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武术散打竞技形象漫议》读后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先祖在战争中、搏斗中、实战中,经千年总结出的技击术,融汇了古代哲学、养生学、兵法、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文化和医学理论,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籍。很可惜,本属于世界优秀文化的武术却被拒之于奥运大门之外。
  由于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中西文化的冲突,当今的武术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散打的西化成份过多,传统武术技击性差,竞技武术套路的舞蹈化,“高”、“飘”、“难”、“美”、“新”美奂绝伦的武术表演与目前的技击水平形成强烈反差……等等,都使武术进奥陷入了尴尬局面。
  近代的武术发展之路可为艰难曲折。我们一直在摸索探讨中前进,成千上万次的研究实验,想为中国武术找到一条可行之路,未能如愿以偿。散打经过30年的跌爬滚打,从胡打乱蹋到技术突飞猛进的柳海龙时代,再到尴尬局面的今天,始终没能找到突破点。近年来一些热爱传统武术的人们,以无拳套、无演绎、无级别的形式将传统武术搬上央视的大雅之堂,想办起来一个真正的“武林大会”,让古老悠久的中国武术再现光芒。这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里程碑。其对武术事业的无私奉献和热爱武术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然而其结果并非让人满意,“武林大会”成了胖子的天下,变成了憋脚的“摔跤大会”:再接下来办的“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也让人不敢苟同,将太极拳的灵魂之技“单鞭”变成了类似拳击的直拳,让人不知所然。也许是我们对传统武术的要求过于高了,所以才会“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吧。国人心目中所向披靡的中国武术与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怎能不让人失望。武术之所以会出现目前的局面。就是始终在与世界接轨和保留传统文化特点之间犹豫不决,没能找到正确的平衡点。在这种状态下使人产生了许多对武术认识上的偏差,也使人们陷入无尽的沉思和无奈的苦恼之中。难道具有千年的传承武术真的是不能实战了吗々武术之路到底如何走呢?最近,在国内知名武术杂志《搏击》上有幸拜读了孙豹隐先生的《塑造武术散打竞技形象漫议>一文,十分震撼,感受颇多,受益非浅。此文不仅让人看到了武术的希望和发展之路,而且非常具体地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方法。
  孙先生在文章中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树立了习武信心,指出了现代武术发展的弊端和武术发展之路,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武术发展的死角,而且有据有论的证明了武术对现代社会的使用价值和目前急需解决的武术发展的致命问题。在技术方面也能看出孙先生的武功造诣,他以形意拳为例,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拳击、自由搏击联系起来,让读者真正理解了武术的特点,及武术与其他搏击术的关系和区别。看到此文章,以我三十年的习武经验来看,此文绝对是近年来少有的武术专业上乘佳作。从文学角度来看也能领略作者的文化功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研究的文化底蕴。现代的习武者重视文化的很少,文化人懂武术的更少,向孙老师这样既精通武术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灵魂,以套路、功法、健身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没办法解读武术文化的,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早在古时候就被人们称之为武学、武艺、国术等,它有着科学完善丰富的理论,这一点足以让西洋搏击术望尘莫及。作为一个习武者应该文武双修,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样才可能将武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应该将武术理论更加完善、更加丰富、更加普及,使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深层次的了解才是。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先生就说过“我们的武术工作存在一大缺憾:就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建设好武术学科,教材不好,缺少一部很好的武术史,也没有真正象样的武术概论。”这一点恰好与孙先生不谋而合。武术的灵魂就是技击,这个问题经历了无数年的辨驳。始终没有结果。现代文明社会始终游离在“武术是发展技击还是发展健身?如何将武术展示给世人?如何进奥运?”这一系列问题之中。武术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功能也是丰富多彩的,健身就不用说了,离开技击的武术想推崇健身是非常困难的,进奥运更是难上加难。
  武术褪去其长期被影视文学作品穿上的华丽外衣之后,流露出的东西让人除了失望还是失望。由于一直以来低迷的武术环境,使人们对武术失去了信心,认识上也出了很大偏差。就连一些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也是如此,认为武术是一种“一招制敌”的搏杀术,无法运用到竞技体育之上。关于这一点孙先生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和精彩的阐述,他认为中国武术不但有“一招制敌”的搏杀术,而且存在着符合现代竞技体育要求、又足以临场实用的丰富内容。在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壁画中,在河南南阳汉画馆珍藏的石像中,都印证了孙先生的观点,竞技武术自古以来就有,从画的场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武士比武的场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有趣的是,画面中居然有类似裁判的第三人。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相信,中国武术古代就有竞技比赛,绝非创新发明。