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特色校园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高地,担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任。安徽工商职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充分汲取地域文化营养,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张力,涵养新时代工匠精神,构建“四维度五融入”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特色,铸就品牌。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校园文化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高地,担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任。当前,高校应当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自觉地挑起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担,这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本校特色“,将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作为己任,以图影响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1]多年来,安徽工商职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充分汲取地域文化营养,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张力,涵养新时代工匠精神,构建“四维度五融入”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特色, 铸就品牌,育人成效显著。
  一、做强顶层设计,形成文化建设体系
  (一)理念先行,坚持文化建设重要地位
  校园文化是高校经过长期办学实践过程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文化,能够“综合体现高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作风及校风校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2]。在办学实践中,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校党委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把方向,抓落实。首先是强基固本,铸牢理想信念。学校定期组织师生深入安徽金寨红色教育基地、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等革命和改革策源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改革精神;成立安徽高职院校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和校内专家宣讲团,践行新时代理论。其次是严明纪律,守好意识形态之堤。学校把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课堂“主阵地”,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制定发布《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等系列文件。在《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中,强调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极端重要性。再次是强化基层党建,落实基层党建之责。学校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部通过验收,学校党建年度考核始终保持优秀。
  强内涵,提实力。一是文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学校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树立“文化育人、文化强校”的理念与思路,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维度推动文化建设系统化、科学化,注重传承与创新,培育和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校园文化。二是文化建设专业化、品牌化。学校积极发挥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将文化品牌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施“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专业建设理念,紧贴区域产业发展,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大链条;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获批教育部“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开展“1+ X证书制度”试点,覆盖学校22 个专业,对接11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善“理实一体、素能本位、校企共育、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链与产业链及岗位链的对接,带动引领专业链、教学链和课程链的联动改革。学校的专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获批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是领跑全国。
  (二)四维联动,培厚校园文化建设生态土壤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根据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为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和结果”[3]。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四大维度协调联动、多线并举,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一个全校师生精神追求的共同体,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良好文化建设效果。其中,精神文化是灵魂,环境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载体。
  塑造灵魂,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一是总结凝练学校核心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并阐释“砺志、敬业、致能、强体” 的校训精神内涵,凝练出“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求真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定信心、顽强拼搏、争创一流、挑战自我”的学校技能大赛精神。二是广泛开展校徽征集,统一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编撰一套校园文化宣传画册和校园明信片,使学校的精神文化平台成为学校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三是发掘与传承校史文化。整理发掘校史资料,搜集学校建设发展的档案资料,建设和完善校史馆;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组织校史教育环节,培育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校友意识,形成校友与母校共荣辱的价值观。
  培育基础,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一是建设承载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校园景观。学校不断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实施“商祖文化广场” 和凸显商文化特色的主题雕塑设计,打造艺韵广场、商韵广场“、商”字广场,重建“校史馆”展厅,建成“合瓦艺术馆”。二是打造“三商融合”特色的文化标识。在学校景观、楼宇和道路的命名中,融“徽商文化、商业文化、商祖文化”于一体,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特色。三是实施“载体建设”工程。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完成学校二期工程建设规划,重点打造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建筑格局和景观。
