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来了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志强两次打造了华远地产平台,第一次最终卖给了华润,这一次他要自己借壳玩儿
  2007年2月15日,停牌近4个月的ST幸福(SH 600743)抛出了股改方案。在这份较为复杂的方案中,最大的亮点自是任志强统率下的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远地产”)将由此实现借壳上市。
  首先,ST幸福现有全体股东将以1:0.4的比例减资,股份总数将从31280万股减少至12512万股;而后由现任第一大股东名流投资以4000万元代价收购ST幸福全部资产和负债;同时ST幸福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华远地产(换股比例1:0.767),而华远地产的5名股东将向名流投资提供一定补偿,并向流通股东送股以完成股改。
  上述事项全部实施后,ST幸福将更名为华远地产,任志强的上市之梦也终于如愿。在这份方案公布的当天,任志强在其博客中写到,这次重组“拉开了华远地产二次进入公开的资本市场的序幕”。事实上,在新、老华远两次创业过程中,任志强都始终寻求着与资本市场的亲密接触。
  早在1993年,华远地产便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规划在8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已有3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的施工,如此产生的巨大资金需求使得任志强谋求能够持续的融资渠道。但限于当时的宏观调控政策,无法在内地上市,华远地产只能走向海外资本市场。
  1994年12月,华润集团通过旗下坚实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了华远集团所持华远地产52%股份,合资后的企业在1996年11月以“华润北京置地”的名义在香港上市(代码1109)。虽然失去了控股权,但任志强依然在管理着这家企业,是合作双方较为平静的几年。直至2001年9月,双方积累起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和,任志强辞去了在华远地产的职务,而华润集团则收购了华远集团所持剩余股权,合资公司则正式更名为华润置地(北京)。
  华远集团收回了华远地产品牌,任志强也在2001年底开始了二次创业,注册资本3亿元的北京市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华远新时代”)亮相。2002年经过私募后,华远新时代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华远地产。2003年末,华远地产一度与京西旅游(SZ 000802,现更名为“北京旅游”)当时的第一大股东北京戈德达成借壳上市的初步协议,但终因对方的财务状况而中断了合作。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借壳ST幸福之前,华远地产也在进行着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而由于内地资本市场近来的火爆和借壳程序的相对简单,华远地产最终放弃了IPO,据称其借壳对象也谈过不下10家。
  借壳上市完成后,北京西城国资委全资的华远集团仍将持有华远地产46.58%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华远地产第二大股东华远浩利(持股10.06%)则由220名自然人持股,其中任志强持有21%,其余则皆为华远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管理层和骨干员工,而华远浩利还参股了华远地产昆仑公寓的项目公司(持股28%)。由于华远地产乃是华远集团的核心企业,任志强事实上已完成了管理层持股计划。
  任志强显然对上市充满了期待:“自2002年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华远仅仅用挂牌的方式取得了一块土地,此后的数年之中,则屡战屡败,仅2006年就数战连连败北。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自有资本有限,捉襟见肘,无法大展才华。”
  惟一令人不解的是,华远集團旗下本有一家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甬成功(SZ 000517,已暂停上市)可做壳资源,却最终没有选择这样“两全其美”的做法;华远地产既能上市,又救活了甬成功。资料显示,华远集团早在1999年便通过控股95%的子公司深圳新海投资介入了甬成功(当时名为甬中元),但几年下来已是债务缠身,华远集团则始终无动于衷。
  也许正像一位分析师所猜测的那样,华远集团不过是名义上持有新海投资,真正的实际控制人则是甬成功的董事长陈新(曾任职于华远集团)。对于陈新玩出的烂摊子,华远集团当然不愿去收拾。
  任志强:从华远二次起家之初就从没有放弃过再次进入资本市场。地产实际就是一种以金融为背景的战争,尤其是目前企业的融资手段有限,在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局面下,谁能获得更多的资本认可,才能提高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之迅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是把单纯房地产开发层面的竞争提升到金融地产层面竞争的时候了。
