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成效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232-01
探究合理的數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接下来我将从数学教学实行分层教学的模式,从分层的必要性、分层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实行分层教学的优势。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数学是高中必须学习得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好其数学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思维素质的方式和进行更高层次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随着学生的数量增加,我国的高中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人数在激增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城镇,这就导致学生的入学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而所使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下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兴趣爱好、发展志向在适当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本文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分析论述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但是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而分层教学可以较好的体现上述思想。分层教学法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另外,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兴趣爱好程度和要求有区别地制定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授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进而实现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我对学生实行了分层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不分层相比,两年来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实施方法是,对于两个班级的学生,我采取不打乱班级,但是分层也分班的方式。层次分为两层,即A层和B层。A层是基本知识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层次,教学计划和内容更深入;B层相应要求较低,但是以打下扎实基础为基本原则。
同时,由于A层班级的较高要求不易把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分层有客观依据和主观依据。客观依据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一方面参考中考成绩,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摸底”考试的试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出,大部分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但有少数较难题,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下。分层的主观依据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深浅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希望自己在数学成绩上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考虑将该生分A层班级听课。
反之,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虽高,但是对数学兴趣不大,想利用更多的时间在其他学科上的,那么,就可以征求该生的意见,将其分在B层班级上课。考虑到班级人数和授课效果,我们采取相当三个“自然班”的人数为—个授课班。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态度等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原来的班级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班级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调整时也遵循上述分层依据,因为调整也是再一次分层。一方面是学生的试卷成绩,另外兼顾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实践证明,波动不宜过大。
四、分层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之以前不实施分层教学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90-99,100-109分数段的人数有显著增加,而130分以上的优秀率有小幅增加,平均分明显提高。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应当坚持和完善。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学科本身的抽象枯燥造成的负担。使一些对数学没有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较好解决了大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太大的矛盾。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适应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大大地增强。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分层教学的实施使高中数学教学各方面有了大的改进,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不同“自然班”的学生在同一个授课班上数学课,这就给课堂和作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考试过后需要将学生成绩按“自然班”排名,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的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考核学生成绩方面,可以考虑不仅依据笔试的卷面成绩,再兼顾其他形式的考核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发现,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新的理念去适应日益不断变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真正学好数学,并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安玉军.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5(03).
[2] 黄兵.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成效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232-01
探究合理的數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接下来我将从数学教学实行分层教学的模式,从分层的必要性、分层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实行分层教学的优势。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数学是高中必须学习得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体现在学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好其数学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思维素质的方式和进行更高层次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随着学生的数量增加,我国的高中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使得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人数在激增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农村城镇,这就导致学生的入学数学成绩、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而所使用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一样的,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统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下降。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因此,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兴趣爱好、发展志向在适当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本文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本校的教学实践,分析论述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来进行”。但是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而分层教学可以较好的体现上述思想。分层教学法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另外,其实在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已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以及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兴趣爱好程度和要求有区别地制定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和教授方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进而实现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我对学生实行了分层教学模式,和以往的不分层相比,两年来教学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具体实施方法是,对于两个班级的学生,我采取不打乱班级,但是分层也分班的方式。层次分为两层,即A层和B层。A层是基本知识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层次,教学计划和内容更深入;B层相应要求较低,但是以打下扎实基础为基本原则。
同时,由于A层班级的较高要求不易把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分层有客观依据和主观依据。客观依据是学生的数学成绩水平,一方面参考中考成绩,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伊始,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摸底”考试的试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出,大部分是一般难度的题目,但有少数较难题,由此可看出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下。分层的主观依据即是学生自己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深浅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是对数学很感兴趣,希望自己在数学成绩上更进一步的,我们可以考虑将该生分A层班级听课。
反之,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虽高,但是对数学兴趣不大,想利用更多的时间在其他学科上的,那么,就可以征求该生的意见,将其分在B层班级上课。考虑到班级人数和授课效果,我们采取相当三个“自然班”的人数为—个授课班。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的兴趣态度等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原来的班级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对班级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调整时也遵循上述分层依据,因为调整也是再一次分层。一方面是学生的试卷成绩,另外兼顾学生的主观意愿。但是实践证明,波动不宜过大。
四、分层教学的成效与思考
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之以前不实施分层教学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90-99,100-109分数段的人数有显著增加,而130分以上的优秀率有小幅增加,平均分明显提高。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应当坚持和完善。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学科本身的抽象枯燥造成的负担。使一些对数学没有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较好解决了大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太大的矛盾。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适应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大大地增强。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了“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分层教学的实施使高中数学教学各方面有了大的改进,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不同“自然班”的学生在同一个授课班上数学课,这就给课堂和作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考试过后需要将学生成绩按“自然班”排名,也造成了一些麻烦。我们的工作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考核学生成绩方面,可以考虑不仅依据笔试的卷面成绩,再兼顾其他形式的考核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发现,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新的理念去适应日益不断变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真正学好数学,并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安玉军.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5(03).
[2] 黄兵.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高中数学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