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面”皆非反训词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训诂学中,所谓的反训,指的是一个词具有两种相反的意义,或者说是一个词与本身构成反义词。对反训存在与否和如何定称等问题历来分歧较大。如果只根据随文释义,笼统地列出一些词的两个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会容易得出反训存在的论断;但在严格地遵守共时同一性的原则来确定词的义位的前提下,就具体例词或某一类反训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就会得出反训不存在的结论。
  本文分析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所谓反训例词“落”和“面”。
  
  一、落
  
  落有“完成”义,但是不是确实有{始}①义,这是确定它是不是反训词的关键。我们需要考察合成词“落成”中“落”的语素义,以及下面几个句子中“落”的词义。
  ①访予落止,率时昭考。(《诗经·周颂·访落》。毛传:“落,始。”郑笺:“成王始即政,自以承圣之业惧不能尊其道德,故与庙中与群臣谋我始即位之事。”)
  ②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左传·昭公七年》。杜预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
  ③叔孙为孟钟,曰:“尔未际,飨大夫以落之。”
  (《左传·昭公四年》)
  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⑤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例①说的是成王与群臣谋始即位之事,“始即位”的意思就落在了“落”字头上。其实,“即位”是一个非持续性的动作,一旦即位就是完成。即位一段时间的说法,其实指的是即完位一段时间,当然说“刚刚即位”,指的就是刚即完位。虽然成王刚开始做王,但即位这个行为已经完成,终了了。这样理解比“新王即位,对旧王来说,是统治的终结;对新王来说,是统治的开始”(徐朝华1981)这一辗转的说法更好一些。例②中建筑物建成后的祭祀称为“落”。虽然建筑物是刚刚建成的,但人们祭祀或者庆祝的是建筑过程的完成,不必联想到以后建筑物就会开始使用的情况,并因此影响“落”的词义。例③的“落”指的是用“牲血涂新铸的钟”。钟是新铸造好的,但“落”这个动作是对铸造完成的总结。例②、③中,虽然“落”之后就是宫室、钟的使用,但毕竟是有了完成才能开始使用,“落”是交付使用前的最后一步,是完成的标志,意为{终了}。例①、②、③中的“落”都是动词,词义不是“终”,更不是“始”。我们认为,“落”是一种文化内涵比较浓厚的祭祀之类的仪式行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指“完成成为王”或者“完成成为宫室”、“完成铸造”,意思还是{终了}。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的“落成”,也是这个道理。建筑完成后的“落成典礼”和使用前的“剪彩仪式”还是有差别的,“落成”是完成建筑物建筑过程的最后一步。我们称信后的署名为“落款”,是因为至此信写完了,而不是反训为{始},表示可以开始阅读的意思。“落生”的孩子虽是始出生,但“落生”强调的是生育过程的完结。
  关于“落英”究竟是{落花}还是{初花}的争论至今未休。将《离骚》中的“落英”释为{初花}始于宋朝人,此后关于“落英”的争论非常多,我们不一一列举。目前学界多数学者认为屈原高洁不可能吃落花;农历二月的桃花不会凋落,(黄武强1995)于是认定例④、⑤中这些“落英”都是初开的花。也有学者认为,花的盛衰不会影响人的品质,落花可以吃;花落绿茵本是优美的境界,(郭在贻1980)因此认为“落英”就是落花。中学《语文》教科书也采用这种大众化的说法。(2006:165)对《离骚》中的“落英”还有两种解释:1、“落”为下垂之义,落英为下垂的花,(王启涛2000)此说的论证过程似有缺陷,暂不赘述;2、“落”是使动用法,表示使落,“落英”为采摘下的花。如汪瑗、毕大琛认为:“不必自落而后谓之落,采而取之,脱于其枝即可谓之落。”现代学者也有持此观点的。(钱玉趾1998)此外,许嘉璐、周复刚二位先生的《新编标准初中文言文注译》57页对《桃花源记》中的“落英”作了新的解释:“〔落英〕……一说,‘落’与‘络’通用,络英为一串串的花。”②但是“落”与“络”通用,我们尚未找到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我们认为,排除了例①、②、③中的“落”的{始}义,就更不应该给“落英”的“落”一个孤立的{始}义。同时,根据文意,这两处的“落英”应该是开在枝头上的花,但不必强调是刚开放的初花。蓓蕾绽放成花坐落于花枝,强调的还是完成了绽放动作的花,而不是刚开的花或开了一段时间的花。此处的“落”不是形容词性的,而是动词性的,与例①、②、③中的“落”在意念上具有一致性。“落”的这个用法在上古汉语比较集中,陶渊明的用法当是在仿古。例④、⑤中的“落英”不是固定的词,而是词组,后来人们望文生义直接用“落英”指落下来的花;成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中的“落花”,以及“落红”等词亦来源于此。
