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阅读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读下面这段话,你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上我却发现所有学生只有一种读法——自由朗读,或摇头晃脑,或左顾右盼,声音有高有底,节奏有快有慢。这种读书的情景很难让人相信学生的思想、情感已融入文本中。
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的确尊重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想怎么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却忽略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应发挥主导的“该怎么读”。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节指导学生“该怎么读”。
怎样指导学生“该怎么读”呢?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一、学生为什么而读书
为何而读?说到底,就是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而读;为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而读;为能提高思维启迪,情感熏陶而读。一句话,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读。既然有这样的目的,自然就不能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要针对具体学情,针对不同课文,读有目标,读有指导,保证学生真读、活读、有目标地读,而不是假读、呆读、滥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基本要求和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方面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有所侧重。
2、注重加强对学生平日的诵读评价。
3、培养学生默读习惯,加强学生默读方法、速度、效果方面的指导。
4、指导学生略读与浏览,具有一定的略读能力与浏览水平。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我们还能发现小学语文阅读的其他特点:
1、阅读的内容和要求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阅读的一般形式有:朗读、默读、诵读、略读、浏览。
3、朗读最重要,朗读是基础,各个学段都以朗读为最基本的阅读形式。
4、不同年级有不同的阅读形式。
5、即使同一种阅读形式在不同学段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任务。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同年级和不同课文要在“该怎么读”上下功夫,怎能一味地让学生“想怎么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一)就学生主体方面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真读”与“活读”
1、引导学生“真读”
“读书要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为急……”宋朝理学大师朱熹十分强调“熟读”与“精思”相结合。看重问题意识,要求读中生疑,从疑而悟,这就是“真读”。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孩子们为什么由欢乐的气氛突然变得沉默了?此时孩子们该想些什么?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后来教室里为何变得热闹?此时孩子们的心里又该想些什么?这里又应该怎么读?这些地方就是教师引导的重点,要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去感悟、去品味。
2、引导学生“活”读
此处的“活”不是指在读的形式上玩花样,而是强调想方设法让学生将文中抽象的文字读“活”,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夹竹桃》一文,对夹竹桃各种姿势的描写形象逼真,甚至写道“眼前的夹竹桃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教学中,可先投影夹竹桃的各种姿态,让学生尽情观赏,然后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象:这些夹竹桃都有哪些姿态?为什么说这一棵夹竹桃是一大幅活的画?学生心有所感,口却不能尽言,认知发生冲突,阅读期待必然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再次的品读、思考,学生定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活”读还表现在“读”与“写”的结合上。活“读”活“用”,比起学生泛泛地谈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妙,妙在何处,更见效果。
(二)就教师主导方面而言,要为学生创设多种读书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范读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借鉴。一般地说,学生在学习前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知;学习中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悟;学习后听范读,是对朗读的赏析。恰当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导读 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采用提示性的语言,抓住文本的主脉,一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读书,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如在初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这样引导:(1)山谷中原来有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生读第一自然段);(2)这个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3)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它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生读二、三自然段);(4)人们大量的砍伐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生读第四自然段)。最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赛读 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
4、自读自评 要求每位朗读的学生自读后进行自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不够到位,哪儿的读超过了别人,哪儿的读有问题。这种形式的读能促进朗读者的自我反思,能增强朗读者的理性思考,减少朗读的盲目性。
5、帮读 如甲读后,乙点评,再由乙为甲示范读,这样的读有利于双方共同提高。
6、分角色读 一些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内容,可采取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7、表演读 以小组为单位或挑选几名学生分别充当文本中的各个角色,把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语言等形象直观的表演出来。这种方式必须要以学生熟读课文,深刻感知内容为基础,一般用在课尾。
8、配乐读 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体念。
教学不能只为了赶时髦,教学要追求“本真”。我们在引导学生“想怎么读”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该怎么读”,指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阅读,并教给学生多种读书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感悟文本,还阅读教学的真面目。
