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核心,凸显语文教学设计的应变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体规划设计,凸显“变”
  1. 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凸显“变”。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段目标,充分研读教材内容,结合学情,明确本课教学应该达到哪些目标,选择哪些内容有助于达成这些目标,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学内容,确保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在整体规划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还要估计学生可能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哪些内容可能是他们理解的难点,他们可能会依据哪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等等,以便做好预设。
  2. 依据学情,针对学力,凸显“变”。教师要特别注重平时的观察了解,结合专门的调查分析,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推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困惑。如教学五年级《水》这篇课文,教师在确切了解到身处合肥市水资源丰富的小学生从来没有缺水的感受,对全国淡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也不甚了解的事实,引导小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阅世界和中国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缺水地方人们的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体会水的珍贵……为了确立应对方案,教师还需要查阅大量的关于水的常识资料,调查学生对反衬写法的了解程度,以利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验缺水的三个场景,并逐渐学习掌握本文“以乐写苦”的反衬写法,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3. 统筹落实多方面目标,凸显“变”。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而在整体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统筹安排落实多方面目标的达成环节和教学实践。当发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目标可能失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予以恰当的应变和调控,及时调整或完善有关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补充安排必要的教学事件,改变不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利多方面学习目标的达成。
  4. 注重学科内外整合,凸显“变”。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让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教师在预设教案和实施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整合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具体教学内容,探索语文学科内外知识内容的整合点,适度进行学科内外整合。在进行语文学科内整合时,既要注意单元内容的横向比较,也要重视不同年级同一主题的纵向勾连;在进行语文学科外整合时,可以结合学情,适度地与音乐、美术、科学、数学、信息等学科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链接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跨学科的学习,从而丰富语文学习内涵,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5. 尊重个性,结合差异,凸显“变”。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这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教师要重视小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方案,针对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正确实施差异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设计每日在家半小时亲子共读,每节语文课5分钟课外阅读分享,实施阅读存折、阅读积分等不同途径的活动方案;考查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拟设演讲、答辩、讲故事、复述课文、背诵等不同方式,以备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自主选择,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二、多元解读课文,凸显“变”
  1. 设计多种解析文本方案,凸显“变”。如五、六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一篇新课文,一般都要让学生初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内容、厘清文章结构段落层次。对于文章的分段,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张扬个性。对于少数持有片面局限的、甚至错误理解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这么理解这样划分的理由,然后通过教师点拨,或引导全班同学讨论,使之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达到消除偏颇、完善认识的目的。总之,教师课前需要多预设应对学生的不同理解、不同认识的解决方案。
  2. 预设易生疑点的解决方案,凸显“变”。如一位二年级教师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不少学生对“大禹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特别不能理解。有个同学说,“大禹不是好爸爸,作为爸爸他多年不见儿子,没有尽到一位父亲应有的责任”;也有同学提出:“大禹没有将治水与家庭生活处理好,怎能算是大英雄呢?”这位老师由于课前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有这些不同的理解,课堂上只好对学生的疑问不置可否。因此,设计《大禹治水》教案时,要结合文本神话故事独特的体裁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预设怎样多角度指导小学生搜集并运用信息资源,通过游戏、讨论、争辩等方式消除疑义,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3. 预设多种课堂生成,凸显“变”。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备课时教师不仅要预设如何“教”语文,更要预设学生如何习得语文,要预设学生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如备《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六年级本班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可能对本文围绕首句——中心句的行文思路和详写“詹天佑出任总工程师前后的境遇”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据此可以预设以下问题:你认为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爱国和杰出”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帝国主义者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个笑话”?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样预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理解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和表达顺序。
  三、强化自主学习,凸显“变”
  1. 关切每位学生学习需求,凸显“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结合学情,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时间,并预设好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自读、体悟、比较、联想和想象等语言实践活动。课前设计时,教师要在学生阅读欲望、兴趣的激发和背景知识资料的搜集检索上多思考:可预设小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搜集信息资料,为学习新课文做准备;可采取有趣的闯关比赛和猜谜等游戏活动,或者让小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让小学生参与活动方案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尽可能凸显语言素养的习得和“小语姓小”的特点,同时突出体现公平、民主、开放和多元的新时期语文课堂特点。如运用“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和自主感悟的阅读教学模式,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重视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等。课末巩固拓展设计,必须遵循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巩固;也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分类要求分层设计;还必须强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为学生创造广阔而丰富的语文学习空间。
