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番红花悄悄探头。接着,水仙、郁金香、杜鹃花、紫藤、鸢尾竞相争艳。6月,玫瑰、铁线莲和罂粟在风中嬉戏。9月,大丽花、向日葵和蜀葵次第盛放
每年3月25日,莫奈花园对外开放。
从巴黎出发,坐上火车,往西再略往北,不到一小时,在韦尔农下车,再坐十来分钟观光车,就到了吉维尼小镇。
这里属于诺曼底地区。1883年,在一次旅行中,巴黎人克洛德·莫奈对火车窗外的吉维尼风光一见倾心,搬来居住,在此度过他的后半生,并于1926年长眠于此。借助当时发明不久的管状便携油画颜料和移动画架,莫奈等人进行了一场绘画革命,开创了以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作画、着重捕捉光影变化、油彩浓厚、笔触粗犷为特色的印象画派。“印象”一词就是来自莫奈的名作《印象·日出》。
刚搬来吉维尼时,莫奈虽已出名,却仍然拮据,租住在一所农居里。幸运的是,在吉维尼的43年间,他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终于有能力买下这所房子和周边土地,一点点建设、改造,终于打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花园住宅。
莫奈爱花,他不仅画花,而且种花。他的花园就像他的画作一样,看似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其实匠心独运。他像安排一幅画的构图那样,把不同品种的花按季节、高度、颜色、形态精心组合搭配。这样,从早春到秋天,园子里总是花团锦簇。最初,番红花悄悄探头;接着,水仙、郁金香、杜鹃花、紫藤、鸢尾竞相争艳;6月,玫瑰、铁线莲和罂粟在风中嬉戏;9月,大丽花、向日葵和蜀葵盛放。
莫奈热爱日本艺术,一生中收藏了231幅日本浮世绘,他从这些画中得到灵感,修建了水园。他借穿园而过的溪流挖了一口池塘,在弯弯曲曲的池塘边种上垂柳、竹和银杏。整个夏天,睡莲铺满水面。这一工程曾遭到邻居的反对,他们担心这些奇异的外来植物会污染水源,幸好有当地政府的支持,莫奈的心愿才能实现。
池塘上搭建着几座小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桥。日本桥以浮世绘为模板,不过,不是日本桥传统的红色,而是绿色的。这座雾气缭绕、紫藤盘旋的木桥是印象派画迷再熟悉不过的,终于亲眼见到实景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忍不住激动地拿出相机、手机,桥上桥下地拍个没够。
水园建好后的二十多年中,莫奈一直乐此不疲在此写生,痴迷于捕捉不同时刻、不同天气下的光线、色彩变化,描绘植物在水中变化莫测的倒影。巴黎橘园博物馆里的巨幅睡莲,就是池塘一年四季的真实再现。
花园旁边的莫奈故居,是他大胆、恣意挥洒色彩的另一处地方。浅粉色的外墙、绿色的百叶窗、蓝色的起居室、黄色的餐厅,无不摩登明亮,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家居盛行的灰暗沉重的色调。
除了色彩,这座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画和花。每个房间的墙上,都装饰着莫奈收集的日本浮世绘、大师和朋友的画作、自己的作品。花更是无处不在。画上、壁纸、沙发、靠垫、床单……各种形态、质地、颜色的花静静绽放。屋里每一扇窗都吸引人驻足张望,每一张座椅都在邀请人坐下,每张暖和厚实的床都让人想在这里做个好梦。
最能体现莫奈大胆用色风格的是位于建筑最右边的大饭厅。整个房间是明亮的黄色,隔壁厨房则以蓝色为主调,墙上挂着大大小小几十只黄铜锅,水槽边摆着擦洗一新的水壶。饭厅中间是一张可以坐14人的大餐桌,莫奈一家日常就在这里就餐。
屋子的所有细节都完美地保持了当年的状态,使我们得以一窥19世纪法国人的生活。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告诉参观者,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个大艺术家和一个温馨的家庭。
