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技能人才是技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努力建设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与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范围内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最终是要提高制造者的技能水平。无论是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中,还是在新兴产业中技术含量高的职业岗位上,都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高超技能的人才。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更需要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强职业培训。
  
  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我国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实践证明,再好的技术发明也要靠技术工人制造成产品,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要靠人来操作。先进的科技成果只有通过技术工人的劳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我们既需要高科技人才,也更需要大批高技能的劳动者。在我国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人数很少,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我们的企业怎么能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我们只有加强职业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层次的技术工人队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主动。
  
  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制造业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正面临“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高级技术工人数量稀少、年龄偏大;中年技术工人数量不多,青年技术工人尚不成熟。不少企业只有高薪聘用已退休的技术工人来维持企业的日常生产。要在全球一体化中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要有一流的工艺装备和现代化的制造技术,更要有一支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全国人大代表、沈飞公司总经理李方勇说:“我们可以引进外资,也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甚至可以移植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我们不能引入大批的技术工人,中国的技术工人队伍还得靠我们自己培养”。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必须加快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劳动者和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展经济关键在人,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资产。站在时代的最高点,看当今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已经由标准型、质量型取向模式之后,正在塑造复合型取向模式。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特别是技能水平已刻不容缓,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传统和僵化的体制下,存在一种带倾向性的弊端,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一业终身制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社会现象。这种单一的人才模式和社会从业模式,显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要发展经济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五、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保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创新能力不仅仅是科学家、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而且也是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解决好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企业的作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验,把职工培训工作纳入企业经营者考核内容,推动企业重视和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形成群众性的在职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活动。二是指导企业依法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健全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规划,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三是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和走企校联合办学的典型经验,引导大中型企业探索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规定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的待遇,调动起企业职工钻研技术岗位成才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六、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战略的选择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企业的培养,但数量有限;二是学校集中培养(主要由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由于不少职业技术学院正陷入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不充分——无法吸引高水平师资——缺乏办学特色——生源日益匮乏的困境,导致我国企业中高技能人才奇缺。此外,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中待遇低,而使他们缺乏学习技术和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一些企业只是把工人作为工具,没有考虑他们的学习问题,在人才培训方面不舍得花钱,怕培训后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用人制度的不规范,对初、中、高级技工界限不明确,简单地实行同工同酬,高级工的价值体现不出来,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造成了企业即使拥有高级工但他们的才智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高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骨干力量,企业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配置技能人才,并在培训上创造条件,使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一份投入可以换回几十倍的效益。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动员全社会的教育培训力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职业培训体系。激发广大技能人才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鼓励技能人才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七、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优化政策,加大投入
  
  1、更新思想观念,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氛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坚决摒弃旧的、狭隘的人才观,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观。明确地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坚持重能力,重创造,谁能够出成果、出效益、做贡献,谁就是人才。
  2、加强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推行“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加速建立职工凭职业资格原则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实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对有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给予奖励。
  3、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加快培养速度。实施“3年50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主体是企业,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业务培训和进修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师傅带徒弟的措施,为高技能人才搭建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发挥老技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果。
  4、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加快建立以职业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要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促进高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地待遇,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地社会环境。
  5、积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和社会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服务。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企业单位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认定制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技能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职业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的问题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企业领导者要积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领导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职业培训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企业上下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培训使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和特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企业和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领会文件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中,使企业职业培训工作真正起到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彩虹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其他文献
在新经济条件下,环境复杂性和多变性日趋激烈。面对如此的环境条件,企业不仅要使自己变得更具适应性,而且要主动地进行环境互动,构建对环境感知敏锐、条件反射式的企业环境反应机制。企业通过制定竞争性战略的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措施,主动适应和改变环境变化。企业具备这样一种敏锐的感知系统,保持与环境变化的互动性、及时性,从而增强环境反应能力,减少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反应能力作为一种难以流动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如何选择你所需要的人才,以及如何使用人才。选拔人才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第一步。选才的关键在于对人性的科学把握,在于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使用人才是管理核心的第二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关键在于在对人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把人的优势看准、用对,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建立企业文化。完成这一系列的关键人物是基层管理者。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选才    企业
风险投资公司在确定了被投资企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促进风险企业管理层高效地运用风险资本,实现风险企业的最大增值。因此,考虑风险企业特点、研究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管理层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及随之产生的代理问题,并探讨风险企业管理层激励约束制度的设计很有必要。  一、风险企业的特点  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日益紧迫使一大批风险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新兴产业的摇篮。风险企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而以人为本是其本质、核心和灵魂。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工作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有效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业单位,不管其规模大小、业务性质特点如何,都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范经营风险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的情形不容乐观。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症结 
一、牵住成本这个“牛鼻子”——把成本控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生存、发展、获利。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市场价格企业不能左右,但控制成本的主动权却在企业自身。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后,未上市企业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交易,我们面临“大市场、低效益”局面的原因是价格低,这是事实。但价格的到位,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退一步讲,即使有一天,价格真的提高了,那么成本同样需要控制。在低价格
中国作为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经过近几年几次实质性的期刊整顿(省级以下政府办的期刊要做到人员与政府机关脱离,财务与政府拨款脱离,发行与政府行为脱离)后,我国期刊数量已相对减少,保留下来的期刊因"三
“营销管理乃是发生在当一桩潜在交易中至少有一方正考虑着如何从另一方获得所渴求的反应时而形成的那些目的和手段的过程”。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按照“商场如战场”的认识,把总结了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智慧的兵家“圣经”《孙子兵法》所包含的科学思想贯通到企业营销管理实践中去,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由企业家精心培育和提炼出来的一系列基本价值假设。它用以指导企业今后的经营方向及经营理念,从而构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哲学。这些价值假设集中表现了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在经济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微观企业文化,它强调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员工潜力,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文化的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