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自贸区支撑“一带一路”发展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推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进一步发展,且获得东盟各国的支持,这实际上反映了各国已经从现有的经贸合作中获益。2014年,第13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以联合新闻公报方式宣布双方同意开启自贸区升级版的谈判。
  东盟始终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在“一带一路”宏大构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盟共同体的建成将提高其内部资源整合和对外谈判的效率。加快自贸区升级进程既可以为双边经贸合作深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机制性安排,又能够通过相关规则的创新实践,为“一带一路”国家间经贸合作和亚太自贸区的建设提供支撑,进一步增强相关国家在全球经贸体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升级投资协定模式
  在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中,中国愿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协定谈判。上述模式是界定政府权力边界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通过协议谈判推动市场进一步开放,让投资者准确把握东道国可能的市场机会,而且可以帮助投资者对未来可能需要应对的监管要求有更为清楚的认识。有助于投资者基于长期发展,有效安排自身的投资计划,避免短期投资的过度波动对经济社会各方的利益损害。
  目前,中国虽然尚未完成外资管理模式由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换,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已在进行,且通过上海、天津、福建、广东的自贸区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积累着经验;而东盟的新加坡、越南等国在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中已经同意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这意味着在东盟共同体框架下协同各方的做法难度有所降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协定部分采取上述模式推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强化经贸便利措施
  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已有约束政府行为,为经贸合作提供更为有效保障的规定,但受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国际经贸合作特点所限,自贸区内贸易便利化程度仍然较低,对经贸合作的制约依旧较为突出。WTO的多哈回合谈判经历14年所形成的结晶——《贸易便利化协议》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提供了更多参考和借鉴。将部分恰当的内容借鉴至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使得该协定符合国际经贸发展趋势,从而避免出现自贸区开放水平反而低于WTO承诺的问题。
  要强化自贸区中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将双边经贸合作从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合作调整。可以探索使用类似“早期收获”的方式,将东盟国家关注的水果、农产品等商品的检验检疫环节调整,在做好政府协调和监管的同时提高检验结果的互认,加强中国和东盟市场内重要商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通过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增加从业者的违约成本。
  降低商品流动壁垒
  升级版的自贸区也应提高市场开放水平,在货物贸易上继续为商品要素的流动提供更为公平的条件,扩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领域,降低关税壁垒,并以此作为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为此,谈判中应继续促进各国减少对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干预,调整敏感产品清单和高度敏感产品清单,通过政府、学术机构和业界探讨,沟通想法,共同重新界定“敏感”的含义,在减少信息不对称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少敏感清单的例外范围。
  加快各方的商品关税消减进程,提升企业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广阔市场中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意愿,促进贸易的升级和发展;鼓励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延伸产业链,通过投资增加东盟国家的经济活力和经济活动附加值,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增强技术外溢效应,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探索引领创新议题
  双方可以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中增加有关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政府采购等新议题,也可以对有关国有企业和劳工等议题予以界定。
  面临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冲击,包括中国和东盟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经济体均面临外需大幅减弱的严峻挑战,各国创新传统贸易方式的需求强烈。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有效保障,有助于提高新业务的吸引力。此外,企业在发展中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需求也更为强烈,通过相关机制的完善,有利于鼓励创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而在市场的整合发展方面,需要各国政府重新审视已有政策,为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推动政府采购的公平环境,规范采购活动,增强对各方行为的约束。同时避免由于垄断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消费者权益受损等问题。
  针对环境保护,自贸区相关国家在APEC框架下对保护环境做出了积极努力,通过经贸协定应进一步强调环境承诺的约束力,为保护环境目标的实现提供更有引导性的政策,鼓励相关企业为全球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对于尚未在中国参与的经贸协定中涉及的内容也可争取有所突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对于可能影响中国企业未来国际化发展的议题也可进行探讨,以增强自贸区成员在此类领域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例如对国有企业发展机制、市场地位和竞争特点的准确界定有助于降低各方偏见,减少对国有企业不公正的态度和限制措施。对劳工权益和义务的界定有助于对投资企业提供行为指导,明确企业责任范围,保障和维护劳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同时保护企业权利和利益、避免工会组织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过度影响。在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同时支撑“一带一路”的发展。