  《竞争力》:华远地产就要成为公众公司了,不知道在众多媒体上被描述为普通购房者“敌人”的任志强,能否将此形象彻底改掉。
其他文献
设计考究的家具,极具个性化的服务,足够的私密空间……无论您是商务旅行还是休闲度假,北京希尔顿都将带给您家一般的舒适感受。    我们深谙每一个商务旅客的需求,确保您在北京的入住期间舒适而高效。在行政楼层的客房里,各种娱乐设施和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您可以自己调制一杯意大利特浓咖啡,或陶醉在Bose高保真音响带来的美妙音乐中,甚至在卫生间沐浴时也可以通过内置的LCD屏收看各类电视节目。个人直线电话、
期刊
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恶果仍在继续,巨额亏损、涉嫌内幕交易、恶意收购的威胁,都重重地压在李煜耀头顶  2007年3月20日,明基公布了200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第四季度亏损78.9亿新台币,全年营收1306亿新台币,亏损额高达276亿新台币(约合8.3亿美元或64.5亿元人民币)。这是明基历史上最差的业绩表现,主要原因便是受到2005年收购的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拖累。  据称董事长李焜耀在当天的董事
期刊
荣氏家族中,除了荣毅仁父子。还有很多人在不同领域做出不俗业绩    老当益壮的荣鸿庆    在荣毅仁去世后,荣氏家族第二代中,仍活跃在商界的只剩下荣鸿庆一人,即荣宗敬的小儿子荣纲仁(字鸿庆)。  现年82岁的荣鸿庆担任台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称“上商银”)董事长,上商银1915年创立于上海,是由知名银行家陈光甫发起的纯民营银行。1927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以申新纺织总公司名义,向中国银行、上商
期刊
如果角色不清晰,就会出现任意干预经营管理,或者内部争权夺利,家族事业最终瓦解  在我国,素有“富不过三代”之说:此言意即第一代人凭艰苦创业而成功,第二代人还可凭上一代人的经验和威望守业,从第三代人起开始衰败,甚至崩溃。  这并不完全是感性的经验之谈。有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大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还不足总量的13%。在今年
期刊
作为一代中国企业家的代表,李东生将原本以生产电话机为主的TCL集团打造成了综合性的消费电子企业,其曾经的成就已为世人所见。而自从进行了两次国际大并购之后,李东生陷入了长时间的困局,为各方质疑。确实,对于有志于成为全球化公司的中国企业来说,进军国际市场乃是必发之箭,先行者们自当受到尊重,无论他们究竟是先驱还是先烈。但必须正视的是,在TCL集团的成长之路上,其依靠规模扩张的路径选择一脉相承,这种粗放的
期刊
明清时期,当徽商、晋商两大商帮在商场争雄之时,冷不防于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个颇有影响的龙游商帮,一时间大有赶超之势。  龙游商帮是明清十大商帮中惟一以县级地域命名的,但实际上是指整个衢州府商人集团,包括浙江龙游、常山、衢县(如今划为衢江区)、开化、江山等五县,其中以龙游县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之以龙游商帮。  龙游历史悠久,是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个县之一,据龙游县地方志记载,龙游
期刊
全身而退是政治艺术英雄与领袖的微妙千亿之坎的世界量级历史时空中的生命力掌控野心的战略思维以进为退的神来之笔炉火纯青的战略退却大智若愚的企业政治家“五虎上将”的赛马策略宗亲式的准家族企业不做慈善家做教父生活理念不是工作狂    全身而退是政治艺术    前所未有,中国媒体如此关注一位中国企业家的退休问题。记者们抓住各种机会并以各种方式,喋喋不休地探问与渲染联想控股公司总裁柳传志何以且如何退休。  看
期刊
在10月底刚刚宣布推后上市不久,中国龙工(HK 3339)的招股活动又在11月初卷土重来,其国际配售部分获得超额认购,上市计划已可顺利推进。  作为内地第三大轮式装载机制造商,中国龙工原计划于10月24-27日公开招股,11月3日挂牌上市,每股招股价1.51~1.94港元,发行3亿股,集资额最高可达5.82亿港元。但招股书甫一公布,中国龙工旋即又发出公告称,鉴于近日市场环境疲弱,将暂缓其上市计划。
期刊
如果问一位CEO,公司资产总值是多少,他可能会告诉你每一件设备进价多少,今天还值多少,最后算个总数出来,但如果问CEO,公司品牌值多少钱,他很难答上来。  品牌价值不好算,即便沦落到公司出售,甚至清算,品牌价值多少也很受争议。据多伦多品牌财经公司调查,很多加拿大公司品牌价值数十亿美元,但在最终资产负债表上,其金额就是变卖有形资产的超值部分,有多少算多少。  这家公司还发现,有些明明已经发霉的品牌,
期刊
香港市场近期掀起一股私有化风潮,各色大股东心思各异    有人急于冲进股市,却也有人偏偏选择退出。2005年11月11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速达软件(HK 8263)发布公告称,将由一家名为Profit Eagle公司提出收购其全部已发行股份的要求,而Profit Eagle公司由速达软件执行董事岑安滨、邹其雄及林钢各占1/3,若收购完成速达将摘牌退市。  当然,速达软件并不是就此告别资本市场,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