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该文分析了以消费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的核心边缘模型,消费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性质类似,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都是以企业为生产载体,在理论上能使用核心边缘模型解释。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主要集聚于东街口、中亭街、万宝商圈三地,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其集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核心边缘模型 消费性服务业 福州
1 引言
空间经济学(也称新经济地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克鲁格曼等人借助D—S模型创立的新的区域经济学派。其理论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核心边缘模型的构建,实现了对垄断竞争、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的空间集聚的研究,其除了依赖一系列假设条件外,该理论还严重依赖D—S模型。
新经济地理学以农业和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服务业很少触及。但是并非服务业的空间集聚被故意漠视,Krugman、Fujita等人在研究制造等行业集聚的同时,都注意到了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高度集聚。而是目前的模型运用在生产性服务业上存在无法简单套用道格拉斯函数和CES效用函数等一系列工具的困难。而消费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生产和消费上较为相似,可以加以应用。
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有其自身特点,目前已形成几大城市商业圈,东街口、中亭街、万宝商圈三大消费购物商圈呈“三足鼎立”之势,而三坊七巷被打造成福州市的旅游品牌。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集聚有其内在机制,这就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商业的前后向关联的内在机制,这一内在动力使得福州市的消费性服务业在三大商圈的集聚趋势变得越来越强大。
2 理论分析
2.1 新经济地理学采用的分析工具
2.1.1道格拉斯函数和CES效用函数
新经济地理学的原始工具是D-S模型,而D-S模型首先采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和不变替代弹性函数,分别为:
其中,不变替代效用函数(CES)中指的是第i种工业品的消费数量,对于工业品,这是一个较易量化的指标。
2.1.2规模报酬递增特征的成本函数
核心边缘模型采用的成本函数 使空间经济学能够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分析企业的空间聚集。其中,x对于工业产品来说,是一个较易量化的量。
2.2 核心—边缘模型在消费性服务业分析上实现的可能性
消费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在生产和消费的性质上类似于制造业,可以运用核心边缘模型在消费者服务业上进行初步的探索。
首先,消费者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所以能够借助CES效用函数形式和道格拉斯函数形式对消费者的效用进行分析。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消费者,这与制造业相类似,同样我们可以假设消费者具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恰恰是CES效用函数指的是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而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上的应用受到了阻碍。而消费者服务业面对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消费者,在将其产品进行量化的基础上,仍可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CES效用函数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所以在函数 和 中,U表示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可表示为消费者对消费性服务业产品的消费。
其次,针对于消费者服务业的服务产品进行量化的困难,暂时可以采用抽象的一个统一标准对该产品进行量化。
再次,针对消费性服务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步性这一特征,消费性服务业的核心边缘模型在处理运输成本之时,需采用FOB的定价方法。制造业的核心边缘模型中采用萨缪尔森的冰山运输成本的形式,运用CIF的定价方法将运输费用内化到产品价格中去,由于消费者服务业产品的消费和生产的同步性,消费者要自费到服务企业所在地进行消费,采用FOB的定价方法更为合理,比如对旅游业产品的消费,消费者必须自行到旅游地。
2.3 消费性服务业的核心——边缘模型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消费性服务产品的效用函数为不变替代弹性函数形式,分别为:
其中,U表示消费者的总效用, 表示消费者对消费性服务产品的消费,A表示消费者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消费, 是对第i种消费性服务产品的消费,n表示有n种消费性服务产品,ρ表示消费的多样性偏好。
生产x单位的第i种消费性服务产品所需劳动L为: 。在交换消费性服务业的产品在区域间交换用冰山交易成本的方式处理,其他部门的产品交易无成本。
在垄断竞争下,j地区企业i的定价为 ,企业的规模为 。
在短期内,消费性服务工人在两个地区不能自由流动,从而有短期均衡,在短期均衡下有消费性服务业工人的名义工资方程为:
其中, 、 分别为南北两地消费者服务业工人的名义工资, 为两地的总收入, 为两地消费者服务业的总人力资本。而
而 、 则满足公式:
其中,φ是两地的交易自由度,其在0、1之间变化, 是消费者服务业在北部的分布比例。
在长期中,消费性服务业的工人在区域间流动,工人往往流向更高名义工资的地方。而实际工资是名义工资与价格指数的比值: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得出经济的集聚水平与自由度的关系描述为下图:
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与制造业的核心边缘模型类似,消费性服务业的集聚有着类似的集聚特点。首先消费者服业的集聚也是有两种力作用的结果,集聚力和分散力,两种力是由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三种内在机制导致。其次消费者服务业也有突发性聚集的特点,即只要自由度达到 的大小之后,消费者服务业就发生突发性的聚集。再次,消费者服务业的空间发展也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即在自由度位于 和 之间时,长期均衡有着三种方向,至于是哪一个方向,则取决于路径依赖,即经济的初始状态。
3 实证分析
