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子音乐创作技术环境的发展历程中,受到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启发,人们逐步探索出了通过TCP/IP协议,以计算机网络化的方式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间实时交互音乐信息的方法。本文将此方法称为“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并对其功能特点、应用环境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TCP/IP协议MIDI
中图分类号:J614.8文献标识码:A
一演进过程
从电子音乐诞生至今,人们就一直在热烈讨论着两大技术问题:一是如何搭建正常工作的电子音乐创作环境与完善各工作模块;二是如何让各种相关的设备为某一具体的音乐创作意向或音乐表演形式而方便、准确地协同工作。计算机进入到电子音乐制作环境以后,受到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启发,又出现了一条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并以依托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发展的技术探索路线。这一技术探索路线的具体思路是通过某种技术或手段,解决人、计算机和以电子合成器为代表的电子乐器这三元素间实现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问题。
现在,用排列组合理论演算可知,这三个元素间第一种组合关系共有九种,剔除重复或不在本文探讨范围的四种组合:电子乐器与计算机;电子乐器与人;计算机与人;人与人;也就是说要在剩下的五种组合中实现音乐信息的实时交互:人与计算机;人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计算机与电子乐器;计算机与计算机。
在这一思路出现之前或之时,已有的技术已经解决了前四种组合:人与计算机间实现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探索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希勒和埃萨克逊,以及欧洲作曲家显纳基斯都在早期的探索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阶段性进步,这一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上世纪80年代初,MIDI的诞生又成功解决了另外两种组合中进行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问题: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计算机与电子乐器。
可以估计,电子音乐作曲家们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各种对象间实现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技术问题;进而言之,这种趋势的主流方向是将以TCP/IP协议为基础构建的计算机网络,或技术应用到电子音乐创作技术环境中来。本文将这种应用结果称之为“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
所谓“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是指人们在利用计算机、电子乐器等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活动时,或为搭建完整的工作模块;或为满足人机互动、作曲思维实时交流等方面的需求,而使用各种数据传输技术或手段,让相同或不同功能、相同或不同厂商的平台实现局域或广域范围上的互联,而形成的具有作曲信息实时交互能力的系统。“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就是利用TCP/IP协议作为系统构建基础技术而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
二功能特点
依据TCP/IP协议的特点,可以得出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特点:
一是宽泛的兼容性。目前运行在计算机音乐环境中的主流桌面操作系统主要有四种,即AT&T和Unix系列、Linux系列、Windows系列和Mac OS系列。这四种系统均支持TCP/IP协议,故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不存在桌面操作系统选择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这种系统的构建可以是单一操作系统内的,也可以是跨操作系统的,比如实现Unix系统与Linux系统互联等。这样可以实现在节约构建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已有设备的性能。
二是极少的硬件要求。构建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除需要必要的以太网设备之外,不存在其他的特殊硬件要求。
三是良好的传输能力。TCP/IP协议可以在计算机网络间传输各类数据,当然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自然也可传输MIDI数据、音频数据和其他数据。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在以TCP/IP协议构建的计算机局域网中,数据传输速率范围是4Mbps—2Gbps;在广域网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则取决于用户的连接方式,如果是以国内普遍采用ADSL接入方式则下行速率最高可达8Mb/s,上行速率最高可到1Mb/s。在局域网中,这样高的传输速率完全可以满足高品质音乐制作的需要。而在广域网中,也可以达到远程协同作曲的基本要求。
四是独特的远程协同功能。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在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中,用户完全可以像其他Internet应用一样,进行远程作曲思维交流、实时现场互动演奏等方面的操作。这一功能也正是这一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独特的技术特征。
三结论与展望
将电子音乐创作环境系统化、网络化的构思,正在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为电子音乐作曲家创作作品时“预制性整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电子音乐作曲家们除了要思考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构成的具体手法外,同时还要去思考用什么样的电子音乐系统来表演、呈现作品,即要思考“如何让各种相关的设备为某一具体的音乐创作意向或音乐表演、呈现方式而方便、准确地协同工作”的问题。
