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结合起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中取其精髓,凸显个性,具有强劲的生长力,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微:
一、体验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形象”的殿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更加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历史上多少文学家,他们对待创作之所以能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进行,甚至达到了入迷的境地,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有浓厚的兴趣。体验式学习方式运用各种感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使二者相互促进,不断递进上升。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突出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而这个会学的能力的培养过程也要学生自己去领会、体验。语文是一门感性认识的学科,要想使学生感悟内涵,就必须放手,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世界进入课堂。学生有独特、丰富多彩的经验,只要教师能激活他们的记忆,唤醒他们原有的经验,就会使他们回到曾经历的情境中重新体验,而对这些经验的再次感悟就是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成长。比如,小学语文《雨后》这篇课文,上本课前,让学生们观察雨后风景,体验雨后的快乐。上课时,运用音乐导入听雷声、雨声、刮风声;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表演:小哥哥为了照顾小妹妹摔了一跤,感到兴奋与骄傲,突出了童年的快乐。用这种创设情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手段来学习课文,促进了大脑多方位的功能,大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方式是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有机结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人类的真智慧,靠两样东西作基础,第一样是从近身环境中所得来亲切的知识,第二样就是从训练中得来处理环境的能力”。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入体验式学习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创新的各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将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于体验、层层深入现实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笔者创设情境:将三个桌子搭成一座碉堡,让学生站在暗堡下,手托炸药包(盒子),体验当时的情境。有的说可以用一根竹竿顶住炸药包;有的说可以搬个梯子把炸药包放在梯子上;还有的说可以把桥墩捣个洞放炸药包……接着问大家:你们有这么多办法炸毁碉堡,为什么他却要“舍身”去炸碉堡呢?经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学生认真思考,认识到在当时千钧一发的时刻,董存瑞只有“舍身”才能快速炸掉碉堡,从而体会到董存瑞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同学们这些真实的想法,突出了体验式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真正实践”的原则,大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体验式学习方式转变了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活动,做学生活动的助手。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除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外,更迫切地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途径。过去的教师常常以“搬运工”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将所谓的知识强行“搬运”至学生的脑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园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说“不”的权利与自由。在这种“教师权威”式的课堂里,学生的个性与天性遭到了极大的压抑。课堂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时空,而“平等”则是“成长”的前提,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前提,只有师生心理相容、和谐互动,体验式学习方式才能是学生所需要的。
体验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比如,笔者在教《赤壁之战》一课,讲到黄盖火攻曹营这一计策的巧妙周密时,在学生预习后创设了一个情境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笔者让学生当黄盖,自己当黄盖手下的一员将领,让“黄盖”(学生)在火攻曹营的一路上回答笔者的提问。由于学生体验的是黄盖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想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认真思索,争相发言,相互补充,从而完全弄懂了这个知识点。
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化,收获的将是学生智慧的火花。[e]
(江苏省溧阳市清安小学 213300)
一、体验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形象”的殿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更加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历史上多少文学家,他们对待创作之所以能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地进行,甚至达到了入迷的境地,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创作有浓厚的兴趣。体验式学习方式运用各种感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使二者相互促进,不断递进上升。
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突出要求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而这个会学的能力的培养过程也要学生自己去领会、体验。语文是一门感性认识的学科,要想使学生感悟内涵,就必须放手,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世界进入课堂。学生有独特、丰富多彩的经验,只要教师能激活他们的记忆,唤醒他们原有的经验,就会使他们回到曾经历的情境中重新体验,而对这些经验的再次感悟就是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成长。比如,小学语文《雨后》这篇课文,上本课前,让学生们观察雨后风景,体验雨后的快乐。上课时,运用音乐导入听雷声、雨声、刮风声;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表演:小哥哥为了照顾小妹妹摔了一跤,感到兴奋与骄傲,突出了童年的快乐。用这种创设情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手段来学习课文,促进了大脑多方位的功能,大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方式是把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有机结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体验式学习方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人类的真智慧,靠两样东西作基础,第一样是从近身环境中所得来亲切的知识,第二样就是从训练中得来处理环境的能力”。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注入体验式学习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创新的各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将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依赖于体验、层层深入现实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笔者创设情境:将三个桌子搭成一座碉堡,让学生站在暗堡下,手托炸药包(盒子),体验当时的情境。有的说可以用一根竹竿顶住炸药包;有的说可以搬个梯子把炸药包放在梯子上;还有的说可以把桥墩捣个洞放炸药包……接着问大家:你们有这么多办法炸毁碉堡,为什么他却要“舍身”去炸碉堡呢?经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学生认真思考,认识到在当时千钧一发的时刻,董存瑞只有“舍身”才能快速炸掉碉堡,从而体会到董存瑞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同学们这些真实的想法,突出了体验式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真正实践”的原则,大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体验式学习方式转变了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活动,做学生活动的助手。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除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外,更迫切地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途径。过去的教师常常以“搬运工”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将所谓的知识强行“搬运”至学生的脑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园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说“不”的权利与自由。在这种“教师权威”式的课堂里,学生的个性与天性遭到了极大的压抑。课堂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时空,而“平等”则是“成长”的前提,只有这样,师生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前提,只有师生心理相容、和谐互动,体验式学习方式才能是学生所需要的。
体验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比如,笔者在教《赤壁之战》一课,讲到黄盖火攻曹营这一计策的巧妙周密时,在学生预习后创设了一个情境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笔者让学生当黄盖,自己当黄盖手下的一员将领,让“黄盖”(学生)在火攻曹营的一路上回答笔者的提问。由于学生体验的是黄盖这一重要角色,自然不想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认真思索,争相发言,相互补充,从而完全弄懂了这个知识点。
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促进了知识的有效化,收获的将是学生智慧的火花。[e]
(江苏省溧阳市清安小学 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