3.1 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目前,福州市的消费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三大服务圈,分别是东街口、中亭街、万宝商圈,而且三大商圈各有特点,其中东街口是市民购物的首选场所,特别是服饰销售,东街口是福州市服饰销售业的主要聚集地。而万宝商圈的餐饮娱乐较为发达,集中一些高档消费的消费行业,如KTV场所、餐馆、影院等。而中亭街在家电销售上有较大优势,国美等家电卖场的“店王”都在这一商圈。
3.2 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模型分析
首先集聚力是导致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的内在动力。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集聚由两种作用共同造成,分别为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价格指数效应。
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是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力中较强的作用,福州市三大商业圈最初在自然优势的主导下开始形成小规模的商业地带,据传,东街口、中亭街属于滨水地带,后来由于交通的发达,其优势逐渐得到开发。由于三大商圈小规模集聚经济,再加上交通技术的发展,福州市内的自由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性服务业企业开始驻扎在具有大的本地市场放大效应的地区。在解放前,中亭街附近的解放大桥是带动中亭街商业发展的载体,该要道甚至使得中亭街的商业繁荣超过东街口。
价格指数效应也是集聚的重要作用之一。由于存在小规模的集聚经济,集聚经济导致了本地商品价格指数下降,进一步加强集聚的形成。福州市三大商圈由于存在众多的企业,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使得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地的商品的需求扩大,进而又导致本地市场效应的扩大,从而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两种之间的循环效应使得消费性服务业越来越集中于三大商圈。
其次,自由度改变两种效应的作用强度,从而改变集聚力。自由度的改变载体是交通条件,交通设施的便捷刺激客流数量和商业流通速度,目前三大商圈都处于福州市的要道所在地,特别是万宝商圈,其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周末及节假日的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4 结论
在运用核心边缘模型进行服务业空间结构分析的时候,由于存在本文指出的困难(可能还有其他困难),其中主要还在于服务业的模型工具还能否应用道格拉斯函数、CES效用函数和成本函数上,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的一般均衡规律一直是产业集聚及区位经济理论的荒漠地带,但是分析消费者服务业的特性时,却发现,可以从消费者服务业上进行简单应用。在实证分析上,本文发现交通的逐渐改善是使得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善即是区域产业的自由度的改善,历史上福州市的三大商圈的繁荣都是交通条件主导的。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陈国亮.集聚视角下的服务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一个最新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2009,.
[2]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3]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
[4] 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 S.Pinch & N.Henry,“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Industrial Clustering and the British Motor Sport Industry”,Regionalstudies,1999,33(9).
[关键词] 核心边缘模型 消费性服务业 福州
1 引言
空间经济学(也称新经济地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克鲁格曼等人借助D—S模型创立的新的区域经济学派。其理论的主体和核心部分是核心边缘模型的构建,实现了对垄断竞争、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的空间集聚的研究,其除了依赖一系列假设条件外,该理论还严重依赖D—S模型。
新经济地理学以农业和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服务业很少触及。但是并非服务业的空间集聚被故意漠视,Krugman、Fujita等人在研究制造等行业集聚的同时,都注意到了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高度集聚。而是目前的模型运用在生产性服务业上存在无法简单套用道格拉斯函数和CES效用函数等一系列工具的困难。而消费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生产和消费上较为相似,可以加以应用。
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有其自身特点,目前已形成几大城市商业圈,东街口、中亭街、万宝商圈三大消费购物商圈呈“三足鼎立”之势,而三坊七巷被打造成福州市的旅游品牌。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集聚有其内在机制,这就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商业的前后向关联的内在机制,这一内在动力使得福州市的消费性服务业在三大商圈的集聚趋势变得越来越强大。
2 理论分析
2.1 新经济地理学采用的分析工具
2.1.1道格拉斯函数和CES效用函数
新经济地理学的原始工具是D-S模型,而D-S模型首先采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和不变替代弹性函数,分别为:
其中,不变替代效用函数(CES)中指的是第i种工业品的消费数量,对于工业品,这是一个较易量化的指标。
2.1.2规模报酬递增特征的成本函数
核心边缘模型采用的成本函数 使空间经济学能够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下分析企业的空间聚集。其中,x对于工业产品来说,是一个较易量化的量。
2.2 核心—边缘模型在消费性服务业分析上实现的可能性
消费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在生产和消费的性质上类似于制造业,可以运用核心边缘模型在消费者服务业上进行初步的探索。
