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柳树的不解之缘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清末民族英雄左宗棠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抬棺入疆平叛的路上,也不忘种下大批柳树,被称为“左公柳”。这些杨柳尽管历经沧桑,至今还顽强地生长着。
  左宗棠的一生与柳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生于柳树遮道的湖南湘阴乡下的他,对柳树情有独钟。左宗棠一生酷爱柳树,时人亲切地称他为“柳树将军”、“柳痴”。他特别敬佩与熟谙西汉名将周亚夫驻军细柳时,带领将士在军营周围广植柳树的故事,心想有朝一日,能在以武报国的同时,也在边关建一个“柳营”。据传,十九世纪下半叶,左宗棠率领的湘兵一到西北大漠,深感这里气候干燥,土地荒芜,沙漠众多。因用兵西北先要修路,便命令筑路大军修宽3到10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的“左公大道”。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并名曰道柳。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自古河西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在西北流行一种说法,说在左宗棠西征以前,玉门关外是没有杨柳的,因此唐代王之涣才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左宗棠部下杨昌濬曾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据左公自己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左宗棠种柳之余,严格管理林木,还注意兴修水利、屯田。对左公柳的保护、补栽,成了西北人民的一个情结,也是官方的一种责任,历代出台的保护文告接连不断。这一半是为了保护生态,一半是为了延续左公精神。
  左宗棠性格决绝,办事认真,虽不能回天救世,也要救一时、一地之弊。他抬棺西进,收失地、振颓政、救民生,这在晚清的落日残照中,在西北寒冷孤寂的大漠上,真不啻为一阵东来的春风悄然度玉门。而那三千里绿柳正是他春风中飘扬的旗帜。
  (据《联谊报》桂孝树/文)
其他文献
我心心念念要嫁的这个男人,和前妻离婚一年了,但因种种原因,只能与她离婚不离家……我虽不介意他离异,更不介意他没钱,愿意与他风雨同舟,他说等他赚些钱,就娶我,可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他却总是在拖延,我也搞不清楚真正原因,他这样优柔寡断,到底是对我不满意,还是对原来的家恋恋不舍呢?  1  我真的动了要嫁给他的心  我母亲去世早,父亲很早就娶了后妈,又生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尽管继母对我很客气,从未打过
期刊
一  他一直很怕父亲,长大以后依然。  那凌厉的眼光扫过来,他马上变成一个瑟缩的小孩。  回忆起来,其实父亲从未真正责骂他。他怕的是父亲冷淡、鄙视的表情。  自从他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了,他什么科目都好,偏偏数学卡关。  那次,父亲看了他的20分考卷。摇摇头说:“唉,我看你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这是父亲的一贯模式:不骂人,静静射出的锋利语言是钉住蝴蝶标本上的大头钉。  此后,当然他的数学就没变好
期刊
多年前我的一位居住在英国的亲戚回来探亲,送给我一套裙装。她说是根据我的样貌特意为我量身定做的。深褐色的纯羊毛面料,质地有着黑咖啡般的沉着,面料的织法,呈现出手工样自然的印迹,裙装的每个部分每个细节的缝制,包括几粒木质纽扣的搭配都处置得恰到好处,让人找不出一丝粗疏的感觉。式样呢,亲戚说,是那个国度经典的传统淑女装。  我穿上身后,周围几乎所有人都欣赏亲戚的眼光。在一次艺术界朋友的聚餐会上,就座对面的
期刊
我去浦东,不是特意,是顺路经过。当时,是去参加一个征文颁奖活动,回来,有一个朋友在浦东住,多次在电话中说,这儿环境清雅,有空来玩玩。于是,我就来了。  这儿的街道,干净如砥,这儿的绿树,碧翠如洗。朋友相见,十分高兴。我决定在这儿住几天。  那天,朋友上班,我一个人出去闲逛。在一个小吃摊上,随便买了一点小吃,用纸包着,边走边吃。到了小区内,小吃吃完,手中也就剩下了一张油腻的纸,一时不知放哪儿好。恰好
期刊
早市上有一家卖馅饼的,生意好得出奇,馅饼味道好是个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却是这家馅饼摊的老板定的价格比较有趣。  他家的馅饼有大小两种,大的六元一个,小的四元一个,大馅饼十元两个,小馅饼十元三个。顾客有喜欢大的也有喜欢小的,但大部分顾客最终都花了十元钱或是十元钱的倍数,甚至有的顾客会和其他熟悉的顾客一起买了之后再分馅饼。  其实,早市上卖馅饼的起初有好几家,卖家为了图省事,一般都把馅饼定价五元一个,
期刊
阳光挥洒着热情,大地有了温度。  春天的脚步已经迈进季节的门槛,嫣红的世界陆续绽放,芬芳开始弥漫。  午后的茶水,也多了一分情意。脚步,跨上春天的岭头。站在岭头,回头一览,巨柱般的大厦,蜿蜒的溪流,华丽的霓虹……一切都在春天的脚下。尽管平时它们高高在上,或展示高度,或炫耀华丽,或流泻油水,但在春天的岭头皆黯然失色,小菜一碟。富有与贫穷,高贵与低贱,苦难与幸福……其实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范围之内或许
期刊
1934年摄制的《渔光曲》,是第一部获国际奖的中国影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在国际上荣获奖项的影片,则更值得浓墨重彩一书。它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摄制的经典黑白故事片《翠岗红旗》。  原型取材  《翠岗红旗》的原型取自1949年攻取翠微峰的著名战斗。翠微峰,位于宁都城西北5公里处,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易守难攻。以原国民党豫章山绥靖区司令黄镇中为首的土匪约2000人盘踞此山,构筑坚固工
期刊
二战当中,大量女性参加到反法西斯战争当中,而作为战斗兵员的,除了在中国敌后抗战的巾帼英雄们,就要数苏联女兵了。相比条件艰苦的中国战场,这些喀秋莎们在血腥残酷的东线变成了比男人更坚韧的战士。比如最有名的女狙击手帕夫柳琴科、还有王牌飞行员“白百合”莉莉娅,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而今天,我们还要讲一个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伟大女性,她就是坦克手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可能是世界上最牛的女司机了
期刊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全民团结庆祝胜利的日子,但是我一想起侵华日军总司令、被远东国际法庭宣布为战争罪犯的冈村宁次竟然逍遥法外,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心里就觉得憋屈得慌,不吐不快。  冈村宁次其人  冈村宁次是谁?如今的青年人,乃至70岁以下的老年人,没学过历史的,大约不知道冈村宁次是何许人了。所以我必须先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恶贯满盈的侵华日酋的生平。  冈村宁次,
期刊
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陆续在全国影院上映。 《白毛女》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最初的版本中,罪大恶极的黄世仁并没有被枪毙……  杀不得的“地主”  1944年9月,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晋察冀边区平山县一带收集到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写出故事诗《白毛女》,完成了《白毛女》剧本初稿。中央负责宣传工作的周扬看了之后,说:“把它改写成歌剧会更好! ”  随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