武术要发展,要传承,要腾飞,没有正确的理论和正确的武术认知是行不通的。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方向。现代社会,由于对自己文化的不了解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使许多年轻人对武术的认识出现了问题,就连一些习武多年的老拳师也对武术的实质和价值认识不清。笔者也曾与一些多年的武术爱好者讨论过武术的现状,一些人。甚至武馆的教练都认为不管是散打比赛还是太极推手比赛,只要有力气能摔跤就够了。这种错误的观点也是我们许多教练员招生选才的标准。这样发展下去武术比赛就成了街头壮汉的天堂,这样发展下去能打出武术风格吗?武术讲究发挥人体的内外整体功能,强调以势夺人,交手时既可以以巧胜力,又可以以力打弱:既可以以柔克刚,又可以刚克柔……等等,打法丰富多变。从散打比赛到“武林大会”又到“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就能看出大家还是不满意才去不停地创新,才去另起一摊反复地实验,乐此不疲的重复,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始终没有找到立足点。其实传统武术的打法极为丰富,几千年的武术传承构筑了许多实用高招,积累了丰富的临战经验,正如孙豹隐先生所讲:“这些实用高招和临战经验是传统技击的精华,将它们挖掘出来运用到散打竞技中去,既能发挥克敌制胜的作用,又能展示民族风格和武术特色”。事实证明武术不是无招可用,而是在于教练员如何理解武术文化,如何提取武术中真正有价值的精华,贯穿于施教之中。2009年3月份在重庆举行的“国际散打王争霸赛”俄罗斯选手穆斯里穆就给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俄罗斯选手穆斯里穆在比赛第二回合一脚将重庆本地选手踢成休克,随后被送进医院急救中心急救。此场比赛一开始中国选手就处下风,进入第二回合,穆斯里穆一上场就穷追猛打,该回合进行到1分半钟时,穆斯里穆抓住对方一个防守漏洞,使出“必杀技”转 身腾空侧踢正中中国选手头部,该选手当即倒地人事不省被送往急救。比赛结束后人们对武术的技法产生了许多质疑,很多人都认为不可思义,穆斯里穆脚法确实不一般,但中国选手的反应能力怎么能这么差呢?除了摔和几下鞭腿好像什么也不会。为什么我们的选手打法这么单一呢?相比之下倒是俄罗斯选手打法比较丰富。仔细研究一下穆斯里穆的招法发现并不神奇,他的技法都是我们选手熟悉的简单招法,甚至是丢掉不愿意用的技法,如穆斯里穆的“必杀技”转身腾空侧踢,这种技法是标准的中国武术技法,国内运动员很少使用,他们认为此技动作难度大、动作幅度大不易使用,可俄罗斯人竟将它练成所向披靡的“杀手锏”,穆斯里穆的教练是一个中国通,他对中国武术有着深刻的理解独到的认识,从穆斯里穆11岁时就开始对其进行系统、完善的中国武术训练,训练的技法恰恰是我们认为不能用的传统招法,俄罗斯人却把它练成了高招、绝招。这还不能说明我们缺乏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和信心吗?
  创新、改革、继承是武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武术要发展既要去掉“一招制敌”的不文明、不安全的打法,又要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更要保留传统武术的特色,才有发展和生存空间。鲁迅先生就提出“新武术论”,他认为武术要发展,一定要“求新”。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有生命力。他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的邻国日本将“柔道”、“空手道”推向世界舞台就是遵循此说,最终取得成功。日本的武术和中国一样五花八门,派别众多,为了能进奥运他们进行了创新、统一,既保留了原有的特色,又有新的、适应当今时代的东西。这一成功的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武术的发展之路。
  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没有文化素养是无法真正解读他的。看了孙豹隐先生的文章更是让人觉得文化的重要性。上世纪90年代初曾拜读过孙先生所著的《搏击艺术论》一书,当时就让人爱不释手,其中的“跌”与“摔”之辨,让人真正了解了古人用于实战的真实技法,了解了原来“跌”是主动倒地的技击方法,修正了中国武术是踢、打、拿、跌而非踢、打、拿、摔的正确理念。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性。古时候文武是不分的,历史上许多大儒都是文武双全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圣人精通六艺,力大无比可将城门托起,再如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也是一员儒将。历史上的武术大家个个都能吟诗作画、挥毫泼墨,三国时的张飞不仅能提枪上马杀敌,而且写了一手好字,据史料记载和留下来的资料,张飞的书法在书法界也堪称一绝。再如宋代爱国将领岳飞也是能写会画的大儒,看看他写的“满江红”就知道此人的文化功底也非同一般。从古人留下的拳谱中我们也能看出,武术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没有文化武术是不可能练好的,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
  武术无可非议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搏击文化,其技击理论一直恪守不偏、不斜保持中正的中庸之道,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处事之道。然而我们在继承、发扬武术的过程中老是走极端,不是全盘西化就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唯我独尊的生搬硬套,现代的散打水平之所以无法提高就是西化成份太多,中国传统武术特色太少,而“武林大会”和WMA却是从一端跑到了另一端,比赛规定几个死动作,限制了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发挥。武术的发展不能以降低甚至牺牲传统武术的地位为代价,因为现代武术不可能全面代表传统武术,更不能取代传统武术。恰恰相反现代武术的发展正需要扎根于传统武术之沃土,吸取传统武术之精华,方能够枝繁叶茂,绚丽多彩。武术散打要想走上奥运舞台,不从技术上下功夫是不行的。武术是一个整体,踢、打、擒、拿、跌综合的搏击运动,不能将其分开,如分开就无优势可言。现代武术散打与传统武术技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如孙豹隐先生所讲“武术散打从内容到形式都脱胎换骨于传统技击术,它的身上理应渗透出传统技击的基本要素。散打的任何改造发展,都不能不受到这些要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找到武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孙先生也让我们知道了武术要发展,必须将现代散打与传统武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才有出路。