首先,消费者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所以能够借助CES效用函数形式和道格拉斯函数形式对消费者的效用进行分析。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消费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消费者,这与制造业相类似,同样我们可以假设消费者具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恰恰是CES效用函数指的是消费者的效用函数,而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上的应用受到了阻碍。而消费者服务业面对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消费者,在将其产品进行量化的基础上,仍可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CES效用函数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所以在函数 和 中,U表示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可表示为消费者对消费性服务业产品的消费。
其次,针对于消费者服务业的服务产品进行量化的困难,暂时可以采用抽象的一个统一标准对该产品进行量化。
再次,针对消费性服务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步性这一特征,消费性服务业的核心边缘模型在处理运输成本之时,需采用FOB的定价方法。制造业的核心边缘模型中采用萨缪尔森的冰山运输成本的形式,运用CIF的定价方法将运输费用内化到产品价格中去,由于消费者服务业产品的消费和生产的同步性,消费者要自费到服务企业所在地进行消费,采用FOB的定价方法更为合理,比如对旅游业产品的消费,消费者必须自行到旅游地。
2.3 消费性服务业的核心——边缘模型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消费性服务产品的效用函数为不变替代弹性函数形式,分别为:
其中,U表示消费者的总效用, 表示消费者对消费性服务产品的消费,A表示消费者对其他部门产品的消费, 是对第i种消费性服务产品的消费,n表示有n种消费性服务产品,ρ表示消费的多样性偏好。
生产x单位的第i种消费性服务产品所需劳动L为: 。在交换消费性服务业的产品在区域间交换用冰山交易成本的方式处理,其他部门的产品交易无成本。
在垄断竞争下,j地区企业i的定价为 ,企业的规模为 。
在短期内,消费性服务工人在两个地区不能自由流动,从而有短期均衡,在短期均衡下有消费性服务业工人的名义工资方程为:
其中, 、 分别为南北两地消费者服务业工人的名义工资, 为两地的总收入, 为两地消费者服务业的总人力资本。而
而 、 则满足公式:
其中,φ是两地的交易自由度,其在0、1之间变化, 是消费者服务业在北部的分布比例。
在长期中,消费性服务业的工人在区域间流动,工人往往流向更高名义工资的地方。而实际工资是名义工资与价格指数的比值: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得出经济的集聚水平与自由度的关系描述为下图:
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与制造业的核心边缘模型类似,消费性服务业的集聚有着类似的集聚特点。首先消费者服业的集聚也是有两种力作用的结果,集聚力和分散力,两种力是由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三种内在机制导致。其次消费者服务业也有突发性聚集的特点,即只要自由度达到 的大小之后,消费者服务业就发生突发性的聚集。再次,消费者服务业的空间发展也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即在自由度位于 和 之间时,长期均衡有着三种方向,至于是哪一个方向,则取决于路径依赖,即经济的初始状态。
3 实证分析
3.1 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目前,福州市的消费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三大服务圈,分别是东街口、中亭街、万宝商圈,而且三大商圈各有特点,其中东街口是市民购物的首选场所,特别是服饰销售,东街口是福州市服饰销售业的主要聚集地。而万宝商圈的餐饮娱乐较为发达,集中一些高档消费的消费行业,如KTV场所、餐馆、影院等。而中亭街在家电销售上有较大优势,国美等家电卖场的“店王”都在这一商圈。
3.2 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模型分析
首先集聚力是导致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的内在动力。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的集聚由两种作用共同造成,分别为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价格指数效应。
本地市场放大效应是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力中较强的作用,福州市三大商业圈最初在自然优势的主导下开始形成小规模的商业地带,据传,东街口、中亭街属于滨水地带,后来由于交通的发达,其优势逐渐得到开发。由于三大商圈小规模集聚经济,再加上交通技术的发展,福州市内的自由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性服务业企业开始驻扎在具有大的本地市场放大效应的地区。在解放前,中亭街附近的解放大桥是带动中亭街商业发展的载体,该要道甚至使得中亭街的商业繁荣超过东街口。
价格指数效应也是集聚的重要作用之一。由于存在小规模的集聚经济,集聚经济导致了本地商品价格指数下降,进一步加强集聚的形成。福州市三大商圈由于存在众多的企业,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使得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地的商品的需求扩大,进而又导致本地市场效应的扩大,从而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两种之间的循环效应使得消费性服务业越来越集中于三大商圈。
其次,自由度改变两种效应的作用强度,从而改变集聚力。自由度的改变载体是交通条件,交通设施的便捷刺激客流数量和商业流通速度,目前三大商圈都处于福州市的要道所在地,特别是万宝商圈,其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周末及节假日的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4 结论
在运用核心边缘模型进行服务业空间结构分析的时候,由于存在本文指出的困难(可能还有其他困难),其中主要还在于服务业的模型工具还能否应用道格拉斯函数、CES效用函数和成本函数上,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的一般均衡规律一直是产业集聚及区位经济理论的荒漠地带,但是分析消费者服务业的特性时,却发现,可以从消费者服务业上进行简单应用。在实证分析上,本文发现交通的逐渐改善是使得福州市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善即是区域产业的自由度的改善,历史上福州市的三大商圈的繁荣都是交通条件主导的。
参考文献:
[1] 陈建军,陈国亮.集聚视角下的服务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一个最新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2009,.
[2]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3]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
[4] 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 S.Pinch & N.Henry,“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Industrial Clustering and the British Motor Sport Industry”,Regionalstudies,199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