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表演写作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e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来拍摄我的生活,会这样问我:“你平常一般干什么?”“写东西啊。”“好吧,那就拍你写东西吧。”于是,我就需要从事一件非常搞笑的工作:表演写作。
   这事我以前也干过。我小时候开始写作,周围亲戚和街坊邻居都知道蒋家出了个小作家,于是,每次串门的时候,都满脸期待和逗趣地对我说:“小作家,表演一个写作呗。”我就拿着笔和本子,坐在小板凳上,做出一副凝重而苍老的样子。
   时隔多年,我又开始了这项固定的表演。
   拍摄我写作的摄影师,总是以为灵感就像水龙头一样,一拧就出现了,镜头对准我和纸笔:“好!现在你开始写作!”每当这时,我只能在纸上写:“从前有座山啊,最近有点烦啊……”表演写作的时候,我如果穿得鲜艳活泼,摄影师就会与我商榷:“能不能穿得再……再,再作家一点!对!作家一点!”
   人们心目中的作家应该穿什么?汉服旗袍还是中山装?我有一个朋友,当发现一个乡土作家竟然穿牛仔裤开奥迪车的时候,表现出了万分的惊讶:“你不是应该穿着农民的衣服,背上背了一个竹筐,手上拿着一个火钳,一边走路一边拾粪么?”
   写作几乎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枯燥的行业,和他人没有互动,和环境没有互动,没有炫目的道具,也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就是一个人,面无表情地纠结着自己。——这样的职业,在媒体画面中表现出来,当然是无聊的。
   这时候,别人就问我:“你写不出来的时候,一般情绪反应是什么?”
   我说:“一般就是继续写下去啊!一直写,灵感总会来的。”
   听者继续皱眉,表示对这个答案的不满:“你不会开始抓头、咬笔、撕纸、挠门、砸窗么?”
   我说:“也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是,唉,那也行吧。”
   我从事全套的写作表演工作之后,还需要一脸忧国忧民地总结道:“我从七岁开始写作,我敬畏它,它是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总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恨不得立刻给“写作”作个揖下个跪磕个头:“不好意思啊,写老师,委屈一下,委屈一下。”
   我再看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时,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海明威活在當下会怎么样。
   他在巴黎的咖啡厅孤独地写作,旁边是各种灯光、摄像机、摇臂,话筒对着他。导演吩咐周围人:“菲茨杰拉德,你去假装和海明威交流文学……不不,要有冲突,激烈一点!躁起来!躁起来!”
   写作者表演着写作,文化人表演着文化。现在很多公关公司做活动,像是炒菜放调味品:需要一个明星来获取眼球,一个成功人士来增加分量……然后,然后再来一个文化人吧,显得这次活动很深刻。
   文化人写了什么不重要,在专业领域的地位不重要,他的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看起来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因此我经常看到一些好笑的场景。在一些商业化的场合,长袍学者格格不入地坐在聚光灯下,话筒传到他那儿,所有观众和主办方都非常期待地看着他,目光仿佛在说:“文化,你讲两句吧,深刻一点哦。”
   “文化”就只好开始讲:“传统帝制中国与酒文化”“儒释中国与石英表”“从当代中国社会撕裂现状透射电动车”。
   没办法,文化也得吃饭。
其他文献
吾有好友,其子多动,上课总是不专心,要不耍小动作,要不打大呼噜,吾友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孩子学习精神那么差,如何是了?小愁可小有,大忧大不必。聪明过剩者,课本上那些浅浅的知识,他三五分钟了然于心,余下时间叫他如何过得?玩嘛,睡啊。   比如刘献庭,这家伙便是智力过剩聪明过人的,“初,吴有高僧说法”,所谓高僧说法,换我们现在称呼,便是开办讲座与高研班之类,证据是,去听课要交钱的,“士人醵金从之讲《
期刊
