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为12-16岁,由于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相当复杂,充满矛盾,所以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心理,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其中逆反心理的危害较大。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了六年级就没有小时候听话了,有时甚至蛮不讲理。有的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正面教育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有的学生则故意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对抗、消沉、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行为,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刚毕业时,我就担任了六年级的班主任,遇见过这类学生的“顶牛”态度。
在某次上语文课时,我刚进教室就发现班上的电脑死机了,白板用不了,我就问了一句:“刚才是哪位老师上课?”“叶老师。”学生回应。我轻声地“哦!”了一声,准备重启电脑开始上课。“小宇,也有责任。”不知是哪个机灵鬼道出了我的心事。我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叶老师下课时电脑还好好的,是小宇玩了白板以后才死的机,我心里不高兴了:这个小宇,上次玩白板才找他谈话,看来没长记性,不破坏公物他就不自在似的,现在趁这个机会让他长长记性也好。于是,我轻描淡写地说:“哦,原来是这样,没关系,反正坏了,就赔,钱也不多,就那么三万多点。”顿时,同学们发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声。我发现,小宇的脸一阵青一阵白的,我想他应该知错了吧?我又顺便问了一句:“还有谁有份的?”此时,他看了看前面的小基,不屑地瞥了瞥嘴说:“没别人,就我一个人。”我顿时明白了,他还是在帮小基背黑锅呀。
下课后,我实在气不过他刚才的态度,便找他谈话,想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没想到结果却出乎我的预料。我板着脸,严厉地说:“小宇,现在白板坏了,怎么办?”小宇把脸一别说:“坏了就赔呗!”声音不大,语气不重,但态度非常强硬。此时,我心里更生气了,语调也提高了不少:“好几万呀,是你说赔就可以赔得了吗?你有钱吗?你父母会同意吗?不怕被你父母打吗?”家境不好的小宇不说话,面无表情,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认为这样不是办法,既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目的,而且他跟我对着干也不是个事儿。态度是最好的方法,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我也不应该上岗上线,还是算了。
随即,我改变了态度,从另一个角度人手:“小宇,这件事中有一方面你做得太棒了!”小宇马上眼睛发亮:“为什么这么说?”我笑着说:“你知错就勇于承认,有担当,是个小小的男子汉!”小宇看了我一眼,明显态度缓和了些。我趁热打铁说:“其实电脑没坏,我只不过是吓吓你罢了,只要我重启一下就好。只不过你觉得这样做好吗?”这时小宇深呼吸了一下,“不好!”“是呀!你看,影响了老师上课的进度,而且给其他同学一个坏的榜样,这次没坏,并不保证下次不坏呀!如果真坏了要赔,你家长压力该多大呀!”“老师,没有下次了。”
太好了!果然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一变,问题不见。
我顺势说:“刚才小基也有份是吗?”“是的。”“那你为什么不揭发他呢?”“我不想拖累他,自己承担就可以了。”“你讲义气,是个小小的男子汉,但是老师认为你的义气用错了地方,你的做法并不是帮小基。相反,你害了他,因为他失去了改错的机会,你说是吗?”“是的,老师,我懂了,不应该轻易为别人承担错误。”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逆反阶段,方法用得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态度就是最好的方法。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面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育者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将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采取严厉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强制检讨等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的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教师。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于频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严格要求,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也会降低教师的人格和威信,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心理,从而出现厌烦甚至厌恶的情绪,使他们采取反感或“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教育者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如果教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并导致他们不去接受和执行要求。
由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急剧成长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很多時候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的态度,要来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为此,教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的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还要注意揣摩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人文与钢性管理相结合,因势利导,正确加以说服教育。
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切忌简单粗暴。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忍耐,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地化解师生冲突。