  强化保障,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一是章程引领,构建制度体系。率先制定出台学校章程,并全面系统梳理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等规章制度建设,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制度体系。二是科学决策,健全治理体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党委工作规则,修订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等会议制度。深入推进民主管理,不断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监督的工作机制。三是服务师生,完善保障体系。尊重保护师生合法权益,完善师生民主监督管理机制,畅通师生诉求表达渠道,规范各类重大仪式和活动,完善学校文化传播基地、文化品牌的制度保障体系。   丰富载体,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一是探索“浸润式”育人形式。学校成立省内首家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融合性大思政教育优势;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开展安徽省“三 全”育人试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启动“课程思政”示范专 业和示范课堂建设,学校各门课程与思想课程同向同行,形 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育人大格局。二是以丰富的实践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文明书香校园“”社团活动月“”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及各类志愿活动等,汇聚优秀传统文化“盆景”为“风景”,化风 景为风尚。三是以“三讲堂一讲坛”提升文化魅力。学校专 门打造一批以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为目标的讲堂活动, “道德讲堂“”工商大讲堂“”艺匠讲堂“”徽州印象大讲坛”等特色文化精品,营造了以文化魅力感人、以文化内涵育人的 文化育人氛围。四是以技能活动弘扬工匠精神。学校每年 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创意设计大 赛等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把准建设规律,文化育人铸就品牌
  办学特色是高校强校根本。“校园文化呈现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丰富校园文化”[4]。近年来,学校在大力实施文化培育工程中把握职业院校文化特点和规律,把握学校文化建設的方式与途径,按照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商业文化、行业企业文化、校史文化等五大文化因子有机融合、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一)基于地域文化,打造徽文化传播品牌
  学校充分汲取地域文化的营养,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地域资源,牵头主持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该资源库基于“能学、辅教”的基本定位,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搭建运行平台,整合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馆)、民间组织、徽派技艺传承人等多方资源,以徽文化为引领,以徽菜、徽雕、安徽陶瓷、铁画、徽文创产品为载体,打造1 馆(数字博物馆)、1 库(教学资源库)、1 中心(创新研发中心)、2 平台(学习支持与服务平台)。通过该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徽派技艺得以永久保存、有效传承、广泛传播和创新发展,民族文化走出国门,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已经立项为国家级资源库,联建单位已分布于全国的14 所院校和22 个行业企业机构,各类注册用户数近20000 人。该资源库构建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提供全新的借鉴模式,打造了开放、共享、持续更新的优质徽文化资源,对于传承徽派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基于“三商融合”文化,打造“三讲堂一讲坛”品牌
  学校以“三讲堂一讲坛”为载体,遵循当代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对“三商融合”校园文化进行有机整合,找准校园文化精神坐标,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定期开展三讲堂一讲坛,即“工商大讲堂“”道德讲堂“”艺匠讲堂”和“徽州印象大讲坛”。“三讲堂一讲坛”从不同角度融通博雅风尚、道德实践、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三讲堂一讲坛”活动已经举办一百余期,直接观看学生达4 万多人次,通过新媒体等其他途径的受众达6 万多人次,每年校园覆盖率达95%以上。
  (三)基于工匠文化,打造技能文化品牌
  学校积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技能大赛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竞技的主阵地,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学校对标国家和世界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把最新知识、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赛教融合构建“四级”竞赛体系,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实现技能大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从2010 年学校实现安徽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以来,稳居安徽省高职院校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荣获“技能大赛标杆校”称号。
  (四)基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最美“太阳花”品牌
  学校以奉献爱心为源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2012 年至今,学校太阳花爱心服务队与大杨镇敬老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结合我院专业特色,按照“五个必须”的帮扶目标和“55333”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全院师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人数累计1078 人,累计服务时长2156 小时,接受志愿服务的老人累计367 人。学校太阳花爱心服务队受到团省委、省直团工委和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多人获得安徽省“优秀志愿者”,多名优秀志愿者荣获省直机关“最美太阳花”称号。
  三、守正传承创新,文化建设形成发展格局
  (一)大力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工程”
  学校作为教育部“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安徽省牵头单位,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充分融入地域文化,在安徽高职院校建立“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院”,开发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徽文化”等一百余门省级和校级慕课、品牌课、精品开放课程等资源,培育“德育工作室”等美德教育名师,创设一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先后涌现出省校级“感动校园人物“”十佳大学生“”优秀志愿者”等一百多人次,自觉践行新时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已蔚然成风。
  (二)强力打造系列非物质文化和徽派技艺传承创新平台
  一是成立徽派艺术研究中心,开展徽派工艺品设计研发与制作,聘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建立徽派三雕大师工作室。二是成立徽菜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建设集菜肴典故、原料组成、制作流程等于一体的徽菜数字化资源和徽菜电子博物馆。三是搭建弘扬徽商精神平台,开展对徽商创业、创新、人文精神的研究、宣传和转化。四是与歙县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签约合作设立民族技艺传承实践基地,建设集教学、科研、旅游、科普于一体的徽派技艺传承创新基地。
  学校徽州三雕技艺大师工作室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依托徽派技术传承创新平台开展各类专业展会、承接社会各类设计项目等活动及社会服务,多次承办全国性的专业学术活动。
  学校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享誉省内外,形成可复制、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发挥引领作用,形成辐射效应。党和政府部门高度认可学校的特色文化育人模式,教育部和省相关领导都曾实地视察过学校。学校多次在省内外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发言,分享经验,国内外百余所高校前来学校学习交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已经成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底蕴。
  参考文献:
  [1]吕辉“.  双高”背景下以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双创人才培育体系研究[J]. 科教经济,2020(3).
  [2]李厥瑾,等. 高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8).
  [3]吴永满,何珍怡“. 校地文化”互动融合背景下如何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以韶文化为例[J]. 决策探索,2019(11).
