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菁菁者莪》篇“休”字辨义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tkj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经·小雅》中《菁菁者莪》篇的主旨历来有所争议,而查阅辞书后发现,各大家对“既见君子,我心则休”的“休”字含义的理解也尽不相同,其中大致分为以下三种解释:一为“美”意;二为“喜”意;三为“安定”意。笔者认为各家对“休”字的训释虽有异义,但其实这些释义都能归入“美”的意义当中,表示内心的一种舒适畅美、愉悦轻松的状态。
  关键词:“休” 《诗经》 “美”
  一、“休”的三种辨义
  “休”是个相当久远的汉字,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存在,其字形为人的侧影与一棵树相构成。《说文》训“休”字为:“息止也,从人依木”。这是个典型的会意字,“休”字的本义即为人在树下休息、休憩、休养等暂停劳动的意思。随着发展,“休”字引申出了多种含义,在《尔雅》中有“美”、“息”、“庆”、“戾”、“俭”、“无实李”等几种含义。而在“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这一句中的“休”字往往被解释为:“美”意;“喜”意及“(休休然)安定”意。现将这三种解释置于如下,一一进行辨析。
  (一)以“休”为“美也”
  之前已提到“休”字具有停止歇息的本义在里面,如《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及《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休”中“休”与“劳”的意义是相对的,而在古人辛苦劳作后,能在树荫下适作歇息这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悦、放松享受的美事,故以“休”指代“美好”之意。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休”字作为核心词汇替代了“美”字的出现,《夏书》“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及《汤诰》“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中的“休”译为“美道”;《洛诰》“万邦咸休”的“休”译为“美德”,如此等等,兹例繁多不胜列举。张法在《〈尚书〉〈诗经〉的美学语汇及中国美学在上古演进之特色》中总结道:“休字贯穿于整个《尚书》之中,共出现39 次,几乎全被西汉的孔安国(传)和唐代的孔颖达(疏和正义)明确地注释为美。”而在《诗经》中,以“休”为“美”的使用方法也并不少见:
  《诗经·周颂·丝衣》“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美誉)
  《诗经·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美善、福禄)
  《诗经·大雅·民劳》“无弃尔劳,以为王休。”(美善,这里指利益)
  《诗经·大雅·江汉》 “虎拜稽首,封揚王休。”(美意)
  这些诗句当中的“休”字同《小雅·菁菁者莪》中“既见君子,我心则休”的“休”字一样被注释为“美”。单独看“我心则休”这句的旧注,《毛传》没有训释;《毛诗注疏》:笺云:“休者,休休然”○“休,虚虬反,美也。”正义曰: “我心则休休然而美。”,这里的“休休然”一词仍并未不能让人明确“休”字的意思,通过“休然而美”这一正义只能基本确定该“休”字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态度向上的心情,这正与先前提到的“休”指代“美好”之意,指一件令人身心愉悦、放松享受的美事是相符合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确定将“休”译为“美”意是正确的。
  (二)以“休”为“喜也”、“欣也”
  将“休”训为“美”,该意是“我心则休”的“休”字最早的解释,然而进入清代之后,王引之父子却从声音入手得出了另一解释。(在这里笔者认为“喜”“欣”二字表达的情感态度是一致的皆为“喜悦、欢愉”之意,故将二者归为一类进行说明。)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指出:“《菁菁者莪》篇:我心则喜,我心则休。休,亦喜也。《吕刑》曰:虽畏勿畏,虽休勿休。言虽喜勿喜也。《周语》:为晋休戚。韦昭注曰:休,喜也。《楚语》曰: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中》认为:“休者,休休然。休休,犹欣欣,亦语之转也。”所谓“声转”即是指字音同纽而韵部不同的现象,“休”“喜”“欣”同属晓纽,韵部各属“萧”、“之”、“痕”韵。通过声转定义的方式得出的这一解释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休为喜乐”,朱骏声也认为:“休字假借为喜,休喜一声之转”。
  结合整首诗的主题与情感来看,不论是表现对于君子长育人材的欢愉之情,还是表现女子与君子相见的喜悦心情,全诗的情感基调都是围绕“喜”字展开的,在这一理解上王氏父子将“既见君子,我心则喜”及“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这两句看作是对文,以“休”为“喜”意作解也是符合诗经一唱三叹的表达方式的。然而对于这一解释,笔者仍存有疑惑,首先,对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字,结构相同相近,意义相同相似或相对相反,既然同义对文具有相同的义位,那必然就需要有“同中之异”,如《诗经·国风·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句翻译为白话文即“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再如《诗经·召南·草虫》中“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句,“降”“说”“夷”三字各表示“消愁”“开心”“安定”的意思。由此可见,结构相同仅几字之别的对文中也会存在着细小的差异。然《菁菁者莪》中若将“休”训为“喜”,则“我心则休”与“我心则喜”句便完全重复毫无异义,这一点与之前提到的对文特点并不相符。
  其次,在305篇《诗经》中,“休”字一共出现了16次,除了一次作為人名“程伯休夫”出现外,其余皆被训为“美”“休息”“停止”等义。而在诗经中表现“喜”意的字词很多,如“喜”(《彤弓》“我有嘉宾,中心喜之。”)、“羡”(《十月之交》“四方有羡,我独居忧。”)、“夷”(《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怿”(《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愉”(《山有枢》“宛其死矣,他人是愉。”)等,并未有过将“休”训为“喜”之例。所以到底是否将“休”训作“喜”这一点笔者认为仍需做考虑。