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中树立祟高的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懂规律,想成功很难,一旦懂得了规律,想不成功也很难。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时常抱怨孩子上了六年级就没有小时候听话了,有时甚至蛮不讲理。有的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正面教育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有的学生则故意做出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存在严重逆反心理的学生,最容易导致情绪躁动和逆反行为,甚至酿成不良后果,对抗、消沉、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行为,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刚毕业时,我就担任了六年级的班主任,遇见过这类学生的“顶牛”态度。
在某次上语文课时,我刚进教室就发现班上的电脑死机了,白板用不了,我就问了一句:“刚才是哪位老师上课?”“叶老师。”学生回应。我轻声地“哦!”了一声,准备重启电脑开始上课。“小宇,也有责任。”不知是哪个机灵鬼道出了我的心事。我连忙问是怎么回事。原来,叶老师下课时电脑还好好的,是小宇玩了白板以后才死的机,我心里不高兴了:这个小宇,上次玩白板才找他谈话,看来没长记性,不破坏公物他就不自在似的,现在趁这个机会让他长长记性也好。于是,我轻描淡写地说:“哦,原来是这样,没关系,反正坏了,就赔,钱也不多,就那么三万多点。”顿时,同学们发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声。我发现,小宇的脸一阵青一阵白的,我想他应该知错了吧?我又顺便问了一句:“还有谁有份的?”此时,他看了看前面的小基,不屑地瞥了瞥嘴说:“没别人,就我一个人。”我顿时明白了,他还是在帮小基背黑锅呀。
下课后,我实在气不过他刚才的态度,便找他谈话,想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没想到结果却出乎我的预料。我板着脸,严厉地说:“小宇,现在白板坏了,怎么办?”小宇把脸一别说:“坏了就赔呗!”声音不大,语气不重,但态度非常强硬。此时,我心里更生气了,语调也提高了不少:“好几万呀,是你说赔就可以赔得了吗?你有钱吗?你父母会同意吗?不怕被你父母打吗?”家境不好的小宇不说话,面无表情,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我认为这样不是办法,既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目的,而且他跟我对着干也不是个事儿。态度是最好的方法,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我也不应该上岗上线,还是算了。
随即,我改变了态度,从另一个角度人手:“小宇,这件事中有一方面你做得太棒了!”小宇马上眼睛发亮:“为什么这么说?”我笑着说:“你知错就勇于承认,有担当,是个小小的男子汉!”小宇看了我一眼,明显态度缓和了些。我趁热打铁说:“其实电脑没坏,我只不过是吓吓你罢了,只要我重启一下就好。只不过你觉得这样做好吗?”这时小宇深呼吸了一下,“不好!”“是呀!你看,影响了老师上课的进度,而且给其他同学一个坏的榜样,这次没坏,并不保证下次不坏呀!如果真坏了要赔,你家长压力该多大呀!”“老师,没有下次了。”
太好了!果然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一变,问题不见。
我顺势说:“刚才小基也有份是吗?”“是的。”“那你为什么不揭发他呢?”“我不想拖累他,自己承担就可以了。”“你讲义气,是个小小的男子汉,但是老师认为你的义气用错了地方,你的做法并不是帮小基。相反,你害了他,因为他失去了改错的机会,你说是吗?”“是的,老师,我懂了,不应该轻易为别人承担错误。”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逆反阶段,方法用得好,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态度就是最好的方法。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面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育者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强制要求的手段将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严过急,并经常采取严厉训斥、恶语批评、随意留校、强制检讨等伤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手段,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对立的情绪,拒绝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愿执行教师提出的要求,甚至故意对抗教师。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于频繁,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不严格要求,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也会降低教师的人格和威信,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心理,从而出现厌烦甚至厌恶的情绪,使他们采取反感或“无所谓”的心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和提出的要求。教育者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如果教师提出的各种行为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需要和愿望相矛盾,就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并导致他们不去接受和执行要求。
由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急剧成长变化,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很多時候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的态度,要来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但因为处在转折时期,思想和行动还未脱稚气,所以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常常充满矛盾,很容易自以为是。
为此,教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的素养,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还要注意揣摩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人文与钢性管理相结合,因势利导,正确加以说服教育。
教师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切忌简单粗暴。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忍耐,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地化解师生冲突。
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及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容、诚实可信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中树立祟高的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懂规律,想成功很难,一旦懂得了规律,想不成功也很难。