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影响的分析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胆囊结石患者17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组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LC),监测两种术式对于胆总管内径的影响,并观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C组术后胆总管宽度较术前显著增宽(P<0.05),LRLC组无明显变化(P>0.05);LC组的腹痛症状、腹泻及脂肪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RLC组(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行LRLC术可有效保留患者的胆囊功能,且术后腹痛、腹泻及脂肪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单纯LC术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功能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52-01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LC)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为了解LRLC与LC两种术式对于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应用LRLC与LC治疗胆囊结石,并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共178例,男性27例,女性151例,年龄23-84岁,平均(45.1±3.5)岁;71例为单发结石,107例为多发结石。所有患者的胆囊形态及收缩功能均正常,均无本研究手术禁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LC组和LRLC组,各组8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静脉复合气管插管麻醉。LRCL组患者经腹腔镜定位,并与于胆囊底体表的投影处经肋缘下方1.0cm行长度为1.5cm的手术切口,以无创抓钳提起胆囊至切口部位,据结石大小切开胆囊底约1.0-2.0cm。以胆道镜进行探查并去除结石,经确认无结石残留且胆囊管内流出胆汁,以3-0号可吸收缝线将胆囊切口缝合。LC组以常规四孔法实施LC,术中辨别三管解剖关系,分别以1枚可吸收夹将胆囊管的近端以及胆囊动脉夹闭,控制胆囊管的残端在0.5cm以内。
  1.3 观察指标
  术后以B超诊断仪以多种切面显示胆囊的轮廓以及内含物,并扫查获取胆囊的最大长轴切面,以测量胆囊的最大长径(L),并测量最大短轴切面的最大横径(W)以及最大前后径(H)。于术前2d及术后3月、12月以及24月测量空腹胆总管内径(CBD)。于术前及术后3、12、24月统计大便次数以及苏丹Ⅲ染色试验,以染色后脂肪球呈红色,经低倍显微镜显示每个视野的脂肪球>6个表示脂肪泻。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包SPSS18.0进行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并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的胆总管宽度比较
  两组术前的胆总管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LC组在术后3、12、24月时胆总管宽度较术前显著增宽(P<0.05),3月后逐渐趋于稳定,3月、12月及24月三个时间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RLC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胆总管宽度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具体见表1。
  2.2 手术前后两组的症状及体征比较
  两组术前各项症状及体征发生率均无显异,术后3月、12月、24月时,LC组的腹痛症状、腹泻及脂肪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RLC组(P<0.05),术后3月时的腹泻体征LC组显著高于LRLC组(P<0.05);术后12、24月时两组腹痛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通过其对于胆汁的储存、浓缩以及排空功能而发挥重要生理功能,并可调节胆道的压力[2]。行胆囊切除术的主要目的是保留患者的胆囊功能,但无论何种术式,均需将胆囊壁切开,势必会对胆囊自身以及周围组织产生干扰作用。相关研究认为,行胆囊摘除术后,患者的胆总管内径将有所增加[3]。本研究亦显示,行LC术后,患者的胆总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但LRLC组我明显变化,且术后3月、12月以及24月时LC组均较LRLC组显著增宽。认为LRLC组可有效保留胆囊的生理功能完整性。腹痛是胆囊切除术后主要不良反应,本研究中LC组术后3月时腹痛发生率为57.3%,显著高于LRLC组,认为LRLC可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减少术后腹痛发生率。因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功能突然中断,在进食后胆汁浓度不足,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极易发生腹泻。本研究中LC组与LRLC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泻,但LRLC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LC组。综合上述研究结果,LRLC在腹泻、脂肪泻以及腹痛发生率方面均较LC显著更低,提示LRLC可较好地保护患者的消化道吸收功能,从而间接证实了LRLC后患者的胆囊功能保留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成林,别玉坤,贺永峰等.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2,33(6):702-704.
  [2] 王瑞丰,田伏洲,陈理国等.腹腔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9):993-994.
  [3] 刘玲,顾殿华,王绍闯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139-3141.
其他文献
摘要:代谢综合征是指多种代谢成份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经临床证实,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控制和治疗作用。本文就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现状加以综述。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病因;病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21-0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成份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2013年在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调查我院2010年-2013年切口感染的原因与以下情况有关,糖尿病、肥胖、切口引流、手术时间长短等。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检查,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和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 伤口感染 医院感染 分析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本科室新生儿PT和APTT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使用STAGO COMPACT凝血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新生儿和成人PT和APTT结果,使用统计方法比较二者差异。结果:二者存在显著差异,新生儿PT正常范围为(13.1-17.6);APTT正常范围为(28.2-48.5)。结论:新生儿PT和APTT正常范围的确定对正确定义正常和不正常结果及检查出血,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病患50例,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与对照组,每组病患25例,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常规手术复位治疗方式,为中医组中的病患提供中医正骨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中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P<0.05,具有统计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在2012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4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43例(89.58%)结石取净,3例(6.25%)有残留碎石,2例(4.17%)因感染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除,全部治愈出院。在1年的随访期内,本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36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5例采取保守治疗,其中,4例失血少、损伤轻,未发现有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治疗获得成功;另有1例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及时给予手术治疗而获得治愈。31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 例由于损伤严重而死亡,其余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甲状腺自身抗体中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简称TGA)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简称TMA)检测,对甲状腺疾病进行准确诊断。方法 采用Bayer centaur XP免疫自动分析仪.结果129例甲状腺病患者TGA与TMA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A和TMA检测对甲状腺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清石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1个月的清石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使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胃底部间质瘤患者,采取胃镜定位、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治疗16例体前壁,10例胃体后壁大弯侧,4例胃窦部前壁间质瘤。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0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长为70 min~110m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