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42例进行循证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和缩短住院天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循证护理;运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6-0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us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October 2012, October 2013, I received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 and B. Division 42 cases for routine care, group B 42 cases for evidence-based c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groups A and B, and compare. Results: Group A Group B treatment more efficient than shorter hospital stay in Group A, Group A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 us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re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bett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shorter hospital stay is important, worthwhile applications.
  【Keywords】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vidence-based care; apply; effect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急腹症,具有并发症较多、病情险恶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1]。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模式,先提出循证问题、制定护理方案,后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护理[2]。现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对其循证护理在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重症急性胰腺炎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共42例,平均年龄是(55.45±4.24)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3例、19例,其中2例合并急性肾衰竭,7例胰腺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乙组共42例,平均年龄是(55.43±4.23)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24例、18例,其中2例合并急性肾衰竭,6例胰腺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甲组和乙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甲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进行循证护理。(1)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提出循证问题,包括日常监测及观察、防治出血及抗感染、防止休克、心理疏导等。(2)针对循证问题搜集循证支持,在网络数据库、书籍等文献中搜集真实性较高和可靠性较高的参考文献,并根据文献制定护理方案。严格按照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4)对患者进行日常监测和观察。(5)防治出血及抗感染。对患者皮肤黏膜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是否出血,并对患者的呕吐物、大小便等进行观察,包括性状、量及颜色等。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预防长期禁食造成免疫力下降,出现感染等。一旦出现感染、出血,应立即报告给主治医生,并及时处理。(6)防治休克。为呼吸较为困难的患者进行吸氧。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本文研究中,对乙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治疗有效率为95.24%,未进行循证护理的甲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表明循证护理对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乙组住院天数为(7.2±2.2)d,甲组为(12.5±4.5)d,表明循证护理对加快患者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甲组为80.95%,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分析,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立山.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5 (13):74-75.
  [2] 徐祥华.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6 (15):45-46.
其他文献
最近在HT-6B托卡马克上进行了低杂波驱动电流的实验研究工作。实验用的射频系统是由一个100kW、2.45GHz的功率源和一个多结天线组成的,此天线有相对窄的功率谱。实验中,在密
文中介绍了 HFETR 500kW 试验回路系统和回路设备的设计特点。文中还提出了改进该回路的一些措施,以满足压水堆核电站4×4燃料组件考验要求。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
【摘 要】目的:通过不同时期小儿佝偻病检验结果对比,为诊断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合理的方法选择。方法:诊断标准判定的佝偻病患儿分为早期组和激期组,检测BLAP总阳性率,以及各期BLAP和钙磷ALP三联检测阳性率对比。结果:佝偻病患儿BALP阳性检出率达 92.0 %钙磷ALP三联检测阳性率82.5%。佝偻病早期BALP阳性检出率为 98.7%,钙磷ALP三联检测阳性率 81.6 %。佝偻病激期BALP
【摘 要】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调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卵巢血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例多囊卵巢综合癥患者,随机分为自拟补肾活血调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妈富隆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及双侧卵巢动脉血流变化情况,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82.05%,对照
探讨分析影响门诊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原因及对策。通过失误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急性腹痛疾病的鉴别、分诊能力,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取得了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27-02  上皮性卵巢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多数对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敏感,但约50%的完全缓解病例会出现肿瘤复发,预后差,现对我院2008-2012年以来用异环磷酰胺联合依托泊苷治疗的36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分析,以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36例
【摘 要】目的:观察基地细胞样乳腺癌(即BLBCs)的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并研究其诊断与判断标准。方法:选取10例BLBCs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检验。另外选取10名腔A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参考组,同样进行如上观察与检验。结果:BLBCs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肿瘤间呈淋巴细胞侵润、地图状坏死、多见核分裂象、生长方式呈推进性均为P=0.000,非典型类髓样癌表现特征為P
【摘 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L加芬太尼0.1 mg(2 mL);对照组硬膜外腔用药:2%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 mL;连续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中、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34年5~8月间在前苏联东部地区首先发现本病,故又称苏联夏季脑炎。野生动物,尤其是野鼠是本病的传染源,蜱为媒介。临
【摘 要】目的:观察坤泰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早期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8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坤泰组(试验组)和替勃龙组(对照组),通过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症状得分(Kupperman评分),Kupperman评分反应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Kupperman评分与不良事件频数复合变量的非劣效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组间比较PO.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