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活动是课堂常见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小组活动以分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提高语文课堂中小组活动的效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有效小组活动的前提: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能否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直接决定小组活动质量的高低。最适合小组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同时又是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生形成知识、发展思维有一定的意义。
小组讨论的问题一般来自教师,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还考查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钻研精神。不同于一般课堂设问,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设计还得遵循科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不能设计一些无价值的问题。“全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些问题形同虚设,教师动动脑筋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前期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惑,并转化为小组讨论问题。高明的教师更能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适时升华为小组讨论问题,从而形成课堂的高潮,我们要多揣摩这样的教学案例。
二、有效小组活动的保障: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分組时,应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6-8人的小组。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是事,势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无规矩不成方圆”,还要给学生一个规则,按照规则来操作。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办法,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代表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
总之,小组组织质量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效果,不可流于形式。
三、有效小组活动的关键:教师切中肯綮的点拨总结
在高效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倾听者、欣赏者,更是指导者。教师要适时地点拨总结,以下五句话可以养成这种习惯。
习惯于说:“为什么这样?”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讨论中的关键点追问下去,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激发学生思考、将小组讨论引向深入的必要环节。
习惯于说:“你这样说不无道理,如果换个角度会怎样呢?”教师轻轻一点,引导讨论向更宽广的领域展开,特别是众多学生都局限在一个方面思考时,这样的提示就可能将学生思维引领到新的天地。
习惯于说“补充一点”。对学生讨论有缺憾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补充,一味廉价地赞美会导致学生思考的浅薄,时间久了不利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升能力。
习惯于说“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对学生思想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看法给予充分的肯定或明确的否定,甚至要敢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开一扇门窗、一方天地,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到一个新境界。
习惯于说“总结大家发言”。小组讨论的结束点不应该是学生发言的自然收束点,学生的发言需要澄清、归纳、总结,正确的需强调,错误的需纠正,有争议的需辨析。
有效小组活动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健康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方面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永无止境。
一、有效小组活动的前提: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因此,能否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直接决定小组活动质量的高低。最适合小组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同时又是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生形成知识、发展思维有一定的意义。
小组讨论的问题一般来自教师,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还考查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钻研精神。不同于一般课堂设问,这些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设计还得遵循科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不能设计一些无价值的问题。“全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些问题形同虚设,教师动动脑筋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
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前期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惑,并转化为小组讨论问题。高明的教师更能抓住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适时升华为小组讨论问题,从而形成课堂的高潮,我们要多揣摩这样的教学案例。
二、有效小组活动的保障: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分組时,应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6-8人的小组。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是事,势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无规矩不成方圆”,还要给学生一个规则,按照规则来操作。如要求各小组成员先独自思考,想出或写出自己最好的办法,然后以小组合作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各小组最好的方案,由各小组代表向班上汇报。保证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
总之,小组组织质量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效果,不可流于形式。
三、有效小组活动的关键:教师切中肯綮的点拨总结
在高效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倾听者、欣赏者,更是指导者。教师要适时地点拨总结,以下五句话可以养成这种习惯。
习惯于说:“为什么这样?”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讨论中的关键点追问下去,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激发学生思考、将小组讨论引向深入的必要环节。
习惯于说:“你这样说不无道理,如果换个角度会怎样呢?”教师轻轻一点,引导讨论向更宽广的领域展开,特别是众多学生都局限在一个方面思考时,这样的提示就可能将学生思维引领到新的天地。
习惯于说“补充一点”。对学生讨论有缺憾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补充,一味廉价地赞美会导致学生思考的浅薄,时间久了不利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升能力。
习惯于说“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对学生思想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在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看法给予充分的肯定或明确的否定,甚至要敢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另开一扇门窗、一方天地,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到一个新境界。
习惯于说“总结大家发言”。小组讨论的结束点不应该是学生发言的自然收束点,学生的发言需要澄清、归纳、总结,正确的需强调,错误的需纠正,有争议的需辨析。
有效小组活动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健康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方面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