偶尔在古玩店看到用铜钉补缀的瓷碗,这个瓷碗,据说是明代的古物,称为明瓷,很珍贵。铜钉是何时补缀的,已不得而知。这个碗,摆在玻璃柜里,不知是展示古物呢,还是展示补碗的工艺?也许两者兼有。这种补缀工艺的确是很神奇,滴水不漏,可谓巧夺天工。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說明瓷碗表面光滑剔透的釉层,是非常坚固的,钻孔、铆补,实在是很不容易。我曾在街头看过补碗的手艺人,将一个瓷碗的碎片一块块按原样拼拢,
期刊
晚清的时候,因为以科举为指挥棒的传统教育不敷实用,举办新式教育成为一时之风尚。各省纷纷奏请设立学堂,以培养国家急需的各式人才。设立学堂不能没有章程,1901年山东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中提出,“国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在学堂的“章程”中,一般会有配套细则,要求教职员及学员遵守。“章程”所定的
期刊
以0.5元一份的价格叫卖人脸数据,同时配套出售加工软件;以具有欺骗性的广告语招徕买家;数据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被用来骗过各种人脸核验机制……当前,有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亟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这正是:   人脸数据成商品,   非法倒卖利熏心。   交易平台待监管,   安全之弦须绷緊。
期刊
伯乐使坏  ——续《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二》中说的那个卖马的人,牵着马在市场上连续站了三天,因为马瘦弱无神,始终无人问津。后来,他想到了相马大师伯乐,只要伯乐能帮忙,马肯定能很快出手,并且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他找到了伯乐,向伯乐承诺,只要明天伯乐到市场上围着他的马转几圈儿,临走时再回头朝他的马望一眼,他现在就付给一大笔酬金。伯乐接受了贿赂,答应满足卖马人的要求。   第二天,在马市上,
期刊
男人藏私房钿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私房钿是老婆不知道也不能让老婆知道的,而且要隐藏在不能让老婆发现的地方。   每月10日,母亲总会在吃晚饭的时候问父亲,“工资发了吗,拿出来”。这是我家每月都会出现的一幕。“发了。”父亲从皮夹中拿出一只工资袋,递到母亲手中。母亲总会瞟一下有些不自然的父亲,看着母亲,父亲时常会擦着额头上的汗。工资“交公”,听从“组织”安排,香烟钱、交通费、零用钱,除此外,基本没有“财
期刊
调查显示,一些APP在未成年用户操作过程中,缺少需征得家长同意的功能设置;有的无法有效识别未成年用户,设置的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有的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仍需平台、家长等各方努力。   这正是:   用户识别莫马虎,   平台運行须尽职。   筑牢护苗安全坝,   齐抓共管不宜迟。
期刊
邵燕祥先生是夜里安然而逝,像是熟睡一样,可谓善终。   記得就在一周之前,他还电邮回复我对一部书稿的意见。倏忽人去,实在扼腕叹息!   邵燕祥先生文风严谨,学识渊博,尤其他的杂文,犀利、厚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对丑恶虚假的现象绝不留情面。另一方面,他为人诚恳厚朴,平易近人,所以他的朋友很多。对朋友的一生及其作品,亦能中肯评价,可以看出邵先生的品格之崇高,情怀之诚挚。他的杂文涉笔很多文化故人。这
期刊
事情过去将近20年,重又提起。   2001年夏,暴雨刚歇,一杭州市民发现了躲藏于山腰的一只小猴,被淋得湿透。居住在周围的人用香蕉西瓜等来招待它,以致渐渐熟络,它差不多定点下山“用膳”,传为佳话。   记者实地采访,以《我要做一只幸福的猴》为题见报。没法采访到猴子呀,于是只能据说——据人说。   据说,一起逃出来的有十二只(一说七八只),是湘湖农场饲养在杭州乐园生态园里面的。关押在一个百多平
期刊
我先不说小人,先说蚊子。   一到夏秋季,是蚊子疯狂的季节。蚊子是昆虫的一种,有咬人的蚊子,也有不咬人的蚊子。我发现那些寻找光明的蚊子就不咬人。它们天生在追逐光,越是强光越爱聚集。它们在光影里,像孩子在游乐场中戏耍,痴迷着舞姿,把生命中最精彩的一瞬,留给光与影,然后便安然地陨坠,从土地中来又回到土地中去。它们的生命看似短暂,却在光明中火了一把。它们属于蚊子中的高尚者。   还有一些蚊子,它们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