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出师表》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经典之作。关于《出师表》,历史上的很多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陆游多次在诗中盛赞《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宋代文天祥也有“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的诗句。
  虽然诸葛亮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他的伐魏也由于各种原因而失败,当今也有部分学者对诸葛亮及《出师表》进行了抨击,认为诸葛亮北伐是贪兵,贪的是魏国的土地和民众,而又没有进行战争的条件,以小博大,自取灭亡……。但笔者认为,抛开时代的局限,诸葛亮仍是一位成功的贤相,其《出师表》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文学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芒。要想很好地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应当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及作者的生活经历,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笔者对《出师表》的理解,以供大家商榷。
  
  一、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历史背景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在三国时期,蜀国是最弱小的、要想生存、必须采用一定的策略。诸葛亮的策略就是联吴抗曹。蜀国刚建国时,采用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但后来刘备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亲自率兵伐吴,在彝陵被吴将陆逊击败。病死于白帝城。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乘机发动叛乱。这时蜀国处于最困难最不利的时期。诸葛亮开始执政,他立即开始实施自己的战略,派邓芝去吴国,劝孙权跟魏绝交,跟蜀通好。接着率兵平定南部叛乱,使蜀国大后方得到稳定,在内政建设方面,主要是制定“汉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并认真执行,做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不善不显”,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此时国家稳定,兵多粮足,伐魏时机已经成熟。当时,有很多人是反对诸葛亮伐魏的,即使现在,仍然有人认为诸葛亮伐魏是错误的,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自取灭亡。但诸葛亮是非常清楚当时的形势的: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占据西南一部分,实力最弱,如果偏安于一隅,采取消极防御,终究会被魏或吴所灭,只有主动出击,奋力拼搏,尚有一线生机。原因有三,其一,积极主动出击比起消极防御更能锻炼军队的实战能力;其二,当时蜀汉统治阶级内部不团结,通过对外战争,可以转移他们的矛盾,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其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让他知道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
  
  二、《出师表》的行文特点
  
  文章皆为有所为而发,当时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政治,才能保证北伐顺利,因而他先进安后进言,再表取胜的决心,表文又极为注意收表对象的特点,因而又不是一般的上条陈述方策,而是溶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的上表文,既不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其行文特点可用以下十六字概括,起笔峥嵘;肌理缜密;思路开阔;文势跌宕。尤其是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正因为有以上的特点,才使得诸葛亮的《出师表》存之典册,灿然于文苑。
  
  三、从《出师表》中折射出诸葛亮的悲剧人生
  
  诸葛亮自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显然是一种自谦的说法,从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以看出他是有很大的思想报负的,自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也确实施展了自己的才能,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成为与魏,吴对峙的蜀国之主,雄踞一方。然而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禅继位,致使蜀汉走向衰败,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诸葛亮虽竭忠尽智,仍无法改变蜀国灭亡的命运。诸葛亮一生谨慎,事必躬亲;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缺点,有的机会就是在他小心谨慎中错失,例如魏延曾建议从子午谷出奇兵,这未偿不是一条取胜之计,然而诸葛亮因风险太大而不采用,又由于他事心、躬亲,没有给其他的人锻炼的机会,没有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致使蜀汉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诸葛亮有着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才能,然而他却不能完全立载蜀国,刘禅无能,他却不能取而代之,因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就给上了枷锁,“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又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对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诸葛亮永远也不能取代无能刘禅,这就注定诸葛亮无法阻止蜀国的灭亡,无法更改自己后半生的悲剧命运。《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说:“虽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得其主而不得其时,正是诸葛亮命运悲剧之所在。诸葛亮辅蜀汉三十年,虽竭思殚虑,用心经营,终不免鞠躬尽瘁,无力回天,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的诗《蜀相》是对诸葛亮悲剧人生的最好诠释:“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联通:725806 陕西省白河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犹如时代的列车,平稳地驶进了各中小学,为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课堂教学掀开了新的历史一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具体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则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近年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注重“四个结合”,探索了单元教学。 
期刊
【摘要】本人近几年来通过实践与探索,构建了中学化学复习课创新学习模式。将课堂教学程序分解为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分析类比和运用创新四个步骤,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创新学习气氛,又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使课堂复习教学丰富多彩、高质高效。  【关键词】复习课 创新 学习模式    复习课,是中小学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期刊
比较,是认识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方法乃是各种方法和各种思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使学生明确所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从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应用题教学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比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应用题的结构,明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下面结合分数应用题(义务教育人教版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在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要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教学中应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  然而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内向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自身对新课改理解不够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很多一线的农村中小
期刊
案例:    一年级语文上册儿歌《影子》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儿歌的内容,更形象地体会影子变换的乐趣,我决定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带到阳光下学习这首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按照集合的队形排好,相互之间要留有空隙(教师让学生背对阳光)。  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看地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叽叽喳喳地左看看,右瞧瞧,一会儿便举起了小手)  生:我看见地面上有我的影子。  生;我看见地面上有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从现在做起,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面临的问题。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在教学儿童画的方面进行了探究与实践。     一、充分发掘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和探究精神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只要巧妙设问就会发现,小孩比大人敢想、敢说、敢画、敢做,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不受生活模式的限制,常常有许多
期刊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突出强调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中学语文刻不容缓的历史重任。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学生所进行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人际交往活动等,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因素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地理课教学中注重以情动人,以趣激情,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可以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那么,我在课堂上要怎样激起
期刊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一、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