  孔广森在《经学卮言》中对“为何落有始义”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今人的解释大抵来源于此说。他认为:“物终乃落而以为始,何也?尝考落之为始,大抵施于终始相嬗之际,如宫室考成谓之落成,言营治之终而居处之始也。成王践阼,其诗曰:‘访予落止’,此先君之终,今君之始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宋人有以菊花不落为疑,而引此‘落’‘始’也训之者,颇为允当。盖秋者,百卉之终,草木黄落而菊始有华。故它华不可以言‘落英’,唯菊乃言‘落英’。”(2001:287)此说过于辗转牵强,为了让“落”有{始}义,就要扯上以后居住的事、先君甚至百花。现实世界确实是循环往复,终始相接的,但不能用这种哲学思辨来解释词义。“落”做{始}解,三种情况要给出三种解释,缺乏类推的系统性,同时在词汇系统中没有其他的例子作为佐证,可见此说并不可靠。
  
  二、面
  
  “面”字做动词用一般做{面向}、{面对}讲;认为“面”字反训,集中在下面三种情况:
  (1)不知道有些古文中的“面”指的到底是{面对}还是{背对}。如:
  ⑥项王亦身被数十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颜师古为《汉书·项籍传》中的“马童面之”句做注曰:“面谓背之,不面向也”。认为“面”字是反训词的学者,都从颜说。一般解释为,马童作为项羽旧部,后归附刘邦,此时羞于见到项羽,只好背对他。颜师古亦把“为泣涕,面而封之”(《汉书·张驱传》)中的“面”注为:“面谓偝之也。”后人多从此说。
  (2)不知有些古文中“偭”是{面对}还是{背对}。如:
  ⑦偭规矩而改错。(《离骚》。王逸注:偭,背也。)
  ⑧偭蟂獭而隐处兮
  (《吊屈原文》。应劭注:偭,背也。)
  注“偭”为{背}以及从此说的人认为“偭”是“面”的后起字,专门孳乳分化出来指{背}。因此,也有人认为,其他语境中做{背}讲的“面”其实是“偭”的通假字,即“面”为通假反训。
  (3)不知“面缚”到底是怎样的绑法,如:
  ⑨(微子)袒肉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史记·宋微子世家》)
  持“面”为{背}这一观点的人,认为“面缚”是“背缚”,即把手反绑于背后。
  那么,这些“面”、“偭”到底是不是{背对}的意思呢?
  先看第一类。黄金贵先生对此有十分详细的考据,认为此处的“面”应该做{熟视}、{审视}解。[8]我们同意这种看法。因为:(1)“面”由{面对}义引申为{审视}是合理的。从旁证上看,“面”有做{审视}讲的其他用例。比如,《周礼·考礼记》:“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审曲”、“面势”当为同义;(2)“面”为反训词并不可靠(详见下文),遇到问题尽量不要先求助于反训,用此法解释文意过于迂腐且缺乏其他佐证;(3)从文意上说,能作出背叛之事的人,也就没有多少羞耻心了,何况在战场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听到有人召唤,他倒更有可能马上面对他仔细看清楚此人到底是不是项羽,并告知王翳。
  第二类中“面”、“偭”互通是成立的,但“面”的{背对}义来自“偭”,“偭”的{背对}义来自“面”,这是循环论证,缺乏其他的有利证据。黄金贵先生认为(1982),这两句的“偭”被释为{背}是“随文引申”。也就是我们说的随文注释。注释者由于受下文的“改错”、“隐处”的影响,把整个文意加在了“偭”上来解释它,其实,“偭”的词义还是{面对}。黄说甚是。
  想当然地把第三类中的“面缚”当作{背缚},是认为“面”为反训词的又一重要来源。“面缚”到底是怎么缚的?除“把手反绑于背后”说外,祝中熹先生认为(1989)“面”有{前面}、{正面}的意思,“面缚”是突出被绑者身体的正面,绑绳当在胸前做结,向胜利者显示自身受制之意。黄金贵先生(1981)认为“面”应当训为{首},“面缚”即是{首缚},亦即系颈缚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面缚”即“背缚”之对言,即缚手于胸前、面前,并以出土偶人有手缚胸前者为例。(沙苑子2001)通过使用“面缚”的场合可以得知,“面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捆绑,而是投降仪式上的“出降之礼”之一。从“面缚”还伴随“左牵羊,右把茅”等动作来看,缚的应该不是手,所以,“面缚”是“缚手于胸”的说法不能成立。与“面缚”一起出现的其他“出降之礼”还有:衔璧(古人死多含朱玉,此所以示不生)、舆榇(车载空棺以示自请极刑),以及衰绖(着丧服以示不生)、肉袒、膝行等。可见,“面缚”也应该是一种有象征意义的捆绑方式。虽然这种投降仪式到底如何捆绑尚无可考,不知祝、黄之说哪个更准确,但可以确信的是,“面缚”是不会将手绑于背后的。所以,“面缚”的“面”也没有{背}义。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面”字反训不可信。还应该说的一点是,许慎、马融、郑玄、赵岐等汉儒注经,尚未对“面”字做过反训。(黄金贵1981)“面”字反训说之所以流传开来,大概是由于注疏者受反训说的影响,用这个似是而非的说法来解释自己因为望文生义而对原文产生的曲解造成的。妄信词义反训说会造成很多错误。