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结缘微电影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年底,凯迪拉克以一部《一触即发》首次冠以“微电影”的名词,从此微电影成为奢侈品大咖的新宠。据微电影平台“时代光影网”统计,仅2012年前3个月,至少已有数百家企业推出自己定制的微电影,而现在正在制作中的微电影更是不计其数。它们像广告一样传递着品牌,但却有着电影的所有元素,这就是奢侈品大咖的新宠—微电影,里面有着看得见的文艺小清新与看不见的商业大秘密。
  Web 3.0时代的文艺范
  根据CNNIC《第30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27.7%,高达10761万人,并且每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年底的6311万爆发式增长到17001万人。《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超过4000万人只使用网络视频而不看传统电视。
  从2010年开始,更多网站进入“Web 3.0时代”。3.0时代的特征是个性化、互动性和深入的应用服务:用户的应用体验与分享,对网站流量和产品营销具有决定性作用;移动互联网和垂直网络实现有效对接,不是对接内容,而是用户体验和分享层面。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可以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欣赏一部“微电影”。
  奢侈品大咖的生意经
  蔡康永曾用震撼、提醒、讯息、启发四个词来概括微电影。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事实上,不同的品牌大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每个微电影故事脚本背后都隐藏着品牌的文化价值。奢侈品大咖结缘微电影更有着它自身的商业逻辑选择。
  1.社群
  社群的基础是视频用户的使用数量,中国现在拥有3.27亿网络视频用户及1.07亿手机视频用户,预计2013年用户规模将约为4.83亿。并且根据2011年12月的中国微电影分析报告显示,19~39岁的人群占微电影受众的73%,可以覆盖传统的媒体平台难以覆盖的高端人群、中坚人群、意见领袖人群。
  在视频用户的基数上,会形成主动关注的群体,其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UGC内容与正版视频内容的吸引者与使用者。二是品牌的拥泵们,我们可以简单看几个奢侈大咖的新浪微博的粉丝数:GUCCI27.27万,LV35.95万,Cartier28.44万,而它们都是以微博为主体建立的社群互动平台。以微博为整个媒介载体,达到媒介与社群之间最直接也最为直观的对话。 通过微电影,大牌奢侈品很容易借此将品牌文化主动传播给目标客户与潜在目标客户群体,同时强化品牌社群的文化影响力与身份认同感。随着网络使用者与微电影的观众逐年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潜在客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微电影的阅读,成为新的品牌使用者与品牌粉丝。更为重要的是,社群内的互动或是与品牌的互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2. 沟通
  微电影改变了传统媒体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其传播模式呈现双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这种新型的电影传播模式,颠覆了由固定屏幕和封闭场所构成的物理空间,受众可自由点播、点评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且受众对电影的操控性增大,暂停、回放、跳跃甚至利用软件进行改编,这使受众的自我表达得到了最大阐释。
  微电影的传播方主要是互联网即数字媒体。首先是在各大视频网站的传播(1.0时代),社会化媒体特别是微博兴起之后,会对微电影进行二轮和多轮传播,并形成转发和分享,形成口碑(2.0时代)。新技术支持下的微电影,利用各种新鲜技术可以和消费者形成互动,更有甚者,让消费者决定故事情节的走向(3.0时代)。
  从营销推广的角度说,微电影首先多选择在各大知名视频网站的重点位置播出。由于大众对微电影的需求就是故事性,所以微电影的推广必须将品牌形象与内容叙事有效整合。同时在视频、SNS网站投放,在几个平台之间形成互动,引起话题与热议。单纯的点击量只能说明有多少用户收看了这部作品,而用户之间的互动则能反映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对话。
  3.评论
  微电影营销,是以微电影为基础,同时形成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载体,到底能火多久,除了Web 3.0的营销时代(外部)带给奢侈大牌自身营销转型(内部)的机会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需要考虑,就是对比其他传统媒介(竞争),它的优势到底在哪里?我们从成本、效率(传播的速度)、覆盖(传播的广度)、黏性(传播的深度)来对比传统广告和传统影视就会一目了然(见表1)。
  在微电影的营销里,我们看到了商业进步的力量,文化、社群、品牌、互动关系在新的营销环境中发生着创新与变化。通过微电影秀,奢侈品大咖玩的既不全是文艺,也不全是商业,而是文艺化地玩了一把商业。
  (编辑:周春燕 zhoucy@vip.sina.com)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在如今竞争已经渗入毛细血管甚至骨髓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每天都面对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在制订长期企业战略目标的时候必须要有战略弹性,要留出一定的战略调整空间,这样可以确保企业战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在政策、市场、技术变化都很快的今天,宏大的战略创新对于很多企业可能不合时宜,一方面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可能不适合实际需要,无法实施。从细微之处逐步探寻、验证和拓展适合自己的方向,自然是
