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需要什么样的剧评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报刊文说,多年来,作为戏剧艺术生产链条上必不可少的环节,戏剧评论的状况有些尴尬——虽然地位举足轻重,有质量有深度的佳作却凤毛麟角,专业从业者更是屈指可数。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自媒体让戏剧评论的参与和接受人群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范围,而这样的“低门槛”,也同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专注于新媒体互动平台经营的宽友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伟将参与戏剧评论的人群进行了划分,他认为,广义地讲,戏剧评论人群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存在——塔尖上的是有着专业学习背景和知识底蕴的小部分人;第二层是作为行业观察者、长期接触台前幕后的媒体人;第三层是每年有大量观剧次数的资深观众;第四层塔基上的人就是现在大量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以点评形式发表评论的群体,处于大众化的层面,相对浮躁和武断。
  “自媒体时代不缺感受性的东西,缺的是把专业知识向公众的平台转化。现在一些网络上的剧评人凭借着太少的知识发表了太多的感受。”剧评人张杭直指匿名剧评人的软肋,点出他们在专业性上的欠缺,“通常他们评论传统的、文本的、情节性的戏剧比较到位,谈论新剧场或所谓后戏剧剧场的作品时却很不得手。”不过,在张杭看来,这种专业理论的缺失似乎并不完全是剧评人的责任。“近年来国外重要剧作家的作品翻译到国内来的太少,戏剧理论著作的译介更少。另外,戏剧批评的误解也影响戏剧批评的含金量,有人以为提到‘批评’就是说一个戏的好坏,其实戏剧评论中解读比狭义的批评更重要,好的戏剧评论除了能够深刻解读一部作品,还要能够提出一些思想性的东西。”
  剧评人徐健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事或参与撰写剧评的都是学贯中西、具有深厚美学修养和人文学识的人。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下,通过剧评点评剧目,传播戏剧文化,至今读来受益匪浅。”他认为,戏剧评论需要有深厚的底蕴和积淀,“它是一种生活,需要热爱这份事业的人去从事,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并为它做一辈子。”高伟则认为,作为产业链末端的戏剧评论并没有与整个产业链形成闭环。“我认为理想状态是形成一个独立而强大的评论体系,这个体系能反过来影响最前端的投资和创作,这样的产业才是完整的。”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华人世界的国际级大导演李安是“后发之人型”成功者的代表人物,他来参加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题为《票房即将超美国,成为老大还差几件事?》的主题论坛,既合适又不合适。  合适的是,作为叱咤国际影坛多年的华人导演,他既具有从华语电影出发的立场和视角,又有足够丰富和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回答这样的关于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的大问题。  不适合的是,他大器晚成的经历与低调内敛的气质,与当今牛气冲天的中国电
期刊
六月去南加大参加一个短期心理学班,在洛杉矶碰到了帅帅的意大利男人Giovanni moriconi,他是我朋友的朋友,呢称叫“Gio”,他算是我认识的第一个真实生活中的意大利男人。  以前知道意大利男人全都是在《教父》里,我一度以为意大利男人全是拿枪干帮会的,但是认识了Gio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意大利人是分南北的,南部和北部的人互相不对付,南部的意大利人相对来说比较穷,比较爱去美国东岸,也就是《教父》
期刊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等网络文学改编作品的火热掀起一阵IP潮。2016年,被认为是网络文学的爆发年,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大规模出现。各大影视公司和众多业内人士疯抢着热门IP,研究着下一个影视“爆款”的模样。  只是,改编自热门网络IP的电影、电视剧就一定大卖了吗?现实给出的答案是:未必。不少顶着“大IP”光环的作品质量堪忧,被观众诟病。因
期刊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上海市徐汇中学读高中。我们学校坐落在繁华的徐家汇中心地区,学校的大门坐西向东,正前方是当时上海唯一的一条美丽的林荫大道——肇嘉浜路。出了大门向右拐,一块巨幅电影广告牌高高地矗立在人行道旁,吸引着无数双行人的眼球。我估摸,这块电影广告牌足足有五六米高,十余米宽。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广告牌的左侧一半是新近摄制好的国产影片的广告,右侧一半是刚译制成的外国电影的广告。读高中的那三年里
期刊
7月的国产电影市场之跌宕起伏,就连业内人士都大呼“本身就是一部情节曲折的大片”:从《道士下山》到《小时代》再到《栀子花开》,一方面网络上“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讨伐之声不绝于耳,一方面各大影院的排片和票房却不为所动,全线飘红。按照通常的剧情发展,同档期的其他国产影片,至多只能换来业内同行深怀同情地些许保护和所谓文化精英们“卓尔不群”的赞美,并无益于市场意义上的产业抗衡。然而随后的一部《大圣归来》却
期刊
现在人们谈起上海早期话剧舞台上的女性表演艺术家,往往只记得白杨,这是因白杨始终没有离开舞台,而且后来又演了较多电影,而叶露茜走上话剧舞台较白杨更早,抗战将胜利之际,则服从革命的需要,投身于隐蔽战线的工作了。全国解放后,她始终未能再回到舞台。如今,曾经欣赏过叶露茜表演艺术的恐怕只有像我这样九十六岁以上的老人了。  叶露茜1917年生于广东南雄,在上海读中学时,就参加了上海左翼剧联领导的业余演剧活动,
期刊
前不久,曾独立执导或联合导演过多部著名动画片的马克宣先生驾鹤西去,一时间引来众多缅怀与热议。人们发现,这些动画片的片名,如同刻痕一样,深留在童年记忆里,它们当年带给我们的欢乐,简直石破天惊无与伦比。《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山水情》……从1956年到1986年,中国有31部动画作品在全世界各类电影节上获奖46次,由此在世界动画界形成了广受赞誉的“中国动画学派”。
期刊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是上海音乐文化的标志。五十多年来,“上海之春”始终坚持新人新作和群众性音乐活动的传统,热情弘扬中华民族音乐艺术。一大批经典音乐作品如《红旗颂》《梁祝》等从“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如朱践耳、吕其明、俞丽拿、何占豪、闵惠芬等也都诞生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  今年的四月至五月,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如期举行,在不算漫长的
期刊
先说说这张照片前面的事。  1990年7月,摄影者老崔头一遭采访著名演员乔奇。一年以前,乔老的爱人、电影演员孙景路先他而去了,这使这位笑口常开、乐观开朗的老人沉默了许多。乔老说每每他静坐在他那宽敞的客厅里时,心里总是空空荡荡的。这次采访中,乔奇还对老崔说了一段“雪中葬妻”的故事:2月4日,乔奇携女儿、女婿来到苏州凤凰山,为老伴的骨灰作入土安葬仪式。那天,恰逢江南地区普降瑞雪,乔奇在踏雪葬妻途中摔了
期刊
上海海派艺术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暨“海上记忆”百年经典故事100部连环画创作会日前在上海海派艺术研究中心举行。“海上记忆”100部连环画创作是经由财政资金投入,到目前为止上海美术创作的一个重大创作项目。100部连环画将分为七个板块,分别是《上海历史大事记》《外国友人与上海》《上海风云人物故事》《民族工业与科学先驱》《著名政治、文化人士的故事》《传奇人物和故事》《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每个板块分为一辑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