  [4]尹洋.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以重庆某高职院校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9(21).
其他文献
“陪伴是最好的愛”!10月24日是星期天,赵立坚在个人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他单手推着轮椅,陪父母在秋日的阳光里出游。同一天,他还发布了两张和父母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并配文“我爱北京天安门”。   公众熟悉的是记者会上西装笔挺、郑重发声的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而这两条微博中,嘴角带笑、身穿蓝色薄款羽绒服的他,只是一个想要多些时间陪伴父母的孩子。有网友开玩笑:“坚哥想下班的原因找到了。”也有
期刊
7万元一幅画、50万元一个人偶娃娃……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如此高价格的“定制产品”,已成一些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争相追逐的对象。记者调查发现,在年轻人中风靡的“设圈”“绘圈”“娃圈”,“名人效应”“逐利冲动”和“饥饿营销”等套路交织,天价商品吸引了一些人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甚至借贷消费。   为了塑造自己构思的虚拟人物“完美形象”,花大价钱追逐定制人物卡通画、人偶娃娃……混迹“设圈”,已成为部分
期刊
一年一度的双11前夕,正是大部分人的“尾款日”,却有这样一群人“反其道而行”:他们拒绝参与双11,崇尚“能省则省”,在豆瓣“不要买”小组里,已经有将近30万名成员。除此之外,还有“抠门男性联合会”“抠门女性联合会”“薅羊毛”“丧心病狂攒钱”等各类“省钱”小组,均有接近十万名组员。 随着“理性消费”渐成主流,双11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如今正在迎来“冷思考”。   这些年轻人为何拒绝双11   “不
期刊
鸭绿江边,入朝作战的前一天,姜士民被未婚妻堵在江边,逼婚。这个中国女人明明知道,一日之隔,一江之隔,自己的男人有可能就永远回不到自己身边。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那些“最可爱的人”的广泛怀念。作家萨苏通过采访,为我们呈现了两段精彩而感人的往事,带着生逢盛世的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年的壮怀激烈、舍生忘死。  结婚!不结婚就不让你去   这是一个有些与众不同的“抗美援朝”故事,确切地说,是我的
期刊
摘 要:吕小薇流寓江西期间,写了不少关于江西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词作品。其中,以庐山为中心的自然景观吟咏,饱含了吕小薇对江西自然景观的文化记忆与审美体验;以井冈山为中心的人文景观描摹,展现出浓厚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印记。无论是对庐山自然景观的描摹,还是对井冈山人文景观的刻画,都成为江西文学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吕小薇诗词 江西 文学景观 庐山 井冈山  文学景观指的是通过文学手段赋予景观以新的
期刊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农村土地曾经对我国亿万农民的生活居住发挥着巨大保障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宅基地居住保障作用渐渐弱化。出现一方面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城市住房需求大幅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现行法律政策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从保障农民居住的角度考虑,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从而导致现实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隐形市场的出现。要使目前的隐形市场变成公开市场,接受法律的规制和调节,避免隐形市场带来的无
摘 要:习近平同志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对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风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肇庆鼎湖水坑一村的陈氏、吴氏、黎氏家族为中心,探讨该村历史文化名人的家风家训建设。关键词:肇庆鼎湖 水坑一村 历史文化名人 家风建设 弘扬传承习近平同志在2016 年12 月12 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强
期刊
摘 要: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文本的意义是主体通过解读历史性地获得的。从玄学艳情诗被“封圣”的现代主义语境出发,颠覆这一核心概念对玄学艳情诗作出现代解读。关键词:艳情诗 现代主义 颠覆性玄学艳情诗的经典化总伴随诸多疑问。玄学艳情诗是经典吗?为何这样的“封圣”(经典化)如此姗姗来迟?这“封圣”遵循的什么标准?其内驱力是什么?所谓文本,并非仅指特定论著中文字的总和,同时背负一个极复
期刊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培育广大青年的价值观的根与魂,是增强广大青年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是丰富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源头活水。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方法和道德情感的精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大量医药工作者不畏艰难的英雄事迹,彰显出以仁存心的医德风尚,是药学专业学生应当领悟掌握
期刊
摘 要: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农业高职学院文化自信的建立有赖于广大教职工的文化认同。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职工为调查对象,从文化认知、情感归属、行为卷入三个维度对农业高职学院教职工的文化认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对农业高职学院教职工文化认同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相应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业高职学院 教职工 文化认同 对策与建议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