显然,为了获得艺术上更大的成功、更深层次地体现作品内涵以及突出作品演奏或表演的可观赏性,而去探求如何实现电子音乐创作环境,特别是它的主体——计算机环境在音乐交互能力上更加强大、方便和更为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电子音乐创作技术环境领域的一大热点与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作者简介:石丰恺,男,1981—,湖北荆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电子音乐,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TCP/IP协议MIDI
中图分类号:J614.8文献标识码:A
一演进过程
从电子音乐诞生至今,人们就一直在热烈讨论着两大技术问题:一是如何搭建正常工作的电子音乐创作环境与完善各工作模块;二是如何让各种相关的设备为某一具体的音乐创作意向或音乐表演形式而方便、准确地协同工作。计算机进入到电子音乐制作环境以后,受到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和启发,又出现了一条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并以依托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发展的技术探索路线。这一技术探索路线的具体思路是通过某种技术或手段,解决人、计算机和以电子合成器为代表的电子乐器这三元素间实现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问题。
现在,用排列组合理论演算可知,这三个元素间第一种组合关系共有九种,剔除重复或不在本文探讨范围的四种组合:电子乐器与计算机;电子乐器与人;计算机与人;人与人;也就是说要在剩下的五种组合中实现音乐信息的实时交互:人与计算机;人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计算机与电子乐器;计算机与计算机。
在这一思路出现之前或之时,已有的技术已经解决了前四种组合:人与计算机间实现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探索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依利诺斯大学的希勒和埃萨克逊,以及欧洲作曲家显纳基斯都在早期的探索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阶段性进步,这一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上世纪80年代初,MIDI的诞生又成功解决了另外两种组合中进行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问题: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计算机与电子乐器。
可以估计,电子音乐作曲家们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得不思考各种对象间实现音乐信息实时交互的技术问题;进而言之,这种趋势的主流方向是将以TCP/IP协议为基础构建的计算机网络,或技术应用到电子音乐创作技术环境中来。本文将这种应用结果称之为“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
所谓“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是指人们在利用计算机、电子乐器等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活动时,或为搭建完整的工作模块;或为满足人机互动、作曲思维实时交流等方面的需求,而使用各种数据传输技术或手段,让相同或不同功能、相同或不同厂商的平台实现局域或广域范围上的互联,而形成的具有作曲信息实时交互能力的系统。“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就是利用TCP/IP协议作为系统构建基础技术而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
二功能特点
依据TCP/IP协议的特点,可以得出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特点:
一是宽泛的兼容性。目前运行在计算机音乐环境中的主流桌面操作系统主要有四种,即AT&T和Unix系列、Linux系列、Windows系列和Mac OS系列。这四种系统均支持TCP/IP协议,故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不存在桌面操作系统选择的问题。从理论上讲,这种系统的构建可以是单一操作系统内的,也可以是跨操作系统的,比如实现Unix系统与Linux系统互联等。这样可以实现在节约构建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已有设备的性能。
二是极少的硬件要求。构建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除需要必要的以太网设备之外,不存在其他的特殊硬件要求。
三是良好的传输能力。TCP/IP协议可以在计算机网络间传输各类数据,当然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自然也可传输MIDI数据、音频数据和其他数据。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在以TCP/IP协议构建的计算机局域网中,数据传输速率范围是4Mbps—2Gbps;在广域网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则取决于用户的连接方式,如果是以国内普遍采用ADSL接入方式则下行速率最高可达8Mb/s,上行速率最高可到1Mb/s。在局域网中,这样高的传输速率完全可以满足高品质音乐制作的需要。而在广域网中,也可以达到远程协同作曲的基本要求。
四是独特的远程协同功能。TCP/IP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在基于TCP/IP协议构建的网络化电子音乐创作系统中,用户完全可以像其他Internet应用一样,进行远程作曲思维交流、实时现场互动演奏等方面的操作。这一功能也正是这一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独特的技术特征。
三结论与展望
将电子音乐创作环境系统化、网络化的构思,正在成为或者说已经成为电子音乐作曲家创作作品时“预制性整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电子音乐作曲家们除了要思考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构成的具体手法外,同时还要去思考用什么样的电子音乐系统来表演、呈现作品,即要思考“如何让各种相关的设备为某一具体的音乐创作意向或音乐表演、呈现方式而方便、准确地协同工作”的问题。
显然,为了获得艺术上更大的成功、更深层次地体现作品内涵以及突出作品演奏或表演的可观赏性,而去探求如何实现电子音乐创作环境,特别是它的主体——计算机环境在音乐交互能力上更加强大、方便和更为有效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电子音乐创作技术环境领域的一大热点与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作者简介:石丰恺,男,1981—,湖北荆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电子音乐,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