莫奈有一个大家庭,包括他和第二任妻子爱丽丝、他与前妻生的2个孩子、爱丽丝和前夫的6个孩子(也有说最小的儿子是莫奈和爱丽丝生的)。这个家庭不仅大,而且复杂。莫奈的前妻和爱丽丝的前夫在世时,两家人曾在一起共同生活,后来爱丽丝的一个女儿还嫁给了莫奈的大儿子。虽然关系复杂,倒也不影响和睦,女主人爱丽丝必定功不可没,所以莫奈才能安心创作,成为一个难得的在世时经济状况良好的艺术家。
莫奈家的生活热闹富足。一大早,从鸡舍里捡来一大篮鸡蛋,从园子里摘下新鲜蔬果,从市场上买回其他食材,堆放在厨房里。白天,爱丽丝和孩子们常常在进门的蓝色小起居室里围坐,画家在工作室和花园之间来来去去。不时有客人从巴黎来访:左拉、塞尚、普鲁斯特、毕沙罗……几乎当时所有的文化名人都曾是莫奈的座上宾,称得上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
莫奈1926年去世,房子由他的长子继承。经过二战,整幢楼和花园如同废墟。房子破败不堪,窗户、地板、天花板都损毁了,工作室里竟然长了3棵树。1966年,莫奈的长子把房产捐赠给国家。经过捐款修整,花费了10年时间,这里才恢复原貌。
离开吉维尼,在韦尔农等车,还有一小时,就在附近逛逛。市中心巴掌大,如果没有莫奈的吸引力,大概很少人会专门来此一游。街上冷冷清清,没几家商店,少有游人。建筑是典型的上诺曼底式风格,半木结构,古老的棕色木梁、木柱裸露在墙外,与木门、木百叶窗以及米色、黄色的泥墙构成好看的图案。像很多法国小城一样,路灯灯柱上挂着鲜花组成的巨大盆栽,但在韦尔农,一边垂挂着盆栽,一边是画作。毕竟是一代名师生活了40多年的地方啊!
我在街头转来转去找角度照花篮和画,总有司机以为我要过马路,礼貌地把车停下来。为了不辜负他们的好意,我只好在他们面前假装穿过马路,等车开走再回来。
随意走进一间教堂,空寂无人,少见教堂有这么好的采光。天气晴朗,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进来,一向幽深昏暗的教堂也如莫奈画作般绚丽缤纷。只听一阵吱吱呀呀的声音,后门被推开,一个女孩走进来,大概也是为莫奈远道而来的游客。我们互相问好,各自走开。
每年3月25日,莫奈花园对外开放。
从巴黎出发,坐上火车,往西再略往北,不到一小时,在韦尔农下车,再坐十来分钟观光车,就到了吉维尼小镇。
这里属于诺曼底地区。1883年,在一次旅行中,巴黎人克洛德·莫奈对火车窗外的吉维尼风光一见倾心,搬来居住,在此度过他的后半生,并于1926年长眠于此。借助当时发明不久的管状便携油画颜料和移动画架,莫奈等人进行了一场绘画革命,开创了以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作画、着重捕捉光影变化、油彩浓厚、笔触粗犷为特色的印象画派。“印象”一词就是来自莫奈的名作《印象·日出》。
刚搬来吉维尼时,莫奈虽已出名,却仍然拮据,租住在一所农居里。幸运的是,在吉维尼的43年间,他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终于有能力买下这所房子和周边土地,一点点建设、改造,终于打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花园住宅。
莫奈爱花,他不仅画花,而且种花。他的花园就像他的画作一样,看似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其实匠心独运。他像安排一幅画的构图那样,把不同品种的花按季节、高度、颜色、形态精心组合搭配。这样,从早春到秋天,园子里总是花团锦簇。最初,番红花悄悄探头;接着,水仙、郁金香、杜鹃花、紫藤、鸢尾竞相争艳;6月,玫瑰、铁线莲和罂粟在风中嬉戏;9月,大丽花、向日葵和蜀葵盛放。
莫奈热爱日本艺术,一生中收藏了231幅日本浮世绘,他从这些画中得到灵感,修建了水园。他借穿园而过的溪流挖了一口池塘,在弯弯曲曲的池塘边种上垂柳、竹和银杏。整个夏天,睡莲铺满水面。这一工程曾遭到邻居的反对,他们担心这些奇异的外来植物会污染水源,幸好有当地政府的支持,莫奈的心愿才能实现。
