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严重滞后,缺少科班教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刻板,缺乏经管专业特色;教学模式陈旧固化,忽略教学的实践性。通过设置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普法大热潮,法律法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经济法律法规最为常见常用。众所周知,经济与法密不可分,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才能有稳定、良好的商业环境。顺应时代变迁,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纠纷会带来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对法律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应不局限于法律条目,而是应该更加注重法律运用,解决实际法律案件的能力。现阶段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等现象,然而法律课程实用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泛、受益面广,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与理性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探索如何将学科与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至关重要。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严重滞后,教师资源匮乏
首先,在高职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大多将经管类课程作为教学的重心,典型的“抓大放小”,突显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但忽视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学体系从上至下对法律课程缺乏重视,为了迎合“全面普法,依法治国”的国家号召,打着学科融合的旗帜开设的法律课程,大多数是形式主义,教育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与时俱进。其次,法律课程授课专任教师大多非科班出身,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更不用说法律实战经验了。与此相比,法律课程对专业性、实战性却有着较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授课时,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难以结合实际进行改革,教学理念与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不对版,习慣于传统的灌输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种种缘由导致法律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出现教学理念滞后、师资紧张,难以结合经管类专业特色因材施教,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刻板,缺乏经管专业特色
法律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融合了多门学科的重点和精华,教学内容多而烦琐,课程任务繁重,教师只能选择填鸭式知识灌输,缺乏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的更新,不符合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下社会,经济与法紧密结合,而课程体系未能考虑法律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性质,未能真正结合专业特点,未能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老套刻板,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能突破现有形式的束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新观念的速度比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快许多。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学生会对学习的知识失去兴趣知识,觉得学习的内容没有实用性,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国家高职人才培养计划。
3、教学模式陈旧固化,忽略教学的实践性
法律课程课时有限,内容繁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因跨专业学习,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储备,导致学生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不能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需求的差异性,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缺乏课堂互动,教学效率较低,课堂教学模式滞后,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将来难以面对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1、重视法制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高职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应该根据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改革。改变谈何容易,首先高职院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应用法律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能力为本位,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法律相关的社会活动。其次,校方应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讲座和交流活动,为教师自我提升营造良好的平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高职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契合社会需求,强调法律教学对经管类专业未来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最终实现人才储备和人才创新的竞争。
2、设置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在结构上重视基础与应用从兴趣的培养和形成为出发点,构建开放协调的创新体系,加快培养跨学科人才。法律课程对知识的专业程度要求很高,但教学任务不明确,停留在普及法律知识层面,因此如何让教学由繁入简,化整为零,不教条化,就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应注重教材整合,以学生经管类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经济+法”的实战经验,培养学生利用法学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加强学科渗透。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根据社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造人才终身学习环境。
3、采用多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不断向前发展,面对法律课程课时少、教学效果差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大胆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有机结合“线上+线下”,强调因材施教、学以致用,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与成就感,建立法律思维,锻炼岗位技能及培养职业素养。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过程,传达人文理念,促进思政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对法律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思维习惯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柳春祥.浅析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课程改革[J].法制博览,2018(24):243.
[1]喻靖文.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职业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1):41-42.
(作者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普法大热潮,法律法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经济法律法规最为常见常用。众所周知,经济与法密不可分,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才能有稳定、良好的商业环境。顺应时代变迁,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纠纷会带来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对法律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应不局限于法律条目,而是应该更加注重法律运用,解决实际法律案件的能力。现阶段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等现象,然而法律课程实用性强、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泛、受益面广,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与理性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探索如何将学科与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至关重要。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严重滞后,教师资源匮乏
首先,在高职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大多将经管类课程作为教学的重心,典型的“抓大放小”,突显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但忽视了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学体系从上至下对法律课程缺乏重视,为了迎合“全面普法,依法治国”的国家号召,打着学科融合的旗帜开设的法律课程,大多数是形式主义,教育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与时俱进。其次,法律课程授课专任教师大多非科班出身,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更不用说法律实战经验了。与此相比,法律课程对专业性、实战性却有着较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授课时,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难以结合实际进行改革,教学理念与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不对版,习慣于传统的灌输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种种缘由导致法律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出现教学理念滞后、师资紧张,难以结合经管类专业特色因材施教,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刻板,缺乏经管专业特色
法律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融合了多门学科的重点和精华,教学内容多而烦琐,课程任务繁重,教师只能选择填鸭式知识灌输,缺乏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的更新,不符合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下社会,经济与法紧密结合,而课程体系未能考虑法律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性质,未能真正结合专业特点,未能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老套刻板,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能突破现有形式的束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新观念的速度比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快许多。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学生会对学习的知识失去兴趣知识,觉得学习的内容没有实用性,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国家高职人才培养计划。
3、教学模式陈旧固化,忽略教学的实践性
法律课程课时有限,内容繁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因跨专业学习,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储备,导致学生连纸上谈兵都不会。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不能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忽视了学生知识结构需求的差异性,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被动学习,缺乏课堂互动,教学效率较低,课堂教学模式滞后,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将来难以面对千差万别的社会现象。
二、高职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1、重视法制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高职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应该根据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改革。改变谈何容易,首先高职院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应用法律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能力为本位,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法律相关的社会活动。其次,校方应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相关讲座和交流活动,为教师自我提升营造良好的平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高职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契合社会需求,强调法律教学对经管类专业未来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最终实现人才储备和人才创新的竞争。
2、设置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在结构上重视基础与应用从兴趣的培养和形成为出发点,构建开放协调的创新体系,加快培养跨学科人才。法律课程对知识的专业程度要求很高,但教学任务不明确,停留在普及法律知识层面,因此如何让教学由繁入简,化整为零,不教条化,就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应注重教材整合,以学生经管类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经济+法”的实战经验,培养学生利用法学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加强学科渗透。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根据社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造人才终身学习环境。
3、采用多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不断向前发展,面对法律课程课时少、教学效果差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大胆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有机结合“线上+线下”,强调因材施教、学以致用,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与成就感,建立法律思维,锻炼岗位技能及培养职业素养。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过程,传达人文理念,促进思政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对法律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思维习惯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柳春祥.浅析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律课程改革[J].法制博览,2018(24):243.
[1]喻靖文.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职业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1):41-42.
(作者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