学情境 创新意识  引言  初中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探究事物发展规律、揭示事物本质。初中物理相对其他课程具有抽象、难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基础,尤其是对于初中物理这种自然学科而言,教师更应当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停留在传统理论化教学阶段,实践性不强,严重影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生活化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物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摒弃,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正被广大教师接受。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是多么重要。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从事初中化学教学20年,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到如今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笔者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手段对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回顾传统教学方式,教学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