  2. 关切学生间协作探究需求,凸显“变”。合作探究是小学生的重要素养之一。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的学力,判断哪些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解决,哪些内容必须几个人合作讨论才能学得更好。对需要合作讨论交流才能理解的课文内容,要从合作共进出发设计预案,而设计预案的前提要明确四点:一是教学内容有协作学习的需求和价值;二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三是将异质的学生组建成四至六人的协作小组,明确小组长和各成员的职责和具体要求;四是将常用的合作交流的方法提供给学生选择,防止小组协作学习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课时,针对本文的课题和富有特殊含义的语句较多,教师可以采取自主阅读思考与合作交流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欲望;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各组组长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障小组内每位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每位成员注意尊重、倾听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倾听、如何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有预案,并做好相机指导和点拨的准备。
  3. 關切小学生的好奇心,凸显“变”。好奇心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和基石。儿童经常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语文教学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母语学习的特征,珍惜保护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链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经验,从发展语言素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预设应对教学方案。教师可以紧密结合课文的课题、行文顺序、语言特色、貌似矛盾的内容、文章的结构等,结合当下的季节、时令和社会热点,特别是学生热议的时事和趣事,多选择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经历思考、探索的过程,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学生在读懂一篇课文之后,他们往往会产生很多联想,甚至有时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后,对原著中相关人物都有哪些特征?故事情节将会怎样跌宕起伏发展?最后结局怎样?我们如何评价这些人物等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前考虑,多角度、多层面拟设多种应变预案,同时引导学生对原著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处境尴尬:有的老师比较随性,字词教学泛泛而过,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阅读和习作上,学生的字词学得不够扎实;有的老师还像低年级那样,音、形、义按部就班,面面俱到。这两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课堂低效枯燥,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高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情况下,识字教学可以从单元板块入手,用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  一、借助单元预习单,培养自主识字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眼,通过有层次、有智慧地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内化。笔者曾经观摩到一位青年名师执教《跑进家里的松鼠》的阅读课,授课中教师落脚“蹭”字,机智灵动引导学生学习,生发出一连串内化语言的精彩。  一、揣摩语言,聚焦“蹭”字  在细读课文环节,教师先出示单元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导语要求,揣
期刊
天井里的细绒雪,一点一点,缓缓地飘落。冬天,跨着大步,拂过大地,给寒假吹响前奏。同学们期盼已久的寒假,正一步一步走近。  我抱着冒着热气的水杯,一缕轻烟慢慢升腾。看着电脑,沉思:放寒假了,同学们的父母却还要上班,若一个寒假只能和作业、电子产品做伴,他们的生活是否乏味了些?——不,不能这样无趣,要想个法子,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不至于那么枯燥。想到这儿,顿觉自己的寒假似乎没有那么轻松了。  随即,找到安房
期刊
这次全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活动的主题是“语文+ ——走向大成的语文教育”。这一主题来源于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长期的“大成教育”实践,因此,活动将展示该校实施“大成教育”育人理念、践行“主题整合”课程思想,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还要观摩名师和省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知名专家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报告。今天来到现场向大家学习,似乎应该谈点学习体会。  一是有了小学语文才可能“+
期刊
进入21世纪后,“语文素养”理念的提出,引发了学界的持久关注和热烈讨论。“语文素养”的定义是什么,构成要素有哪些,结构模型是怎样的,“语文素养”与相关概念有何异同,诸如此类的问题,得到了众多的关注与讨论。  毫无疑问,“语文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将其归纳为两条:“‘语文素养’理念完美统领语文新课程三维度目标理念,突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语
期刊
乡村,为农村儿童的习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对乡村儿童进行习作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儿童写作的兴趣,唤醒沉睡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写作欲望,而且能够给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一、写乡事——儿童写作的源头活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经历是创作的第一手资料,五年级下册有一篇萧红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时的场景感同
期刊
一、紧扣学习单,凸显人物品质,概括典型事例  师:快速浏览三篇课文,课文是围绕人物怎样的品质和特征来写的?  生:海伦·凯勒的品质是不屈不挠。郑和的品质是顽强探索。司马迁的品质是不屈不挠。  师:选择一到两篇课文,找一找围绕人物品质,课文写了哪些事情?小组交流,分条概述在学习单上。  (汇报学习单)  生1: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具体体现是她刻苦认字。她真了不起,让我钦佩。  生2:郑和顽强探索的具
期刊
和大人一起读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 同学们,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你和谁关系最好?  2. 除了班级里的同学,你还知道谁和谁好吗?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3. 除了人,有时候一件东西也会让你喜欢,能说说你喜欢的物件吗?  【设计意图】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人说到物,将学习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阅读儿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1.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儿歌
期刊
镇江市教研室小学语文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阅读的研究,3年多来,团队首创“儿童阅读微课”,推荐儿童整本书的阅读,近年又致力于“儿童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开发,落实师生整本书的阅读。  一、依托微课,助推儿童整本书阅读  2014年9月,镇江市教研室首次推出“儿童整本书阅读微课”的制作:借助微课形式将一本本儿童读物推荐给学生、家长、老师,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们感受图书的特色并生发一睹为快的阅读愿望。20
期刊
一、关注单元整体,学习布局谋篇  教材中各单元的课文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苏教版小语五下第四单元共有三篇课文:《秦兵马俑》 《埃及的金字塔》 《音乐之都维也纳》,都属于状物散文,三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独具特点,是值得切入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材料。  1. 学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都有鲜明的过渡段。虽然五年级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过渡段,但是,还不能达到灵活而准确应用的程度。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