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一)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考点透视】
  
  1.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2.具体考查学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的能力。
  3.阅读说明文,能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阅读中要注意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锁定考查热点】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辨识文章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的顺序。
  4.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5.概括说明的内容。
  6.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7.分析文段结构。
  8.进行与文段内容有关联的个性化表达。
  
  【中考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2分)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管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招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2004年第4期)
  1.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以内)(3分)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_________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2分)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2004年广东省中考题)
  
  【解题思路点拨】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准确概括说明的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学会全面把握,要善于分析句与句甚至句与段之间的联系,会找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这道题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该段是一个总起段,由此就不难发现“噪音对人的伤害”这个核心句。
  第二题考查了说明的顺序以及文段的结构特点。第一问要求回答说明的顺序,该段为了说明不同等级的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运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因此很明显是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安排的;第二问其实要求回答这种顺序的好处,很明显这种逻辑顺序使得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
  第三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说明方法的把握。从画线句子的内容来看,运用了“1/4”“两倍”和“越来越多”来说明了人们的听力变得越来越差;说明的方法较容易——“列数字”,列举了美国人、意大利人和一些国家新兵的听力状况——“举例子”“作比较”。
  第四题考查的是说明的语言,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降低了难度。这些加点的词语,都是在句子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副词,删去以后对原句意思表达都有影响,这也正是说明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准确。解答这道题,可以逐题比较,看看哪一题删去后影响最小。从这些词语来看,“比较”一词在这里的限制作用是最小的,因此应选择答案A。
  
  【参考答案】
  
  1.(共3分) 噪音对人的伤害。
  2.(共3分) 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2分) 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1分)
  3.(共4分) 变得越来越差(1分)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3分)
  4.(共2分) A
  
  【考场误区点击】
  
  1.分析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考生易犯的毛病是:不从整个语段或全文着眼,忽视中心句和过渡句,答案以偏概全。
  2.辨析说明顺序,考生主要的失误是将说明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混为一谈。
  3.辨析说明方法,考生主要的失误有:①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混淆,如把“打比方”说成“比喻句”;②下定义与作诠释区分不清;③打比方与作比较混淆;④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的,会漏写等。
  4.分析说明的语言,考生易犯的毛病是:①不思考词语的本义,不分析句子的整体意思;②答案笼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犹如蜻蜓点水,不得要领。
  
  【备考应对策略】
  
  1.从整体入手,会找中心句、过渡句、总起(结)句等关键句子,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锁定目标,抓住特点,进行细节分析,辨明说明方法。
  3.把握文段的组合规律,抓住语言标志,了解中心句和支撑句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构,概括文段内容。
  4.结合文段内容,运用联想、想象、推理、印证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表达。
  
  【能力提升演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走近森林
   张志毅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niǔ)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大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100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万~3000万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qī)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⑧_____________。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1分)
  ①(niǔ)______带
  ②(qī) ______息
  2.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1分)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①_________、微生物资源、②__________:林地土壤、水分等。
  4.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7、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时间飞船把三个小家伙顺利地送到了1865年,小可爱艾密丽按计划降落在了弗德剧院门前的大街上,可是街上疾驰而过的马车让她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艾密丽这个小可爱,在这超时间的旅行里,心都提到嗓门儿了。她喜欢历险,不过真的作时间旅行,她可有点害怕。它比任何对她来说可怕的东西都要可怕。   在第一次时间旅行历险时,艾密丽差点没逃离那艘沉船;第二次历险时,她在战场上奔跑,躲避着英国人的枪弹;但是,这种全身
期刊
瑰丽自然,风云变幻,山水成趣。畅游大自然,你会发现火山喷发的巨大威力,龙卷风的古怪行为,美丽的极光与骇人的白光,各种各样会跳的、会叫的、会沸腾的、致人死亡的石头,还有南极奇异的不冻湖,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这一切曾经让人不可理解,但在科学的解析之下,你却能通晓其中的奥秘。“科学圣经”带你进入一个生机勃勃、变幻无穷的科学世界。  (奇 奇)  刮风下雨本是极寻常的自然现象,但有些风和雨确实很奇异。在许
期刊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是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我把记叙文的写作看成是一项“心灵塑造工程”。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中学记叙文的写作首先应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材的问题。同学们要选取那些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只有自己先受到触动,才能感动读者。其次是怎么写,就是对选取来的人和事进行提炼、加工、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记叙文不外乎写人和事。天下的人
期刊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诗 人 小 传    裴迪(716—?)关中(今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属山水田园诗派。    内 容 梳 理    诗人以“还家”为线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这些分散的景物,有机地连缀成一幅有声有色、
期刊
点击文学社    江苏张家港南沙中学香山文学社简介  香山文学社是江苏省示范初中、水乡江南张家港市南沙中学学生文学团体,复办于1999年12月。故乡巍峨壮丽的香山给了她坚定的信念,滚滚东流的长江养育了她奋进的品格。四年多来,香山文学社有300余篇学生习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有135人次获全国征文大赛奖项。2002年9月,香山文学社师生佳作合集《映日荷红》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2004年6月,“
期刊
灯光昏暗的剧院里,神秘的黑衣人穿过通道,偷偷地溜进了包厢里……他要干什么?大家会发现他的阴谋吗?小艾密丽又该怎么办呢?连载故事,期期精彩,欢迎走进精彩的“故事e时代”。  (编 者)  艾密丽坐在剧院最后一排的凳子上,一边看剧本,一边把眼睛盯着剧院的进口。能拿着完整的剧本来看,真是太好了,因为这样就可以找出剧本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儿。迈特曾告诉她,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布斯开枪射击林肯的地方,因为那时候,
期刊
道别,如一首忧伤的挽歌,让人无法说出再见。去种植一片爱的玫瑰园吧,为自己,也为亲人和伙伴们。当你有一天因离别而伤心哭泣时,这片爱的园地便会让你想起无数个温暖的日子,连同那些最初的问好,幸福快乐便在心底悄然降临……  (史伟峰)  我那年才10岁,却陡然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因为我即将远离熟悉的家乡。尽管我还年幼,但这短暂的时光中的每时每刻都是在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家族中度过的,这里凝聚着四代人的欢乐与苦
期刊
要采访梁晓声不容易。你几乎不能掌握他的行踪,教书、写作之外,各种社会活动缠身,很难找。我前后打了好多次电话,都无人接听。显然梁晓声是一个大忙人。  终于有一次,在晚上他接听了我的电话。和我以前听他的讲座一样,他说话的声音有点像女性,声音低而且慢,同时又很有分寸感。他问清楚了我的来历,听说是《语文世界》这一中学生的刊物要采访他,就答应给我一点时间。要采访梁晓声的重任终于有了着落。    不得不说的母
期刊
【作者简介】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著名诗人和戏剧家。1899年他写出了《玛莱娜公主》,这是第一部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作出的剧本。之后,他写出了《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莫娜瓦娜》和《青鸟》等著名剧作,其中六幕剧《青鸟》对我国戏剧曾产生深远影响。1911年梅特林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片段赏读】    读书人语:《青鸟》是一出象征主义童话剧,写的是两个孩子——蒂蒂尔
期刊
[越调]天净沙·夏    白 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难点注解】    波添:水波荡漾。  纱厨:避蚊蝇的纱帐。  藤簟: 用藤或竹做成的凉席。  玉人:肤色如玉的佳人。  轻缣:又轻又薄的丝绢衣衫。    【元曲知识】    这是一首小令。小令是元曲的一种,它一般统首只有一段,大都一韵到底,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阙。跟词一样,小令每首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