  (三)以“休”为“安定也”   “休”的本义是指人停止劳作、在树下歇息,引申为安适的心态、情绪。《菁菁者莪》中,将“休”训作“安定”的这个解释出自朱熹的《诗经集传》:“休者,休休然,言安定也。”将“休休然”理解为内心的安定,这是笔者最为认同的一种解释。首先,可以参考《诗经·唐风·蟋蟀》中出现的“好乐无荒,良士休休”一句,翻译成白话文是说“喜欢乐行但不荒淫无度,贤人安详又舒心”,可见这里的“休休”即是指“安闲之貌”,以此意带入“我心则休”中“休休然”的笺注,可表示见到君子后内心便安定了的美好状态。其次,将“我心则休”一句带回诗的最后一章看,原文为“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写杨木船儿随波漂流时沉时浮,以此来表现主人公未见君子时内心忐忑不安的心情,而后接的“既见君子,我心则休”一句自然与前句意义相反相对,表现主人公见到君子后内心的安定舒畅。这样的解释既没有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相违,也没有与对文的特点向背,所以笔者认为将以“休”训为“安定”意是最为合适的。
  二、三种解释皆可归为“美”意
  《尚书》和《诗经》都是先秦最早的文献,《尚书》中无一字“美”字而频频出现“休”字,“全書‘休’见(《今文尚书》29 处,伪《古文尚书》18 处),几全被孔安国传、孔颖达疏与正义训为美。”在《诗经》中“休”虽已具有了更广的释义范围,然而以“休”为“美”的训释仍为主调,虽后世学者对“休”有着不同的理解及注释,然而不论是从内心喜悦或是内心安定的角度上看,都是形容使人感到舒适畅美、放松愉悦的精神状态,这种感觉并不失为内心的一件“美事”。由此可见,“休”不再作为中性词而存在,而是具有着正面情感态度的褒义词,后世对它的训释仅是对“美”意的具体化、明确化而已。正如《尔雅义疏》中对“休”字做的总结:“休者,《易》‘休否大吉’,《诗》‘亦孔之休’、‘以为王休’,毛传并云:‘休,美也。’《江汉》《长发》,郑笺并同。又《释言》云:‘休,庆也’,《楚语》注:‘休,嘉也’,《国语》注:‘休,喜也’,《广雅》:‘休,善也’。善、喜、嘉、庆,其义亦俱为美也。休与烋同。《玉篇》云:‘烋,火纠切,美也,福禄也,庆善也。’是烋、休字异音义同。”在这样的理解之下,便形成了一个以“美”为核心的词汇群,看似喜、善、嘉、庆、福禄、安定等义各有其殊,然而实则它们都表达着同一个美好的心情状态,都可归入“美”意之中。
  三、结语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篇“既见君子,我心则休”一句,古今学者对“休”字的训释历来有争议,甚至在查阅辞书时发现有将两种解释并列呈现的模糊状况,对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流传最广的三种注释做了辨析,然后提出对“休”字不论作“喜”或是作“安定”皆可归为“美”意作理解,表示肉体与精神上的放松感愉悦感,明确地表现出了君子长育人材或是女子与君子相见的欢愉之情。无须赘言,以一字囊括相关的情感概述,这便是“休”美的文字魅力。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70.
  [2] 陈良运.休——一个起源于远古的美学概念[J].文史哲,2002(2):103-107.
  [3] 李学勤.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9,207,415.
  [4] 张法.《尚书》《诗经》的美学语汇及中国美学在上古演进之特色[J].中山大学学报,2014(4):1-9.
  [5] 孙雍长.训诂原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21.
  [6]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539.
  [7]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246.
  [8] 曾昭聪.古汉语神祀类同义词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47.
  [9] 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88.
  [10] 刘天召.《尚书》美的核心:“休”美之研究.美育学刊[J].2015(2):98-103.
  [11] 郝懿行.尔雅义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7.
  [12] 彭慧.“高邮王氏四种”汉语语义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03-304.
  [13] 汪贞干.古书词义辨难[M].湖北:湖北黄石理工学院,2011:140-141.
其他文献
冷链物流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建设发展广泛,专业发展设计到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产生的安全,我国的冷链物流高职院校教育水平不足,暂时无法满足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
旅游业是典型的以文化消费体验为主题的服务娱乐产业。消费者通过感知旅游地提供的载有文化符号意义的空间、场景及其休闲项目,以获取审美、教育、避世等多元化的体验式消费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板块之一,也是新课标中改革力度较大的一个板块。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教材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改革,过去只重简单的几何事实的传授和偏
期刊
#
期刊
#
期刊
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租房具备房源充足和租金下降等利好条件,属于理想的租房和换房时间段。但同时,“换季”等气候因素也给租房带来更多的要求。 Insiders said that at thi
#
期刊
摘要: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法和学法构成教学方法。教法对学生有主导、示范作用,教师的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根据教材的实际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方法,教法的设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维。教学的成功与否,教法的合理运用有着举足重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路   一、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构建知识网络   历史是—个整体,有其自身演进的规律。每
《听泉》是日本散文家东山魁夷笔下一篇文笔清丽的作品,它在给了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向何处去的思索,并告诫我们要回归生活的本真,抛却偏执和自以为是.
摘要:数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新的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活动中不同要素的调节,构建民主团结的气氛,结合教学激发强化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本文主要从研究学生的思维水平入手,研究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方法,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觉思维;直观;培养  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