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基层党建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世纪桥·纪实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武进提出了到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正确认识率先现代化进程中基层党建的新挑战,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最重要、最艰巨的使命。当前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的新情况,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和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不足都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党建政治责任,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党建科学化;城乡一体化
  2011年11月,在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根据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要求,武进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到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如何正确认识率先现代化进程中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最重要、最艰巨的使命。
  一、率先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挑战
  (一)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的新情况对基层党建的新挑战
  1.不断出现的新社区成为基层党建的新领域。随着武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社区集聚,社区数量从48个发展到目前的120个,其中带有农村特点的“村居合一、拆迁安置、撤村转居”等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了武进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基层党建带来了新问题。在服务对象上,农村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生活方式相对传统,文明程度相对较低;在组织设置上,农村社区有村居合一型、城郊结合型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等不同组织形态;在管理职能上,农村社区党组织在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经验的同时仍具有行政村原有的职能和做法。
  2.不断发展的“两新”组织成为基层党建的新空间。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相继出现并不断壮大。我区共有新社会组织357个,其中社团组织249个、中介组织6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2个。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19 971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 267人、党员884人,新社会组织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有23个。这些新社会组织多数依托于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多数由单位在职人员或离退休人员兼职,具有“单位人”与“社会人”的双重身份,除少数行业协会单独建立党组织外,其它的未建立党组织,党员的组织关系一般在原单位党组织。
  3.流动党员不断增加给基层党建的带来新难题。据统计,目前武进有外来流动党员300多名,户籍人口中的党员也大量在村居间、企业间流动,其中有一部分流入到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同时还出现了一部分下岗企业党员,尽管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原单位,但有部分党员实际上已脱离了解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离退休党员数量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特别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对基层党建的新挑战
  1.城乡党建尚未真正形成一体化格局。城乡之间、城市基层党建各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相互独立和分割,城乡党建未形成一体化格局。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之间相互封闭,在“四个多样化”的现实情况下,导致了党建空白点、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的出现。在资源配置上,城市、机关党组织相对支配掌握了更多的党建资源,党建资源没有在城乡间形成充分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在协调机制上,共建共进上都出现相互独立和分割状况,基层党建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各级、各单位党组织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有效的交流沟通,党建工作尚未形成应有的合力。
  2.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对基层党建提出了新挑战。经过近年来持续跨越发展,武进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这对促进武进区城乡党建一体化带来了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几年内,武进区将出现城市空间迅速拓展和延伸,街道社区不断增加,各类工业园区逐渐增多或扩大,而农村的区域范围在不断收缩,党员的频繁流动,组织的迅速变动,这一切将对基层党建体系组织体系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不足对基层党建的新挑战
  1.现行党组织设置模式、运行质量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长期以来党组织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按行政或地域关系设置。城区党组织按照工作单位隶属关系设置,而农村党组织主要是按照行政村来设置,这制约了城乡党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造成了城乡党组织互相分离、互不了解,在工作上往往出现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就机关党建抓机关党建的现象。近几年来,武进区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区域性组织网络。但通过调查发现,一些新领域设置的党组织运行质量不佳,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形同虚设。
  2.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尚未真正落实到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尚未形成科学化的党建工作评价机制。党建工作固有的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比较守旧,对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对策;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形式化问题普遍存在;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方式方法单一,基层党建工作成效不明显。
  3.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的配备弱化,党建业务不精,缺少创新意识,素质能力与推进党建科学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专职不专的问题普遍存在;在任职资格、职数配备、教育培训、轮岗交流、提拔使用等方面,尚缺乏一套严密科学的制度和规定,致使基层党建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内在动力不足,这种现象在部分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表现的尤为明显。   4.基层党员队伍现状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欠缺,特别是缺乏科学发展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创业创新的能力,“双带”作用不明显。二是结构不合理。我区60岁以上的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比重较高;农村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较大;全区女党员占党员总数偏小。三是党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管理难度加大。受地域限制,外出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难开展,基层党组织对其教育管理相对困难,而流入党员数量大,来源地广,流出地对他们的管理不够规范,导致流动党员持证率底,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二、提高基层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为此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创新理念和思路,切实担负起党建政治责任,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创新党建思路,发挥现代化科学理念的引领作用
  一是牢固树立“社会化”党建理念。创新具有很强社会整合力的横向纵向网格化的党组织体系,构建兼容开放的组织构架,使党建工作直接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二是牢固树立“一体化”党建理念。将城市与农村党建、机关事业单位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力度,逐步深化党对新兴领域的领导。三是牢固树立“开放式”党建理念。改变旧有的党建工作中的自我封闭活动方式,打破地域、时空的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既要加强上下的纵向联系,也要加强单位与单位之间横向交流。四是牢固树立“信息化”党建理念。把电化教育、多媒体、网络、视频、短信等现代技术和手段运用到党建工作中,深入拓展武进党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的科技含量。
  (二)创新组织设置,打造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党组织覆盖体系
  着力打造城乡统筹的组织覆盖体系,促进组织联建,提高党组织覆盖能力。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居民化这一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深化,需要在现有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要求,采取“合纵连横”方式,形成广泛的城乡统筹的组织覆盖体系。“合纵连横”即:横向积极推进村与社区,村(社区)与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基层站所等基层组织的结对共建工作;纵向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党员服务中心强化指导等形式,不断深化区级机关部门党组织联系村(社区)工作,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在基层单位党建工作指导协调作用,实现上下互动,增强基层党建工作针对性。