比如孔颖达也认为“面”字反训,他在为《左传·僖公六年》做疏时,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把“许男面缚”的事情写做“袒肉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说“此皆马迁之妄耳”。《三国志·骆统传》:“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涕泣于后。”中的“面”也被看作是{背对}的意思。有的学者认为:“骆统上车后,怕母亲难过,故背对着母亲,不回头看。‘面’与‘不顾’并列,‘面’的‘背对’义十分明显。”(张济生1998)其实,如果不受“面”字反训影响,我们把这个“面”理解为{面对着前方},一点也不违背文意,虽然面对前方是背对了母亲,但是,“面”的词义没有因此发生改变,此处对“面”的误解还是望文生义造成的。把《汉书·张驱传》“为泣涕,面而封之”的“面”注为{背对},则完全是“面”字反训造成的消极影响,其实,“面”就是{面对}的意思,完全没有必要辗转解释成{背对}。柳宗元《柳州复大云寺记》云:“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偭仁。”这个“偭”确实是{背对}义,但这应该是柳宗元受古注和古代辞书影响而误用的。此类错误都需要我们拨乱反正。
  “落”的{终了}义一直沿用至今,如前文所述“落生”、“落成”、“落款”等,由此也可以解释类似的“落笔”等词。误解“落”为反训词,主要源于庸俗哲学的解释,把循环往复,首尾相继等观念引入到词义的理解上,进行随文释义。我们认为,这些观念没有错,但词语系统同样是客观存在的严密系统,不该用其他的说法来附会。
  “面”的{背对}义现代汉语中找不到使用的例子。而“面”字的所谓反训义,只出现于个别的几例中,没有系统性,而这几例完全可以按照“面”的{面对}义进行解释。所以,在理解古文,解释注疏的过程中,切不可想当然地赋予词语新的意义,尤其是完全相反的意思。目前的许多工具书以及教材,多沿用了这几例的反训说,可见流毒之深。
  总之,“落”和“面”都是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内涵的词语,不应抛开古文化背景和古汉语知识及语言学理论来曲解这两个词语。我们认为,“落”和“面”不是反训词。
  
  注释
  ①为了表述清晰,本文把义位(义项)放在{}内,以与一般词语相区别。
  ②转引自黄武强《“落英”的真义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徐朝华《反训成因初探》,《南开学报》1981年第2期
  [2]黄武强《“落英”的真义是什么》,《广西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3]郭在贻《“落英缤纷”辨析质疑》,《语文战线》1980年第12期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义务制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启涛《“落英”新诠》,《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
  [6]钱玉趾《“夕餐秋菊之落英”之我见》,《文史杂志》1998年第3期
  [7]孔广森《经学卮言卷三》,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7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黄金贵《关于“马童面之”——兼谈面字的反训问题》,《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
  [9]祝中熹《“面缚”辨义》,《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10]黄金贵《“面缚”新解》,《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
  [11]沙苑子《“面缚”释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2]张济生《反训例说》,《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
   (通讯地址:321004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其他文献
通讯员 李华东  日前,桐庐县迎春商务区被评为全国唯一的2015“中国最具活力县域楼宇经济样板区”。  截至目前,迎春商务区楼宇入驻率达到67%,总注册资金超100亿元,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50亿元、实现税收8亿元。区内拥有阿里巴巴全国首个农村淘宝运营中心、奥鑫控股集团、比利时海格林中国区贸易总部、日昌升矿业集团总部、浙富控股、龙生股份等一批知名集團总部,楼宇经济正迸发出强劲的脉动。先后被命名为杭州
期刊
最近一篇评论文章令人感触,题目是《百度,你的党组织去哪儿了》。百度,近期的话题之王,一个“魏则西事件”,让其占据了媒体头条,站上了风口浪尖。  也许不少人会吃惊,百度也有党组织?据资料显示,百度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党组织,2011年6月改为党委建制,当时有10多个党支部,管理党员1200多名。如果党委在企业战略制定、社会责任履行、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都能全程参与决策,有效实现党委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融