【作者单位: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江苏】
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的确尊重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想怎么读”,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却忽略了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师应发挥主导的“该怎么读”。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应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节指导学生“该怎么读”。
怎样指导学生“该怎么读”呢?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一、学生为什么而读书
为何而读?说到底,就是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而读;为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而读;为能提高思维启迪,情感熏陶而读。一句话,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读。既然有这样的目的,自然就不能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要针对具体学情,针对不同课文,读有目标,读有指导,保证学生真读、活读、有目标地读,而不是假读、呆读、滥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哪些基本要求和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方面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有所侧重。
2、注重加强对学生平日的诵读评价。
3、培养学生默读习惯,加强学生默读方法、速度、效果方面的指导。
4、指导学生略读与浏览,具有一定的略读能力与浏览水平。
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我们还能发现小学语文阅读的其他特点:
1、阅读的内容和要求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阅读的一般形式有:朗读、默读、诵读、略读、浏览。
3、朗读最重要,朗读是基础,各个学段都以朗读为最基本的阅读形式。
4、不同年级有不同的阅读形式。
5、即使同一种阅读形式在不同学段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任务。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同年级和不同课文要在“该怎么读”上下功夫,怎能一味地让学生“想怎么读”?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读书
(一)就学生主体方面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真读”与“活读”
1、引导学生“真读”
“读书要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为急……”宋朝理学大师朱熹十分强调“熟读”与“精思”相结合。看重问题意识,要求读中生疑,从疑而悟,这就是“真读”。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孩子们为什么由欢乐的气氛突然变得沉默了?此时孩子们该想些什么?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后来教室里为何变得热闹?此时孩子们的心里又该想些什么?这里又应该怎么读?这些地方就是教师引导的重点,要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去感悟、去品味。
2、引导学生“活”读
此处的“活”不是指在读的形式上玩花样,而是强调想方设法让学生将文中抽象的文字读“活”,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夹竹桃》一文,对夹竹桃各种姿势的描写形象逼真,甚至写道“眼前的夹竹桃就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教学中,可先投影夹竹桃的各种姿态,让学生尽情观赏,然后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象:这些夹竹桃都有哪些姿态?为什么说这一棵夹竹桃是一大幅活的画?学生心有所感,口却不能尽言,认知发生冲突,阅读期待必然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再次的品读、思考,学生定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活”读还表现在“读”与“写”的结合上。活“读”活“用”,比起学生泛泛地谈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妙,妙在何处,更见效果。
(二)就教师主导方面而言,要为学生创设多种读书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范读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借鉴。一般地说,学生在学习前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知;学习中听范读,是对朗读的感悟;学习后听范读,是对朗读的赏析。恰当运用范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导读 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采用提示性的语言,抓住文本的主脉,一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读书,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如在初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可这样引导:(1)山谷中原来有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生读第一自然段);(2)这个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3)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它是怎样一步步发生变化的(生读二、三自然段);(4)人们大量的砍伐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生读第四自然段)。最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赛读 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朗读比赛,在读中赛,在赛中读,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
4、自读自评 要求每位朗读的学生自读后进行自评,如哪儿读得最好,哪儿读得不够到位,哪儿的读超过了别人,哪儿的读有问题。这种形式的读能促进朗读者的自我反思,能增强朗读者的理性思考,减少朗读的盲目性。
5、帮读 如甲读后,乙点评,再由乙为甲示范读,这样的读有利于双方共同提高。
6、分角色读 一些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内容,可采取角色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7、表演读 以小组为单位或挑选几名学生分别充当文本中的各个角色,把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语言等形象直观的表演出来。这种方式必须要以学生熟读课文,深刻感知内容为基础,一般用在课尾。
8、配乐读 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体念。
教学不能只为了赶时髦,教学要追求“本真”。我们在引导学生“想怎么读”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该怎么读”,指导学生富有个性化的阅读,并教给学生多种读书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感悟文本,还阅读教学的真面目。
【作者单位: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