  (三)完善工作体制,发挥现代化科学制度的保障作用
  一要健全完善责任机制。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承诺、述职、评价、问责”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刚性化、工作规范化、运行制度化。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二要健全完善目标机制。围绕发挥作用和提高服务水平,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对党建工作“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如何做”等内容进行量化、细化,合理确定工作目标,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要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将党建目标考核纳入工作实绩考核之中,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年度党建专项述职评议制度,对全区不同类型党组织党建工作分别制定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
  (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现代化干部人才队伍体系
  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队伍选、育、用、管“四位一体”机制。进一步拓宽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的来源,继续推进“一村一社区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选好建强以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重点的党务干部队伍。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扎实推进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建设一批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坚持评选表彰与提拔重用相结合,激发和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广大党务干部的积极性。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信息数据管理库,推行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定期分析制度,及时调整不适应新形势党的建设要求的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务干部。
  (五)创新活动载体,打造现代化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坚持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城乡共联的组织活动方式,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城市农村发展和服务群众中核心作用,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一是联建主体多元。在现有的“组织联建”、“银地共建”等形式上,继续探索联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之间建立活动共建联系点,联合开展组织活动。二是联建平台多元。积极探索以活动促服务的工作方式,搭建党员展示先进性平台,开展“结对帮扶、共进小康”党员先锋行动、“让党徽在效能建设中闪耀”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岗位能手”竞赛活动以及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富的“双带”活动,增强城乡党员的服务意识,不断丰富党员服务的内容。三是联建活动多元。积极鼓励城乡党组织把帮扶、带动农村及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健全帮扶机制作为活动共联的重要内容,如通过深化“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千名党员进企业”、“服务企业百人团”、“百名法官进企业”、机关服务品牌创建等活动,促进城乡党建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09,(19).
  [2]徐建华.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J]. 理论前沿,2008,(11).
  [3]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课题组,新时期农 村党群关系研究[J].理论导刊,2005,(11).
  [4]陈方勐.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社会转型的新形 势[J].理论前沿,2009,(14).
  [5]林炳玉.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村党组织建设[J].马克 思主义与现实,2005,(3).
  [6]龙观华.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现象探讨[J].马 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2).
  [7]单虎林.关于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的实践 与思考[J].中共常州市武进区委办公室、研究室 《调查与研究》,2010,(6).
  [责任编辑:胡 悦]
其他文献
摘要:《共和国外交风云中的邓小平》(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以文学纪实的笔法,立足于客观史实,尽可能地将对人物形象地塑造置入历史现场,视角独特、笔法客观、图文并茂。  关键词:邓小平;外交思想;笔法  邓小平作为有着划时代影响的伟人,影响着现代中国的经济运行轨迹,他为中国当下经济文化所勾画的美好蓝图彰显出英雄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97年,邓小平仙逝。在
期刊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既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迅速网络化的传播格局中,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并加强高校主要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新时期的思政课教师做些思考和改进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由于价值观念蜕变、舆论导向偏颇、自我修养失缺等原因,部分国人的幸福观发生扭曲,表现为极端物质化、极端权力化和极端个人化。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础,实现中国梦应该从多方面考量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幸福;幸福感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民幸福上,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而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的幸
期刊
摘要: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道德的约束作用,在“利己”的同时,要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才能保证市场合理有序地运行。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学会合作很重要,合作才能双赢。  关键词:“利己”;“利他”;市场;道德;合作;“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在《国富
期刊
摘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不仅事关本地区本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社会整体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需要充分重视并发掘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对社会秩序有重大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社会资本的构建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政府信用是社会信任系统的关键组成,而干部队伍建设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根本。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社会稳定
期刊
摘要: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
期刊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政治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萧功秦认为这种变化会很大,但并不会是一场革命。现代化和最终的民主化的实现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必须依靠政府主导。全书为梳理转型提供了一种框架,历史的视觉看千年的变革,很有穿透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要成功转型,就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对接下来的改革变迁过程及时导控,这种可控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摘要:十八大报告最能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就是改善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中: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一直是压在咱们国家、社会、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更是直接关系到千家
期刊
摘要:本文从公共政策制订的角度,以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为切入点,在三个方面阐释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目标和适合本地区的生态政策选择。  关键词:区域生态文明;政策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
期刊
摘要:哈尔滨解放初期的法制建设是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处于法制建设中基础地位,法制建设以宪政立法为主,《哈尔滨市施政纲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第一部标志性的宪法性文件,是宪政立法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哈尔滨市施政纲领》为例,对哈尔滨解放初期的法制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哈尔滨;解放区;法制建设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建立哈尔滨解放区之初,就提出了安定民生、发展经济的立法宗旨,在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