池塘上搭建着几座小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桥。日本桥以浮世绘为模板,不过,不是日本桥传统的红色,而是绿色的。这座雾气缭绕、紫藤盘旋的木桥是印象派画迷再熟悉不过的,终于亲眼见到实景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忍不住激动地拿出相机、手机,桥上桥下地拍个没够。
水园建好后的二十多年中,莫奈一直乐此不疲在此写生,痴迷于捕捉不同时刻、不同天气下的光线、色彩变化,描绘植物在水中变化莫测的倒影。巴黎橘园博物馆里的巨幅睡莲,就是池塘一年四季的真实再现。
花园旁边的莫奈故居,是他大胆、恣意挥洒色彩的另一处地方。浅粉色的外墙、绿色的百叶窗、蓝色的起居室、黄色的餐厅,无不摩登明亮,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家居盛行的灰暗沉重的色调。
除了色彩,这座建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画和花。每个房间的墙上,都装饰着莫奈收集的日本浮世绘、大师和朋友的画作、自己的作品。花更是无处不在。画上、壁纸、沙发、靠垫、床单……各种形态、质地、颜色的花静静绽放。屋里每一扇窗都吸引人驻足张望,每一张座椅都在邀请人坐下,每张暖和厚实的床都让人想在这里做个好梦。
最能体现莫奈大胆用色风格的是位于建筑最右边的大饭厅。整个房间是明亮的黄色,隔壁厨房则以蓝色为主调,墙上挂着大大小小几十只黄铜锅,水槽边摆着擦洗一新的水壶。饭厅中间是一张可以坐14人的大餐桌,莫奈一家日常就在这里就餐。
屋子的所有细节都完美地保持了当年的状态,使我们得以一窥19世纪法国人的生活。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告诉参观者,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个大艺术家和一个温馨的家庭。
莫奈有一个大家庭,包括他和第二任妻子爱丽丝、他与前妻生的2个孩子、爱丽丝和前夫的6个孩子(也有说最小的儿子是莫奈和爱丽丝生的)。这个家庭不仅大,而且复杂。莫奈的前妻和爱丽丝的前夫在世时,两家人曾在一起共同生活,后来爱丽丝的一个女儿还嫁给了莫奈的大儿子。虽然关系复杂,倒也不影响和睦,女主人爱丽丝必定功不可没,所以莫奈才能安心创作,成为一个难得的在世时经济状况良好的艺术家。
莫奈家的生活热闹富足。一大早,从鸡舍里捡来一大篮鸡蛋,从园子里摘下新鲜蔬果,从市场上买回其他食材,堆放在厨房里。白天,爱丽丝和孩子们常常在进门的蓝色小起居室里围坐,画家在工作室和花园之间来来去去。不时有客人从巴黎来访:左拉、塞尚、普鲁斯特、毕沙罗……几乎当时所有的文化名人都曾是莫奈的座上宾,称得上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
莫奈1926年去世,房子由他的长子继承。经过二战,整幢楼和花园如同废墟。房子破败不堪,窗户、地板、天花板都损毁了,工作室里竟然长了3棵树。1966年,莫奈的长子把房产捐赠给国家。经过捐款修整,花费了10年时间,这里才恢复原貌。
离开吉维尼,在韦尔农等车,还有一小时,就在附近逛逛。市中心巴掌大,如果没有莫奈的吸引力,大概很少人会专门来此一游。街上冷冷清清,没几家商店,少有游人。建筑是典型的上诺曼底式风格,半木结构,古老的棕色木梁、木柱裸露在墙外,与木门、木百叶窗以及米色、黄色的泥墙构成好看的图案。像很多法国小城一样,路灯灯柱上挂着鲜花组成的巨大盆栽,但在韦尔农,一边垂挂着盆栽,一边是画作。毕竟是一代名师生活了40多年的地方啊!
我在街头转来转去找角度照花篮和画,总有司机以为我要过马路,礼貌地把车停下来。为了不辜负他们的好意,我只好在他们面前假装穿过马路,等车开走再回来。
随意走进一间教堂,空寂无人,少见教堂有这么好的采光。天气晴朗,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进来,一向幽深昏暗的教堂也如莫奈画作般绚丽缤纷。只听一阵吱吱呀呀的声音,后门被推开,一个女孩走进来,大概也是为莫奈远道而来的游客。我们互相问好,各自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