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河边 先做河边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ethe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边村是位于西双版纳雨林腹地的瑶族村寨,自2015年以来在政府、高校、公益组织和村庄多方努力下,这个深度贫困村走向了整体脱贫。与之相伴的是农大师生长期以来对河边脱贫历程的影像记录。在2020年1月,我所在的摄影团队在侯玉峰老师带队下从北京出发,一路颠簸深入滇南,用镜头记录扶贫成果,追溯脱贫故事。





  好的器材能幫我们记录美,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帮我们发现美,而发现美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村民的生产生活,摘掉“外来人”的标签,真正做一次“河边人”。

眼睛与镜头,同时聚焦


  为了能够知道脱贫故事拍什么、怎么拍,我们与村民一同生活、劳作,做到完全的参与式观察与参与式记录。房东大哥要去修鸡窝,二话不说坐上三轮车,跟着大哥下地正是拍摄农事劳作的好机会;路遇老爷爷编竹筐,一边拍摄一边和老人聊天,引导爷爷讲述河边村的过往;幼儿园的孩子们背着书包要去上课,不妨跟着去旁听一节,用镜头记录孩子们眼睛里对求知的渴望......只要眼快嘴快手脚勤,总有好镜头在等着你。
  除了同吃同住同劳动之外,我们甚至会穿当地人的服装、参加当地人的仪式会议、模仿当地人说话的语调。久而久之,村民也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面对镜头他们更加自如,讲起话来也更加自在,我们拍摄出来的画面也真正达到了纪实的目的。
  拍摄风景静物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做到对村中景物处处留心、时时留意,通常情况下大景我们会选取日出日落、明月盈亏、星轨银河、层云翻滚、雾气氤氲、群山起伏等,小景选取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林间小径等。这些画面通常用作空镜头,能起到过渡、抒情、暗喻、叙事的作用。

走近人物,深挖访谈


  拍摄村民、村庄的日常生活能满足叙事性、真实性和抒情性的目的,而拍摄访谈则是为了让纪录片更具故事性和学术性。访谈需要做到明确访谈主题、确定访谈对象、搜集受访者个人信息、观看整理受访者过去的采访内容、拟定访谈提纲、预约访谈时间、布置访谈场景等,每个步骤都要合理规划。
  以我们团队的经验为例,其中一位受访者是农大的教授,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访到最具价值的内容,我们通过查阅农大官网、学术网站、各大媒体相关报道等了解了该教授的个人经历、研究方向、实践经验等,虽然最后因为时间原因只进行了极短的访谈,但却让我们获得了最有价值的访谈成果。
  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经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不只用于炮火纷飞的战场,也适用于广阔的农村田野。
  责任编辑:马春梅
其他文献
北京香山是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后的首个驻地,是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命令的地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性胜利的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是中共中央组建中央人民政府、为新中国诞生搭建“四梁八柱”的奠基地。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
期刊
进入大学之后,随着社交关系网络的展开,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多了,大家难免会“麻烦”一下彼此。互帮互助很正常,但一切事情都要有一个“度”,事情紧急时当然可以伸出援助之手,但如果不是特别必要、甚至可能会耽误自己正常学习工作的请求,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再做决定了。  一个翻身按掉在我耳边响声大作的闹钟,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瞄了一眼时间,早上5点55分了。我必须在5分钟之内起床,以飞快的速度
期刊
"现在的机器人有多智能呢?""机器人已经可以识别万物了吗?""机器人的识别是怎么做到的呢?"随着我逐渐走入人工智能的世界,这一层层面纱被慢慢揭开。考入研究生后,我加入了创新基地,首次参加的机器人竞赛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比赛。参赛队员需要对三种水果的数量与种类进行识别,识别正确即可得分,分数高者获胜。整个过程,被我们戏称为"让机器人认出水果"。
期刊
越过高考、度过假期,2021级的学弟学妹们不久前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家会迎接许多转变、收获新的体验,如独自前往异乡、入住集体宿舍等等。在我看来,从高中到大学,一个最根本的变化,是从“定式”到“定制”生活的轉变。从“定式”到“定制”  高中生活很像学校的校服,整齐划一,有着同样的款式配色。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都为了高考奋力拼搏、力争佳绩。而大学就不同了。尽管大家的主线任务都是学习功课、修满学
期刊
至今难忘去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比赛现场,当我们北京工业大学“照明卫士”团队的最终得分翻过“金奖”评分线那一刻,我作为团队负责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这个研究隧道照明技术的团队终于从“机器人”“无人机”等高新技术密集的死亡之组杀出了重围,实现了北京市属高校在该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看清隧道里的光  经常开车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开车驶入隧道或从较长的隧道驶出时,尤其是大晴
期刊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河边梦想家”团队的作品《故地新颜脱贫奇迹——一个西南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的“蜕变”》荣获全国一等奖。  一个西南少数民族深度贫困村庄的蜕变,一场历时六年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实验。  一群肩负强农兴农使命的中农大师生,用坚守与创新绘就了属于中国的脱贫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带领全国
期刊
6年前,农大教授李小云带领团队来到河边村,看到村庄贫穷落后的景象,进行多年扶贫研究的他决定在此开展扶贫实验,改变村庄的面貌。初遇河边·见证  6年时间过去了,河边村整体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们低收入、高支出、高负债的窘困状况也发生了改变,依托小云助贫中心设计的扶贫方案,传统的瑶族村落拥有了更多现代的事物,也有了更多和外界交流的机会。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前往河边
期刊
2020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开放新一轮选课系统。一篇名为《又是一年选课时》的石墨文档,在高校风靡一时。该文档汇总各式课程信息和评价,经过上百人的随时增补,截至2021年5月16日,总计超过10万字,导出word文档255页。  自发汇总老师信息、制作和传播选课指南,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老师好吗?任务多吗?给分严吗?此类选课指南,往往通过微信朋友圈或私聊,在学生间隐秘且广泛地传播,一年年流传下来,
期刊
2018年8月,中國农业大学中级摄影班的同学在侯玉峰老师的带领下,远赴河边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在此期间同学们亲近乡土,用照片定格了发展中的村庄,后又两次前往河边村补充拍摄,并于2019年10月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图书馆举办“觅境河边”摄影展,用照片讲述扶贫故事,向更多的师生揭开了河边村的神秘面纱。
期刊
全球日益增加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生存。通过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工艺生产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化学用品,既有利于解决全球环境和能源问题,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原料。通过发展电化学转化技术将空气中大量存在的气体O_2和N_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产值的化学用品H_2O_2和NH_3被认为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方法。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产生H_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