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主动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课堂中如何做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情境教学的运用:
  
  一、重视导入环节,营造生动情境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课堂最初几分钟利用得好坏与否,可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而它是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训练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生动的导入教学情境。下面笔者以《蒹葭》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利用直观手段来创设导入情境:
  首先激情引语: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其次,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现薄雾中的水边芦苇,芦叶萧萧,苍苍茫茫。画面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同时低声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
  这样的导入设计有优美动人的诗词、有悠扬恬静的音乐、有清新自然的背景画面,这些感性的视觉、听觉享受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课堂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美,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体验美的情感,奠定了本堂课唯美的基调,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果受条件的限制,无法利用视、听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情境时还可以利用对话,创设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热点话题情境等,一样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设计导入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两点:
  1. 导入语力求用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达。
  2. 导入情境力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选择切入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种子,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可以说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因而,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问题是情境的内容,氛围是情境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要围绕问题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
  问题要在关键点上创设,问题要在疑难点上创设。 以《哨子》一文的教学为例:
  在学生充分阅读文章并围绕“哨子”在富兰克林一生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行讨论后,教师质疑:文中多次写“哨子”,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含义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看看,“哨子”分别指什么?请尽量用文章里的话回答。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大加赞赏并进一步质疑: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文中“哨子”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同学们想一想,你是怎样认识“哨子”的呢(要求观点角度要新,意思要深)?
  学生进行讨论、汇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热烈的讨论、交流之后,产生三种答案:哨子事件虽坏,但汲取了教训,又变成了好事;逆境固然有益,我觉得还是顺境好;我们希望一帆风顺,但逆境来了也不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谈哨子在课文中的含义不算难,而能让学生谈出对“哨子”引发的认识却较难。以上示例中教师的第一次质疑就是在关键点上设疑,它完成了教学重点,对于这一点的设计大多教师均能做到;对于后者教师的再次质疑,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容易做到了。难能可贵的是它创设了这样的一种教学情境:通过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交流,探讨、引导了一种主流价值观——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的疑难问题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尽情展现独特视角,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思维。
  
  三、运用教学智慧,优化教学情境
  
  近代学习理论通常把广义的知识分成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媒体表述和传输的知识,如各种理论、公理、定律、定义,甚至于操作规程等。隐性知识是不可以通过媒体表述、不可以直接传输的,如技巧、机智、决策能力、韬略等。现代学习理论把对隐性知识的掌握称做“实践智慧”。
  教学课前的情境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的主体因素,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教师往往是估计不到的,因此课堂上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和情境。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运用智慧把握住课堂,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力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实现教学情境的最优化。
  面对突发事件,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突发的教学情境来成就教学。比如出现学生走神现象时,教师可以随机改变原先的教学内容,即兴分组讨论,谈谈走神造成的后果。这样既能教育学生,又能达到专项训练议论文提炼论点的目的。正是由于当时学生走神的实例是活生生的,学生的感受也非常真实,因此,这种现场正在发生的突发情境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更为深刻有力。
  面对突发事件,教师还要主动作为、积极创造随机生成新的教学情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特长,教师本人的经验、教室内的环境等都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
  面对突发事件,教师应时刻保持敏锐的教学嗅觉,以独特的慧眼灵活、机智地进行处理,使教学变数由不利转向有利,使教学情境化腐朽为神奇,最终既能成功地化解问题,又能创造性地优化教学情境。
  对教师来说,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学识渊博更为重要。
其他文献
对初中作文教学而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及培养目的。就笔者本人的实际教学而言,更注意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自身的工具性,二是从写作中学会做人。笔者认为在写作刚刚起步的初中阶段,应该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关于写作方面的方法与思路:    一、最好的写作素材在教材中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语文课本能够给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文体、结构等方面的东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把教师推到了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教师如何真正地实现角色转变?如何彰显阅读教学的个性美?如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笔者曾上过一些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做指南的阅读教学研讨课,也观摩了不少外地优秀语文大赛课,还关注过身边的研讨课。客观地说,很多课堂较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些新理念,展示了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期刊
缺乏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只有不断创新的民族,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焦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好奇地问、尽情地实践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迸发出有创新意识的“火花”。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地想    传统倡导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由于传统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又使学生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因此,语文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更别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的习作有情感伪化现象:或机械模仿、陈旧呆板,或情感失真、表露偏执,或空话连篇、虚情假意甚至无病呻吟,全然不见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自然纯真和独特体验,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也是作文教学的顽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
期刊
现今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内容形式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过去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先理解、记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继而进行“纯粹的数学练习”,最终达到能完成课后习题的目的。而这些习题严重与生活实际脱离,只借助“生活现象的外壳”,并没有深入其本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给学生留下
期刊
信息迁移式试题(又称信息给予题)是由题干给出信息,要求考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若干问题,是目前高考考察考生能力的一种新题型。它着重考察考生在特定环境下及时阅读新材料、敏锐吸收新信息、全面捕捉新知识的综合自学能力及独立处理新信息、迅速建立新网络、准确寻找新规律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发散迁移、拓宽创新的综合应用能力。它能从更高、更深层次上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信息题的特点 
期刊
学习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作用于人的思维活动;反之,则对思维造成阻碍。英语学科教学有其特殊性,它的学习难度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应充满激情,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心理提出浅见,与同行切磋交流。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
期刊
语言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要想结交一个人,首先要走进他的心灵。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要走进他的心灵。  初一下半学期开学不久,我班转入一名新生张某,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淡黄的头发烫过,手指甲涂着漂亮的图案,每个耳朵戴着两只耳环,完全不是初中生的打扮。我心想,肯定又是双差生。问了一下她的基本情况,当我得知她在原学校没有进行期中考试并且在家已经呆了两个多月的时候,就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
期刊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许多英语教师多年来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通过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课堂上要学习什么,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通过预习,可要求学生将内容划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为已理解的知识,可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预习本上,上课时可以将自己的见解与老师或其他的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