  武术要发展必须海纳百川、勇于吸收外来文化。历史上许多武术家都是博众家之长,才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中国近代史上,瞿元甲精武会的成立,以及后来的“新武术运动”都是以借鉴西方拳击等格斗术的方式,对传统武术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这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拿来主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应该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和强处,为我所用,这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是我们做好任何事情的前题。但也不能丢失自己,漫无目的的杂学,最后搞得四不像,那就得不偿失了。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的一句名言,现在的武术界应该给武术找出一条科学的可行之路,将“纯正”的传统武术理论和实战贯穿于教材之中,培养出一大批有理论、有实战的武术专业教师,找到让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让武术真正地扎根于大、中、小学校。这样武术才有希望,才有前途,使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中华武术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每个华夏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继承和发扬光大,这也是每一个习武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其他文献
星期天中午,在一本幼教杂志上,我忽然看到一份很有趣的测试题:“测测你的孩子,是否拥有完整的爱,是否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我急忙叫来儿子,因为第一部分的题是要求孩子答的:“父母中,谁教会你系鞋带,谁带你放风筝,谁告诉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儿子拿着水彩笔,一格一格地打钩,每一格选的都是妈妈。我的心生出满满的甜蜜。  第二部分,要求家长选择:“孩子的心事会告诉谁,性格与谁相近,谁为孩子鼓掌最多…
本文应用天空辐射表对三江平原的太阳辐射能进行了测定,实验期间到达三江池塘水面的太阳辐射能为1729047.9kJ/m~2,其中59.5%为直接辐射,40.5%为散射辐射,碧空条件下,各种辐射通
网球传奇教练尼克·波利泰尼9月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网球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练水平落后世界。”“中国选手这次仅有3位女单好手征战本届美国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出的《喜脉案》,我原先已看过三次,一次是看电视,一次是在湖南看舞台演出,连同这次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已是第三次了。每次相隔时间不长,但都保持初看时那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考试的性质和目的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戏剧与影视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省统一考试是全国普通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戏剧与影视学类一级
零件的制造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样件快速制作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方面。Ray Landon报告说,熔模铸造和工模具制作是两大用途。Stereolithography 立体制版和其它 RP 样件快速制作过
我国曲艺来自民间,源远流长。当前,各地拥有的曲种近四百种,其中属于有说有唱或以唱为主的,占三百多种,大都形成于清代,从农村逐步走进城市,有过兴盛的历史。但到了八十年代
中考那年,我以全镇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市区最好的高中,并进入最好的重点班。可是,这并没有说明我赢在起跑线上,恰恰相反,我成了新赛场上一起跑就摔倒的失败者。  小镇少年的痛  就在第一个学期,由于学习任务重和无法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我的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面对那些天才型的学霸,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第一次家长会上,我躲在教室的后排,为自己的成绩感到羞愧,为辜负了家人的殷切希望而落泪。  然而,班主任并没有
一、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现状  1. 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条件虽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改善,但初中英语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形式单一,课堂缺乏生动活泼的气氛,重视应试教育,大部分是哑巴英语,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不适应教材改革后的教学。这些现状的存在使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2. 我国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  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