期刊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实力代表国家实力,城市竞争决定国家竞争。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国际化,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既是杭州全面开启建设世界名城新征程的重大机遇,更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7月11日,中共杭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市委副书记杨戌标等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
期刊
当传统的土布逐渐淡出都市人的眼界,被列入浙江省第4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杭州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扶持项目的小巷三寻“土布织造工艺”却反潮流而行之。郑芬兰以中国最传统的土布为载体,以古朴极简的设计语言,与时尚结合,衍生出土布服饰、布艺礼品等众多文创产品,让土布以新的形式重归百姓生活,其大胆实践与独特创意不禁让人刮目相看。  这种土布织造工艺因为不上浆、不添加化学制剂、经数十道工序手工织就,是纯天然
期刊
2016年6月18日,2016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交流发布会在浙江音乐学院召开。杭州市委副书记杨戌标、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春莲、市政协副主席叶鉴铭与来自学术界、党政界、媒体界和行业企业界近300位嘉宾出席了活动。本次活动由杭州生活品质研讨组群、市委宣传部、市发展研究中心、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主办。  入选2016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的十大现象分别是:
期刊
市领导出席第十八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  6月9日,第十八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宁波举行,杭州市积极组织企业参会参展。今年,杭州共有24家企业参展消博会、中东欧博览会,设有家居用品及装饰品展位、电子商务展位共计48个,位居参展城市前列。浙洽会上,杭州市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8家外资企业被授予
期刊
G20峰会来了,杭州将成为整个世界的焦点,而志愿者则是杭州走向世界的第一窗口。自“办好G20 志愿我先行”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各地掀起志愿服务高潮,上城区开展志愿文明、志愿生态、志愿关爱、志愿微笑等系列活动;下城区成立了由微笑基地、微笑亭、微笑大使、微笑岗、微笑团队、微笑云等组成的“微笑圈生态系统”;西湖区重点部署开展“服务G20,你我一起行”系列活动,构建G20志愿服务“13510”体系;西湖风景
期刊
在汉语史上,全浊上声字演变为去声,唐五代时期已有许多表现,这已成为音韵学界的共识。一些学者往往通过唐代诗人古体诗用韵情况的研究,证明“浊上变去”发生的具体时间。这就有可能忽略了诗歌用韵“上去通押”的事实。因此,我们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下结论。在整理古体诗用韵时,我们既要辨析韵脚是否为“四声别义词”,又要考虑作者是否“上去通押”,还要区分是否“浊上变去”。本文通过分析李贺古体诗(以下简
期刊
庄子《逍遥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历代各家都为“朝菌”一词作注,各有其说,莫衷一是。  下面,就“朝菌”一词的各家之说汇集于后,并作简要评释。  汉·刘安《淮南·道应篇》中引用了庄子“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等语句,清·阮元注之曰:“朝菌——朝生暮死之虫也,生水上,状似蚕。”[1]   对于“朝菌”这一词,清·王念孙的阐释甚
期刊
“畸形”与“畸型”均可见于报刊、网络,经常出现于科普语体、报刊政论语体的文章中。《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及《汉语大词典》等都收录了“畸形”,然而却不见“畸型”的身影。通过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统计,“畸形”的用例为1086条,“畸型”的用例为120条;《人民日报(海处版)》2004年—2009年的文章中,使用“畸形”的为134例,使用“畸型”的为6例;中国知网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