期刊
找准客户价值主张  许多公司都希望通过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来扩大市场,而要保证公司能够持续推动内生式增长,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创建成功的客户价值主张。近期,学者马克斯·奎利亚尔阐述了如何找准客户价值主张。1. 市场回溯分析:公司可以调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和未来行为预期,然后将得出的数据同有关消费者实际行为的信息相结合。还有一种方法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和价格组合,然后根据他们的选择来推断哪些产品属性或功
期刊
如果不是互联网,杜甫、包大人、元芳、四阿哥永远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被众网民“轻轻点击”到大红大紫,面对“个人云”用户的普及,企业如何点亮这盏“阿拉丁神灯”?  从“杜甫很忙”“包拯很黑”到“元芳,你怎么看”在社会化媒体、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真是“躺着都中枪”,杜甫、包大人、元芳、四阿哥在2012年被评为“网络忙人”。网络时代,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参与度与口碑传播工具,而企业所面临的市
期刊
“鸟叔style”、“二次元”、“吃货”、“逆天少妇”这些小而美的网络潮语,最终收获的是华丽丽地开场、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落幕,马云的故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双十一的话题还没有过去,双十二又呼啸而来。因为有了191亿的销售神话,所以双十二备受关注。在双十二上淘宝做了很多的创新,其中最主要的方向就是:通过“小而美”和“C2B”操刀电商SNS化。但是,我们却发现,也许是媒体炒得太火热了,也许是受双十一
期刊
互联网的力量风卷残云般掠过企业,使CEC有了随时展示个性的平台,也有了更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自主决策能力。企业如何改变传统风格,为你的CEC服务?  在如今这个消费者深度参与的时代,被移动互联、社交媒体、超级数字化、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消费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这群消费者被IBM赋予了全新的称谓——CEC(首席执行客户)。种种迹象表明,CEC时代已经来临!  CEC是资源,还是负担 
期刊
高层动荡、股价下挫、市场份额大幅下跌、供应链系统隐现的重重危机,苹果似乎正在上演着“后乔布斯时代”的危机。最新数据显示,苹果手机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已下跌15%,而平板电脑的份额也从68.2%下降至50.4%。相对市场领先者而言,苹果的市场占有率紧缩,导致其作为一个平台的竞争力和价值也衰退了。  再来看看苹果的竞争对手三星。Gartner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在整体手机市场的供
期刊
战略是企业通过科学决策制定的达成目标的逻辑。战略不应仅挂在公司的墙上、老板和高管的嘴上,而是首先要通过内部公关获得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与支持,然后通过外部公关将战略信息传递给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获得外部认同。 新年伊始,多数企业正忙于审视、修正自己的战略。老板们不妨审视一下思路,你的战略推进得是否顺利?有没有尝试做好内外两方面的公关? 美国西南航空是个很有意思的企业,最著名的故事是他们为了提供低价
期刊
在市场经济周期变短、市场环境高速变化、网络社交高度影响人们生活习惯时,微时代的企业必须随时准备着短期企业战略变化和品牌战略微调。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80年前,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告诉我们,现在的一点点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而且也会迅速壮大的。  8年前,
期刊
营销中常讲 “得终端者得天下”。不可置否,如今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更大,对产品的要求更加多样,各品牌早已在终端战场短兵相接,拼杀得你死我活。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抢占终端呢?  企业的通常做法是塑品牌、做促销、塑包装。以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形成消费者头脑中的首选品牌;通过实效促销,有效提升销量;做好产品包装,提升终端静销力。然而品牌塑造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和财力去打造;实效的促
期刊
年底年初,正是企业制定、变革、修正战略的时候。在分析消费趋势、竞争态势、自身优势的背后,充斥着企业家的纠结、高管的彷徨、员工的迷茫和经销商的忧虑,当然也少不了投资者的期盼与咨询公司的推波助澜。可以说,战略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息息相关。  何为战略?战略是一套“从后往前看”的思维逻辑,是企业实现目标的逻辑。没有战略也能过得很好的时代已经过去,靠老板的个体智慧制定的战略很难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