其他文献
自中国—东盟博览会建立初始,建筑材料展区就是其“商品贸易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效最显著的展区之一。经过11年的发展,东博会建筑材料展区得到了中国国内及全球企业业界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评价,已成为深化与促进中国—东盟建筑材料产业间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  供求契合度高  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迅猛发展,并逐步加大了对交通、通讯、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以及民用设施的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随之高涨,给多
期刊
作为中国—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前沿窗口,每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企业发现新产品、寻找合作商机的最佳途径。在历届东博会上,东盟国家咖啡、红木家具、特色小饰品等吸引了许多中国观众的眼球。与此同时,在中国商品贸易展区,中国的工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等“庞然大物”也获得不少东盟商家的青睐。在那里,来自东盟各国的采购商可以一睹中国—东盟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气象,同时也可以借此平台加
期刊
马来西亚白咖啡、越南滴漏咖啡、印尼“麝香猫咖啡”……说起东盟咖啡,如今许多中国消费者都如数家珍,在中国的超市、咖啡馆里也经常能见到东盟咖啡的身影。不过在八、九年前,东盟咖啡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还稍显陌生。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东盟咖啡开始与许多东盟优势特色商品一道,通过东博会的平台,叩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东博会上咖啡“香”  一直以来,东盟就是全球重要的咖啡生产地区,其中印尼咖啡种植面积排
期刊
In October 2013, during a visit to Indonesia,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nnounced the launching of the New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just one month after announcing the New Silk Road Economi
期刊
6月6日,印尼巴杜珊卡尔,一年一度的传统水田赛牛活动举行,庆祝水稻收割季结束。选手们赤脚踩在木板上,抓住牛尾巴,在泥泞的稻田中飞驰而过,以此来展示他们公牛的力量,以便卖个好价钱。
期刊
林木业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要领域,双方在林业产业结构上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密切,双方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也在逐年递增。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推动中国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的林木业又将迎来什么机遇?日前,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在接受多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林木业前景广阔,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林木展的举办推动了区域性林木经济的发展。
期刊
随着中国珠江三角洲工资持续上涨,东盟将成为亚洲的下一个低成本制造王国。中国劳动力工资优势正不断下降,而东盟在未来二十年将以其更低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劳动力供给从中获益。  东盟各国高速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不断提高的家庭收入意味着,从中国珠江三角洲外迁至东盟各国的企业可能在庞大且日渐增长的消费者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最新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制造商遍布中国广东省九座城市,其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7
期刊
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唐朝,中国商人就已经开始从印尼带回燕窝、香料、沉香木等产品。由于燕窝独特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上层人士颇为青睐的“舶来品”。“燕窝”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特产”,因需求旺盛,近年来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据了解,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燕窝生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燕窝消费国,因此印尼燕窝作为稀缺的天然滋补品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印尼爪洼岛的白巢金丝燕窝和大金丝燕窝凭借其独
期刊
近年来,同城化或一体化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各省市或地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和挑战的重要举措。  自2013年6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正式发布以来,北部湾经济区四市通过逐步打破城市间的行政区界限,在促进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配套发展,设施共享和市场共建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属北部湾经济区创新发展的道理,成效渐显。  各领域同
期刊
在泰国芭提雅,由中国绿地集团投建的“白金湾”全球滨海度假中心,其一线海景公寓户户精装,不仅可以俯瞰到泰国湾的旖旎美景,还可以享受泰国永久产权,无房产税,无遗产税……  近年来,中国很多城市实行房地产限购政策以后,不少房地产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放到了海外。根据全球最大的地产服务机构仲量联行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额创下新高,达到16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46%。而在这些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